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沉管隧道工程中,需要用到沉管管节和岸上对接管节,各管节均采用干坞法预制时,由于隧道岸上对接管节和沉管管节的预制完成时间存在差异,受干坞预制场的场地限制,预制完成的管节一般采用坞外寄放的方式进行寄放,待对接段施工完成,具备对接安装条件后,再进行移运、对接等后续操作。
3.目前,管节的坞外寄放采用单独开挖寄存区的方式,开挖量极大,导致沉管隧道工程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成本,且容易增加工期。
4.所以,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管节坞外寄放时,需要单独开挖寄存区,开挖量较大,增加工程人力物力成本且影响工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将管节寄放于河道中,锚泊于沉管基槽或坞口浮运航道内。
7.本发明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通过将管节锚泊于沉管基槽或坞口浮运航道内,充分利用已开挖的沉管基槽、浮运航道和坞口区域作为沉管寄放区,减少了额外的开挖量,减少了沉管隧道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管节通过锚泊寄放,也能够充分保证管节在寄放期间的位置稳定,保证管节在寄放期间的安全性。
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当所述管节锚泊于沉管基槽中时,所述管节纵向顺水流,采用至少两个锚缆机构锚泊,至少两个所述锚缆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管节纵向方向上。管节在沉管基槽区域进行纵向顺水流方向锚泊时,能够在不影响沉管基槽施工的情况下,在沉管基槽纵向两侧分别设置稳定的锚缆机构,使管节的寄放不会影响沉管基槽的施工,同时,管节纵向顺水流设置,管节受水流冲击的面积较小,受力较小,能够通过较少数量的锚缆机构实现稳定的锚泊,使管节寄放稳定。
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当所述管节锚泊于坞口浮运航道中时,所述管节纵向迎水流,采用至少四个锚缆机构,至少四个所述锚缆机构相对于所述管节纵向方向对称设置。结合坞口浮运航道宽度较窄的特性,管节进行纵向迎水流方式寄放,且能够较容易的坞口浮运航道纵向两侧分别设置稳定的锚缆机构,实现对管节的稳定锚泊,同时,管节纵向迎水流设置,考虑管节受水流冲击的面积较宽,受力较大,通过增加锚缆机构数量的方式提高管节的锚泊稳定性。
1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管节连接至少两个备用锚,至少两个所述备用锚相
对于所述管节纵向方向对称设置。使备用锚能够辅助进行锚缆机构安装过程中的管节稳定性,同时,能够辅助锚缆机构使用过程中的管节稳定性,最大程度的避免管节在水流冲击下发生位置偏移,保证管节的锚泊稳定性。
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管节连接至少两个岸控地锚,所述岸控地锚设置于水面以上,至少两个所述岸控地锚相对于所述管节纵向方向对称设置。岸控地锚与锚缆机构和备用锚配合,进一步保证管节的锚泊稳定性。
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每一所述锚缆机构包括锚块和一条缆绳,所述缆绳中部与所述锚块连接,或,所述锚缆机构包括锚块和两条以上的缆绳,每一所述缆绳分别与所述锚块连接。
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管节侧壁的纵向端部和中部分别设置至少两个系缆桩,每一所述缆绳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系缆桩,使每一所述锚缆机构与所述管节连接后,均能够成型三角翼型区域。成型三角翼型区域的单个锚缆机构能够对管节不同位置同时施加锚泊力,多个锚缆机构配合作用,实现对管节的多点锚泊状态,保证管节的锚泊稳定性。
1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当所述管节锚泊于坞口浮运航道中时,位于所述管节纵向单侧的至少两个所述锚缆机构形成的三角翼型区域部分重叠。使管节纵向一侧的相邻锚缆机构相互配合,从不同方向对管节施加锚泊力,使管节受力分散,使多个锚缆机构受力均匀,保证管节的锚泊稳定性。
1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管节与所述缆绳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管节和所述缆绳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管节与所述锚块之间的所述缆绳的长度。
1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卷帙机构和滑轮机构,所述卷帙机构用于卷帙所述缆绳,所述缆绳穿绕在所述滑轮机构上。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管节锚泊于沉管基槽或坞口浮运航道内,充分利用已开挖的沉管基槽、浮运航道和坞口区域作为沉管寄放区,减少了额外的开挖量,减少了沉管隧道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管节通过锚泊寄放,也能够充分保证管节在寄放期间的位置稳定,保证管节在寄放期间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对应的管节寄放布局图。
19.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管节预埋的系缆桩分布图。
20.图3是实施例3对应的图1中x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实施例5对应的图1中x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y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

