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船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2.船底可分为单层底和双层底,单层底结构只有一层船底板,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抗沉性差,大多用于小型舰艇、小型民用船舶及民用船的首尾端。双层底除了船底板外,还有一层内底板,当船底在触礁和搁浅等意外情况下遭到破损时,双层底能保证船舶的安全。双层底舱的空间可装载燃油、润滑油和淡水,或用作压载水舱。
3.集装箱船是一种运载集装箱的船舶,集装箱船一般采用双层底,通过在船舶内底板上布置箱脚装置来固定支撑集装箱,因此箱脚处的堆重力很大,为了满足箱脚结构强度需要进行布置箱脚下加强以支撑箱脚的承受力。
4.如图1所示,现有的箱脚装置3'通常是通过旁纵桁4'支撑箱脚装置3'的一端,且支撑位置位于箱脚装置3'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加强结构51'支撑于箱脚装置3'的一侧,且第一加强结构51'的支撑位置位于箱脚装置3'的靠近边缘的位置,这样在由旁纵桁4'和第一加强结构51'支撑的情况下,箱脚装置3'的支撑是不稳定的,因此,需要在箱脚装置3'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加强结构52'来进行支撑,这样才能保证对箱脚装置3'的稳定支撑,但是该加强结构的设置方式增加了钢结构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材料。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集装箱船底部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对箱脚的支撑强度;而且形式简单,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装箱船底部结构,不仅能保证对箱脚的支撑强度,而且形式简单,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提高施工效率。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船底部结构,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外底板和内底板,所述内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集装箱,若干所述集装箱通过设置于所述内底板上的箱脚装置固定,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平行的旁纵桁,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底板之间且与所述箱脚装置对应位置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箱脚装置的与所述旁纵桁垂直的中线上,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旁纵桁的一侧。
8.集装箱船底部结构通过在内底板和外底板之间且与对应箱脚装置对应位置设置加强结构,且加强结构设置于箱脚装置的与旁纵桁垂直的中线上,加强结构设置于对应的旁纵桁的一侧,上述加强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针对箱脚装置的位置设置加强结构,不仅对箱脚装置起到较好的支撑,而且形式简单,还可以减少了加强结构的用量,节约资源,并提高施工效率。
9.作为上述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结构的宽度由上而下减小。
10.上述设置不仅能够保障支撑强度;而且形式简单,节约材料,提高施工效率。
11.作为上述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底板的上端沿垂直于所述旁纵桁的方向设置有多排箱脚装置,每排所述箱脚装置均包括多组箱脚组件,每组所述箱脚组件均包括两个箱脚,每组所述箱脚组件均对应设置一组所述加强结构,且每组所述箱脚组件的两个所述箱脚分别支撑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集装箱。
12.通过上述的箱脚装置的排布来实现多组集装箱的支撑固定。
13.作为上述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纵骨。
14.纵骨的设置用于增强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支撑强度。
15.作为上述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底板的下表面等间隔设置若干所述纵骨,所述外底板的上表面等间隔设置若干所述纵骨,所述内底板的下表面的所述纵骨与所述外底板的上表面的所述纵骨上下位置对应设置。
16.纵骨结构的设置能够分别增强内底板和外底板的支撑强度,避免内底板和外底板形变。
17.作为上述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旁纵桁和所述纵骨之间。
18.加强结构设置于旁纵桁和纵骨之间,以使得位于该位置的加强结构稳定性较好,从而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19.作为上述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结构的顶端与所述内底板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加强结构的一侧与对应的所述旁纵桁相贴合,所述加强结构的另一侧与对应的所述纵骨相贴合。
