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张力调节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纺织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在纺织过程中,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经纱,再通过经编机一边编织一边拉扯缠绕在纱筒上的纱线,其中经过导纱架对纱线进行导纱,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或者作为半成品出售。在编织纱线时,纱线经过纱架后,容易使多根纱线的拉力不均,进而使纱线松紧不一,时紧时松会造成经编机所生产的布面有断纱、网孔大小不均匀、单针线圈大小不均匀、多色纱线编织时颜色竖纹,网孔大小、线圈大小不均匀都会造成布面“竖纹”的现象,极大降低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以解决现有导纱时,纱线拉力不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过渡辊、调节辊或主动辊中的至少一根辊或两根辊以上的组合。
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所述调节机构上设有过渡辊和主动辊。
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上设有过渡辊和调节辊。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上设有主动辊和调节辊。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上设有过渡辊、调节辊和主动辊。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渡辊、调节辊和主动辊中辊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调节机构上。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动辊、调节辊和过渡辊的表面光滑。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动辊、调节辊和过渡辊均为防静电材料和/或光滑材料。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动辊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主动辊的旋转速度可调节。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辊的两端分别设有调节装置。
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座、螺纹套和螺杆,所述连接座与调节辊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设于连接座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与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调节装置。
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辊可调节长度。
1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动辊、调节辊和过渡辊之间的排列方式为曲线型排列和/或并列型排列。
1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动辊与过渡辊之间的轴线在同一竖直线上。
1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座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机构上。
2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带轮和传动带,所述带轮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带轮与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与主动辊一端的传动轮传动连接。
2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的上下两侧均分别设有导纱机构,所述导纱机构包括有若干个导纱针。
2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杆穿过调节机构的一端上固定有调节手轮。
2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4.1、该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上可设置过渡辊、调节辊和主动辊中任意一根辊或多根辊,根据具体张力需求进行开安装槽及多辊安装,主动辊、调节辊和过渡辊之间纵向可以呈曲线形排列、并列形排列或两种组合排列。
25.2、当该张力调节机构设置为3根辊时,从下自上呈曲线排列的主动辊、调节辊和过渡辊,在纱线依次绕过过渡辊、调节辊和主动辊后,使纱线呈曲线的形状,再由主动辊的转动,能对纱线起到拉动的作用,从而使纱线的张力均匀,同时,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调节辊相对主动辊和过渡辊之间的距离,使调节纱线与主动辊、调节辊和过渡辊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调节,从而能够相应的调节拉动纱线的张力,使纱线拉力能够更加均匀,避免布面出现“竖纹”的现象。
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27.无疑的,本发明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28.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三根辊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三根辊正视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设置驱动装置的一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设置导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五根辊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五根辊正视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五根辊辊位关系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主动辊;