管节,2

河道,3

沉管基槽,4

坞口浮运航道,5

备用锚,6

岸控地锚,7

锚块,8

缆绳,9

系缆桩,10

卷帙机构,20

滑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2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6.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采用如图1所示的管节寄放布局图进行管节1寄放,将管节1寄放于河道2中,通过锚缆机构锚泊于沉管基槽3或坞口浮运航道4内。
27.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以同时寄放组成沉管隧道的管节e3和管节e4为例,将管节e4通过锚缆机构锚泊于沉管基槽3区域,将管节e3通过锚缆机构锚泊于坞口浮运航道4内,每一锚缆机构分别包括锚块7和缆绳8,使每一管节1均被稳定的锚泊于寄放区域,充分利用已开挖的沉管基槽3、浮运航道和坞口区域作为沉管寄放区域,减少了沉管隧道工程额外的开挖量,减少了沉管隧道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保证管节1在寄放期间的安全性。
28.具体的,锚块7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件,为吸附式重力锚块7,通过在寄放区域的预定位置,通过测量定位,配合起重船进行安装。
29.具体的,缆绳8为钢丝绳或高强尼龙缆。
30.具体的,如图2中所示,所述管节1侧壁的纵向端部和中部均分别预埋有两个系缆桩9,缆绳8能够与系缆桩9连接,实现锚块7与管节1的锚缆连接。
31.具体的,管节1侧壁的纵向一侧端部预埋双柱系缆桩s1和s2,另一侧端部预埋双柱系缆桩s3和s4,管节1侧壁的纵向中部预埋单柱系缆桩d3和d4。
32.优选的,当缆绳8为一条时,缆绳8中部与锚块7连接,缆绳8两端分别对应连接系缆桩9,形成三角翼型区域;当缆绳8为两条时,每一条缆绳8分别与锚块7连接,且分别连接一个系缆桩9,在相邻两条缆绳8之间形成三角翼型区域,使每一个锚缆机构均能够对管节1上的至少两点施加锚泊力,确保管节1在锚泊过程中的稳定性。
33.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管节e4锚泊于沉管基槽3中,区别在于:所述管节1纵向顺水流,采用两个锚缆机构锚泊,两个所述锚缆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管节1纵向方向上,在管节1纵向两端分别形成三角翼型区域。
34.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由于管节1纵向顺水流,受水流冲击的面积较小,受力较小,可以仅通过两个锚缆机构进行管节1锚泊。
35.具体的,如图1中所示管节e4的锚泊,锚块m1和锚块m2设置在管节1的纵向方向上,且分别设置在沉管基槽3纵向两侧的河道2高地,使管节e4部分跨越沉管基槽3,沿垂直于沉管基槽3的方向设置。
36.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管节e3锚泊于坞口浮运航道中,区别在于:所述管节1纵向迎水流,采用四个锚缆机构,四个所述锚缆机构相对于所述管节1纵向方向对称设置。
37.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由于管节1纵向迎水流,受水流冲击的面
积较大,受力较大,需要通过增加锚缆机构数量的方式提高管节1的锚泊稳定性,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锚缆机构的数量,最大程度的确保管节1在寄存区域的锚泊稳定性。
38.具体的,如图1

图5中所示管节e3的锚泊,四个锚块7设置在管节1的纵向方向两侧,相对于管节1纵向对称设置,且均设置在坞口浮运航道4的纵向两侧的河道2高地,使管节e3部分位于坞口区域,部分延伸至浮运航道4内,沿垂直于河道2纵向的方向设置。
39.具体的,如图2

