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下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


背景技术:

2.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
3.但橡胶救生圈在使用时,需要向救生圈内充气,如果充气过多,救生圈很容易发生破裂,且使用中的救生圈容易与水中的杂物发生碰撞,杂物的尖端会划破救生圈,对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通过导气机构配合防爆机构,避免了救生圈在使用时,因发生碰撞而产生破裂。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从储存袋中取出充气圈,并将其展开放置在地面上;
7.s2,打开充气口处的活塞,将打气筒的出气口接入充气口处,使用打气筒将空气送入装置内侧;
8.s3,将牵引绳系在救生圈外侧,将充满空气的救生圈底部朝下,水平送入待救人员所在的水面;
9.s4,拉动牵引绳将待救人员拉向安全区域,完成对落水人员的救援。
10.优选的,所述充气圈的内侧上端固定安装有加固条,所述充气圈的下端设置有导气机构,所述充气圈的下端外侧设置有防爆机构。
11.优选的,所述导气机构包括橡胶筒、活动球、固定推杆和弹性条,所述橡胶筒固定插接在充气圈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活动球活动安装在橡胶筒靠近充气圈内侧一端的开口处,所述固定推杆固定安装在活动球靠近橡胶筒的一侧,所述固定推杆活动安装在橡胶筒的内侧,所述弹性条固定安装在橡胶筒的内侧靠近充气圈内侧的一端,所述弹性条靠近充气圈内侧的一端与活动球相接。
12.优选的,所述防爆机构包括导通片、夹板、活动件和防撞件,所述导通片固定安装在充气圈的下端外侧,所述夹板活动安装在导通片的内侧,所述夹板与固定推杆活动搭接,所述活动件设置在导通片的外侧,所述防撞件设置在充气圈的外侧。
13.优选的,所述活动件包括弧形片和固定柱,所述弧形片活动安装在导通片的外侧开口处,所述弧形片通过弹性件与夹板相接,所述固定柱固定安装在弧形片远离夹板的一侧。
14.优选的,所述防撞件包括固定块、固定片、转接柱和接触件,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
在充气圈的外侧,所述固定片活动安装在充气圈的外侧,所述固定片靠近导通片的一侧被固定柱贯穿,所述转接柱活动安装在固定块的内侧,所述接触件设置在固定片的外侧。
15.优选的,所述接触件包括波纹片和弹片,所述波纹片固定安装在固定片远离充气圈的一侧,所述弹片固定安装在波纹片靠近充气圈的一侧,所述弹片靠近充气圈的一端与固定片相接。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设置导气机构和防爆机构,在救生圈与固定物发生碰撞时,将内侧的空气向外侧导出,避免了救生圈内侧的空气受到挤压向外侧施力,导致救生圈的破裂。
18.(2)、该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当水中的坚硬物体与救生圈碰撞时,导通片外侧受力,受力的导通片向内侧发生形变,并向充气圈处挤压夹板,夹板在导通片内侧活动,突然活动的夹板挤压导通片内侧的空气,对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做缓冲,避免了碰撞形成的冲击力完全作用在充气圈上,造成充气圈的损坏。
19.(3)、该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夹板活动时,推动固定推杆活动,固定推杆推动活动球,使活动球拉伸弹性条向充气圈内侧活动,活动球活动时,解除与橡胶筒的密封状态,此时充气圈受到部分碰撞冲击发生形变,内侧的气压大于外侧的气压,部分气体快速通过橡胶筒处排出,使充气圈在受到碰撞时内侧的气压快速的减小,避免了充气圈内空气受到挤压时向外侧施力,造成充气圈的破裂。
20.(4)、该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固定柱伸入防撞件的内侧,使固定片和波纹片内侧的空间减小,此时空间内的空气无法快速排出,波纹片在此时受气体压力向外侧形变,形变的波纹片与固定物接触,对固定物施力,将充气圈向远离固定物的一侧引导,避免了救生圈再次与固定物发生碰撞。
21.(5)、该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在充气圈充气过多,内侧的气压过高时,充气圈形变带动橡胶筒形变,形变的橡胶筒与活动球接触处解除密封状态,从而将充气圈内侧的过多的空气导出,避免充气圈内充入的空气过多。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正剖图;
