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


背景技术:

2.医疗领域的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因防止相互感染需要采取病毒隔离防护措施,如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目镜等,特别是爆发型传染病对防护措施要求更为迫切和严格,而即使很严格也还是不能完全避免感染情况,不能彻底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也就极大地影响了病情控制和治疗,使疫情迅速扩散,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对防护设备的改进和性能要求就优为重要,当前,医疗领域采用的防护措施是以防护服、目镜、口罩为主,其中,以口罩最为重要。因大多传染病均与呼吸系统有关,病毒进入身体内部通过呼吸通道最为直接,病人的病毒也会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所以,口罩作为一个屏障能阻断病毒进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无论何种型号的口罩,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隔离作用,也就是健康人员把病毒挡在口罩外面,病人把病毒挡在口罩里面,口罩成为病毒根据地,一有机会他就会传播至甚至扩散,为此医护人员常被感染。另外就是医护人员全副武装使自身又闷、又热、呼吸不舒适,为了密封使口罩与皮肤过度接触还造成一些伤害,尽管如此,隔离还是不可靠,给医护人员也带来思想压力,长时间工作因防护问题造成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爆发型传染病病人入不了院也就得不到有效隔离和防护,亲属为照顾病人单凭一个口罩不能解决问题,这是病毒迅速扩散的一个主要原因,病毒携带者在流动人员当中,特别是密集区的防护、隔离成为重中之重。综上所述,疫情的阻断,隔离防护是第一重要,而防护口罩措施单一,缺乏综合功能和全方位配套,成为一个防控平瓶颈,迫切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防护器械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解决现有防护口罩隔离不彻底、不可靠、佩戴不舒适、功能不齐全的缺点,具体一点就是采用面部与病毒过滤网远距隔离;过滤网设置于封闭合内部,收集的病毒与外界隔离;采用正压模式配套防护服用于医护人员佩戴,解决隔离不可靠、不舒适问题;负压模式用于病人和流动集群人员佩戴,达到无病者防感染,有病者病毒封闭收集,气体循环过滤使环境处于净化状态,实现源头防控,迅速阻断疫情。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包括:面罩、通风管、过滤盒、调速风机四部分。所述面罩包括:围裙、罩网,所述面罩为透明不透气柔性材质,上端向内弯曲为钩状形,下端向内弯曲为弧状形与人体下巴配合,面罩中部凸出,左右对称向内弯曲至面部侧面,左右两边边缘为凹凸形,所述凸形部分与人体面部配合,凹形部分为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用于面罩内气体排出,面罩左右两边外侧各设置一不透气材质的围裙,所述围裙一边与面罩连接,一边与人体面部配合,所述面罩下部设置一罩网,所述罩网功能与口罩功能相同,面罩内充气时,一部分气体通过罩网排出,一部分气体通过凹形口作用于围裙,围裙根
据气流大小自动调节开启幅度,过滤后充入的气体使面罩内处于微正压状态,用于对抗外界气体入侵,正压使面罩无需与面部采用过分接触密封。
6.所述通风管包括:弹性胶质环形管、竖向通连通管。所述弹性胶质环形管前端与面罩上端为挂接设置,后端与竖向连通管上端连通,所述弹性胶质环形管与面罩挂接段下端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面罩内部相通,弹性胶质环形管与人体头部配合,起到通风和定位作用。
7.所述过滤盒包括:过滤盒座、腰带、过滤网、盒盖。所述过滤盒座上端与竖向连通管下端连通,外腰部设置一腰带,所述腰带固定于人体腰部。所述过滤网设置于过滤盒座内部,过滤网四周与过滤盒座内壁为封闭配合,过滤网面积大于常规口罩面积若干倍,所述盒盖与过滤盒座为封闭配合。气体从盒盖内分散通过过滤网,然后进入过滤盒座内部。
