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扩展的装配式漂浮基础及采用该漂浮基础的水上漂浮系统。
背景技术:2.在部分地区,漂浮于水体(例如海面上)上的建筑物(例如房屋)应用较为广泛;另外,海上风电场等行业也需要使设备漂浮于水体之上的需求;这些建筑物/设备的漂浮一般依靠漂浮基础实现,通过漂浮基础承载这些建筑物/设备。传统的漂浮基础一般采用浮筒,存在材料用量大、造价高,漂浮基础体积较大、重心高、稳定性相对较差等问题;另外,目前的漂浮基础通常采用绑扎等组装方式,存在作业效率低、组装质量不易保证等问题,而且目前的漂浮系统可扩展性较差,需要将原有漂浮基础拆解后再重新组装,如果直接在既有漂浮基础上增设漂浮构件,易导致增设部分与既有部分之间整体性较差、不具有协同受力性、使用过程中易分解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扩展的装配式漂浮基础及采用该漂浮基础的水上漂浮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扩展的装配式漂浮基础,包括平行布置的多根浮管,每根浮管上套装有多个环形装配板,相邻两根浮管之间通过多个转接构件装配连接;所述转接构件包括板面与浮管轴向垂直的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浮管形状适配的约束槽以致所述转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扣合在对应两根浮管的管壁上,该两根浮管上各有一块装配板与该转接板板面贴合并且通过螺栓装配固定。
5.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转接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转接板顶底两端的两块翼缘板,所述翼缘板的板面平行于水平向,两块翼缘板分别位于所约束的两根浮管的上下方。
6.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浮管被装配形成层叠的多个筏层,相邻两个筏层之间,上层筏层的各底部翼缘板分别与下层筏层的各顶部翼缘板一一对应地叠合固连。
7.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叠合的两块翼缘板之间进行螺栓装配。
8.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转接构件还包括腹板,所述腹板与所述转接板垂直相交并且两块翼缘板分别连接于所述腹板的顶底两端。
9.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转接板与两块翼缘板连接构成为c形构件,所述腹板位于该c形构件的槽内;或者,所述转接板与两块翼缘板连接构成为工字型构件,于所述转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腹板。
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两块翼缘板分别与相邻的装配板端部抵接。
11.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约束槽附近的转接板板体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装配板进行螺栓装配的螺栓装配孔,并且各螺栓装配孔沿该约束槽的周向依次分布。
12.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装配板的远离对应转接板的一侧板面上设有多个加劲
肋。
13.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水上漂浮系统,包括漂浮基础以及承载于所述漂浮基础上的漂浮主体,所述漂浮基础采用如上所述的便于扩展的装配式漂浮基础。
1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漂浮基础,采用浮管、装配板和转接构件进行组装,实现装配式施工,可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作业,相应地提高装配效率;相邻浮管之间通过装配板与转接板可拆卸连接进行装配,可便于漂浮基础的现场组装和后期维护,而且,可根据需要在原有漂浮基础上增设浮管或减少浮管,实现漂浮基础的可扩展性,操作便捷,能有效地扩大该漂浮基础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筏层式漂浮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筏层式漂浮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如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扩展的装配式漂浮基础,包括平行布置的多根浮管1,每根浮管1上套装有多个环形装配板2,相邻两根浮管1之间通过多个转接构件3装配连接;所述转接构件3包括板面与浮管1轴向垂直的转接板31,所述转接板31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浮管1形状适配的约束槽以致所述转接板31的左右两端分别扣合在对应两根浮管1的管壁上,该两根浮管1上各有一块装配板2与该转接板31板面贴合并且通过螺栓装配固定。
25.上述浮管1为预制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上述浮管1优选为采用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以保证漂浮基础具有足够的浮力;该浮管1可以但不限于选用塑料等聚合物材料,一方面自身重力较小,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聚合物材质的浮管1可采用挤出成型等方式进行预制。该浮管1可以是圆管、方管等规则状管体,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其中以圆管式浮管1的漂浮效果较好。
26.上述装配板2优选为能抱紧浮管1,因此,该装配板2的形状依浮管1的形状相应地
适配,宜避免浮管1在该装配板2内产生径向晃动,例如该装配板2的内环与浮管1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结构,在浮管1进行标准化预制的情况下,该装配板2显然也优选为是预制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述装配板2与浮管1一体预制。
27.可以理解地,上述装配板2的板面垂直于浮管1轴向,适于满足装配板2与转接板31进行板面贴合的要求。
28.一般地,在上述漂浮基础应用时,静态下,浮管1轴向平行于水平向,上述转接板31的板面平行于竖向。
29.上述约束槽的形状依浮管1的形状相应地适配,以保证该约束槽的槽壁能贴合在浮管1管壁上,即达到上述转接板31的左右两端分别扣合在两根浮管1管壁上的效果,可以对浮管1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浮管1为圆管,上述约束槽对应为圆弧形槽,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例如可以是180
