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2.电动滑板车因其体积小巧、外形时尚逐步成为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代步工具。为了便于携带及载运方便,其结构大多采用可折叠式。传统的折叠式电动滑板车存在折叠配件繁多,结构复杂,折叠不易的问题,此外,电动滑板车折叠后一般会配置锁定组件以避免载运过程中各部件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磨损,对于锁定组件的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折叠便捷且锁定稳固的便于收纳的电动滑板车。
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动滑板车,包括车体前端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车把、车把立管、折叠组件、前叉、装设于前叉的前轮及前轮轮毂内侧设有的驱动电机,车体中部设有的踏板组件,车体后端设有的后轮及后轮侧部安装的碟刹,所述折叠组件包含一侧相铰接的上折叠壳与下折叠壳,以及铰接至所述下折叠壳另一侧的活动手柄,以及装设于车把立管下端外侧面上的第一扣件,所述活动手柄的上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朝向车把立管成型有凹腔,所述凹腔内壁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扣件相扣合的第二扣件,邻设于第二扣件且位于活动手柄外壁面上装设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通过联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扣件与第一扣件相扣合时锁紧及相分离时折叠;所述踏板组件包含套接在前叉上管的转向套筒,顶端固定至转向套筒侧面的连接管,前端固定至连接管底端的电池安装壳,水平固定至电池安装壳后端的后叉,分别装配至电池安装壳顶底两面的盖板与底座,所述电池安装壳底部成型有用于容置电池包及控制器的凹腔,所述底座自前向后顺次设有前连接段、电池容置段及由电池容置段后端面朝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后连接段,所述电池容置段罩设于所述凹腔底部;所述车把立管的上端外侧面设有第三扣件,所述连接段顶侧设有第四扣件,当所述第二扣件与第一扣件相分离时,所述车把立管相对前叉立管转动,通过将第三扣件与第四扣件扣合实现折叠后的锁定。
6.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包含贯穿所述第二扣件与锁紧块的第一铰接轴及连接至第一铰接轴的弹簧,所述第二扣件与锁紧块所夹设的活动手柄侧壁上设有装设弹簧的条孔,所述弹簧远离第一铰接轴的一端连接至条孔内壁上。
7.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包含贯穿所述第二扣件与锁紧块的第一铰接轴及套设于第一铰接轴上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活动手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扣件。
8.进一步地,所述上折叠壳与下折叠壳为一侧设有开口的管体,所述上折叠壳的开口处两侧贯穿设置第二铰接轴,所述下折叠壳的开口两侧平行设置第三铰接轴,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所述活动手柄下端设有套设至第三铰接轴的连接通孔。
9.进一步地,所述后连接段与电池容置段的衔接部位设有避让后叉的第一通孔,所述前连接段与后连接段的内壁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盖板前端设有供连接管穿设的第二通孔,位于盖板底侧对应所述第一穿孔设有相匹配的适于盖板与底座紧固的第二穿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一体设有自后连接段后边缘朝向后侧延伸的用于罩设后轮的挡泥段,所述挡泥段对应后轮顶侧的延伸长度大于对应后轮侧部的延伸长度。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容置段内底面设有网格状加强筋,所述盖板两侧凸出电池安装壳的内壁面上均布有片状加强筋,所述盖板顶侧还装设有防滑垫。
12.进一步地,所述后叉前部构造为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盖设并固定至电池安装壳后端,所述方形板后侧一体对称设置一对片状式后叉腿,两所述后叉腿前部间距小于后部间距,两所述后叉腿前部壁面之间设置截面呈y型的加强壁。
13.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套筒、连接管、电池安装壳及后叉一体压铸成型,所述底座与盖板外边缘相抵接并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螺栓紧固。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其一、通过操作位于活动手柄外壁面的锁紧块,即可控制第二扣件与第一扣件的锁定与分离,从而实现上折叠壳相对下折叠壳的开合,当上折叠壳相对下折叠壳打开时,通过车把立管外侧面设有的第三扣位扣接至踏板连接段顶侧的第四扣位实现折叠后的锁定。该实现方式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折叠省力;其二、通过车把立管的上端外侧面设有第三扣件,所述连接段顶侧设有第四扣件实现车体折叠后的锁定,可避免载运过程中各部件间因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磨损,延长滑板车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组件其一角度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组件另一角度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组件又一角度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踏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踏板组件其一角度的分解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踏板组件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动滑板车,包括车体前端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车把、车把立管10、折叠组件、前叉、装设于前叉的前轮及前轮轮毂内侧设有的驱动电机,车体中部设有的踏板组件,车体后端设有的后轮及后轮侧部安装的碟刹。
29.所述折叠组件包含旋接至车把立管下端的上折叠壳20,旋接至前叉立管40上端的下折叠壳30,铰接至所述下折叠壳的活动手柄50及装设于车把立管下端外侧面上的第一扣件 11,所述第一扣件11包含一体设置的连接部及连接部顶端朝向上方凸设的第一卡勾部,所述连接部设有供螺钉穿过并紧固至车把立管10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卡勾部的顶角朝向活动手柄50。
