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输电线路组塔抱杆液压卷扬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输电线路组塔抱杆液压卷扬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输电线路组塔抱杆液压卷扬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落地双平臂或落地摇臂抱杆已广泛用于特高压和大跨越工程高塔组立施工,是一种非常适应电力行业特高压输电塔安装施工特点的新型组塔起重设备,具有安全、高效、操作便利等优势。目前与落地抱杆相配合的起升机构一般为电动卷扬机,采用电动卷扬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3.第一,输电线路野外施工,动力电源使用非常不便,且电源质量不稳定,需要专用电源或配套发电机供电,抱杆卷扬起升电机的功率占全部电机总功率的53%~69%。
4.第二,电动卷扬系统采用串联不同电阻,三挡手动变速,工作中需要根据负荷变化频繁换挡,以合理匹配速度与荷载关系。
5.第三,由于继电器控制系统特点,电气控制的抱杆各类动作存在滞后和延迟效应,尤其在塔件就位等需要精准动作控制时,抱杆吊钩升降反应不及时,存在滞后现象。
6.第四,故障率高,据不完全统计,落地抱杆主卷扬电控方面的故障占抱杆全部故障率的52%。
7.应用于架空输电线线路架设的液压牵引机,由于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有效克服了上述电动卷扬设备所存在的不足。应用于架空输电线线路架设的液压牵引机虽然带有用于缠绕导线的尾架,但是由于架空电线的长度与用于落地抱杆起吊的钢丝绳的长度相差甚远(架空电线的长度一般为几百米,最长不会超过1000米,而用于落地抱杆起吊的钢丝绳的长度一般为2000-3000米),因此用于缠绕电线和钢丝绳的线盘的大小也相差甚远,现有液压牵引机的尾架无法满足落地抱杆起吊用钢丝绳的缠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组塔抱杆液压卷扬系统,该系统采用液压牵引机作为动力源,配合分体式尾架收线单元,不仅可以满足落地抱杆起吊用钢丝绳的缠绕需求,而且启动平稳,无延迟效应,增强了抱杆操控的安全性,降低了故障率。
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输电线路组塔抱杆液压卷扬系统,包括液压牵引机和尾架收线单元;
11.所述的尾架收线单元包括主架体,所述的主架体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摆线装置和收线装置;
12.所述的摆线装置包括导向柱和与所述的主架体转动连接的驱动丝杆,所述的导向柱和驱动丝杆之间设置有滑架,且所述的滑架可在所述驱动丝杆的单向转动作用下沿所述驱动丝杆的轴向做往复运动,所述的滑架上设置有托辊组件;
13.所述的收线装置包括通过转轴与所述的主架体转动连接的线盘;
14.所述的驱动丝杆和一个转轴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相连。
15.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架包括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的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且所述的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丝杆和导向柱的外部,所述的第二滑套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支架,所述的安装支架上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的驱动丝杆相配合的导向拨叉,所述的第一滑套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导向拨叉的避让缺口。
16.进一步地,所述立板的上端设置有耳板,两个所述的耳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托辊,两个所述的立板之间位于所述耳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的第一托辊相垂直的第二托辊。
1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丝杆的一端套设有可相对于所述的驱动丝杆转动的轴套,且所述的轴套通过轴承组件与主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的轴套上位于所述轴承组件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驱动件和过渡连接套,所述的驱动丝杆上位于所述轴套的外端设置有仅可相对于所述的驱动丝杆轴向滑动的驱动盘,所述的驱动盘上固定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的过渡连接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18.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丝杆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驱动盘的内侧圆柱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导向块相配合的滑槽。
19.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盘上设置有沿径向贯穿所述驱动盘侧壁的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内沿向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堵头、弹簧和顶紧块。
20.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紧块呈球形结构,所述的驱动丝杆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的顶紧块相配合的定位槽。
21.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端板,所述的端板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线盘中心轴的承托板,所述的中心轴和承托板之间设置有定位螺栓。
22.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架体包括框架底座,所述的框架底座上设置有斜向后上方倾斜的安装梁,所述安装梁的后端与所述框架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梁,所述安装梁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的驱动丝杆和导向柱位于两个所述的安装板之间,且所述导向柱的轴线和驱动丝杆的轴线所驱动的平面与所述的安装梁垂直。