20.加强结构的顶端与内底板的下表面相贴合,加强结构的一侧与对应的旁纵桁相贴合,加强结构的另一侧与对应的纵骨相贴合,能够防止加强结构变形,保证加强结构的支撑强度。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2.本发明提出的集装箱船底部结构,通过在内底板和外底板之间与对应箱脚装置对应位置设置加强结构,且加强结构设置于箱脚装置的与旁纵桁垂直的中线上,加强结构设置于对应的旁纵桁的一侧,上述加强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针对箱脚装置的位置设置加强结构,不仅对箱脚装置起到较好的支撑,而且减少了加强结构的钢料,节约资源,并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是现有技术中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截面图;
24.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截面图;
25.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俯视图;
26.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中:
28.3'、箱脚装置;4'、旁纵桁;51'、第一加强结构;52'、第二加强结构;
29.1、外底板;2、内底板;3、箱脚装置;4、旁纵桁;5、加强结构;6、纵骨;7、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4.如图1所示,现有的箱脚装置3'通常是通过旁纵桁4'支撑箱脚装置3'的一端,且支撑位置位于箱脚装置3'的边缘位置;通过第一加强结构51'支撑于箱脚装置3'的一侧,且第一加强结构51'的支撑位置位于箱脚装置3'的靠近边缘的位置,这样在由旁纵桁4'和第一加强结构51'支撑的情况下,箱脚装置3'的支撑是不稳定的,因此,需要在箱脚装置3'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加强结构52'来进行支撑,这样才能保证对箱脚装置3'的稳定支撑,但是该加强结构的设置方式严重增强了钢结构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材料。
3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
‑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船底部结构,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外底板1和内底板2,内底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集装箱,若干集装箱通过设置于内底板2上的箱脚装置3固定,内底板2和外底板1之间设置有若干平行的旁纵桁4,内底板2和外底板1之间且与箱脚装置3对应位置设置有加强结构5,加强结构5设置于箱脚装置3的与旁纵桁4垂直的中线上,加强结构5设置于对应的旁纵桁4的一侧。
36.上述加强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针对箱脚装置3的位置设置加强结构5,不仅对箱脚装置3起到较好的支撑,而且能够减少了加强结构5的用量,节约资源。
37.为了实现对多组集装箱的支撑固定,内底板2的上端沿垂直于旁纵桁4的方向设置有多排箱脚装置3,每排箱脚装置3均包括多组箱脚组件,每组箱脚组件均包括两个箱脚,每组箱脚组件均对应设置一组加强结构5,且每组箱脚组件的两个箱脚分别支撑于相邻的两个集装箱(参见图4)。通过上述的箱脚装置3的排布来实现多组集装箱的支撑固定。
38.优选地,每排箱脚装置3的多组箱脚组件等间隔设置,以便于使集装箱等间隔排布,摆放较为整齐。
39.本实施例中,每组箱脚组件的两个箱脚沿垂直于旁纵桁4的方向并排设置,以通过
一组加强结构5能够同时支撑两个箱脚。
40.优选地,多组旁纵桁4等间隔设置,以对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不同区域起到较为稳定的支撑。每组旁纵桁4的一侧均设置有一组箱脚组件。
41.可选地,内底板2和外底板1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纵骨6,用于增强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支撑强度。
42.进一步地,内底板2的下表面等间隔设置若干纵骨6,外底板1的上表面等间隔设置若干纵骨6,内底板2的下表面的纵骨6与外底板1的上表面的纵骨6上下位置对应设置,通过上下对应设置的纵骨6能够分别增强内底板2和外底板1的支撑强度,避免内底板2和外底板1形变。
43.如图2所示,加强结构5设置于旁纵桁4和纵骨6之间,以使得位于该位置的加强结构5稳定性较好,从而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44.具体地,加强结构5的顶端与内底板2的下表面相贴合,加强结构5的一侧与对应的旁纵桁4相贴合,加强结构5的另一侧与对应的纵骨6相贴合,能够防止加强结构5变形,保证加强结构5的支撑强度。
45.可选地,加强结构5的朝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朝向根据需求设置即可。
46.优选地,加强结构5的宽度由上而下减小,不仅能够保障支撑强度;而且节约材料。
47.进一步地,加强结构5的朝向对应纵骨6的一侧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圆弧,圆弧的直径为400mm,圆弧由上而下圆滑过渡,加强结构5的中部的宽度为200mm,加强结构5的底部为楔形。
48.可选地,如图3所示,外底板1的上表面间隔设有若干肋板7,肋板7与旁纵桁4相垂直,肋板7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集装箱船底部结构的支撑强度。
49.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