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舶拖拽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应急拖带装置是(solas)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强制要求,尤其对于液货运载类船舶必须在艏艉两端配置专用的应急拖带装置,该装置应始终能在船舶主动力失效时迅速展开并易与拖船连接。应急拖带装置应有足够强度,且适应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操作。
3.船舶艉部拖轮伴航及后拖装置是(ocimf)国际石油公司协会对液货运载类船舶要求,具体为2万吨以上的所有型号的液货船除以上应急拖带外还应配置在船舶通行于狭窄水域或进行特殊作业时的艉部伴航及后拖配置,此装置用于辅助控制船舶的状态完成船舶自身难于实现的操纵。其伴航及后拖装置包括工作负荷为100吨或200吨因船舶排水量而定的强力点和布置在艉部封板上同工作负荷的导缆块。
4.以往设计为在船舶艉部甲板分别设置一套应急拖带装置并另外增加一套伴航及后拖装置,分别设置两套状态的技术方案占据空间大布置困难、所涉到的舾装设备多,弊端非常明显。且自(ocimf)国际石油公司协会在2018年发布的最新《系泊设备指南》第4.5.2章关于对上述应急拖带及伴航及后拖装置要求同时能布置在船中,并能有直接的牵引回收装置用于引导伴航及后拖拖轮拖缆。原来的两套装置同时布置在艉部甲板不同区域的很难能满足最新规范要求,基于这些现状并结合船舶艉部甲板空间限制的特点,一套具有应急拖带和拖轮伴航及后拖组合功能的拖曳装置被业界所期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以能够在有限的船艉空间进行布置,并满足船舶实际操作所需的多种需求。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包括固定于船舶艉部并沿船舶中轴线从船艏到船艉方向依次排列的气动绞车、拖桩以及导缆块;气动绞车设有绳筒,绳筒的旋转轴垂直于船舶中轴线;
8.绳筒上缠绕有拖缆;拖缆前端设有环状的索节,拖缆的尾端设有挡块;
9.拖桩的中部沿着船舶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透的拖缆通过口;拖桩的顶部朝船舶艏部方向延伸出限位块;拖缆通过口的口径小于挡块的口径并大于索节的口径;
10.导缆块的中部沿着船舶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透的导缆口;导缆口的口径大于索节的口径。
11.拖桩为圆柱构型。
12.气动绞车、拖桩以及导缆块均固定于船舶甲板上。
13.导缆块设置于船舶甲板艉部末端。
14.绳筒包括相互隔开的主绳筒和次绳筒,主绳筒的胎面面积大于次绳筒的胎面面
积,拖缆缠绕于主绳筒。
15.绳筒的旋转轴的两端还延伸固定于副卷筒。
16.拖缆长度大于90米。
17.导缆口和拖缆通过口位于同一水平直线,水平直线切于绳筒的下至点。
18.本发明装置将应急拖带装置与伴航及后拖装置结合起来成为一组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分设两套装置的设置方案而言,在兼具两套装置功能的前提下还大大减少了布置空间,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特点。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装置总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气动绞车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拖缆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拖桩示意图;
23.图5是船舶应急拖带示意图。
24.图6是船舶伴航及后拖示意图
25.图中,1、气动绞车,3、拖桩,4、导缆块,11、主绳筒,12、次绳筒,13、副卷筒,21、索节,22、拖缆,23、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描述。
27.如图1至图5示,一种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包括固定于船舶艉部并沿船舶中轴线从船艏到船艉方向依次排列的气动绞车1、拖桩3以及导缆块4;气动绞车1设有绳筒,绳筒的旋转轴垂直于船舶中轴线;
28.绳筒上缠绕有拖缆22;拖缆22前端设有环状的索节21,拖缆22的尾端设有挡块23;
29.拖桩3的中部沿着船舶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透的拖缆通过口;拖桩3的顶部朝船舶艏部方向延伸出限位块;拖缆通过口的口径小于挡块23的口径并大于索节21的口径;
30.导缆块4的中部沿着船舶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透的导缆口;导缆口的口径大于索节21的口径。
31.拖桩3为圆柱构型。
32.气动绞车1、拖桩3以及导缆块4均固定于船舶甲板上。
33.导缆块4设置于船舶甲板艉部末端。
34.绳筒包括相互隔开的主绳筒11和次绳筒12,主绳筒11的胎面面积大于次绳筒12的胎面面积,拖缆22缠绕于主绳筒11。
35.绳筒的旋转轴的两端还延伸固定于副卷筒13。
36.拖缆22长度大于90米。
