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截面呈“Z”字形弯折的褶皱电极,并将其内置于单极室生物电化学设备中,由此,还提供了一种单极室生物电化学设备水力流态的调整方法。
本发明调整优化后的水力流态特征能增加电极表面污染物浓度,促进电极表面污染物降解,延长污染物在反应器中的实际停留时间,减少反应器死体积,减缓沟流、短流等问题。
且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高效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生物电化学设备的应用潜能,此外,本发明可以用于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工业园区混合型废水以及微污染废水的高效生物电化学系统。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710285189.7
申请日
2017-04-26
公开日
2020-12-11
公开号
CN106976955B
主分类号
/C/C02/ 化学;冶金
标准类别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有效专利

发明人

王爱杰 王鸿程 程浩毅 崔丹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申请人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截面呈“Z”字形弯折的褶皱电极,并将其内置于单极室生物电化学设备中,由此,还提供了一种单极室生物电化学设备水力流态的调整方法。
本发明调整优化后的水力流态特征能增加电极表面污染物浓度,促进电极表面污染物降解,延长污染物在反应器中的实际停留时间,减少反应器死体积,减缓沟流、短流等问题。
且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高效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生物电化学设备的应用潜能,此外,本发明可以用于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工业园区混合型废水以及微污染废水的高效生物电化学系统。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