图3中所示管节e3的锚泊,锚块m3分别连接系缆桩s1和系缆桩d3,形成三角翼型区域,锚块m4分别连接系缆桩s2和系缆桩d4,形成三角翼型区域,锚块m3和锚块m4对称设置,锚块m5设置与锚块m3原理相同,锚块m6设置与锚块m4原理相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锚块m3和锚块m5分别连接不同的系缆柱,锚块m4和锚块m6分别连接不同的系缆柱9,形成沿管节1纵向排列设置的锚缆机构。
40.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位于所述管节1纵向单侧的两个所述锚缆机构形成的三角翼型区域部分重叠。
41.具体的,如图2

图3中所示管节e3的锚泊, 锚块m3与系缆桩s1和系缆桩d3形成的三角翼型区域,锚块m5与系缆桩s1和系缆桩d3形成的三角翼型区域,两个三角翼型区域存在部分重叠,使锚块m3和锚块m5从不同方向上对管节上相同点进行锚泊力的施加,分散管节1受力,使管节1受力更均匀,锚泊更稳定,各缆绳8受力更分散,使用寿命更长。
42.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区别在于,管节1在纵向迎水流时,管节1连接两个备用锚5和两个岸控地锚6,两个所述备用锚5相对于所述管节1纵向方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岸控地锚6相对于所述管节1纵向方向对称设置。
43.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岸控地锚6设置于水面以上,岸控地锚6、锚缆机构和备用锚5配合,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节1的锚泊稳定性。
44.具体的,如图3

图4所示管节e3的锚泊,锚块m7和锚块m8为备用锚5,锚块m7通过缆绳8与系缆桩s1连接,锚块m8通过缆绳8与系缆桩s2连接,且锚块m7和锚块m8相对于管节1纵向对称布置。
45.具体的,如图3

图4所示管节e3的锚泊,锚块a1和锚块a2为岸控地锚6,锚块a1通过缆绳8与系缆桩s3连接,锚块a2通过缆绳8与系缆桩s4连接。
46.具体的,锚块a1和锚块a2为设置在坞口区域岸上的锚桩。
47.具体的,通过对称分布于管节1纵向两侧的锚块m3、m4、m5、m6对管节1的头部和中部区域进行锚泊,通过对称分布于管节1纵向两侧的岸控地锚6对管节1尾部进行锚泊固定,使管节1在最少数量的锚缆机构作用下以纵向迎水流的方式锚泊稳定。
48.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管节1与所述缆绳8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卷帙机构10和滑轮机构20,所述卷帙机构10用于卷帙所述缆绳8,所述缆绳8穿绕在所述滑轮机构20上,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管节1与所述锚块7之间的所述缆绳8的长度。
49.优选的,卷帙机构10为电动绞车,滑轮机构20包括两个滑车组成的滑车组,缆绳8为钢丝绳,钢丝绳穿绕在滑车组上,电动绞车通过管节1顶部设置的舾装预埋件进行固定。
50.具体的,如图4

图5中所示管节e3的锚泊:
锚块m3与系缆桩d3直接通过钢丝绳连接,锚块m3与系缆桩s2之间通过钢丝绳和滑车组连接,通过绞车c2进行钢丝绳的拉紧、松开;锚块m4与系缆桩d4直接通过钢丝绳连接,锚块m4与系缆桩s1之间通过钢丝绳和滑车组连接,通过绞车c1进行钢丝绳的拉紧、松开;锚块m5与系缆桩s1直接通过钢丝绳连接,锚块m5与系缆桩d4之间通过钢丝绳和滑车组连接,通过绞车c4进行钢丝绳的拉紧、松开;锚块m6与系缆桩s2直接通过钢丝绳连接,锚块m6与系缆桩d4之间通过钢丝绳和滑车组连接,通过绞车c3进行钢丝绳的拉紧、松开;锚块a1连接绞车c5,绞车c5的钢丝绳与系缆桩s3连接。
51.锚块a2连接绞车c6,绞车c6的钢丝绳与系缆桩s4连接。
52.本实施例的一种狭窄内河沉管寄放方法的上述锚泊布局结构,m3

m8集中设置在管节1纵向靠近水流中心的1/2区域内,a1和a2设置在管节1纵向远离水流中心的尾端,使管节1靠近水流中心的首端在水流冲击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锚泊状态,通过各锚缆机构对管节1形成不同方向上的锚泊力,确保管节1在寄放期间位置的稳定。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