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吊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设备吊装用穿线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的设备故障问题迟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新建变电站的工程中,大型设备均被安装放置在室内环境。因此研究如何在室内环境中进行更加方便快捷的设备安装、后期返厂检修以及室内扩建工程成为当前新建变电站工程的重点。航吊车虽然应用广泛并且方便使用,但是航吊车本身安装费时费力,成本高昂,除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以外,后期很少再去利用航吊车,使用效率极低,现今,国内外已经开始对室内大型设备吊装方式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吊装设备的穿线过程的研究相对就少,目前依然选择传统人工穿线,其工作效率低,危险系数高,且不适用于高空作业。
3.因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2193403.3)提出“一种电力设备吊装用穿线设备”,其高度可以自由控制,适用范围广,但是该装置存在以下缺陷,首先不便于调整穿线的位置和角度,导致不便于进行穿线,实用性较低,且不便于对引线进行快速固定和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力设备吊装用穿线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力设备吊装用穿线设备,包括底框,所述底框顶部分别设有调节机构和夹持机构,且调节机构包括与底框内壁形成滑动配合的底板、与底板顶部形成转动配合的转盘、固定在转盘顶部的固定框、固定在固定框顶部一侧外壁的安装框、与安装框内壁形成滑动配合的滑块、与滑块形成螺接配合的螺纹杆、对称固定在滑块一侧外壁的连接杆、固定在螺纹杆一端的第一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外壁形成传动配合的传动带、与传动带形成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轮和第一摇把。
7.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连接杆一端的金属框、通过轴承固定在金属框内壁的双向螺纹杆、与双向螺纹杆形成螺接配合的夹持件、均匀固定在夹持件内壁的减震器、固定在减震器一端的半圆板和固定在双向螺纹杆一端的第二摇把。
8.优选的,所述底板四角均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壁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有卡块。
9.优选的,所述底框内壁开有均匀分布的卡槽,且卡槽内壁与卡块形成卡接配合。
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安装框内壁,所述夹持件顶部与金属框内壁形成滑动配合。
11.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轮内壁固定有转轴,且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框内壁。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摇把固定在转轴一端,所述安装框一侧开有对称分布的安装口,
且连接杆与安装口内壁形成滑动配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转动转盘能够调整装置的角度,通过摇动第一摇把,利用第一传动轮、传动带和第二传动轮,带动螺纹杆旋转,使得滑块和连接杆滑动,从而能够调整夹持机构的位置,方便快速穿线,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15.2、通过转动第二摇把带动双向螺纹杆旋转,从而使得夹持件相对运动,使得半圆板能够快速将引线端部夹持住,方便快速穿线,方便将引线固定和拆卸,通过底框和底板方便调整装置的高度,方便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设备吊装用穿线设备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设备吊装用穿线设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设备吊装用穿线设备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框、2调节机构、3夹持机构、4底板、5转盘、6固定框、7安装框、8滑块、9连接杆、10螺纹杆、11第一传动轮、12传动带、13第二传动轮、14第一摇把、15金属框、16夹持件、17减震器、18半圆板、19双向螺纹杆、20第二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3,一种电力设备吊装用穿线设备,包括底框1、调节机构2和夹持机构3,调节机构2包括底板4、转盘5、固定框6、安装框7、滑块8、螺纹杆10、连接杆9、第一传动轮11、传动带12、第二传动轮13和第一摇把14,转盘5与底板4顶部形成转动配合,且固定框6固定在转盘5顶部,安装框7固定在固定框6顶部一侧外壁,且滑块8与安装框7内壁形成滑动配合,螺纹杆10与滑块8形成螺接配合,且连接杆9对称固定在滑块8一侧外壁,第一传动轮11固定在螺纹杆10一端,且传动带12与第一传动轮11外壁形成传动配合,第二传动轮13与传动带12形成传动配合,第二传动轮13内壁固定有转轴,且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框6内壁,第一摇把14固定在转轴一端,安装框7一侧开有对称分布的安装口,且连接杆9与安装口内壁形成滑动配合,通过转动转盘5能够调整装置的角度,通过摇动第一摇把14,利用第一传动轮11、传动带12和第二传动轮13,带动螺纹杆10旋转,使得滑块8和连接杆9滑动,从而能够调整夹持机构3的位置,方便快速穿线,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22.夹持机构3包括固定在连接杆9一端的金属框15、通过轴承固定在金属框15内壁的双向螺纹杆19、与双向螺纹杆19形成螺接配合的夹持件16、均匀固定在夹持件16内壁的减震器17、固定在减震器17一端的半圆板18和固定在双向螺纹杆19一端的第二摇把20,金属框15固定在连接杆9一端,且双向螺纹杆19通过轴承固定在金属框15内壁,夹持件16与双向螺纹杆19形成螺接配合,且减震器17均匀固定在夹持件16内壁,半圆板18固定在减震器17一端,第二摇把20固定在双向螺纹杆19一端,通过转动第二摇把20带动双向螺纹杆19旋转,从而使得夹持件16相对运动,使得半圆板18能够快速将引线端部夹持住,方便快速穿线,方
便将引线固定和拆卸,通过底框1和底板4方便调整装置的高度,方便装置的使用;
23.底板4四角均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壁固定有弹簧,弹簧一端固定有卡块,底框1内壁开有均匀分布的卡槽,且卡槽内壁与卡块形成卡接配合,螺纹杆10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安装框7内壁,夹持件16顶部与金属框15内壁形成滑动配合。
24.工作原理:通过底框1和底板4方便调整装置的高度,方便装置的使用,通过转动转盘5能够调整装置的角度,通过摇动第一摇把14,利用第一传动轮11、传动带12和第二传动轮13,带动螺纹杆10旋转,使得滑块8和连接杆9滑动,从而能够调整夹持机构3的位置,方便快速穿线,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转动第二摇把20带动双向螺纹杆19旋转,从而使得夹持件16相对运动,使得半圆板18能够快速将引线端部夹持住,方便快速穿线,方便将引线固定和拆卸。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