41.2、调节辊;
42.3、过渡辊;
43.4、调节机构;
44.5、调节装置;
45.51、连接座;52、螺纹套;53、螺杆;54、调节手轮;
46.6、弹簧;
47.7、驱动机构;
48.71、电机;72、带轮;73、传动带;
49.8、导纱机构;
50.81、导纱针。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2.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调节机构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5.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56.实施例1
57.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包括从上自下依次设置的主动辊1、调节辊2和过渡辊3,调节辊2相对主动辊1和过渡辊3左右移动,主动辊1、调节辊2和过渡辊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调节机构4上;所述主动辊1、调节辊2和过渡辊3之间呈曲线型排列,主动辊1与过渡辊3之间的轴线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中,纱线依次绕过过渡辊3、调节辊2和主动辊1,从而使纱线呈曲线的形状;主动辊1、调节辊2和过渡辊3的表面光滑,主动辊1、调节辊2和过渡辊3均为陶瓷材料制成,通过主动辊1、调节辊2和过渡辊3表面光滑的作用下,能够在纱线经过主动辊1、调节辊2和过渡辊3时,避免纱线被带动后而形成绒毛,以保证纱线的编织质量。
58.参照图1-3,图1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设置驱动装置的一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59.调节辊2的两端分别设有调节装置5,调节装置5设于调节装置1上,通过调节装置5的作用下,能够调节调节辊2相对主动辊1和过渡辊3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纱线与主动辊1、调节辊2和过渡辊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其能够相应的调节拉动纱线的张力;主动辊1由驱动机构7驱动旋转,通过驱动机构7的作用下,能够使主动辊1转动起来,再由主动辊1的转动下,能对纱线起到拉扯的作用,从而有效的保证纱线的张力;主动辊1的旋转速度可调节,通过调节主动辊1旋转速度的作用下,能够使主动辊1旋转速度改变后对纱线的拉扯速度相应的改变,从而使主动辊1拉扯纱线的拉扯力发生改变,便可使纱线的张力得到调节,以使调节纱线张力能够更加灵活便捷。
60.参照图1-3,图1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设置驱动装置的一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61.调节装置5包括连接座51、螺纹套52和螺杆53,连接座51与调节辊2转动连接,螺纹套52设于连接座51上,螺杆53的一端与螺纹套52螺纹连接,螺杆53的另一端穿过调节机构4,螺杆53穿过调节机构4的一端上固定有调节手轮54,通过同时转动调节辊2两端的调节手轮54,能够使螺杆53相对螺纹套52转动,再由螺杆53与螺纹套52螺纹连接的作用下,从而带动连接座51移动,使调节辊2能够实现相对主动辊1和过渡辊3左右移动。调节机构4上设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座51上,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机构4上,通过弹簧6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对连接座51起到拉力的作用,从而使连接座51能够更加稳定,以防止调节辊2发生偏移或晃动。
62.参照图1-3,图1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设置驱动装置的一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63.驱动机构7包括有电机71、带轮72和传动带73,带轮72与电机7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带轮72与传动带73传动连接,传动带73与主动辊1一端的传动轮传动连接;其中电机71
由控制器进行控制,控制器可控制电机71的转速和启停,通过控制电机71的转速和启停,再由带轮72、传动带73和传动轮相互配合后可相应控制主动辊1的转速和启停,从而使控制主动辊1的转速的启停能够更加方便。
64.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中设置导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65.调节机构4的上下两侧均分别设有导纱机构8,所述导纱机构8包括有若干个导纱针81,通过导纱针81的作用下,能够将每个纱线均匀的分隔开,避免纱线相互交错而影响编织。
66.实施例2
67.参照图1-7,本实施例包括过渡辊3和主动辊1,纱线由送经机构到达过渡辊3,纱线在过渡辊3与主动辊1之间由侧面观察呈“s”型环绕,从而进行张力调节,主动辊1主要进行辅助牵引纱线,原纱线在盘头的作用下本身具备一定的牵引速度。
68.实施例3
69.参照图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调节张力的调节幅度相对局限性,本实施例将实施例2的主动辊1替换成调节辊2,调节辊2能够与过渡辊3呈现幅度跨度较大的“s”型环绕角度,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张力控制。
70.实施例4
