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T型钢保温隔热防火套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T型钢保温隔热防火套的制作方法
一种t型钢保温隔热防火套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防火保温隔热领域,特指一种t型钢保温隔热防火套。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在船舶领域当中,船舶舱室的壁板、天花板和地板的建筑结构都会采用龙骨加强支撑的强度,而龙骨常以t型钢为建筑钢材。船舶在建造的时候会在所述壁板、天花板和地板等上覆盖一层隔热的不燃材料以使整体形成防火体系用于防火,但是此防火体系工艺落后,所用材料不仅保温、隔热、防火效果差,体积厚重,还存在节能效果不好,防潮性不足的问题。
3.同时,在现有船舶保温施工流程中,需要对t型钢表面进行涂胶流程才能再进行包裹防火套,故在涂胶后等待胶体凝固时的气味挥发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工期延长;同时在涂胶后不能继续电焊等工序,十分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钢保温隔热防火套,第三防火层是以成品的方式出现,故无需另外对产品涂胶,即相对传统的防火套本技术的防火套块可以减少施工步骤,提高整体工程效率。同时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由于还需要等待白胶凝固时的气味挥发而导致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工期延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型钢保温隔热防火套,所述t型钢为船舱板上的龙骨构件,包括保温隔热防火套,所述保温隔热防火套包裹在所述t型钢的外表面上,且保温隔热防火套两末端还与船舱板连接;所述保温隔热防火套包括有依次叠层的第一防火层、第二防火层、第三防火层,其中第三防火层包裹在t型钢的外表面。
6.进一步,所述t型钢包括头部、连接部,其中所述头部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在头部底面的中心处,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船舱板固定连接;保温隔热防火套包覆在所述头部以及连接部的外表面,且保温隔热防火套的末端延伸至船舱板并与其连接。
7.进一步,所述保温隔热防火套由至少一段保温隔热防火段组成。
8.进一步,所述保温隔热防火套由七段隔热防火段组成,且七段隔热防火段相互连接且可折叠,其中该七段隔热防火段包括用于包裹头部顶部的头部顶部防火段、分别连接在头部防火段两侧并用于包裹头部两侧的头部侧边防火段、分别连接在两头部侧边防火段一侧并用于包裹在头部底面的头部底部防火段、分别连接在两头部底部防火段一侧并用于包裹连接部外侧壁的连接防火段。
9.进一步,所述第一防火层为玻璃纤维布或陶瓷棉纤维布。
10.进一步,所述第二防火层为气凝胶毡层。
11.进一步,所述第三防火层为防固化膜层。
12.进一步,所述第一防火层和第二防火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层连接,所述第二防火
层和第三防火层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层连接。
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层以及第二连接层均为阻燃白胶层。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防火层、第二防火层、第三防火层组合的保温隔热防火套包裹在t型钢的外表面上故可以大大提高其隔热、防火性能提高,且可以大大提高其安全性;
16.2.在本技术中第三防火层是以成品的方式出现,故无需另外对产品涂胶,直接对t型钢进行包裹即可;即相对传统的防火套本技术的防火套块可以减少施工步骤,提高整体工程效率。同时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由于还需要等待白胶凝固时的气味挥发而导致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工期延长的问题。
17.3.同时在本技术中直接在第三防火层是以成品的方式出现,故无需另外对产品涂胶,使得电焊等工序可以本技术施工时同时进行,以此缩短工程整体时间。
18.4.而且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热防火套两末端还与船舱板连接,即使发生火灾时候,火苗也不能从船舱板与保温隔热防火套末端之间的缝隙传导热量,进一步保证其隔热、防火性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t型钢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结构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t型钢以及船舱板配合的结构图。
26.附图标号说明:保温隔热防火套1、头部顶部防火段11、头部侧边防火段12、头部底部防火段13、连接防火段14、t型钢2、头部21、连接部22、第一防火层3、第二防火层4、第三防火层5、第一连接层6、第二连接层7、船舱板8。
具体实施方式
27.请参阅图1

