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船,具体涉及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
背景技术:2.浮箱式取水泵船主要在水位变化较大、河势游荡不定的河流上使用。现有的浮箱式泵船结构较复杂、体积大且笨重,还不能在水面上调节高度以调节抽水泵在水下的深浅位置,抽水泵容易被泥沙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调节抽水泵高度的浮箱式取水泵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包括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两个前浮箱左右间隔布置,两个后浮箱左右间隔布置,两个前浮箱之间通过前横向杆件连接为一体,两个后浮箱之间通过后横向杆件连接为一体;两个前浮箱顶部水平铺设有前甲板,两个后浮箱顶部水平铺设有后甲板,左侧前浮箱后部与左侧后浮箱前部之间、右侧前浮箱后部与右侧后浮箱前部之间、前甲板后侧边与后甲板前侧边之间均通过第一铰链连接;
5.前横向杆件中间底部通过前连接架连接有取水泵,后横向杆件中间顶部通过后连接架连接有输水钢管,取水泵的进水口朝前、出水口朝后,取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向上穿过前甲板的s型水管,s型水管的上端口通过前输水胶管与输水钢管前端口连接,输水钢管后端口连接有后输水胶管;
6.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的顶部均开设有人孔,人孔处设有人孔盖,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内部通过人孔注入有用于调节浮沉深度的清水。
7.前浮箱和后浮箱均为长方体箱体结构,前浮箱和后浮箱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布置。
8.前甲板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前护栏,后甲板前侧沿左右方向设有后护栏,前护栏前侧设有电缆托架,前护栏和/或后护栏上设有救生圈。
9.前甲板的前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前缆绳桩,后甲板的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缆绳桩,前甲板上设有用于拉紧缆绳的人力绞关。
10.取水泵前端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的开口朝向前下方,取水泵底部设有支架。
11.前横向杆件和后横向杆件均采用型钢和两端螺栓连接结构。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前浮箱与两个后浮箱之间以及前甲板与后夹板之间均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因此,s型水管的上端口通过前输水胶管与输水钢管前端口连接,输水胶管具有一定的活动量,确保水管连接处不会产生应力。
13.当需要取水泵的位置下降时,使用潜水泵沉入河面下,打开人孔盖,潜水泵的出水
管向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内部注水;当需要取水泵的位置上升时,将四个潜水泵分别沉入到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内的水面下,将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内的水抽出。
14.前护栏和后护栏之间为行走通道。前缆绳桩和后缆绳桩用于与河岸连接的缆绳以固定取水泵船,人力绞关用于牵拉缆绳,使缆绳张紧。
15.取水泵底部的支架可起到沉到河底时候起到支撑整个泵船的作用,避免取水泵受力损坏。
16.本实用新型的取水泵船可沿左右方向串联多个,这样可以提高取水量,相邻两个泵船的浮箱之间、甲板之间均通过第二铰链连接,护栏之间通过锁链连接。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浮箱内部灌水或放水,调节取水泵的深浅,以提高取水泵的清淤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多个左右并排连接,以提高供水量。本实用新型适合于闸门前淤积时应急供水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单个泵船体积小,操作方便,易于吊运安装。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侧视图。
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0.图3为图1中a
‑
a剖视图。
21.图4为多个本实用新型左右并排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包括两个前浮箱1和两个后浮箱2,两个前浮箱1左右间隔布置,两个后浮箱2左右间隔布置,两个前浮箱1之间通过前横向杆件3连接为一体,两个后浮箱2之间通过后横向杆件4连接为一体;两个前浮箱1顶部水平铺设有前甲板5,两个后浮箱2顶部水平铺设有后甲板6,左侧前浮箱1后部与左侧后浮箱2前部之间、右侧前浮箱1后部与右侧后浮箱2前部之间、前甲板5后侧边与后甲板6前侧边之间均通过第一铰链7连接;
23.前横向杆件3中间底部通过前连接架8连接有取水泵11,后横向杆件4中间顶部通过后连接架9连接有输水钢管10,取水泵11的进水口朝前、出水口朝后,取水泵11的出水口连接有向上穿过前甲板5的s型水管12,s型水管12的上端口通过前输水胶管13与输水钢管10前端口连接,输水钢管10后端口连接有后输水胶管14;
24.两个前浮箱1和两个后浮箱2的顶部均开设有人孔15,人孔15处设有人孔盖,两个前浮箱1和两个后浮箱2内部通过人孔15注入有用于调节浮沉深度的清水。
25.前浮箱1和后浮箱2均为长方体箱体结构,前浮箱1和后浮箱2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布置。