71.参照图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3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张力调节机构4上设置为调节辊2、主动辊1,目前设置的位置关系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主动辊1、调节辊2,不但能够具备牵引速度调节也能进行张力调节。
72.实施例5
73.参照图1-7,本实施例包括从上自下依次设置的主动辊1、调节辊2和主动辊1,调节辊2相对主动辊1左右移动,主动辊1和调节辊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调节机构4上;主动辊1和调节辊2之间呈曲线型排列,主动辊之间的轴线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中,纱线依次绕过主动辊1和调节辊2,从而使纱线呈曲线的形状。主动辊1和调节辊2的表面光滑,主动辊1和调节辊2均为陶瓷材料制成,通过主动辊1和调节辊2表面光滑的作用下,能够在纱线经过主动辊1和调节辊2时,避免纱线被带动后而形成绒毛,以保证纱线的编织质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可进一步的调节牵引力。
74.实施例6
75.参照图1-7,本实施例设置有四根辊的安装槽位,从上自下依次设置有主动辊1、过渡辊3、调节辊2、主动辊1,调节辊2相对主动辊1、主动辊1和过渡辊3左右移动,主动辊1、调节辊2和主动辊1、过渡辊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调节机构4上,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添加了一根主动辊1从而进一步改进该张力调节机构4对于纱线牵引速度的控制。
76.上述辊之间可以进行调整,如从上自下依次设置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主动辊1,理论上四根辊之间可以随意调整彼此的安装位置,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下方为主动辊1能够更好的控制牵引速度,其余三根辊的安装槽位(调节辊2、过渡辊3、主动辊1)之间可以随意对换位置或安装任意调节/过渡/主动辊。
77.实施例7
78.参照图6,本实施例设置有五根辊的安装槽位,从上自下依次设置有主动辊1、调节
辊2、过渡辊3、调节辊2、主动辊1,第二调节辊2、调节辊2相对主动辊1、主动辊1和过渡辊3左右移动,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调节辊2和主动辊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调节机构4上;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调节辊2和主动辊1之间呈曲线型排列,主动辊1与主动辊1之间的轴线在同一竖直线上,调节辊2与调节辊2之间的轴线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中,纱线依次绕过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调节辊2和主动辊1,从而使纱线呈曲线的形状;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调节辊2和主动辊1均为陶瓷材料制成,通过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调节辊2和主动辊1表面光滑的作用下,能够在纱线经过所述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时进行深度一次张力调节,避免纱线被带动后而形成绒毛,以保证纱线的编织质量,当纱线经过调节辊2时,此时的为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和调节辊2,其中调节辊2、过渡辊3和调节辊2之间又形成了一次深度张力调节,当纱线经过最后的主动辊1时,过渡辊3、调节辊2和主动辊1之间又形成一次张力调节,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可多次进行张力和牵引力调节,从而达到“竖纹”的现象消失。
79.上述实施例1-7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调节辊2或调节辊2可为可以调节长度的辊,如:调节辊2和调节辊2可为套筒式的辊,辊内部部分中空或全部中空,内置为至少一节可以拉伸出来的辊杆,棍杆拉伸出来的方式可以罗纹旋转拉伸或按压式拉伸(效仿自动圆珠笔的笔帽按压式),该拉伸可以为单段式或者多段式。需要调节/装载的长度视具体需求而定,不作限定。在辊的两端需要不同张力的时候使用,通过调节装置5使得调节辊2或调节辊2与其他辊形成水平夹角,由于形成了水平的夹角,原调节辊2的长度可能不够,当调节辊2的一侧不够长度时,可以使用隐藏在辊内(或外接)的备用长度。根据需要还可以在调节辊2的两侧与调节装置5连接位置加装万向轴套或定向轴套(该轴套是为了保证调节辊2在进行两端张力区别化调节时不会产生物理冲突(如折断、无法转向等问题),这里万向轴套或定向轴套会配套有固定方向的装置,避免定向后出现调节辊2出现移动的现象)。
80.上述实施例1-7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主动辊1和主动辊1可以选择手动调节他们的转速或者半自动调节转速亦或者电性连接plc控制器(通过终端进行电动调节主动辊1和主动辊1的转速)。
81.上述实施例1-7中的主动辊1、调节辊2、过渡辊3、调节辊2、主动辊1的棍面需要表面光滑,辊本身使用防静电材料,根据实际需求对辊数量不作限制,对使用辊的种类及辊与辊之间的组合使用不作限制,该实施例1-7中的张力调节机构应用在纺织设备领域。
82.上述实施例1-7中的张力调节结构的安装位置为经编机机台上、编织过程中盘头或纱架的送经位置到编织机构之间的任意位置。
83.上述实施例中调节的过程中,无论是调节辊调节张力还是主动辊调节转速,均可设置刻度辅助装置进行精确调节。
84.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85.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86.此外,所描述的特征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厚度、数量等,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