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
背景技术:2.船用低速机空冷器芯子在日常检修或发生故障维修时,需要先将空冷器芯子内的冷却水排尽,再由起吊工具拆离主机进行检修或维修。船用低速机空冷器芯子一般具有透气管和冷却水泄放管两部分,考虑透气管中存在冷凝水,在现有的泄放系统中,由一个漏斗收集透气管和泄放管中的水排出主机外,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透气管中冷凝水的产生十分有限。且对于船用柴油机主机,特别是安装多个空冷器的主机,空冷器芯子的安装方向通常不同,即空冷器进出水管朝柴油机主机推力端或者柴油机主机自由端。现有的空冷器芯子的泄放系统使得其只能应用于一种拆装方向,灵活性较差,导致实用性和美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3.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冷却水泄放系统,空冷器芯子拆装方向灵活,冷却水泄放管组件实用性和美观性较好,结构紧凑,成本较低。
4.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包括空冷器,还包括:
6.空冷器芯子,所述空冷器芯子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排水孔,所述空冷器芯子能够从所述空冷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空冷器,或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空冷器;
7.扫气箱,所述空冷器安装在所述扫气箱上,所述扫气箱的两端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靠近所述扫气箱的外侧壁;
8.冷却水泄放管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泄放水管和第二泄放水管,所述第一泄放水管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泄放水管的进水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一个所述排水孔,所述第一泄放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泄放水管的出水端均可拆卸连通于位于同一端的所述进水孔。
9.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泄放水管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泄放水管的进水端分别通过一个直角管接头与两个所述排水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直角管接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泄放水管的进水端或所述第二泄放水管的进水端。
10.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水泄放管组件还包括:
11.排水集管,所述排水集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泄放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泄放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排水集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孔可拆卸连通。
12.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集管包
括:
13.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泄放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泄放水管的出水端连通;
14.弯曲管,所述弯曲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可拆卸连通,所述弯曲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孔可拆卸连通。
15.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弯曲管通过一个直角管接头可拆卸连通,所述直角管接头的两端分别转动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弯曲管。
16.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水泄放管组件还包括:
17.观察镜,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中。
18.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水泄放管组件还包括:
19.排水球阀,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观察镜位于所述排水球阀的出水端。
20.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21.透气管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和总排气管,所述空冷器芯子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两个透气孔,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进气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一个所述透气孔,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出气端均与所述总排气管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总排气管的出气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22.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进气端分别通过一个直角管接头与两个所述透气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直角管接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进气端或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进气端
23.作为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总排气管呈倒u形。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该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包括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包括空冷器、空冷器芯子、扫气箱和冷却水泄放管组件,扫气箱的两端的进水孔位于外侧便于操作。当空冷器芯子从一端插入空冷器中时,将第一泄放水管的进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的进水端分别与两个排水孔连通,第一泄放水管的出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的出水端与扫气箱上同一端的进水孔连通,冷却水由第一泄放水管和第二泄放水管排入扫气箱中,实现冷却水的泄放。当空冷器芯子从另一端插入空冷器中时,将第一泄放水管的进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的进水端分别与两个排水孔连通,此时第一泄放水管连通和第二泄放水管分别连通的排水孔与空冷器芯子从另一端插入时分别连通的排水孔相反,即呈对称设置,使得第一泄放水管的出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的出水端能够顺利地与扫气箱的另一端的进水孔连通,冷却水由第一泄放水管和第二泄放水管排入扫气箱中,实现冷却水的泄放。