8.所述调速风机包括:蓄电池。所述调速风机设置与盒盖下端中部,调速风机出风口与盒盖内部相通。所述调速风机左转为充气模式,面罩内为正压状态,用于医护人员配套防护服佩戴,反之,风机右转,变化为抽气模式,面罩内为负压,围裙始终处于封堵状态,佩戴者呼出气体抽入过滤盒内部,过滤后排向公共环境。所述抽气模式用于未确诊病人和流动、集群场合人员佩戴。所述蓄电池包括备份电池设置于盒盖外下端左右各一枚,所述备份是指电池能够交替装卸,及一枚运行,一枚卸下充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9.本发明提供一种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采用面罩收集过滤后气体,通风管连通设计,使病毒聚集于口罩改变为聚集于过滤网,使病毒远离人体面部器官;采用过滤网设置与过滤盒内部设计,避免触碰接触;采用调速风机充气使气流循环过滤设计,达到净化环境,正压时面罩内呼吸安全,无需过分密封,改善佩戴舒适度,同时与防护服配套解决闷热、出汗等问题;采用调速风机反转变化为抽气模式设计,达到健康人佩戴防感染,有病人员佩戴通过负压收集病毒于过虑合内部,使入不了院的病人、未确珍、流动、集群场合、上班族人员佩戴,达到动态中隔离,源头上阻断传播;上术技术除医疗领域外还可用于其它防尘防毒用途,与口罩相比,本发明具有较多优点和安全性、实用性、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原理侧视图。
11.附图2为附图1a处面罩刨视图。
12.附图3为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过滤盒原理b处左视图。
[0013][0014]
图中:1为面罩,2为围裙,3为罩网,4为人体,5为凸形,6为凹形,7为弹性胶质环形管,8为竖向连通管,9为通气孔,10为过滤盒座,11为腰带,12为过虑网,13为盒盖,14 为调速风机,15为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
如图1一3所示,一种远隔离、内收集、源头阻断、防毒面罩,包括面罩、通风管、过滤盒、调速风机四部分。
[0017]
所述面罩1包括:围裙2、罩网3。所述面罩1上端端部向内弯曲为钩状形,下端向内弯曲为弧状形并与人体4下巴配合,面罩1中部向外凸出,左右两边对称向内弯曲为弧状形,左右两边边缘为凹凸形,所述凸形5与人体4面部侧面配合,所述凹形6为通风口,通风口用于面罩1内气体排出,所述面罩1左右两端各设置一围裙2,所述围裙2的一边与面罩1 粘接,一边与人体4面部配合,所述面罩1下方设置一罩网3,所述罩网3功能与口罩功能相同。
[0018]
所述通风管包括:弹性胶质环形管7,竖向连通管8,所述弹性胶质环形管7前端与面罩 1上端为挂接配合,弹性胶质环形管7与面罩1挂接段下端设置有若干通气孔9,所述通气孔 9与面罩1内部相通,所述竖向连通管8上端与弹性胶质环形管7后端连通。
[0019]
所述过滤盒包括:过滤盒座10、腰带11、过滤网12、盒盖13。所述过滤盒座10上端与竖向连通管8连通,外腰部设置一腰带11,所述腰带11与人体4腰部固定,所述过滤网12 设置于过滤盒座10内部,过滤网12四周与过滤盒座10内壁为封闭配合,所述盒盖13与过滤盒座10为封闭连接。
[0020]
所述调速风机14包括:蓄电池15。所述调速风机14设置于盒盖13下端,调速风机14 出风口与盒盖13内部连通。所述蓄电池15包括备份电池设置于盒盖13外下端左右各一枚,所述备份是指一枚运行,一枚可卸下充电。
[0021]
本发明在实施时,由调速风机左转,产生的气流吹入盒盖内却分散于过滤网外侧,通过过滤后又进入过滤网内测的过滤盒座内,然后向上进入竖向通连通管、弹性胶质环形管,进而通过弹性胶质环形管前端下部若干通气孔进入面罩,气体供佩戴人吸气后,剩余气体一部分从罩网排出,一部分通过凹形口作用于围裙,围裙根据气流大小自动调节开启幅度,围裙也起到调节面罩气压作用,该充气模式用于医护人员或健康人员佩戴。反之,调速风机右转可使充气模式转化为抽气模式,面罩内由正压变化为负压,围裙根据面部形态在负压作用下自动调节密封,负压模式用于流动集群场合人员佩戴,达到无病人员防感染,有病人员佩戴使病毒收集与过滤盒内部。
[0022]
上面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