23.进一步地,所述的线盘通过转轴与所述的安装梁转动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该系统采用液压牵引机作为动力源,液压牵引机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和重载平稳启动,无延迟效应,增强了抱杆操控的安全性。
26.2、输电线路架线用液压牵引机技术非常成熟,采用液压卷扬系统较电动卷扬方式抱杆故障率大大降低。
27.3、抱杆闲置时液压牵引机可以转为放线使用,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保有量,降低成本。
28.4、该系统中尾架收线单元的主架体采用特有的楔形结构,不仅保证了整个架体的结构稳定性,还减少了钢材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9.图1为尾架收线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尾架收线单元的俯视图;
33.图5为尾架收线单元的右视图;
34.图6为图5中的a-a剖视图;
35.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图6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驱动盘的主视图;
38.图10为图9中的b-b剖视图;
39.图11为驱动丝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图11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1.图13为摆线装置中摆线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14为滑架的剖视图;
43.图15为导向拨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16为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中:11-边梁,12-加强梁,13-安装梁,14-支撑梁,15-连接梁,16-安装板,17-加强筋板,
46.21-驱动丝杆,211-导向槽,212-安装槽,213-定位槽,22-导向柱,231-立板,2311-耳板,232-第一滑套,2321-避让缺口,233-第二滑套,2341-竖板,2342-横板,2343-插接孔,235-连接板,236-压板,24-导向拨叉,241-底板,242-插接柱,243-拨叉块,251-第一托辊,252-第二托辊,26-轴套,27-过渡连接套,271-紧定螺钉,28-驱动盘,281-定位销,282-驱动杆,283-驱动手柄,284-滑槽,285-安装孔,291-堵头,292-弹簧,293-顶紧块,
47.31-线盘,311-中心轴,32-转轴,321-端板,322-承托板,33-定位螺栓,4-驱动装置,
48.51-主动链轮,52-第一从动链轮,53-第二从动链轮,54-第一链条,55-第二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
50.一种输电线路组塔抱杆液压卷扬系统包括液压牵引机(图中未示出)和位于所述液压牵引机后侧的尾架收线单元。
51.所述的液压牵引机为现有技术中用于输电线路架设的液压牵引机,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液压牵引机的具体结构做过多赘述。
52.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尾架收线单元包括主架体,所述的主架体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摆线装置和收线装置,且所述的摆线装置和收线装置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驱动装置4的动力输出端相连。
53.如图1所示,所述的主架体包括由四根边梁11依次收尾相接所形成的方形框架底座,所述的框架底座内设置有加强梁12,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强梁12沿横向延伸,且所述加强梁12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框架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框架底座上设置有斜向后上方倾斜的安装梁13,所述安装梁13的前端通过焊
接的方式与所述框架底座的沿纵向延伸的边梁1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梁13的后端与所述框架底座的沿纵向延伸的边梁11之间设置有支撑梁14,所述支撑梁14的上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安装梁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14的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框架底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安装梁13之间设置连接梁15,所述连接梁15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安装梁13固定连接。
54.所述安装梁1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垂直与所述的安装梁13斜向上延伸的安装板16,所述的安装板16和安装梁1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7。
55.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摆线装置包括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16之间的驱动丝杆21和导向柱22,所述的导向柱22位于所述驱动丝杆21的下方,且所述导向柱22的轴线和驱动丝杆21的轴线所驱动的平面与所述的安装梁13垂直。
56.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柱22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的安装板16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丝杆2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的安装板16转动连接。
