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防撞拦截网系统及其抗风浪型浮筒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防撞拦截网系统及其抗风浪型浮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拦截网系统及其抗风浪型浮筒。


背景技术:

2.船运作为一种低成本、大体量的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而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桥梁,尤其是跨海、跨江的大型桥梁不断兴建,这些桥梁所处的河、江、海域大都早已经是成熟的航道,其中的运输情况繁忙,且受水流、波涛、风浪等复杂情况的影响,桥梁不可避免的承受了船舶碰撞的风险。
3.因此,为了降低船只碰撞桥梁造成的危害,通常在桥墩的前方设置防撞拦截网系统,对可能撞向桥墩的船只进行拦截。防撞拦截网系统一般包括浮筒和拦截网,浮筒用于托起拦截网,拦截网实现对船舶的拦截。
4.现有浮筒主要为钢板形成的空心小箱体,独立漂浮于深水区水面上,现有浮筒存在的问题有:(1)现有浮筒为单独个体,没有各浮筒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无法形成整体的拦截网系统;(2)吃水深度太大,不适用于浅水区域;(3)体积太小,不能起到防撞作用,也无法为整个拦截网系统提供足够浮力;(4)无抗浪消浪结构设计,抗风浪性能较差;(5)进水后会沉入水底,无法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浮筒整体浮力不够、没有水上防撞部分连接结构设计、没有消浪抗浪结构设计、无法适用于浅水区域防撞拦截网系统、进水后无法漂浮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撞拦截网系统及其抗风浪型浮筒。
6.一种抗风浪型浮筒,包括:
7.外壳浮体,呈圆台状,包括相对的大头端和小头端;
8.泡沫体,填充于所述外壳浮体内;
9.压载舱,与所述外壳浮体的小头端连接,所述压载舱内设有压载块,并通过所述压载块使所述外壳浮体在水平漂浮时保持所述大头端在上;
10.连接立柱,设置于所述外壳浮体的大头端;及
11.消浪网,包覆于所述外壳浮体外。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内部钢骨架,所述内部钢骨架安装于所述外壳浮体内,所述泡沫体填充于所述内部钢骨架内。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浮体外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锚链与锚碇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载舱开设有透水孔。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载舱内水平支撑有水平桁。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浪网通过加劲板固定在外壳浮体上,所述加劲板设
有消浪孔。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浮体的大头端安装有斜撑,所述斜撑支撑所述连接立柱。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撑之间连接有支杆。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立柱伸入到所述外壳浮体内,所述外壳浮体的底舱填充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立柱。
20.一种防撞拦截网系统,包括:
21.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抗风浪型浮筒;及
22.拦截网,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抗风浪型浮筒之间,所述拦截网连接在连接立柱上。
23.上述防撞拦截网系统及其抗风浪型浮筒,浮筒通过连接立柱连接结构设计,可使拦截网形成整体的防撞系统,通过圆台型外形设计,浮筒可适用于浅水区域,浮体结构设计增大了浮筒体积,使浮筒既能起到防撞作用,也能为整个拦截网系统提供足够浮力。浮筒具有自恢复性能,通过大量计算和尺寸结构设计,得到其最优重心和浮心高度,保证其拥有类似不倒翁的自恢复性能。消浪网这种结构,能有效减小风浪对浮筒浮态的影响,内部填充泡沫体后能有效解决进水过多而沉没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5.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防撞拦截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防撞拦截网系统的侧视图;
27.图3为图1所示防撞拦截网系统的俯视图;
28.图4为图1中压载舱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斜撑和支杆与连接立柱连接的示意图;
30.图6为图5所示斜撑和支杆与连接立柱连接的俯视图;
31.图7为图1中消浪网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一实施方式中加劲板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0

