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臂架内导向机构以及消防车。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中,在高层建筑灭火情况下,采用折叠式灭火车,而折叠式灭火车需要比较大的高空作业空间。折叠式灭火车在使用时,需要将底部的四个固定支架伸出,固定支架固定后,再开始折叠伸缩;折叠时,需要先将折叠臂展开,再将灭火机构送达至指定灭火位置,开始输液灭火。
3.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限:
4.1)折叠臂在空中展开时,内管和外管在周向上会出现相对运动;且导向块与导向槽之间存在较大摩擦力;
5.2)不易添加润滑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6.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臂架内导向机构以及消防车,防止所述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相对运动。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1、一种流体输送装置臂架内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块、导向槽、驱动机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相互滑动嵌套;
8.所述第二管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壁设置有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管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块;
9.所述导向块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驱动机构置于所述第一管体上,且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管体上伸缩;
10.所述导向槽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平行,当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管体上伸缩时所述导向块用于在导向槽内滑动。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储油槽、主路输油管以及多个支路输油管,多个所述支路输油管置于所述导向块内;所述主路输油管与多个所述支路输油管相互导通设置,所述储油槽置于所述导向块靠近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上,且所述支路输油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储油槽相导通设置,所述主路输油管置于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上。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注油嘴,所述注油嘴贯穿第一管体侧壁,且所述注油嘴与所述主路输油管相导通设置,所述注油嘴用于向所述主路输油管注入润滑物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壁上设置有容置所述导向块的空腔,所述导向块置于空腔上,所述空腔在第一管体端部具有开口用于放置导向块。
14.进一步地,当所述导向机构包含注油嘴时,所述注油嘴与所述空腔连通。
1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侧壁还设置有固定凸块,空腔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凹槽,所述
固定凹槽用于容置所述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置于所述固定凹槽内,所述固定凸块以及固定凹槽用于防止所述导向块脱落。
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凸块环绕导向块侧壁设置,所述固定凹槽环绕所述空腔内壁设置,所述固定凸块所在平面与第一管体轴线平行。
1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导向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上,且所述导向槽也为两条以上,一条所述导向槽与一个所述导向块相适配。
1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的截面为方形,所述导向块的靠近第一管体中部的一端为弧形。
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车,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一种流体输送装置臂架内导向机构应用于所述消防车上。
20.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块和导向槽的设置可以防止当所述第二管体伸缩时,所述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沿周向方向运动;同时减小消防车臂架的故障率,同时缩小消防车臂架体积。
附图说明
21.图1为所述第二管体结构图;
22.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3为所述第一管体剖视图;
24.图4为所述主路输油管和支路输油管结构图;
25.图5为所述导向块结构图;
26.图6为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结构图;
27.图7为图6中b处结构图;
28.图8为所述导向槽结构图;
29.图9为所述一种消防车结构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第一管体;
32.11、导向块;
33.110、储油槽;
34.111、主路输油管;
35.112、支路输油管;
36.113、固定凸块;
37.114、固定凹槽;
38.115、注油嘴;
39.2、第二管体;
40.21、导向槽;
41.3、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43.请参阅图1至图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输送装置臂架内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块11、导向槽21、驱动机构3、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与所述第二管体2之间相互滑动嵌套,所述第二管体2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管体2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壁设置有所述导向槽21,所述第一管体1相对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块11;或者所述第二管体2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壁设置有所述导向块11槽,所述第一管体1相对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块11置于所述导向槽21内;所述驱动机构3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上,且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第二管体2上的螺纹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管体2在所述第一管体1上伸缩。所述导向块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伸缩端或者置于所述第二管体的进水端上。所述导向槽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平行,当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管体上伸缩时所述导向块用于在导向槽内滑动。
