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


背景技术:

2.船用海底门格栅是用来过滤混合在吸入海水中的杂物,防止杂物阻塞淡水热交换器及润滑油热交换器,同时避免杂物缠绕冷却水泵等,目前国内船舶海水箱中使用的方形吸入格栅主要选用gb/t615-1995《船底吸入格栅》相关标准件,然而现有公开专利cn206704453u中的吸入格栅,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操作繁琐,海底门格栅安装拆卸不便,同时不具有格栅孔调节的作用,存在使用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包括一号格栅,所述一号格栅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一号格栅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板的前端表面与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包括连接柱和活动条,所述活动条的端口靠近连接柱处设置有卡块,所述一号格栅中部设置有一号横栏,所述一号格栅的后端表面设置有二号格栅。
6.优选的,所述活动条的内表面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活动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嵌于连接柱的表面,所述活动块延伸至活动槽内,所述活动块与连接柱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活动条的表面与连接柱的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且位于活动条与连接柱之间设置有弹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海底门吸入格栅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
8.优选的,所述弹簧与固定块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活动块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卡块与活动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位于固定孔中,所述卡块与活动条卡钳于固定孔外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提高安装固定效果。
10.优选的,所述一号格栅后端表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一号格栅与二号格栅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孔嵌于一号格栅的后端表面,所述二号格栅的表面设置有螺丝,所述螺丝贯穿二号格栅的两侧与螺纹孔相连,所述二号格栅的中部设置有二号横栏,所述二号横栏与二号格栅之间为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格栅孔的调节。
12.优选的,所述螺丝与螺纹孔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螺丝与螺纹孔的数量均为若干
组,所述螺丝与螺纹孔均呈阵列排布在二号格栅的左右两侧,所述二号横栏细于一号横栏。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提高格栅孔调节效果和二号格栅的连接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该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通过连接柱、活动条、卡块、固定板以及固定孔的互相配合,海底门吸入格栅的安装和拆卸简捷快速、方便。
16.2、该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通过一号格栅、二号格栅、螺纹孔以及螺丝的共同配合,具有格栅孔调节的作用,避免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的一号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的一号格栅后视图。
21.图中:1、一号格栅;2、安装板;3、固定板;4、固定孔;5、固定扣;6、连接柱;7、活动条;8、一号横栏;9、卡块;10、活动块;11、转轴;12、固定块;13、弹簧;14、活动槽;15、二号格栅;16、螺丝;17、螺纹孔;18、二号横栏。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2、3所示,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包括一号格栅1,一号格栅1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板2,一号格栅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4,安装板2的前端表面与固定板3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扣5,固定扣5包括连接柱6和活动条7,活动条7的端口靠近连接柱6处设置有卡块9,一号格栅1中部设置有一号横栏8,一号格栅1的后端表面设置有二号格栅15。
25.活动条7的内表面设置有活动块10,活动块10与活动条7之间为固定连接,连接柱6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槽14,活动槽14嵌于连接柱6的表面,活动块10延伸至活动槽14内,活动块10与连接柱6之间设置有转轴11,活动条7的表面与连接柱6的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之间且位于活动条7与连接柱6之间设置有弹簧13。
26.弹簧13与固定块12之间为活动连接,转轴11与活动块10之间为活动连接,卡块9与活动条7之间为固定连接,连接柱6位于固定孔4中,卡块9与活动条7卡钳于固定孔4外部。
27.将一号格栅1两侧固定板3上的固定孔4与固定扣5卡接,将固定孔4套于连接柱6的外部,按压固定板3使固定板3挤压卡块9,使卡块9连接的活动条7利用活动块10和转轴11在活动槽14内的相对转动,挤压固定块12之间的弹簧13,借助弹簧13的弹力使卡块9与连接柱6快速开合,进而使卡块9卡钳于固定板3的侧边且端口位于固定孔4中,从而快速将海底门吸入格栅安装,拆卸反之操作即可。
28.实施例二:
2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一号格栅1后端表面设置有螺纹孔17,一号格栅1与二号格栅15之间为活动连接,螺纹孔17嵌于一号格栅1的后端表面,二号格栅15的表面设置有螺丝16,螺丝16贯穿二号格栅15的两侧与螺纹孔17相连,二号格栅15的中部设置有二号横栏18,二号横栏18与二号格栅15之间为固定连接。
30.螺丝16与螺纹孔17之间为活动连接,螺丝16与螺纹孔17的数量均为若干组,螺丝16与螺纹孔17均呈阵列排布在二号格栅15的左右两侧,二号横栏18细于一号横栏8。
31.将二号格栅15中部的二号横栏18与一号格栅1中部的一号横栏8进行错位,将螺丝16穿过二号格栅15与一号格栅1后端的螺纹孔17对应相接,进而使一号格栅1与二号格栅15错位后稳定连接,实现格栅孔的调节,避免使用局限性。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包括一号格栅(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格栅(1)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一号格栅(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4),所述安装板(2)的前端表面与固定板(3)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扣(5),所述固定扣(5)包括连接柱(6)和活动条(7),所述活动条(7)的端口靠近连接柱(6)处设置有卡块(9),所述一号格栅(1)中部设置有一号横栏(8),所述一号格栅(1)的后端表面设置有二号格栅(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条(7)的内表面设置有活动块(10),所述活动块(10)与活动条(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6)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槽(14),所述活动槽(14)嵌于连接柱(6)的表面,所述活动块(10)延伸至活动槽(14)内,所述活动块(10)与连接柱(6)之间设置有转轴(11),所述活动条(7)的表面与连接柱(6)的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之间且位于活动条(7)与连接柱(6)之间设置有弹簧(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与固定块(12)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转轴(11)与活动块(10)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卡块(9)与活动条(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6)位于固定孔(4)中,所述卡块(9)与活动条(7)卡钳于固定孔(4)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格栅(1)后端表面设置有螺纹孔(17),所述一号格栅(1)与二号格栅(15)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孔(17)嵌于一号格栅(1)的后端表面,所述二号格栅(15)的表面设置有螺丝(16),所述螺丝(16)贯穿二号格栅(15)的两侧与螺纹孔(17)相连,所述二号格栅(15)的中部设置有二号横栏(18),所述二号横栏(18)与二号格栅(15)之间为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16)与螺纹孔(17)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螺丝(16)与螺纹孔(17)的数量均为若干组,所述螺丝(16)与螺纹孔(17)均呈阵列排布在二号格栅(15)的左右两侧,所述二号横栏(18)细于一号横栏(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包括一号格栅,所述一号格栅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一号格栅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板的前端表面与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包括连接柱和活动条,所述活动条的端口靠近连接柱处设置有卡块,所述一号格栅中部设置有一号横栏,所述一号格栅的后端表面设置有二号格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船用海底门吸入格栅,安装和拆卸简捷快速、方便,同时具有格栅孔调节的作用,避免使用局限性。避免使用局限性。避免使用局限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万马船舶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2
技术公布日: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