57.所述的驱动丝杆21上设置有两条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导向槽211,位于同一侧的两条导向槽211的端部相连接,即两条所述的导向槽211在三维空间内形成一闭环结构,且两条导向槽211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58.所述的导向柱22和驱动丝杆21之间设置有滑架,如图6和图13所示,所述的滑架包括两个立板231,两个所述的立板231之间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滑套232和第二滑套233。所述的立板231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驱动丝杆21和导向柱22的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的第一滑套232套设于所述驱动丝杆21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滑套232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所述的第一避让孔内,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立板23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套233套设于所述导向柱22的外部,且所述第二滑套233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所述的第二避让孔内,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立板231固定连接。
59.如图8、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的第二滑套233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支架,所述的安装支架上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的驱动丝杆21相配合的导向拨叉24,所述第一滑套232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避让缺口2321,所述导向拨叉24的上端穿过所述的避让缺口2321后与所述的驱动丝杆21相配合的。
60.如图15所示,所述的导向拨叉24包括一底板241,所述底板241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插接柱242,所述的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插接柱242相配合的插接孔2343,所述的插接柱242插入到所述的插接孔2343内,并可在所述的插接孔2343内转动。所述底板241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驱动丝杆21的导向槽211相配合的拨叉块243。
6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支架包括一竖板2341,且所述竖板2341的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第二滑套233固定连接,所述的竖板2341上设置有一横板2342,所述的插接孔2343设置于所述的横板2342上。
62.所述的滑架上设置有托辊组件。所述的托辊组件包括两个与所述的驱动丝杆21平行的第一托辊251,所述第一托辊25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的驱动丝杆21垂直的第二托辊252。
63.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板231的上端面的前侧设置有垂直与所述立板23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的耳板2311,所述的第一托辊251设置于两个所
述的耳板2311之间,且所述第一托辊251的辊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耳板23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立板231之间位于所述耳板2311的后侧设置有一连接板235,且所述连接板23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板23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托辊252设置于所述连接板235的左右两端,且所述第二托辊252的辊轴的下端与所述的连接板235固定连接。
64.如图1所示,所述的收线装置包括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梁13之间的线盘31,且所述线盘31的中心轴311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32与所述的安装梁13转动连接。所述的中心轴311通过可拆卸的固定方式与所述转轴32的内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2的外端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的安装梁13转动连接。
65.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32的内端(以两转轴32相对的一侧为内侧)固定设置有一端板321,所述的端板32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转轴32固定连接,所述端板321的内侧面(以两转轴32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线盘31中心轴311的承托板322,且所述的承托板322呈u型结构。如图2和图16所示,所述的承托板322上设置有沿所述转轴32的径向贯穿所述承托板322的定位螺栓33,所述线盘31的中心轴3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螺栓33的通孔,且所述的通孔沿所述中心轴311的径向贯穿所述的中心轴311。所述的定位螺栓33上设置有锁紧螺母(图中未示出)。
66.所述的驱动装置4为液压马达或者电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装置4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有所述的连接梁15上。
67.如图1和图所示,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4的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51,且所述的主动链轮51为双排链轮,所述驱动丝杆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链轮52,与所述的第一从动链轮52位于同一侧的转轴3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从动链轮53。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从动链轮52设置于所述驱动丝杆21的右端,所述的第二从动链轮53设置于位于右侧的转轴32上。所述的主动链轮51通过第一链条54和第二链条55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从动链轮52和第二从动链轮53相连。