44.在本实施例中,在消防车中具有多级管体,本技术以两个管体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管体为外管,第二管体为内管,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因此在所述第二管体内壁同样具有导向块,所述第一管体外壁同样具有导向槽以及螺纹。
4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管体的进水端为灭火流体流入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体的出水端为流出灭火流体的一端;同理,所述第一管体的进水端为流入灭火流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管体的出水端为流出灭火流体的一端。当然,第一管体出水口随着第二管体的移动而改变,具体的,当所述第二管体的进水口置于第一管体中部时,所述第一管体的出水口在第一管体中部。还需要说明的是,伸缩端为所述第二管体从所述第一管体伸出或者收回的一端,灭火流体为水或泡沫等灭火物质。
46.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2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壁设置有所述导向槽21,所述第一管体1相对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块11;即,所述导向块11至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壁上,且所述导向槽21置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外壁上,当所述第二管体2在所述第一管体1内伸缩时,所述导向槽21在所述导向块11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块11通过螺丝等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壁上,防止所述导向块11脱落卡住所述第二管体2。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块11为自润滑导向块1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管体1为外管,第二管体2为内管。
47.还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管体1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为开口,所述第二管体2从所述第一管体1的开口处伸出、收回,所述导向块11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一端;当所述第二管体2从所述第一管体1内伸出时,所述导向槽21同所述第二管体2一同伸出,使所述导向槽21在所述导向块11上滑动。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管体2在所述第一管体1上往复运动,所述驱动机构3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上,且所述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管体2外壁上的螺纹传动连接,且所述导向靠近所述第一管体1的开口。
48.在实际使用中,当所述第二管体2从所述第一管体1内伸出时,所述驱动机构3通过与所述第二管体2的传动连接,驱动所述第二管体2从所述第一管体1内伸出;此时,所述导向块11固定于所述第一管体1端部的内壁上,所述导向槽21由所述第二管体2带动向外伸出,所述导向槽21在所述导向块11上滑动;所述导向槽21的滑动方向被所述导向块11限定,
仅在所述第二管体2的延伸方向上往复运动;因此,所述第二管体2在伸缩时是不会绕自身的旋转中心旋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管体大于两根,所述第一管体1为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体2上的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2内同样设置有其他几根管体,且每根管体之间均与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的连接以及驱动方式相同。
4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块11和导向槽21的设置可以防止当所述第二管体2伸缩时,所述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沿周向方向运动;同时减小消防车臂架的故障率。
50.请参阅图2和图3,为了防止所述导向块11或导向槽21过渡磨损,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块11上设置有储油槽110、主路输油管111以及多个支路输油管112,多个所述支路输油管置于所述导向块内;所述主路输油管111与多个所述支路输油管112相互导通设置,所述储油槽110置于所述导向块11靠近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上,且所述支路输油管112的出口端与所述储油槽110相导通设置,所述主路输油管置于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块11与所述导向槽21接触的面上设置有所述储油槽110置,即,所述储油槽110的开口朝所述导向槽2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路输油管112连接所述主路输油管111和储油槽110,润滑油通过所述主路输油管111和支路输油管112进入至所述储油槽110中。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注油嘴115,所述注油嘴115贯穿第一管体侧壁,所述主输油管路还与注油嘴115相导通,注油嘴115用于向所述主路输油管111注入润滑物质,所述注油嘴置于固定法兰上。
51.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导向槽21在所述导向块11上运动时,所述储油槽110内的润滑物质将与所述导向槽21接触,达到润滑所述导向块11和导向槽21的目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人工手动加入润滑物质;此时,润滑液等润滑物质将通过多个支路输油管112以及储油槽110进入至导向槽21中,润滑油填满所述储油槽110,致使所述导向槽21始终处于润滑的状态,以减小所述导向块11或所述导向槽21的磨损。
