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灭藻虫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制备BG‑11培养基;2)两个容器内各放有曝气3d的自来水150L;3)将治理水域作为目标水体,利用采水器采取上、中、下层水体各10L进行混合,并浓缩至50ml,将50ml水体中利于除藻的大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优势种进行分离;4)将步骤3)中浮游动物置于容器一中,将浮游植物置于容器二中;5)容器二中加入BG‑11培养基对分离的优势藻种进行壮大培养;6)每日将容器二中藻捞入容器一中,投放量按6%递增,连续5—8d,经过驯化、淘汰后的浮游动物优势种群即为灭藻虫;7)将灭藻虫分装;采用目标水体培养灭藻虫,更好适应水体,提高存活率,除藻效果更好。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710906476.5
申请日
2017-09-29
公开日
2018-02-09
公开号
CN107667929A
主分类号
/C/C02/ 化学;冶金
标准类别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审查中-实审

发明人

万晶 陈继红 徐兵 曹粲 谢周平 申武 张宏刚

申请人

四川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19号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灭藻虫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制备BG‑11培养基;2)两个容器内各放有曝气3d的自来水150L;3)将治理水域作为目标水体,利用采水器采取上、中、下层水体各10L进行混合,并浓缩至50ml,将50ml水体中利于除藻的大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优势种进行分离;4)将步骤3)中浮游动物置于容器一中,将浮游植物置于容器二中;5)容器二中加入BG‑11培养基对分离的优势藻种进行壮大培养;6)每日将容器二中藻捞入容器一中,投放量按6%递增,连续5—8d,经过驯化、淘汰后的浮游动物优势种群即为灭藻虫;7)将灭藻虫分装;采用目标水体培养灭藻虫,更好适应水体,提高存活率,除藻效果更好。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