26.前甲板5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前护栏16,后甲板6前侧沿左右方向设有后护栏17,前护栏16前侧设有电缆托架18,前护栏16和/或后护栏17上设有救生圈19。
27.前甲板5的前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前缆绳桩20,后甲板6的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缆绳桩21,前甲板5上设有用于拉紧缆绳的人力绞关22。
28.取水泵11前端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接头23,进水管接头23的开口朝向前下方,取水泵11底部设有支架24。
29.前横向杆件3和后横向杆件4均采用型钢和两端螺栓连接结构。
30.由于两个前浮箱1与两个后浮箱2之间以及前甲板5与后夹板之间均通过第一铰链7连接,因此,s型水管12的上端口通过前输水胶管13与输水钢管10前端口连接,输水胶管具有一定的活动量,确保水管连接处不会产生应力。
31.当需要取水泵11的位置下降时,使用潜水泵沉入河面下,打开人孔盖,潜水泵的出水管向两个前浮箱1和两个后浮箱2内部注水;当需要取水泵11的位置上升时,将四个潜水泵分别沉入到两个前浮箱1和两个后浮箱2内的水面下,将两个前浮箱1和两个后浮箱2内的水抽出。
32.前护栏16和后护栏17之间为行走通道。前缆绳桩20和后缆绳桩21用于与河岸连接的缆绳以固定取水泵11船,人力绞关22用于牵拉缆绳,使缆绳张紧。
33.取水泵11底部的支架24可起到沉到河底时候起到支撑整个泵船的作用,避免取水泵11受力损坏。
34.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取水泵11船可沿左右方向串联多个,这样可以提高取水量,相邻两个泵船的浮箱之间、甲板之间均通过第二铰链25连接,护栏之间通过锁链26连接。
35.本实用新型中的取水泵11和人力绞关22等设备均为现有成熟技术,具体构造不再赘述。
36.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两个前浮箱左右间隔布置,两个后浮箱左右间隔布置,两个前浮箱之间通过前横向杆件连接为一体,两个后浮箱之间通过后横向杆件连接为一体;两个前浮箱顶部水平铺设有前甲板,两个后浮箱顶部水平铺设有后甲板,左侧前浮箱后部与左侧后浮箱前部之间、右侧前浮箱后部与右侧后浮箱前部之间、前甲板后侧边与后甲板前侧边之间均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前横向杆件中间底部通过前连接架连接有取水泵,后横向杆件中间顶部通过后连接架连接有输水钢管,取水泵的进水口朝前、出水口朝后,取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向上穿过前甲板的s型水管,s型水管的上端口通过前输水胶管与输水钢管前端口连接,输水钢管后端口连接有后输水胶管;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的顶部均开设有人孔,人孔处设有人孔盖,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内部通过人孔注入有用于调节浮沉深度的清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其特征在于:前浮箱和后浮箱均为长方体箱体结构,前浮箱和后浮箱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其特征在于:前甲板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前护栏,后甲板前侧沿左右方向设有后护栏,前护栏前侧设有电缆托架,前护栏和/或后护栏上设有救生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其特征在于:前甲板的前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前缆绳桩,后甲板的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缆绳桩,前甲板上设有用于拉紧缆绳的人力绞关。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其特征在于:取水泵前端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的开口朝向前下方,取水泵底部设有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其特征在于:前横向杆件和后横向杆件均采用型钢和两端螺栓连接结构。
技术总结一种浮箱式取水泵船,包括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两个前浮箱之间通过前横向杆件连接为一体,两个后浮箱之间通过后横向杆件连接为一体;两个前浮箱顶部水平铺设有前甲板,前横向杆件中间底部通过前连接架连接有取水泵,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的顶部均开设有人孔,人孔处设有人孔盖,两个前浮箱和两个后浮箱内部通过人孔注入有用于调节浮沉深度的清水。本实用新型通过浮箱内部灌水或放水,调节取水泵的深浅,以提高取水泵的清淤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多个左右并排连接,以提高供水量。本实用新型适合于闸门前淤积时应急供水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单个泵船体积小,操作方便,易于吊运安装。安装。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宋张杨 焦瑞峰 韦昊 吴幸华 刘俊卿 孙照东 罗占伟 孙晓懿 魏玥 张娜 杨玉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07
技术公布日: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