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无论空冷器芯子从柴油机主机推力端或者柴油机主机自由端的哪一端插入空冷器,均能够实现冷却水的泄放,解决了普通空冷器芯子只能从一端插入空冷器的问题,提高了实用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器芯子从一端插入空冷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器芯子从另一端插入空冷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泄放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空冷器;2、空冷器芯子;3、扫气箱;4、冷却水泄放管组件;41、第一泄放水管;42、第二泄放水管;43、排水集管;44、观察镜;431、连接管;432、弯曲管;5、直角管接头;6、透气管组件;61、第一排气管;62、第二排气管;63、总排气管;7、排水球阀;8、排气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该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包括空冷器1、空冷器芯子2、扫气箱3和冷却水泄放管组件4,空冷器芯子2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排水孔,空冷器芯子2能够从空冷器1的一端插设于空冷器1,或从另一端插设于空冷器1;扫气箱3设置于空冷器1的下方,扫气箱3的两端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水孔,进水孔靠近扫气箱3的外侧壁;冷却水泄放管组件4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泄放水管41和第二泄放水管42,第一泄放水管41的进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42
的进水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一个排水孔,第一泄放水管41的出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42的出水端均可拆卸连通于位于同一端的进水孔。具体地,冷却水泄放管组件4还包括排水集管43,排水集管43的进水端与第一泄放水管41的出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42的出水端连通,排水集管43的出水端与排水孔可拆卸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无论空冷器芯子2从哪一端插入空冷器1,均能够实现冷却水的顺利泄放,同时,扫气箱3的进水孔位于外侧,便于操作和冷却水泄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是指沿空冷器芯子2的宽度方向。
38.当空冷器芯子2从一端插入空冷器1中时,将第一泄放水管41的进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42的进水端分别与两个排水孔连通,第一泄放水管41的出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42的出水端与扫气箱3上同一端的进水孔连通,冷却水由第一泄放水管41和第二泄放水管42排出,并最终由排水集管43排入扫气箱3中,实现冷却水的泄放。当空冷器芯子2从另一端插入空冷器1中时,将第一泄放水管41的进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42的进水端分别与两个排水孔连通,此时第一泄放水管41连通和第二泄放水管42分别连通的排水孔与空冷器芯子2从另一端插入时分别连通的排水孔相反,即呈对称设置,使得第一泄放水管41的出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42的出水端能够顺利地与扫气箱3的另一端的进水孔连通,冷却水由第一泄放水管41和第二泄放水管42排出,并最终由排水集管43排入扫气箱3中,实现冷却水的泄放。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无论空冷器芯子2从哪一端插入空冷器1,均能够实现冷却水的泄放,解决了普通空冷器芯子2只能从一端插入空冷器1的问题,提高了实用性和美观性。
39.具体地,第一泄放水管41和第二泄放水管42分别通过一个直角管接头5与排水孔连通,具体地,一个直角管接头5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第一泄放水管41的进水端,另一个直角管接头5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第二泄放水管42的进水端。当空冷器芯子2从一端拔下空冷器1时,先将两个直角管接头5分别从排水孔拆下,然后各转动一百八十度,然后当空冷器芯子2从另一端插入空冷器1时,转动后的两个直角管接头5分别与相反的两个排水孔连接,使得排水集管43还是位于外侧并与进水孔连通。
40.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排水集管43包括连接管431和弯曲管432,连接管431的进水端与第一泄放水管41的出水端和第二泄放水管42的出水端连通,弯曲管432的进水端与连接管431的出水端可拆卸连通,弯曲管432的出水端与进水孔可拆卸连通。优选地,连接管431与第二泄放水管42位于同一直线上。具体地,连接管431和弯曲管432通过一个直角管接头5可拆卸连通,直角管接头5的两端分别转动且可拆卸连接于连接管431和弯曲管432。弯曲管432通过直角管接头5与连接管431连通,出水端朝向进水孔弯曲,便于与进水孔连通。当空冷器芯子2换端插入空冷器1中时,先将该直角管接头5从连接管431拆下,并在弯曲管432上旋转一百八十度,然后重新与连接管431连接,通过上述操作,实际实现了弯曲管432的对称翻转,从而实现空冷器芯子2从不同端插入空冷器1中时,弯曲管432均能够顺利与进水孔连通。
41.可选地,第一泄放水管41、第二泄放水管42和连接管431通过三通管接头连通。
42.优选地,连接管431中设置有排水球阀7和观察镜44,观察镜44位于排水球阀7的下端。排水球阀7控制冷却水的泄放。空冷器1冷却水出口温度通常在90℃附近,连接管431上的观察镜44代替漏斗用于观察泄放情况,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43.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还包括透气管组件6,透气管组件6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气管61、第二排气管62和总排气管63,空冷器芯子2上
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两个透气孔,第一排气管61的进气端和第二排气管62的进气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一个透气孔,第一排气管61的出气端和第二排气管62的出气端均与总排气管63的进气端连通,总排气管63的出气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结构,总排气管63可以实现总是位于外侧,避免高温气体损坏其它设备等。
44.具体地,第一排气管61的进气端和第二排气管62的进气端分别通过一个直角管接头5与两个透气孔可拆卸连接,直角管接头5转动连接于第一排气管61的进气端或所述第二排气管62的进气端。当空冷器芯子2从左端插入空冷器1中时,将第一排气管61的进气端和第二排气管62的进气端分别与两个透气孔连通。示例性地,第一排气管61位于内侧,第二排气管62位于外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情况可以相反。当空冷器芯子2从右端插入空冷器1中时,先将第一排气管61和第二排气管62与透气孔拆离,然后将各自上的直角管接头5旋转一百八十度,再将第一排气管61的进气端和第二排气管62的进气端分别与两个透气孔连通,此时第一排气管61的进气端和第二排气管62的进气端连通的两个透气孔与空冷器芯子2从另一端插入时连通的两个透气孔相反。示例性地,此时的第一排气管61位于外侧,第二排气管62位于内侧。优选地,总排气管63与第一排气管61位于同一直线上。气体由第一排气管61和第二排气管62排出,并最终由总排气管63排至环境中,同时避免了排出的气体对其它设备产生不良影响。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无论空冷器芯子2从哪一端插入空冷器1,透气管组件6能够对称,以顺利泄放气体,同时避免影响其它设备。
45.优选地,总排气管63呈倒u形。倒u形的总排气管63能够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总排气管63甚至进入空冷器芯子2中,造成堵塞或损坏。
46.可选地,第一排气管61、第二排气管62和总排气管63通过三通管接头连通。
47.优选的地,总排气管63中设置有排气球阀8,排气球阀8能够控制两路气压。
48.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实现用于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冷却水泄放系统在空冷器1的两端均能够使用并且呈对称布置,在保证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基础上,不仅有优化了管路的空间设计,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结构紧凑,提高了安全性能。
49.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