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取卸救生圈的支架,属于救生圈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
3.在船上出现紧急救援事件时,救生圈需拿取方便才有利于救援活动的展开。救生圈支架不仅需拿取救生圈方便,同时也需在不使用救生圈时能固定住救生圈,以免救生圈被风浪打落。
4.中国专利公布号cn211107931u公开了一种集成式船用救生圈支架,包括底板、分别设置于底板两侧的左挡板和右挡板、u型限位架、救生圈、缆绳、救生圈支撑板和收线组件;救生圈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外侧的环形扣;收线组件固定在底板上;救生圈支撑板设置于收线组件上方,救生圈支撑板上设置有穿绳孔;缆绳的一端与环形扣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绳孔与收线组件连接;救生圈位于两侧挡板的u型限位架内;救生圈支撑板还通过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与底板连接;收线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的卷绕轴;卷绕轴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转动连接;卷绕轴的一端伸出第二支撑柱通过联轴器与l型摇臂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
5.但是现有技术中公布的支架使得救生圈拿取不便,且不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救生圈。
技术实现要素:6.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取卸救生圈的支架。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便于取卸救生圈的支架,包括固定板,第一夹紧装置,绕线装置,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且移动装置上对称安装有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移动装置带动对称的所述第一夹紧装置沿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绕线装置安装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夹紧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夹紧固定座上的具有弹性的箍体,所述箍体上对称设有锁紧箍。
9.具体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所述固定板内设有的凹槽一、安装在所述凹槽一内且位于所述固定板中间位置的移动固定座,安装在所述移动固定座两侧的弹簧一,安装在所述弹簧一上的第一夹紧装置,所述固定板两侧内壁上均设有轨道,安装在所述夹紧固定座两侧并安装在所述轨道内的滑块,安装在所述固定板内且位于所述移动固定座正上方的盖板,且所述盖板上安装有绕线装置。
10.具体的,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安装柱安装在所述盖板上,绕所述安装柱轴心均匀分
布有限位柱。
11.具体的,所述箍体的开口端朝外。
12.具体的,所述箍体的材料是弹性钢。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由于救援活动中不同体格的人往往适合不同尺寸的救生圈,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固定不同尺寸的救生圈,适于船用救生圈的不同需求。
15.2.由于救援行动紧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架使得救生圈拿取方便,减少消防人员或工作人员救援时消耗的时间,实现紧急救援的目的。
16.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移动装置的正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箍体的俯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绕线装置的侧视图;
22.图5是图2中a
‑
a处的截面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视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二夹紧装置的截面图;
25.图中标记为:1、固定板;2、第一夹紧装置;3、移动装置;4、绕线装置;5、救生圈;6、第二夹紧装置;7、绕线柱;8、绕线柱固定板;201、箍体;202、锁紧箍;203、夹紧固定座;301、凹槽一;302、弹簧一;303、盖板;304、移动固定座,305、滑块;306、滑轨;401、安装柱;402、限位柱;601、空腔;602、复位弹簧;603、移动管;604、方形孔;605、弹片;606、凹槽二;607、弹簧二;608、夹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取卸救生圈的支架,包括固定板1,第一夹紧装置2,绕线装置4,移动装置3,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上,且移动装置3上对称安装有所述第一夹紧装置2,移动装置3带动对称的所述第一夹紧装置2沿所述固定板1长度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绕线装置4安装在所述移动装置3上。
28.优先的,所述第一夹紧装置2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移动装置3上的夹紧固定座203,请重点参考图3,安装在所述夹紧固定座203上的具有弹性的箍体201,所述箍体201的材料是弹性钢,且所述箍体201的开口端204朝外,所述箍体201上对称设有锁紧箍202,所述锁紧箍202之间的距离小于救生圈的线径。
29.优先的,请重点参考图1和图2,所述移动装置3包括所述固定板1内设有的凹槽一301、安装在所述凹槽一301内且位于所述固定板1中间位置的移动固定座304,安装在所述移动固定座304两侧的弹簧一302,安装在所述弹簧一302上的第一夹紧装置3,所述固定板1
两侧内壁上均设有轨道306,安装在所述夹紧固定座203两侧并安装在所述轨道306内的滑块305,使得第一夹紧装置2能够沿所述固定板1长度方向运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内且位于所述移动固定座304正上方的盖板303,且所述盖板303上安装有绕线装置4。
30.所述绕线装置4包括安装柱401安装在所述盖板303上,绕所述安装柱401轴心均匀分布有限位柱402,为防止救生圈上的线掉落。优先的,限位柱402数量是三个。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
32.首先在绕线装置4上绕上救生圈5的线,再人工放入救生圈5,把救生圈5一端沿开口端204按入箍体201内,撑开箍体201,使得箍体201牢牢固定住救生圈5,若救生圈5的直径过大,人工推开一侧的弹簧一301,带动夹紧固定座203两端的滑块305沿滑轨306移动,使得固定在所述弹簧一301上的第一夹紧装置2相背移动,人工按入救生圈5的另一端到箍体201内即可
33.若救生圈5线径过小,由于箍体201上设有锁紧箍202,且锁紧箍202的间距小于所述救生圈5的线径,使得救生圈5不会落出箍体201。
34.实施例2
35.如图6所示,实施例2除第一夹紧装置2和绕线装置4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他装置和安装位置均相同。
36.实施例2中的夹紧装置为第二夹紧装置6,且第二夹紧装置6的安装位置与第一夹紧装置2的安装位置相同,具体的,请重点参考图7,所述第二夹紧装置6包括夹紧固定座203上设有的空腔601,安装在所述空腔601内的复位弹簧602,套接于夹紧固定座203上的移动管603,所述移动管603上沿移动管603长度方向均匀设有方形孔604,且所述夹紧固定座203两侧设有凹槽二606,凹槽二606内安装有弹簧二607,所述弹簧二607上安装有弹片605,所述复位弹簧602上安装有夹紧块608。
37.所述绕线装置4包括安装在固定板1一侧的绕线柱固定板8,沿所述固定板1中间位置对称安装在所述绕线柱固定板8上的绕线柱7。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为:
39.首先在绕线装置4上绕上救生圈5的线,再人工放入救生圈5,救生圈5放入夹紧块608与所述固定板1之间,救生圈5推开夹紧块608,由于夹紧块608上安装有复位弹簧602,救生圈5在复位弹簧602作用力的作用下被固定在固定板1上,人工推开一侧的弹簧一301,带动夹紧固定座203两端的滑块305沿滑轨306移动,使得固定在所述弹簧一301上的第一夹紧装置2相背移动,然后固定救生圈5另一端即可。
40.若救生圈5线径过大,为稳定复位弹簧602,按压弹片605,使弹片605在压缩弹簧二607,使得弹片605被推入到凹槽二606内,然后人工拉动移动管603,使得移动管603支撑住夹紧块608,固定在合适位置,此时弹片605在弹簧二607的反作用力下弹出到方形孔604外,固定住移动管603,使得移动管603撑住夹紧块608。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