°
。
30.由于转接板31的左右两端需要分别与两根浮管1上的装配板2进行螺栓装配,而转接板31以采用直板为佳,便于制作和安装,因此,优选为设计各浮管1上的装配板2的分布形式相同,以保证相邻两根浮管1中,其中一根浮管1上的各装配板2与另一浮管1上的各装配板2一一对应并且相对应的两块装配板2共面。
31.转接板31与装配板2之间优选为通过多个螺栓进行固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述约束槽附近的转接板31板体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装配板2进行螺栓装配的螺栓装配孔,并且各螺栓装配孔沿该约束槽的周向依次分布,螺栓装配孔的数量优选为在3个或3个以上,可以保证转接板31与装配板2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上述多个螺栓装配孔沿约束槽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可使转接板31与装配板2大致呈法兰装配形式,装配结构更为可靠,而由于浮管1需要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转接板31连接,因此优选为在装配板2上沿其环向均匀间隔地设置多个螺栓装配孔。
32.上述螺栓装配孔可以为螺纹孔或螺栓过孔,螺栓在穿过转接板31和装配板2上的螺栓装配孔后,通过螺母锁紧即可。
33.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漂浮基础,采用浮管1、装配板2和转接构件3进行组装,实现装配式施工,可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作业,相应地提高装配效率;相邻浮管1之间通过装配板2与转接板31可拆卸连接进行装配,可便于漂浮基础的现场组装和后期维护,而且,可根据需要在原有漂浮基础上增设浮管1或减少浮管1,实现漂浮基础的可扩展性,操作便捷,能有效地扩大该漂浮基础的适用性。
34.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
‑
图5,所述转接构件3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转接板31顶底两端的两块翼缘板32,所述翼缘板32的板面平行于水平向(也即平行于浮管1轴向并且与转接板31的板面垂直),两块翼缘板32分别位于所约束的两根浮管1的上下方。通过设置翼缘板32,可便于与其他结构进行连接,例如各转接板31顶端的翼缘板3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可便于承载主体的安设;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翼缘板32,还可便于漂浮基础的层级扩展,具体地:
35.如图5,各所述浮管1被装配形成层叠的多个筏层,相邻两个筏层之间,上层筏层的各底部翼缘板32分别与下层筏层的各顶部翼缘板32一一对应地叠合固连;通过相邻叠合的翼缘板32之间的连接实现筏层之间的连接,便于漂浮基础的装配化操作。对于翼缘板32之间的固连,优选为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便于根据需要进行筏层的扩展和减配,扩展时不对
已有的筏层结构造成影响,减配时也不会对待留存使用的筏层结构造成影响,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装配效率,而且漂浮基础的构件重复使用率高,因此能降低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叠合的两块翼缘板32之间进行螺栓装配,如图2、图3和图5,相应地在翼缘板32上设置多个螺栓装配孔;当然,其他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也适用于本实施例中,此次不作赘述。
36.尤其地,两块翼缘板32分别与相邻的装配板2端部抵接,也即位于转接板31顶端的翼缘板32与对应的装配板2的顶端抵接,位于转接板31底端的翼缘板32与对应的装配板2的底端抵接,则翼缘板32还能对浮管1的上下位移形成约束,进一步提高漂浮基础的结构稳定性。
37.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述转接构件3还包括腹板33,所述腹板33与所述转接板31垂直相交并且两块翼缘板32分别连接于所述腹板33的顶底两端,则该腹板33的板面平行于浮管1轴向并且垂直于转接板31的板面。该腹板33一方面能提高上下两块翼缘板32的结构强度和承力能力,避免翼缘板32受力而相对于转接板31产生折弯等情况;另一方面,该腹板33能有效地提高翼缘板32与转接板31之间的协同受力性,保证转接构件3的结构刚度,以及在对浮管1的约束作用中的持续可靠性。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转接板31与两块翼缘板32连接构成为c形构件,所述腹板33位于该c形构件的槽内;在该方案中,优选地,装配板2位于该c形构件的槽内,尤其是翼缘板32与相邻的装配板2端部抵接的情况,能改善转接构件3与装配板2之间的相互约束效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转接板31与两块翼缘板32连接构成为工字型构件,于所述转接板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腹板33,该结构的转接构件3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更为优良的受力性能,因此工作更为可靠。
39.上述转接构件3中,转接板31、翼缘板32和腹板33均可以采用钢质板体或铝合金板,也可以采用塑料板(例如高强塑料)等;转接板31、翼缘板32和腹板33可以形成为一体预制结构,也可以为分体预制再组装连接的结构(例如对于钢质板体/铝合金板等,可采用焊接方式组装)。
40.另外,如图1,所述装配板2的远离对应转接板31的一侧板面上设有多个加劲肋21。基于装配板2与转接板31进行螺栓装配的需要,装配板2需相对于浮管1具有一定的凸起高度(即其外环与内环之间的半径差),通过增设加劲肋21,可提高装配板2的受力性能,尤其是加劲肋21还与浮管1管壁接触或连接时,装配板2所受力可较好地传递给浮管1,因此结构更为稳定。
41.实施例二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上漂浮系统,包括漂浮基础以及承载于所述漂浮基础上的漂浮主体,所述漂浮基础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便于扩展的装配式漂浮基础。该漂浮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等建筑物。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