52.为了提高所述第二管体2伸缩时的稳定性,请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块11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导向块11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上,且所述导向槽21也为两条以上,一条所述导向槽21与一个所述导向块11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所述导向块11位于同一条直径上,且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或者第二管体2上;当所述导向块11置于第一管体1内壁时,所述导向槽21置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外壁上,同理,当所述导向块11置于第二管体2外壁上时,所述导向槽21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上。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块11的数量可以大于两个,且间隔设置。
53.请参阅图7,为了防止所述第二管体2伸缩时发生故障,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1相对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壁上设置有容置所述导向块11的空腔,所述导向块11置于空腔上,所述空腔在第一管体端部具有开口用于放置导向块。
54.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块11侧壁还设置有固定凸块113,空腔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凹槽114,所述固定凹槽114用于容置所述固定凸块113,所述固定凸块113置于所述固定凹槽114内,所述固定凸块113以及固定凹槽114用于防止所述导向块11脱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凸块113绕设在所述导向块11的侧壁上,且在容置所述导向块11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所述固定凸块113的固定凹槽114;当所述固定凸块113置于所述固定凹槽114内时,所述固定凸块113以及固定凹槽114将所述导向块11固定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壁上。
55.优选地,所述固定凸块环绕导向块侧壁设置,所述固定凹槽环绕所述空腔内壁设
置,所述固定凸块所在平面与第一管体轴线平行。这样即起到固定作用,又实现固定凸块与固定凹槽在导向块装入时的滑动作用。
56.如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所示,所述导向块的截面为方形,所述导向块的靠近第一管体中部的一端为弧形,这样便于安装和导向。
57.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块11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所述导向块11置于空腔内,另一部分所述导向块11置于所述导向槽21内,所述导向块11置于空腔内的部分用于固定所述导向块11,所述导向块11置于所述导向槽21内的部分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管体2滑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凸块113以及固定凹槽114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限制所述导向块11作业时的位置,同时防止所述导向块11与第一管体1之间的相对运动,防止所述导向块11在作业时发生位移。
58.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旋转体以及连接组件,所述旋转体设置有螺纹,所述旋转体的螺纹为传力螺旋,所述第二管体2的螺纹与所述旋转体的螺纹相互配合,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第一管体1之间进行轴向上的相对固定,所述旋转体可绕其自身的旋转中心旋转;其中,所述旋转体被设置成当旋转体绕其自身的旋转中心旋转时,所述旋转体的螺纹与所述第二管体2的螺纹做咬合运动,通过彼此螺纹咬合运动向第二管体施加轴向驱动力,使得所述第二管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发生轴向的相对运动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体绕其自身的旋转中心旋转。所述动力源为旋转蜗轮以及蜗杆,所述蜗杆设置在所述旋转蜗轮的一侧,所述旋转蜗轮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旋转蜗轮相啮合。
59.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位置上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另一侧活动支撑所述旋转体。
6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转体为旋转螺母,旋转螺母上设置有内螺纹,通过旋转螺母内螺纹与所述第二管体2外螺纹的配合设置在第二管体2上。旋转螺母通过旋转螺母内螺纹与所述第二管体2外螺纹的配合,套在所述第二管体2上,只要可以驱动旋转螺母的转动,就可以控制所述第二管体2在第一管体1内的伸缩。
61.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转体一侧设置有所述动力源,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体转动。所述动力源包括旋转蜗轮以及蜗杆,蜗杆设置在旋转蜗轮的一侧,旋转蜗轮与旋转螺母固定连接,蜗杆与旋转蜗轮相啮合。此时,通过蜗轮与蜗杆的配合,可以利用蜗轮蜗杆减速机的原理,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将电机或马达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便于驱动旋转螺母的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蜗轮与蜗杆可以被旋转齿盘与齿轮代替,齿轮设置在旋转齿盘的一侧,旋转齿盘与旋转螺母固定连接,齿轮与旋转齿盘相啮合。此时,只要驱动齿轮的转动,即可驱动旋转螺母的转动,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62.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蜗轮与蜗杆可以被旋转摩擦盘与摩擦轮替代,摩擦轮设置在旋转摩擦盘的一侧,旋转摩擦盘与旋转螺母固定连接,摩擦轮与旋转摩擦盘相接触。此时,只要驱动摩擦轮的转动,即可驱动旋转螺母的转动,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63.还需要说明的是,蜗杆、齿轮或摩擦轮由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电机,其中任意一种提供动力。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盖体,盖体用于遮蔽驱动机构3。此时,盖体用于对驱动机构3防尘、防水。
64.所述动力源还包括液压马达、气动马达或电机;所述涡杆由液压马达、气动马达、
电机,其中任意一种提供动力。在实际使用中,所述驱动机构3使用过程为:开启动力源,动力源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旋转蜗轮旋转,旋转蜗轮带动旋转体旋转,从而实现第二管体在第一管体内的伸缩,然后再第一管体内输液体,从而对着火点进行灭火。灭火完成后,通过动力源驱动蜗杆转动,对第二管体2收回,完成操作。
65.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