抗风浪型浮筒,11

外壳浮体,111

大头端,112

小头端,12

泡沫体,13

压载舱,132

压载块,134

肋板,136

透水孔,138

水平桁,14

连接立柱,142

混凝土,144

斜撑,146

支杆,15

消浪网,152

加劲板,154

消浪孔,16

内部钢骨架,17

连接耳,172

锚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8.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防撞拦截网系统,包括抗风浪型浮筒10及拦截网20。其中,抗风浪型浮筒10制作时,可采用单个浮筒在生产厂房整体制作,浮筒尺寸可根据设置水域深度及设防船舶吨位进行调整。
39.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具体地,抗风浪型浮筒10包括外壳浮体11、泡沫体12、压载舱13、连接立柱14及消浪网15。外壳浮体11由钢覆复合材料制成,可以提高外壳浮体11的防撞性能。外壳浮体11呈圆台状,增大了浮筒体积。外壳浮体11包括相对的大头端111和小头端112,外壳浮体11的大头端111位于水面上,外壳浮体11的小头端112位于水面下。
40.泡沫体12填充于外壳浮体11内,泡沫体12能够提供浮力,使浮筒漂浮于水面上。一实施方式中,抗风浪型浮筒10还包括内部钢骨架16,内部钢骨架16安装于外壳浮体11内,泡沫体12填充于内部钢骨架16内。内部钢骨架16可以增加外壳浮体11的强度,使浮筒能够起到防撞作用。具体地,泡沫体12可以为聚氨酯。
41.请一并参阅图4,压载舱13与外壳浮体11的小头端112连接,压载舱13内设有压载块132,并通过压载块132使外壳浮体11在水面漂浮时保持大头端111在上。抗风浪型浮筒10具有自恢复性能,通过大量计算和尺寸结构设计,得到其最优重心和浮心高度,保证其拥有类似不倒翁的自恢复性能。
42.一实施方式中,压载舱13与外壳浮体11的小头端112之间设有肋板134,肋板134可以加强压载舱13和外壳浮体11的连接强度。压载舱13设有透水孔136,水面底下的暗流可以通过透水孔136流出,避免对压载舱13产生冲击。压载舱13内水平支撑有水平桁138,水平桁138可以增加压载舱13的强度。
43.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连接立柱14设置于外壳浮体11的大头端111,连接立柱14用于固定连接拦截网20。一实施方式中,连接立柱14伸入到外壳浮体11的底部,外壳浮体11的底舱填充有混凝土142,混凝土142用于固定连接立柱14。外壳浮体11的大头端111安装有斜撑144,斜撑144支撑连接立柱14,保证连接立柱14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斜撑144之间连接有支杆146,支杆146可以支撑斜撑144,进一步增加连接立柱14的稳定性。
44.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消浪网15包覆于外壳浮体11外,消浪网15可以增加外壳浮体11的稳定性,能有效减小风浪对浮筒浮态的影响。一实施方式中,消浪网15为扇形结构,消浪网15包覆于圆台状的外壳浮体11外。消浪网15通过加劲板152固定在外壳浮体11上,加劲板152沿外壳浮体11的周向方向延伸。加劲板152设有多个,多个加劲板152沿外壳浮体11的轴向间隔设置。加劲板152上设有消浪孔154,保证浮筒的抗风浪性能。
45.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方式中,外壳浮体11外设有连接耳17,连接耳17通过锚链172与锚碇连接,以将抗风浪型浮筒10固定于水面上。拦截网20连接在相邻两个抗风浪型浮筒10之间,拦截网20固定连接在连接立柱14上。抗风浪型浮筒10既可起到对偏航船舶的防撞作用,也可以对整个防撞拦截网20的连接及浮力支持作用,能够有效保护桥梁。
46.上述防撞拦截网系统及其抗风浪型浮筒10,浮筒通过连接立柱14连接结构设计,可使拦截网20形成整体的防撞系统,通过圆台型外形设计,浮筒可适用于浅水区域,外壳浮体11结构设计增大了浮筒体积,使浮筒既能起到防撞作用,也能为整个拦截网20系统提供足够浮力,消浪网15能增加浮态稳定性,抗风浪性能好,内部填充泡沫体12后能有效解决进水过多而沉没的问题。
4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