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夹具,包括硅基衬底和氮化硅层,其中,氮化硅层沉积在硅基衬底的上下两侧,氮化硅层图形化为多个构成阵列的栅形孔。
成功将微滤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并采用栅形孔设计替代微滤中常用的圆孔,通过仿真设计的3‑D栅形微纳芯片,并根据常见肿瘤细胞的物理特性,优化栅形结构参数、富集分离条件,相比于单独采用微滤或微流控技术,实现了不同类型稀有细胞的富集分离和转移,大大提高了分离能力。
同时独创性地设置的涂层和环形侧冲流路,也能降低氮化硅表面的静电作用,减少细胞与氮化硅间的粘附,以及让细胞与芯片间不易形成稳定粘附,有利于细胞高效率转移。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810435364.0
申请日
2018-05-09
公开日
2019-11-19
公开号
CN110465335A
主分类号
/B/B01/ 作业;运输
标准类别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发明人

沈佐君 何晓东

申请人

安徽省立医院

申请人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中市区庐江路9号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夹具,包括硅基衬底和氮化硅层,其中,氮化硅层沉积在硅基衬底的上下两侧,氮化硅层图形化为多个构成阵列的栅形孔。
成功将微滤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并采用栅形孔设计替代微滤中常用的圆孔,通过仿真设计的3‑D栅形微纳芯片,并根据常见肿瘤细胞的物理特性,优化栅形结构参数、富集分离条件,相比于单独采用微滤或微流控技术,实现了不同类型稀有细胞的富集分离和转移,大大提高了分离能力。
同时独创性地设置的涂层和环形侧冲流路,也能降低氮化硅表面的静电作用,减少细胞与氮化硅间的粘附,以及让细胞与芯片间不易形成稳定粘附,有利于细胞高效率转移。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