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屋顶吊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吊钩结构。
背景技术: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的各种建筑物都会设置电梯,电梯吊钩一般都是设计在梯间屋顶梁内,习惯做法是在机房层顶部设置一根结构梁,然后将吊钩安装于此梁之内。
3.目前,现有的吊钩结构大多较为简单,使用时吊钩结构稳定性较差,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改善现有的吊钩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顶吊钩结构。
5.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顶吊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屋顶吊钩结构,包括梁体和安装在梁体内的吊钩,所述梁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上横筋和下横筋,所述吊钩设置于梁体的中心处,所述梁体内部位于吊钩的两侧均设置有两根附加箍筋,所述上横筋的底部设置有上纵筋,所述下横筋的顶部设置有下纵筋;
7.所述吊钩包括u型吊装部和水平支撑部,所述吊钩的中部为u型吊装部,所述吊钩的两端为水平支撑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吊钩的两侧加装附加箍筋,能够对上横筋和下横筋起到加固作用,进而提高吊钩的稳定性,通过上纵筋和下纵筋的设置,上纵筋对水平支撑部起到支撑加固作用,下纵筋对u型吊装部起到加固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吊钩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吊钩采用直径为25mm的q235b圆钢制成,所述u型吊装部位于梁体下方的长度为200mm,所述u型吊装部宽度为100mm,所述水平支撑部的长度为150mm。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吊钩的结构强度。
11.可选的,所述附加箍筋采用直径为8mm的钢筋制成,所述附加箍筋为竖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附加箍筋之间的距离为50mm。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加箍筋对称设置,保证吊钩两侧受力均衡。
13.可选的,所述附加箍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筋和下横筋绑扎固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加箍筋用于对上横筋和下横筋起到加固作用。
15.可选的,所述上纵筋和下纵筋均采用直径为12mm的钢筋制成,所述上纵筋和下纵筋的长度均与梁体宽度相同。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上纵筋和下纵筋的结构强度。
17.可选的,所述上纵筋和下纵筋的数量均有两个,两个所述上纵筋均与水平支撑部的端部绑扎固定,两个所述下纵筋均与u型吊装部绑扎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纵筋用于对水平支撑部起到加固作用,下纵筋用于对u
型吊装部起到加固作用。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0.1.本申请通过在吊钩的两侧加装附加箍筋,能够对上横筋和下横筋起到加固作用,进而提高吊钩的稳定性;
21.2.本申请通过上纵筋和下纵筋的设置,上纵筋对水平支撑部起到支撑加固作用,下纵筋对u型吊装部起到加固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吊钩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吊钩的梁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梁体;2、吊钩;201、u型吊装部;202、水平支撑部;3、上横筋;4、下横筋;5、附加箍筋;6、上纵筋;7、下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请参阅图1-2,一种屋顶吊钩结构,包括梁体1和安装在梁体1内的吊钩2,吊钩2设置于梁体1的中心处,梁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上横筋3和下横筋4,通过上横筋3和下横筋4的设置,初步保证梁体1和吊钩2的结构稳定性。
28.参照图1和图2,梁体1内部位于吊钩2的两侧均设置有两根附加箍筋5,附加箍筋5采用直径为8mm的钢筋制成,附加箍筋5为竖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附加箍筋5之间的距离为50mm,附加箍筋5对称设置,保证吊钩2两侧受力均衡,附加箍筋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筋3和下横筋4绑扎固定,通过附加箍筋5的设置,能够对上横筋3和下横筋4起到加固作用。
29.参照图1和图3,吊钩2包括u型吊装部201和水平支撑部202,吊钩2的中部为u型吊装部201,u型吊装部201用于进行吊装,u型吊装部201的两端向外侧弯折90度形成水平支撑部202,水平支撑部202用于对吊钩2起到水平支撑作用。
30.参照图3,吊钩2采用直径为25mm的q235b圆钢制成,u型吊装部201位于梁体1下方的长度为200mm,u型吊装部201宽度为100mm,水平支撑部202的长度为150mm,通过将吊钩2采用直径为25mm的q235b圆钢制成,保证吊钩2的结构强度。