24.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25.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26.图5为本发明导通片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防撞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防撞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充气圈;2、加固条;3、导气机构;31、橡胶筒;32、活动球;33、固定推杆;34、弹性条;4、防爆机构;41、导通片;42、夹板;43、活动件;431、弧形片;432、固定柱;44、防撞件;441、固定块;442、固定片;443、转接柱;444、接触件;4441、波纹片;4442、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应急救生圈的防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从储存袋中取出充气圈1,并将其展开放置在地面上;
34.s2,打开充气口处的活塞,将打气筒的出气口接入充气口处,使用打气筒将空气送入装置内侧;
35.s3,将牵引绳系在救生圈外侧,将充满空气的救生圈底部朝下,水平送入待救人员所在的水面;
36.s4,拉动牵引绳将待救人员拉向安全区域,完成对落水人员的救援。
37.充气圈1的内侧上端固定安装有加固条2,充气圈1的下端设置有导气机构3,充气圈1的下端外侧设置有防爆机构4。
38.导气机构3包括橡胶筒31、活动球32、固定推杆33和弹性条34,橡胶筒31固定插接在充气圈1的下端开口处,在充气圈1充气过多,内侧的气压过高时,充气圈1形变带动橡胶筒31形变,形变的橡胶筒31与活动球32接触处解除密封状态,从而将充气圈1内侧的过多的空气导出,避免充气圈1内充入的空气过多,活动球32活动安装在橡胶筒31靠近充气圈1内侧一端的开口处,固定推杆33固定安装在活动球32靠近橡胶筒31的一侧,固定推杆33活动安装在橡胶筒31的内侧,弹性条34固定安装在橡胶筒31的内侧靠近充气圈1内侧的一端,弹性条34靠近充气圈1内侧的一端与活动球32相接。
39.防爆机构4包括导通片41、夹板42、活动件43和防撞件44,导通片41固定安装在充气圈1的下端外侧,当水中的坚硬物体与救生圈碰撞时,导通片41外侧受力,受力的导通片41向内侧发生形变,并向充气圈1处挤压夹板42,夹板42在导通片41内侧活动,突然活动的夹板42挤压导通片41内侧的空气,对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做缓冲,避免了碰撞形成的冲击力完全作用在充气圈1上,造成充气圈1的损坏,夹板42活动安装在导通片41的内侧,夹板42与固定推杆33活动搭接,夹板42活动时,推动固定推杆33活动,固定推杆33推动活动球32,使活动球32拉伸弹性条34向充气圈1内侧活动,活动球32活动时,解除与橡胶筒31的密封状态,此时充气圈1受到部分碰撞冲击发生形变,内侧的气压大于外侧的气压,部分气体快速通过橡胶筒31处排出,使充气圈1在受到碰撞时内侧的气压快速的减小,避免了充气圈1内空气受到挤压时向外侧施力,造成充气圈1的破裂,活动件43设置在导通片41的外侧,活动件43包括弧形片431和固定柱432,弧形片431活动安装在导通片41的外侧开口处,弧形片431通过弹性件与夹板42相接,固定柱432固定安装在弧形片431远离夹板42的一侧,防撞件44设置在充气圈1的外侧,防撞件44包括固定块441、固定片442、转接柱443和接触件444,固定块441固定安装在充气圈1的外侧,固定片442活动安装在充气圈1的外侧,固定片442靠近导通片41的一侧被固定柱432贯穿,转接柱443活动安装在固定块441的内侧,接触件444设置在固定片442的外侧,接触件444包括波纹片4441和弹片4442,波纹片4441固定安装在固
定片442远离充气圈1的一侧,弹片4442固定安装在波纹片4441靠近充气圈1的一侧,弹片4442靠近充气圈1的一端与固定片442相接。
40.使用时,将救生圈水平摊放在地面上,打开充气圈1上端的活塞,将打气筒的出气口接入充气圈1上端的进气口,待充气圈1充气完全,将充气圈1水平送入水面,当水中的坚硬物体与救生圈碰撞时,导通片41外侧受力,受力的导通片41向内侧发生形变,并向充气圈1处挤压夹板42,夹板42在导通片41内侧活动,突然活动的夹板42挤压导通片41内侧的空气,对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做缓冲,避免了碰撞形成的冲击力完全作用在充气圈1上,造成充气圈1的损坏,夹板42活动时,推动固定推杆33活动,固定推杆33推动活动球32,使活动球32拉伸弹性条34向充气圈1内侧活动,活动球32活动时,解除与橡胶筒31的密封状态,此时充气圈1受到部分碰撞冲击发生形变,内侧的气压大于外侧的气压,部分气体快速通过橡胶筒31处排出,使充气圈1在受到碰撞时内侧的气压快速的减小,避免了充气圈1内空气受到挤压时向外侧施力,造成充气圈1的破裂,充气圈1内侧的排出的空气通过橡胶筒31进入导通片41内,使导通片41内侧的气压增大,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弧形片431向外侧活动,带动固定柱432伸入防撞件44的内侧,使固定片442和波纹片4441内侧的空间减小,此时空间内的空气无法快速排出,波纹片4441在此时受气体压力向外侧形变,形变的波纹片4441与固定物接触,对固定物施力,将充气圈1向远离固定物的一侧引导,避免了救生圈再次与固定物发生碰撞。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