68.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的导向拨叉24在工作的过程中与驱动丝杆21产生滑动摩擦,易磨损,用一段时间之后导向拨叉24和驱动丝杆21之间会产生较大的间隙,导致滑架的移动时快时慢,甚至出现卡顿,造成线盘31上缠绕的钢丝绳不均匀的问题。
69.为了能够人工对上述问题进行修复弥补,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驱动丝杆21的右端套设有可相对于所述的驱动丝杆21转动的轴套26,且所述的轴套26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的安装板16转动连接,即所述的轴套26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所述轴承组件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丝杆21与所述的轴套26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驱动丝杆21和轴套26可相对转动。所述轴套26的内端(以靠近驱动丝杆21中间位置的一端为内端)抵靠在所述驱动丝杆21的台阶面上。所述的轴套26上位于所述轴承组件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作为驱动件的第一从动链轮52和过渡连接套27,其中所述的第一从动链轮52与所述的轴套26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渡连接套27通过紧定螺钉271与所述的轴套26固定连接。
70.所述的驱动丝杆21上位于所述轴套26的外端设置有仅可相对于所述的驱动丝杆21轴向滑动的驱动盘28,所述驱动盘28的内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定位销281,所述过渡连接套27的外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销281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的驱动盘28的外侧圆柱面上固定设置有驱动杆282,所述驱动杆282的悬空端设置有驱动手柄283。
7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丝杆21上设
置有安装槽212,所述的安装槽212内设置有导向块(图中未示出)。优选的,所述的导向块采用平键。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驱动盘28的内侧圆柱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导向块相配合的滑槽284,且所述的滑槽284沿轴向贯穿所述的驱动盘28。
72.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驱动盘28和驱动丝杆21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沿径向贯穿所述驱动盘28侧壁的安装孔285,所述的安装孔285内沿向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堵头291、弹簧292和顶紧块293。所述的堵头29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的驱动盘28固定连接。
73.优选的,所述的顶紧块293呈球形结构,所述驱动丝杆21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的顶紧块293相配合的定位槽213,且所述定位槽213的截面与所述的顶紧块293相吻合。当所述的顶紧块293位于内侧的定位槽213内时,所述驱动盘28上的定位销281插入到所述过渡连接套27的定位孔内,当所述的顶紧块293位于外侧的定位槽213内时,所述驱动盘28上的定位销281与所述过渡连接套27上的定位孔脱离。
74.这样,当线盘31上缠绕的钢丝绳出现不均匀,一边堆积的情况时,可以向外拔出驱动盘28,使定位销281脱离定位孔。由于所述的轴套26可与所述的驱动丝杆21相对转动,因此此时所述的第一从动链轮52无法为驱动丝杆21的转动提供动力,所述的驱动丝杆21不会随着第一从动链轮52的转动而转动。此时便可以转动驱动盘28,由于驱动盘28仅能够相对于驱动丝杆21轴向滑动,因此转动驱动盘28时,可以通过导向块将驱动盘28的转动传递到驱动丝杆21上,驱动丝杆21跟随着驱动盘28一起转动。此时可以人工根据需要调整驱动丝杆21的转动速度,甚至可以使滑架停留在某一位置一端时间,从而将线盘31上缠绕较少的部分“填平”,直至所述的线盘31重新达到缠绕均匀的状态。然后再向内推动驱动盘28,使定位销281插入到定位孔内。此时在第一从动链轮52的带动下,轴套26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套26上的过渡连接套27会一起转动。过渡连接套27的转动又会通过定位销281传递到驱动盘28上,进而通过驱动盘28和驱动丝杆21之间的导向块将转动传递到驱动丝杆21上,从而带动驱动丝杆21转动。此时所述的驱动丝杆21重新恢复到由驱动装置4带动其转动的状态。
75.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的导向拨叉24在工作的过程中与驱动丝杆21产生滑动摩擦,易磨损,属于易损件,需要经常更换,为了方便更换,所述的横板2342通过螺钉与所述的竖板2341固定连接。
76.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打开位于上方的第一托辊251,如图13所示,所述耳板231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容纳位于上方的第一托辊251的辊轴的u型卡槽,所述耳板231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压板236,且所述的压板236通过螺钉与所述的耳板2311固定连接。所述压板236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弧形凹槽,且所述的弧形凹槽和卡槽共同形成用于容纳位于上方的第一托辊251的辊轴的圆孔。
77.工作时,钢丝绳一端连接抱杆,另一端绕过起吊支点后依次穿过液压牵引机和尾架收线单元的摆线装置,最终与线盘31的中心轴311固定连接。然后启动液压牵引机和尾架收线单元的驱动装置4,对抱杆进行起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