31.参照图1和图2,上横筋3的底部设置有上纵筋6,下横筋4的顶部设置有下纵筋7,上纵筋6和下纵筋7均采用直径为12mm的钢筋制成,上纵筋6和下纵筋7的长度均与梁体1宽度相同,通过将上纵筋6和下纵筋7采用直径为12mm的钢筋制成,保证上纵筋6和下纵筋7的结构强度,上纵筋6和下纵筋7的数量均有两个,两个上纵筋6均与水平支撑部202的端部绑扎固定,通过两个上纵筋6的设置,能够对水平支撑部202起到加固作用,两个下纵筋7均与u型吊装部201绑扎固定,通过两个下纵筋7的设置,能够对u型吊装部201起到加固作用。
32.当上纵筋6与水平支撑部202的连接部位有梁内纵筋穿过时,可将水平支撑部202直接与梁体纵筋绑扎固定,无需设置上纵筋6,用梁内纵筋代替上纵筋6,当下纵筋7与u型吊装部201的连接部位有梁内纵筋穿过时,可将u型吊装部201直接与梁体纵筋绑扎固定,无需设置下纵筋7,用梁内纵筋代替下纵筋7。
33.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将吊钩2装入梁体1中心处,在吊钩2的两侧对称布置两根附加箍筋5,并将附加箍筋5的上下两端与上横筋3和下横筋4绑扎固定,通过附加箍筋5对上横筋3和下横筋4起到加固作用,提高吊钩2的稳定性,然后,在水平支撑部202的端部加装贯穿梁体1的上纵筋6,将上纵筋6与水平支撑部202的端部绑扎固定,通过上纵筋6对水平支撑部202起到支撑加固作用,在u型吊装部201与下横筋4的交接处加装贯穿梁体1的下纵筋7,将下纵筋7与u型吊装部201绑扎固定,通过下纵筋7对u型吊装部201起到加固作用,进一步提高吊钩2的稳定性。
34.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屋顶吊钩结构,包括梁体(1)和安装在梁体(1)内的吊钩(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上横筋(3)和下横筋(4),所述吊钩(2)设置于梁体(1)的中心处,所述梁体(1)内部位于吊钩(2)的两侧均设置有两根附加箍筋(5),所述上横筋(3)的底部设置有上纵筋(6),所述下横筋(4)的顶部设置有下纵筋(7);所述吊钩(2)包括u型吊装部(201)和水平支撑部(202),所述吊钩(2)的中部为u型吊装部(201),所述吊钩(2)的两端为水平支撑部(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吊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2)采用直径为25mm的q235b圆钢制成,所述u型吊装部(201)位于梁体(1)下方的长度为200mm,所述u型吊装部(201)宽度为100mm,所述水平支撑部(202)的长度为1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吊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箍筋(5)采用直径为8mm的钢筋制成,所述附加箍筋(5)为竖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附加箍筋(5)之间的距离为5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顶吊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箍筋(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筋(3)和下横筋(4)绑扎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吊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筋(6)和下纵筋(7)均采用直径为12mm的钢筋制成,所述上纵筋(6)和下纵筋(7)的长度均与梁体(1)宽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屋顶吊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筋(6)和下纵筋(7)的数量均有两个,两个所述上纵筋(6)均与水平支撑部(202)的端部绑扎固定,两个所述下纵筋(7)均与u型吊装部(201)绑扎固定。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屋顶吊钩结构,涉及屋顶吊钩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吊钩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包括梁体和安装在梁体内的吊钩,所述梁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上横筋和下横筋,所述吊钩设置于梁体的中心处,所述梁体内部位于吊钩的两侧均设置有两根附加箍筋,所述上横筋的底部设置有上纵筋,所述下横筋的顶部设置有下纵筋,所述吊钩的中部为U型吊装部,所述吊钩的两端为水平支撑部。本申请通过在吊钩的两侧加装附加箍筋,能够对上横筋和下横筋起到加固作用,进而提高吊钩的稳定性,通过上纵筋和下纵筋的设置,上纵筋对水平支撑部起到支撑加固作用,下纵筋对U型吊装部起到加固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吊钩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吊钩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吊钩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杨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