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带,其在通过将元件的侧面角设定为大于滑轮的锥体母线角从而使元件成为外部接触的状态的情况下,不管侧面的磨损如何均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外部接触的状态。
由于元件(26a、26b)的侧面角被设定为大于可变滑轮(14、16)的锥体母线角,以成为侧面(28a、28b)的外周侧部分(A、B)的按压载荷大于内周侧部分的外部接触的状态,因此,元件(26a、26b)突入可变滑轮(14、16)中时的姿态稳定,从而提高了动力传递效率。
而且,由于当宽度较宽的第一元件(26a)的侧面(28a)(实线)的磨损恶化时,如左半部分所示,会使宽度较窄的第二元件(26b)的侧面(28b)(虚线)与锥面(20)接触,因此作为传动带整体能够长期维持外部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长期获得动力传递效率的提高效果。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811167695.7
申请日
2018-10-08
公开日
2019-04-19
公开号
CN109654165A
主分类号
/F/F16/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标准类别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审查中-实审

发明人

森野拓郎 青户一朗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

日本爱知县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带,其在通过将元件的侧面角设定为大于滑轮的锥体母线角从而使元件成为外部接触的状态的情况下,不管侧面的磨损如何均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外部接触的状态。
由于元件(26a、26b)的侧面角被设定为大于可变滑轮(14、16)的锥体母线角,以成为侧面(28a、28b)的外周侧部分(A、B)的按压载荷大于内周侧部分的外部接触的状态,因此,元件(26a、26b)突入可变滑轮(14、16)中时的姿态稳定,从而提高了动力传递效率。
而且,由于当宽度较宽的第一元件(26a)的侧面(28a)(实线)的磨损恶化时,如左半部分所示,会使宽度较窄的第二元件(26b)的侧面(28b)(虚线)与锥面(20)接触,因此作为传动带整体能够长期维持外部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长期获得动力传递效率的提高效果。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