30.所述上折叠壳20侧部对称凸设有一对转轴座孔22,所述下折叠壳30对应转轴座孔之间凸设有转轴通孔34,一销轴贯穿转轴座孔与转轴通孔实现上下折叠壳的相对转动。所述上折叠壳20与下折叠壳30位于销轴的相对侧设有开口,所述上折叠壳20的开口处两侧贯穿设置第二铰接轴21,所述下折叠壳30的开口两侧平行设置第三铰接轴31,第一螺杆 32及第二螺杆33,所述活动手柄50下端设有套设至第三铰接轴31的连接通孔。所述活动手柄的上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朝向车把立管10成型有凹腔,所述凹腔内壁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扣件11相扣合的第二扣件51,邻设于第二扣件51且位于活动手柄外壁面上装设有锁紧块52,所述锁紧块52通过联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扣件51与第一扣件11相扣合时锁紧及相分离时折叠。具体的,所述第二扣件51底端一体设置开口朝向所述凹腔的第二卡勾部。
3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含贯穿所述第二扣件51与锁紧块52的第一铰接轴及连接至第一铰接轴的弹簧,所述第二扣件与锁紧块所夹设的活动手柄侧壁上设有装设弹簧的条孔,所述弹簧远离第一铰接轴的一端连接至条孔内壁上。该实施方式中的弹簧设有向下的预紧力,可使第二扣件与第一扣件扣合时处于锁定状态,通过操作者推动锁紧块向上挤压弹簧直至第二扣件脱出第一扣件实现解锁,避免误碰所导致的意外折叠情况,使用更为安全便利。
32.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含贯穿所述第二扣件与锁紧块的第一铰接轴及套设于第一铰接轴上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活动手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扣件。该实施方式中的扭力弹簧使得与第一扣件扣合时处于锁定状态,通过操作者旋转锁紧块以使所述第二扣件脱出第一扣件实现解锁,折叠方便且操作安全。
3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块52上端侧壁凸设用于操作者手部抵靠的限位部。该实施方式使得操作顺畅省力,用户体验良好。
34.所述踏板组件包含自前向后一体连接设置的转向套筒100、连接管200、电池安装壳 300及后叉400,所述转向套筒100套接在前叉上管且侧面与连接管200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套筒100与连接管200的连接处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连接管200侧部设有供控制线穿设的内埋止栓,所述连接管底端与电池安装壳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安装壳300的后端与水平布置的后叉400固定。所述电池安装壳300水平设置且底部成型有用于容置电池包及控制器的凹腔,所述电池安装壳300的两侧边沿成型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截面呈三角形的过线通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向套筒100、连接管200、电池安装壳300及后叉400采用一体压铸成型或者焊接的固定方式,较现有技术中的螺接安装方式,可显著提升连接强度,承重能力更强,不易变形与拆解,提升骑行过程的安全性。
35.所述电池安装壳300顶底两面靠近外缘部位均匀分布有螺纹孔,所述电池安装壳300 通过所述螺纹孔分别与顶侧的盖板500及底侧的底座600螺接固定,所述底座600自前向后顺次设有前连接段,电池容置段、由电池容置段后端面朝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后连接段及自后连接段后边缘朝向后侧延伸的用于罩设后轮的挡泥段640,所述挡泥段640对应后轮顶侧的延伸长度大于对应后轮侧部的延伸长度,底座后端一体成型设置的挡泥段,其益处在于:减少组装部件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挡泥段与底座的相对位置恒定,较现有技术中的螺接固定方式,避免了螺钉松动所引起的挡泥段角度偏转,从而得以稳定实现其功能。所述电池容置段罩设于所述凹腔底部,所述后连接段与电池容置段的衔接部位设有避让后叉的第一通孔620,所述前连接段与后连接段的内壁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穿孔630;所述盖板 500前端设有供连接管200穿设的第二通孔510,位于盖板500底侧对应所述第一穿孔 630设有相匹配的第二穿孔。所述底座600与盖板500外边缘成型有相抵接的台阶面,并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穿孔630与第二穿孔的螺栓紧固。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罩设于电池安装壳底部的底座及拆卸式装配至底座顶侧的盖板可将电池安装壳限定至底座与盖板的围合区域内,既起到对于电池包及控制器的容纳与保护,又提高了滑板车壳体的结构强度;所述底座凸出电池安装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连接段和后连接段,所述盖板与底座外形相适配的通过穿设于前后连接段的若干紧固件固定,结构稳定,受力均匀且整体强度提升,提高了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具体的,所述底座600两侧壁对称开设有长条状的用于装设灯条的第三通孔650 以及供脚踏连接端穿伸入与电池安装壳固定的第四通孔。
3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容置段内底面设有网格状加强筋610,所述盖板两侧凸出电池安装壳的内壁面上均布有片状加强筋520,所述盖板500顶侧还装设有防滑垫700,所述防滑垫700通过螺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安装。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池容置段也对应的脚踏区域,由于骑行时操作者站立其上,因此承受的应力较大,通过密布的网格状加强筋可提升其结构强度。
3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后叉400前部构造为方形板410,所述方形板410盖设并固定至电池安装壳300后端,所述方形板410后侧一体对称设置一对片状式后叉腿,两所述后叉腿前部间距小于后部间距,两所述后叉腿前部壁面之间设置截面呈y型的加强壁420。该实施方式中的后叉强度提升,保证了行驶过程中后轮受力后的安全性。
38.所述车把立管的上端外侧面设有第三扣件12,所述连接段顶侧设有第四扣件60,
当所述第二扣件与第一扣件相分离时,所述车把立管相对前叉立管转动,通过将第三扣件与第四扣件扣合实现折叠后的锁定。具体的,所述第三扣件构造为朝向车体后上方延伸且于端部一体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三卡勾部,所述第四扣件包含一滑块,一扣位及与滑块相连接并作用于所述滑块使之抵紧于所述扣位的弹性件。该实施方式扣合牢固,车把立管不易晃动,便于车体的载运。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