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编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主动纱线张力补偿机构。
背景技术:2.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
3.经编机在使用过程中,纱线在经过盘头后,将穿过编织针的针孔,而现有技术中,纱线往往是从盘头直接进入编织针的针孔内的。然而,这种牵引方式若纱线的供应速度与编织针所消耗的速度不一致,将由可能导致纱线的张力不足或者张力过大的情况,然而无论是张力不足还是张力过大,都将导致经编机的使用出现故障,进而降低经编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主动纱线张力补偿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纱线往往是从盘头直接进入编织针的针孔内的。然而,这种牵引方式若纱线的供应速度与编织针所消耗的速度不一致,将由可能导致纱线的张力不足或者张力过大的情况,然而无论是张力不足还是张力过大,都将导致经编机的使用出现故障,进而降低经编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主动纱线张力补偿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均水平设置有侧杆,两个所述侧杆之间的底部位置水平设置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含有水平设置的圆板、竖直设置且通过螺套贯穿圆板的丝杆以及设置在丝杆底端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圆板的一侧通过连接件与中心杆的端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主视图为l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水平段的顶部一侧与电机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座的竖直段的一侧与底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8.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杆的底部两侧均通过支撑架与底板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均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均与侧杆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9.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均相同,且两个所述侧杆的长度均相同。
10.优选的,所述丝杆与连接件之间竖直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通过固定杆与圆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滑套的另一侧与连接件的一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导杆的一端与底板的顶部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与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通过侧杆、中心杆以及驱动部的设置,纱线进行移动时,将纱线穿过两个侧杆与中
心杆之间的缝隙后与编织针连接,当编织针在对纱线进行消耗时,开启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丝杆的转动带动圆板通过连接件带动中心杆上升,从而将纱线中间段抬起,提高纱线中间段的行程,提高纱线张力,即可在经编机使用过程中控制纱线的张力,避免因为纱线张力过大或者过小而导致经编机故障的问题。
14.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首先将两个侧杆通过支撑架安装至底板的顶部两侧,接着将位于两个侧杆中间底部的中心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部的连接件进行连接,纱线进行移动时,将纱线穿过两个侧杆与中心杆之间的缝隙后与编织针连接,当编织针在对纱线进行消耗时,开启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丝杆的转动带动圆板通过连接件带动中心杆上升,从而将纱线中间段抬起,提高纱线中间段的行程,提高纱线张力,即可在经编机使用过程中控制纱线的张力,避免因为纱线张力过大或者过小而导致经编机故障的问题,且结构合理,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板;2、侧杆;3、中心杆;4、驱动部;5、支撑架;401、支撑座;402、电机;403、圆板;404、丝杆;405、顶板;406、导杆;407、连接件;408、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参照图1-4,一种新型主动纱线张力补偿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两侧均水平设置有侧杆2,两个侧杆2之间的底部位置水平设置有中心杆3,中心杆3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部4,驱动部4包含有水平设置的圆板403、竖直设置且通过螺套贯穿圆板403的丝杆404以及设置在丝杆404底端的电机402,电机402的输出轴与丝杆404的端部传动连接,圆板403的一侧通过连接件407与中心杆3的端部连接,具体的,通过侧杆2、中心杆3以及驱动部4的设置,纱线进行移动时,将纱线穿过两个侧杆2与中心杆3之间的缝隙后与编织针连接,当编织针在对纱线消耗时,开启电机402,电机40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404转动,丝杆404的转动带动圆板403通过连接件407带动中心杆3上升,从而将纱线中间段抬起,提高纱线中间段的行程,提高纱线张力,即可在经编机使用过程中控制纱线的张力,避免因为纱线张力过大或者过小而导致经编机故障的问题。
24.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25.通过侧杆2、中心杆3以及驱动部4的设置,纱线进行移动时,将纱线穿过两个侧杆2与中心杆3之间的缝隙后与编织针连接,当编织针在对纱线进行消耗时,开启电机402,电机40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404转动,丝杆404的转动带动圆板403通过连接件407带动中心杆3上升,从而将纱线中间段抬起。
26.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27.提高纱线中间段的行程,提高纱线张力,即可在经编机使用过程中控制纱线的张力,避免因为纱线张力过大或者过小而导致经编机故障的问题。
28.进一步的,电机402的底部设置有主视图为l形的支撑座401,支撑座401的水平段的顶部一侧与电机402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支撑座401的竖直段的一侧与底板1的侧壁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支撑座401的设置,提高了电机402工作时的稳定,且便于后期拆装进行维保。
29.进一步的,两个侧杆2的底部两侧均通过支撑架5与底板1连接,每个支撑架5的底端均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每个支撑架5的顶端均与侧杆2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具体的,通过侧杆2以及支撑架5的设置,便于对侧杆2进行安装。
30.进一步的,每个支撑架5的高度均相同,且两个侧杆2的长度均相同,具体的通过支撑架5的设置,可保证侧杆2的高度相同。
31.进一步的,丝杆404与连接件407之间竖直设置有导杆406,导杆406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套408,滑套408的一侧通过固定杆与圆板403的一侧连接,滑套408的另一侧与连接件407的一侧连接,具体的,通过导杆406的设置,提高中心杆3移动时的稳定性。
32.进一步的,导杆406的一端与底板1的顶部连接,导杆4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05,顶板405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与丝杆404的一端转动连接,具体的,通过顶板405的设置,提高了导杆406以及丝杆404的稳定性。
33.综上所述:首先将两个侧杆2通过支撑架5安装至底板1的顶部两侧,接着将位于两个侧杆2中间底部的中心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部4的连接件407进行连接,纱线进行移动时,将纱线穿过两个侧杆2与中心杆3之间的缝隙后与编织针连接,当编织针在对纱线进行消耗时,开启电机402,电机40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404转动,丝杆404的转动带动圆板403通过连接件407带动中心杆3上升,从而将纱线中间段抬起,提高纱线中间段的行程,提高纱线张力,即可在经编机使用过程中控制纱线的张力,避免因为纱线张力过大或者过小而导致经编机故障的问题。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