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客滚船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2.现有的船舶多采用独立卫生单元,卫生单元的安装和住舱内舾装是分开进行的,即在建造过程中各居住舱的卫生单元先推到位,待管路和舾装件施工完毕后,然后再进行住舱的其余内舾装工作(壁板和天花板等)。这样就使得在居住区完整前,走廊和各住舱单元连为一体,各系统管子和空调风管等分散布并混合置于走廊和住舱单元的上方。
3.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各系统管子、空调风管和电缆主干托架混合布置,使得施工时需要交叉作业,加大了施工难度;同时住舱单元的内舾装工作需等到管路及风管完整后才能进行施工,从而增加了管路安装周期。而在后期船舶运营过程中,很难对住舱单元上方的各系统管子其进行维护,如含水介质管路、带可拆接头管路以及包敷绝缘的管路。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其可包括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高压水雾管、空调回风管、空调供风管、电缆和电缆托架,其中,空调回风管和空调供风管单独布置于住舱单元上方,所述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与所述电缆和电缆托架分别布置于走廊上方的两边,并且所有管路均位于结构大梁上方,所述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分成两层布置,其中,所述消防管和冷淡水分配管并排布置在上层,所述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和高压水雾管并排布置在下层。
7.进一步地,所述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分成两层布置在一组合式支架中。
8.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支架包括形成u字形结构的底板和悬臂,所述悬臂固定于上层甲板,所述消防管和冷淡水分配管布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布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
9.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支架由钢材焊接而成。
10.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托架具有形成“工字形结构”的上u形槽和下u形槽,强电和弱电电缆分别布置在所述上u形槽和所述下u形槽中。
11.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水雾管位于走廊中间。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建造过程中空调风管、管子以及电缆托架相互交叉作业的问题及后期管路维护困难等问题,节约了住舱区风管、管路以及电缆托架的建造周期,减少后期对管路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3.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如图1所示,一种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可包括消防管1、冷淡水分配管2、灰水管3、黑水管4、热淡水分配管5、热淡水回水管6、高压水雾管7、空调回风管8、空调供风管9、电缆10和电缆托架11等。结构大梁103的高度h,整体式住舱单元102的最高点h1,其中h>h1+小车高度。因h1+小车高度与h之间的间隙太小,故除连接住舱单元的管路外(推舱后安装),布置于走廊101上方的管路高度以大于h值为宜(即,所有管路均位于结构大梁103上方),以免影响推舱。空调回风管8和空调供风管9单独布置于住舱单元上方,以便各自施工不干涉,同时缩短住舱单元102进舱周期。消防管1、冷淡水分配管2、灰水管3、黑水管4、热淡水分配管5、热淡水回水管6和高压水雾管7与电缆10和电缆托架11分别布置于走廊101上方的两边。因走廊101上方各系统主管路以及电缆的布置均沿船长方向,同时考虑到它们存在一定的挠性或膨胀量,故管子和电缆穿过结构大梁103的孔设计为自由孔。
17.消防管1、冷淡水分配管2、灰水管3、黑水管4、热淡水分配管5、热淡水回水管6和高压水雾管7分成两层布置,上面一层管路(即,消防管1和冷淡水分配管2)不存在可拆接头以及绝缘;下面一层管路(即,灰水管3、黑水管4、热淡水分配管5、热淡水回水管6和高压水雾管7)存在可拆接头或需要包敷防火或隔热绝缘,这样的布置既方便建造施工,同时便于后期对管路进行维护。也就是说,消防管1和冷淡水分配管2并排布置在上层,而灰水管3、黑水管4、热淡水分配管5、热淡水回水管6和高压水雾管7并排布置在下层。
18.在所示实施例中,消防管1、冷淡水分配管2、灰水管3、黑水管4、热淡水分配管5、热淡水回水管6和高压水雾管7的固定形式采用组合式支架13,以起到减少材料使用和轻量化的要求。组合式支架13可以由钢材焊接而成。具体地,组合式支架13可包括形成u字形结构的底板131和悬臂132,其中,悬臂131固定于上层甲板104,消防管1和冷淡水分配管2布置在所述底板131的上表面上,以及灰水管3、黑水管4、热淡水分配管5、热淡水回水管6和高压水雾管7并排布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其中,高压水雾管7位于走廊101中间。整体式住舱单元102的舱顶自带水雾管和水雾喷头12,完整后借助专用小车将住舱单元进行推舱到位,然后再与走廊上方的水雾管相连接。
19.在所示实施例中,电缆托架11具有形成“工字形结构”的上u形槽和下u形槽,强电和弱电的电缆可以分别布置在所述上u形槽和下u形槽中,以避免信号干扰。
20.本实用新型充分从建造施工角度及后期船东使用角度考虑,仅将空调风管单独布置在住舱单元上方(住舱单元本身的水雾管除外),同时将各水系统管路和电缆托架独立布置于走廊区;在此基础上又将需包敷绝缘及带可拆接头的管路放于易于施工或易于维护的位置;节约了船厂的建造周期同时降低船东后期的维护成本。
2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高压水雾管、空调回风管、空调供风管、电缆和电缆托架,其中,空调回风管和空调供风管单独布置于住舱单元上方,所述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与所述电缆和电缆托架分别布置于走廊上方的两边,并且所有管路均位于结构大梁上方,所述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分成两层布置,其中,所述消防管和冷淡水分配管并排布置在上层,所述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和高压水雾管并排布置在下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分成两层布置在一组合式支架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支架包括形成u字形结构的底板和悬臂,所述悬臂固定于上层甲板,所述消防管和冷淡水分配管布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布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支架由钢材焊接而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托架具有形成“工字形结构”的上u形槽和下u形槽,强电和弱电电缆分别布置在所述上u形槽和所述下u形槽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雾管位于走廊中间。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滚船居住区管路布置结构,其可包括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高压水雾管、空调回风管、空调供风管、电缆和电缆托架,其中,空调回风管和空调供风管单独布置于住舱单元上方,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与电缆和电缆托架分别布置于走廊上方的两边,并且所有管路均位于结构大梁上方,消防管、冷淡水分配管、灰水管、黑水管、热淡水分配管、热淡水回水管和高压水雾管分成两层布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约住舱区风管、管路以及电缆托架的建造周期,减少后期对管路的维护成本。减少后期对管路的维护成本。减少后期对管路的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聂贤仪 林其瀚 林新奇 徐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9
技术公布日: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