7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t型钢2保温隔热防火套1,所述t型钢2为船舱板8上的龙骨构件,包括保温隔热防火套1,所述保温隔热防火套1包裹在所述t型钢2的外表面上,且保温隔热防火套1两末端还与船舱板8连接;所述保温隔热防火套1包括有依次叠层的第一防火层3、第二防火层4、第三防火层5,其中第三防火层5包裹在t型钢2的外表面。
28.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防火层3、第二防火层4、第三防火层5组合的保温隔热防火套1包裹在t型钢2的外表面上故可以大大提高其隔热、防火性能提高,且可以大大提高其安全性;
29.在本技术中第三防火层5是以成品的方式出现,故无需另外对产品涂胶,直接对t型钢2进行包裹即可;即相对传统的防火套本技术的防火套块可以减少施工步骤,提高整体
工程效率。同时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由于还需要等待白胶凝固时的气味挥发而导致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工期延长的问题。
30.同时在本技术中直接在第三防火层5是以成品的方式出现,故无需另外对产品涂胶,使得电焊等工序可以本技术施工时同时进行,以此缩短工程整体时间。
31.进一步,所述保温隔热防火套1由至少一段保温隔热防火段组成。为了提高隔热防火套与t型钢2的贴合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防火套由至少一段保温隔热防火段组成,当把隔热防火套包覆在t型钢2上时,隔热防火套能更加贴紧t型钢2,从而提高对t型钢2的防火性能。
32.进一步,所述t型钢2包括头部21、连接部22,其中所述头部21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连接部22的一端垂直连接在头部21底面的中心处,连接部22的另一端与船舱板8固定连接;
33.请参阅图3

4所示,进一步,所述保温隔热防火套1由七段隔热防火段组成,且七段隔热防火段相互连接且可折叠,其中该七段隔热防火段包括用于包裹头部21顶部的头部顶部防火段11、分别连接在头部防火段两侧并用于包裹头部两侧的头部侧边防火段12、分别连接在两头部侧边防火段12一侧并用于包裹在头部底面的头部底部防火段13、分别连接在两头部底部防火段13一侧并用于包裹连接部22外侧壁的连接防火段14。
34.优选的隔热防火套由七段保温隔热防火段组成,且七段保温隔热防火段顺序连接,保温隔热防火段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由于纵向截面呈梯形,梯形的上底小于梯形的下底,故保温隔热防火段之间可相互折叠。当保温隔热防火段在折叠的时候,相邻的保温隔热防火段之间形成一定夹角,能使隔热防火套的可弯曲度加强,适合包覆在不同的尺寸的t型钢2上,也更能提高t型钢2的保温隔热防火性能。
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生产的时候,可以根据t型钢2的长度制造对应长度的隔热防火套块。由于t型钢2作为船舶上的龙骨构件,即船舶的船舱板8上固定安装有t型钢2,所述t型钢2包括头部、连接部,其中所述头部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在头部底面的中心处,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船舱板8固定连接;保温隔热防火套1包覆在所述头部以及连接部的外表面,且保温隔热防火套1的末端延伸至船舱板8并与其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把保温隔热防火套1包覆在船舶的t型钢2的头部以及连接部,同时保温隔热防火套1的末端还与船舱板8连接,即使发生火灾时候,火苗也不能从船舱板8与保温隔热防火套1末端之间的缝隙传导热量,进一步保证其隔热、防火性能。通过保温隔热防火段之间的折叠,在t型钢2的弯角位置使保温隔热防火套1块与t型钢2更加贴合。
36.进一步,所述第一防火层3为玻璃纤维布或陶瓷棉纤维布。进一步,所述第二防火层4为气凝胶毡层。进一步,所述第三防火层5为防固化膜层。
37.请参阅图5

6所示,如图所示,保温隔热防火套1包括有第一防火层3、第二防火层4和第三防火层5,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火层3优选为玻璃纤维布,第二防火层4优选为为气凝胶毡层,第三防火层5优选为为防固化膜层。优选的第一防火层3为面层,第二防火层4设置在第一防火层3的下面,第三防火层5设置在第二防火层4;由于玻璃纤维布的表面比较平滑,而气凝胶毡粘贴性能较强,同时防固化膜具有一定的防固化功能,可以防止气凝胶毡固化;气凝胶毡上贴附有玻璃纤维布,以玻璃纤维布或陶瓷纤维布作为面层能使保温隔热防火套1的外层平滑,不会使触碰的人产生不适感。同时,由于气凝胶作为目前所发
现最好保温隔热防火材料,把气凝胶毡用作t型钢2套块的第二防火层4,能弥补以往传统保温材料的不足,不仅实现了保温隔热防火套1块的功能,而且保温隔热防火套1块的质量较小,在船舶上包覆在t型钢2上,能减轻船舶的重量;而第三防火层5即将原本施工流程中刷胶等工艺以成品形式呈现在产品中,不仅减少施工步骤,提高整体工程效率,还能减少阻燃白胶凝固时气味挥发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影响。而且第三防火层5在增加整体保温隔热防火套1的保温隔热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避免气凝胶毡固化的情况。
38.请参阅图5

6所示,进一步,所述第一防火层3和第二防火层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层6连接,所述第二防火层4和第三防火层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层7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层6以及第二连接层7均为阻燃白胶层。不仅能使第一防火层3和第二防火层4以及第三防火层5连接成一体,而且第一连接层6以及第二连接层7为阻燃白胶层,即使得整体保温隔热防火套1的防火能力提高。
39.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