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2.输送机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高转筒车和提水的翻车,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带式输送机是当前散状物料输送的主要传送装置。然而,现有的传送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于输送物料的同步皮带很容易产生永久变形而使传送带松弛,而使得同步皮带发生跳齿或脱齿而脱出从而引起传送带松动或脱落等问题出现,影响传送装置的正常传送作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传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传送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底接板,所述底接板底部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固定腿,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左右侧均设置有转杆,所述支撑板下方左侧的转杆外周套接固定有主动转辊,所述支撑板下方右侧设置的转杆外周套接固定有从动转辊,所述主动转辊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左固定板,且两组所述左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前后端面,所述从动转辊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右固定板,且两组所述右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前后端面,两组所述左固定板上均贯穿设置有轴孔,两组所述轴孔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一,且支撑板下方左侧的转杆两端分别插接固定至两组轴承一的内腔,两组所述右固定板的相对面均设置有轴槽,两组所述轴槽的内腔均设置有轴承二,且支撑板下方右侧的转杆两端分别插接固定至两组轴承二的内腔,所述左固定板上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左固定板且穿过轴承一内腔并与支撑板下方左侧的转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转辊、从动转辊以及支撑板的外周共同套接有同步皮带,所述同步皮带的内壁均匀设置有第一凸齿,所述主动转辊与从动转辊的外周都均匀设置有与第一凸齿相互啮合的第二凸齿,所述同步皮带的内腔设置有张紧组件。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外周活动套接有顶压辊,所述杆体的前后端均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顶压辊的前后侧均设置有纵置板,两组所述纵置板上均纵向贯穿设置有与杆体匹配的导正滑槽,且杆体的前后端分别穿过各自匹配的导正滑槽,两组所述纵置板均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前后端面,所述顶压辊设置于同步皮带的内腔之中,且顶压辊活动贴合于同步皮带内腔的底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靠近杆体端部的一端连接有固定筒。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固定筒分别套接于杆体的两端,所述固定筒的内腔设置有凸起螺纹,所述杆体的两端外壁均设置有与凸起螺纹匹配的螺槽,且杆体与固定筒通过凸起螺纹活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挡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组所述固定腿的底部均设置有电动液压推杆,四组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底部均共同连接有基板,所述基板底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带刹脚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在两组配重组件重力的作用下,顶压辊向下顶压同步皮带,使得两组配重组件能够对同步皮带提供张紧力,保障同步皮带上的第一凸齿能够与主动转辊以及驱动电机外周的第二凸齿紧密啮合,从而使得本传送装置在对物料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同步皮带不会因脱齿而脱出引起同步皮带松动或脱落等问题出现,保障传送机构能够正常进行传送作业;
13.在两组配重组件带动顶压辊向下运动并对同步皮带提供张紧力时,通过纵置板上的导正滑槽对杆体运动进行导正处理,从而使得顶压辊能够始终与同步皮带的内壁相贴合并提升张紧力,避免顶压辊发生滑落而脱离同步皮带内腔。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传送装置中的配重组件结构示意图。
16.1、支撑板;2、底接板;3、固定腿;4、电动液压推杆;5、基板;6、带刹脚轮;7、左固定板;8、右固定板;9、主动转辊;10、从动转辊;11、驱动电机;12、同步皮带;13、挡板;14、纵置板;15、导正滑槽;16、顶压辊;17、杆体;18、配重组件;19、配重块;20、固定筒;21、凸起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传送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底接板2,底接板2底部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固定腿3,支撑板1下方的左右侧均设置有转杆,支撑板1下方左侧的转杆外周套接固定有主动转辊9,支撑板1下方右侧设置的转杆外周套接固定有从动转辊10,主动转辊9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左固定板7,且两组左固定板7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的前后端面,从动转辊10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右固定板8,且两组右固定板8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的前后端面,两组左固定板7上均贯穿设置有轴孔,两组轴孔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一,且支撑板1下方左侧的转杆两端分别插接固定至两组轴承一的内腔,两组右固定板8的相对面均设置有轴槽,两组轴槽的内腔均设置有轴承二,且支撑板1下方右侧的转杆两端分别插接固定至两组轴承二的内腔,左固定板7上连接有驱动电机11,且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左固定板7且穿过轴承一内腔并与支撑板1下方左侧的转轴端部固定连接,主动转辊9、从动转辊10以及支撑板1的外周共同套接有同步皮带12,同步皮带12的内壁均匀设置有第一凸齿,主动转辊9与从动转辊10的外周都均匀设置有与第一凸齿相互啮合的第二凸齿,同步皮带12的内腔设置有张紧组件。
19.张紧组件包括杆体17,杆体17的外周活动套接有顶压辊16,杆体17的前后端均设
置有配重组件18,顶压辊16的前后侧均设置有纵置板14,两组纵置板14上均纵向贯穿设置有与杆体17匹配的导正滑槽15,且杆体17的前后端分别穿过各自匹配的导正滑槽15,两组纵置板14均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的前后端面,顶压辊16设置于同步皮带12的内腔之中,且顶压辊16活动贴合于同步皮带12内腔的底部。
20.配重组件18包括配重块19,配重块19靠近杆体17端部的一端连接有固定筒20。
21.两组固定筒20分别套接于杆体17的两端,固定筒20的内腔设置有凸起螺纹21,杆体17的两端外壁均设置有与凸起螺纹21匹配的螺槽,且杆体17与固定筒20通过凸起螺纹21活动连接。通过固定筒20上的凸起螺纹21与杆体17外壁上的螺槽相互配合,使得配重块19得以快速安装固定在杆体17的两端并能够对同步皮带12提供张紧力。
22.支撑板1顶部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挡板13。
23.四组固定腿3的底部均设置有电动液压推杆4,四组电动液压推杆4的底部均共同连接有基板5,基板5底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带刹脚轮6。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11带动主动转辊9转动,再由主动转辊9上的第二凸齿与同步皮带12内壁上的第一凸齿相互配合,使得主动转辊9能够带动同步皮带12转动并对同步皮带12上放置的物料进行传送作业。在同步皮带12对物料进行传送作业时,在两组配重组件18重力的作用下,顶压辊16向下顶压同步皮带12,使得两组配重组件18能够对同步皮带12提供张紧力,保障同步皮带12上的第一凸齿能够与主动转辊9以及驱动电机11外周的第二凸齿紧密啮合,从而使得本传送装置在对物料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同步皮带12不会因脱齿而脱出引起同步皮带12松动或脱落等问题出现,通过两组配重组件18带动顶压辊16向下运动对同步皮带12提供张紧力。
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