37.导缆口和拖缆通过口位于同一水平直线,水平直线切于绳筒的下至点。
38.本发明使用时有两种使用状态,一种为本发明装置(位于一船舶)伸出拖缆22连接于其他船舶完成连接,另一种是其他船舶抛出主缆绳连接于本发明装置完成连接,前者为应急拖带操作模式,后者为伴航及后拖操作模式,现有技术下应急拖带和伴航及后拖需要
两套独立的装置实现,而本发明将两套装置的功能集中于一套,其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39.第一种状态下,拖缆22储存在气动绞车1的主绳筒11上,拖缆22上的挡块23先行卷入,索节21则可伸出带着拖缆22依次穿过拖桩3上的拖缆通过口以及导缆块4上的导缆口,气动绞车1通过船舶应急空气系统(当主动力失效时)驱动使得拖缆22可卷出主绳筒11伸出,通过工作人员配合抛落至海面,其他船舶通过捡拾索节21并连接于其船舶专用的强力点设施上,便可完成两船的连接,接下来可以开展应急拖带作业,譬如其它船舶把事故失电船舶拖回到港口开展维修。整个应急拖带部署过程非常顺畅、快捷,完全满足(solas)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对应分钟内应急拖带装置部署完毕的要求。
40.第二种状态下,其他船舶抛出主缆绳,主缆绳连接于引缆(引缆重量轻方便操作,主缆绳上设有连接环),引缆可被抛至到本发明装置所处舶艉部甲板,船上工作人员把引缆穿过导缆口引导到气动绞车1的副卷筒13上,然后启动气动绞车1通过副卷筒13逐渐将主缆绳牵引到拖桩3处,工作人员把主缆绳端部的双头连接环套在拖桩3并通过限位块限位住,至此完成两船的“连接”,伴航及后拖作业可以开展。
41.在副卷筒13回收操作时主绳筒11也伴随气动绞车1整体旋转,因此也带动了拖缆22端部的索节21的回收。可以在主绳筒11上分隔增设次绳筒12,在缠绕拖缆22前首先可将挡块23缠绕存储于次绳筒12,而后当索节21快到达主绳筒11时工作人员可将索节21也储存在次绳筒12上完成成简单绑扎固定。经过储存绑扎后的索节21可伴随气动绞车1旋转,不影响整个系统收回引缆的操作。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船舶艉部并沿船舶中轴线从船艏到船艉方向依次排列的气动绞车(1)、拖桩(3)以及导缆块(4);所述气动绞车(1)设有绳筒,所述绳筒的旋转轴垂直于船舶中轴线;所述绳筒上缠绕有拖缆(22);所述拖缆(22)前端设有环状的索节(21),所述拖缆(22)的尾端设有挡块(23);所述拖桩(3)的中部沿着船舶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透的拖缆通过口;所述拖桩(3)的顶部朝船舶艏部方向延伸出限位块;所述拖缆通过口的口径小于所述挡块(23)的口径并大于所述索节(21)的口径;所述导缆块(4)的中部沿着船舶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透的导缆口;所述导缆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索节(21)的口径;所述导缆口和所述拖缆通过口位于同一水平直线,所述水平直线切于所述绳筒的下至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桩(3)为圆柱构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绞车(1)、所述拖桩(3)以及所述导缆块(4)均固定于船舶甲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缆块(4)设置于船舶甲板艉部末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筒包括相互隔开的主绳筒(11)和次绳筒(12),所述主绳筒(11)的胎面面积大于所述次绳筒(12)的胎面面积,所述拖缆(22)缠绕于所述主绳筒(11)。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筒的旋转轴的两端还延伸固定于副卷筒(1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缆(22)长度为90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包括固定于船舶艉部并沿船舶中轴线从船艏到船艉方向依次排列的气动绞车、拖桩以及导缆块;气动绞车设有绳筒和端部的副卷筒,绳筒的旋转轴垂直于船舶中轴线;绳筒上缠绕有拖缆;拖缆前端设有环状的索节,拖缆的尾端设有挡块;拖桩的中部沿着船舶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透的拖缆通过口;拖桩的顶部朝船舶艏部方向延伸出限位块;拖缆通过口的口径小于挡块的口径并大于索节的口径;导缆块的中部沿着船舶中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透的导缆口;导缆口的口径大于索节的口径。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大大减少了船艉布置空间且能更好满足最新相关规范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春 黄志勇 郭小天 郑晓光 李振鸣 王兴胜 刘博 李静 宁辉 张凤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5
技术公布日: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