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手柄及毛发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手柄及毛发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发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柄及毛发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外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发型是影响一个人气质形象的重要因素。现有方案中,当用户需要梳理头发时需要使用梳子;当需要卷发时使用卷发棒;当需要直发时使用夹板;当需要吹造型时需要使用吹风机。这也就是说现有方案中毛发处理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研发出包括手柄以及可替换功能配件的毛发处理装置。现有产品中的可替换功能配件与手柄实现可拆卸地配接,大多数为磁吸或固定卡扣连接,此方式很容易失效,且毛发处理装置使用时,功能配件容易相对于手柄产生相对旋转。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手柄及毛发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柄及毛发处理装置,其具有便捷快换配件的优点,避免了功能配件相对于手柄产生相对旋转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一种手柄,包括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一端且用于连接功能配件的连接部,还包括配置于所述连接部处的连接机构和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被夹持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机构之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机构可活动地设置;所述连接机构受驱动力相对于所述连接部运动,以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机构上的第一配合部适于与所述功能配件的第二配合部锁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机构上的第一配合部适于与所述功能配件的第二配合部分离;所述连接机构受所述弹性元件的偏压力而趋于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内腔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位于所述连接机构的转动圆周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连接机构受驱动力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机构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机构抵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壁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且另一端自所述限位孔伸出于所述连接部外。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连接机构具有收容所述弹性元件的容纳空间,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定位部
定位,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抵持壁和对向延伸的一对定位柱,所述弹性元件是弹簧,其两端分别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柱上并抵接于对应的所述抵持壁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楔形部,所述第一楔形部具有第一抵持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持面一方的第一斜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面向所述连接部的外壁面以及背离所述连接部的内壁面,所述第一楔形部位于所述外壁面和所述内壁面的其中一个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第一楔形部一体成型在所述内壁面上。
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二:一种毛发处理装置,包括功能配件和如上所述的手柄,所述功能配件包括连接壳体,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楔形部,所述第二楔形部具有第二抵持面和连接于第二抵持面一方的第二斜面,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连接壳体经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的导引,在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之间达成稳定扣合。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柄一端设置连接机构和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被夹持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机构之间,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将弹性元件压缩,且,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释放使所述连接机构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后,将功能配件稳定保持在装配状态,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便捷快换配件的优点,避免了功能配件相对于手柄产生相对旋转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毛发处理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毛发处理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8.图3为与本实用新型手柄配接的功能配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手柄中连接部和连接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柄中连接部和连接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24.图9为图4的主视图;
25.图10为沿图9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
26.图11为沿图2中a-a线且在本实用新型毛发处理装置立体组合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27.图12为图11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考图1至图12,一种手柄100,除了包括主体部3和位于主体部3一端且用于连
接功能配件200的连接部4,还包括配置于连接部4处的连接机构5和弹性元件6。
29.请参考图5至图10,手柄100的主体部3一般为圆柱体,因应于圆柱体的主体部3,连接部4一般为环状,连接机构5设置于连接部4内且亦为环状;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4和连接机构5,并不唯一限定为环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连接机构5包括面向连接部4的外壁面51以及背离连接部4的内壁面52。连接机构5包括第一楔形部521,第一楔形部521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斜面5211和位于底部的第一抵持面5212。第一楔形部521位于外壁面51和内壁面52的其中一个上。图1至图1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因为连接机构5的外壁面51紧贴着连接部4的内侧壁,故,第一楔形部521一体成型在内壁面52上,用于与功能配件200上的对应元件(如下所述的第二楔形部202)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5的外壁面51也可以与连接部4的内侧壁间隔一定距离,则,第一楔形部521就可以一体成型在外壁面51上,同样可以与功能配件200上的对应元件(如下所述的第二楔形部202)配合。
30.请继续参考图5至图10,连接机构5具有收容弹性元件6的容纳空间50,连接机构5包括第一定位部53,连接部4包括第二定位部43,第二定位部43延伸入容纳空间50内且与第一定位部53相对,弹性元件6的一端由第一定位部53定位,弹性元件6的另一端由第二定位部43定位,即,弹性元件6被夹持于连接部4和连接机构5之间,连接机构5能够从第一位置(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未实现锁扣的中间位置)将弹性元件6压缩,弹性元件6的弹力释放使连接机构5从所述第二位置(中间位置)返回至所述第一位置,即,功能配件200与手柄100稳定装配后的连接机构5的最终位置,与连接机构5的初始位置是同一位置。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部4和连接机构5均为环状的情况下,弹性元件6是被扭转成弧形而安装在连接部4和连接机构5之间的;当然,在连接部4和连接机构5不为环状的其他情况下,弹性元件6也可以不是弧形安装。
31.图1至图1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53包括第一抵持壁531,第二定位部43包括第二抵持壁431,第一抵持壁531和第二抵持壁431相对设置。优选的,第一抵持壁531上设有第一定位柱532,第二抵持壁431上设有第二定位柱432,第一定位柱532和第二定位柱432为对向延伸。弹性元件6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定位柱532和第二定位柱432上并对应地抵接于第一抵持壁531和第二抵持壁431上。第一抵持壁531和第二抵持壁431与弹性元件6的两端直接接触,第一抵持壁531朝向第二抵持壁431相向运动以压缩弹性元件6,使弹性元件6发生变形而具有弹力;弹性元件6优选是螺旋弹簧且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定位柱532和第二定位柱432上,防止意外脱离。
32.请参考图7至图10,本实用新型手柄100还包括操作件7,操作件7与连接机构5限位连动且部分伸出于连接部4外。具体的,操作件7包括内端部71、外端部73和连接于内端部71、外端部73之间的桥部72。连接机构5具有固定卡位内端部71的凹槽54,连接部4设有供桥部72滑动的限位孔44,外端部73露出于连接部4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虽然操作件7也可以在手柄100和功能配件200之间的配合过程中,起推动作用;但是因为锁扣状态时,功能配件200已无进一步下压的空间,操作件7更重要的是在解锁过程中去推动连接机构5,实现连接机构5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再返回第一位置,进而将功能配件200从手柄100上快速分离。
33.请参考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功能配件200和如上所述手柄100的毛发处理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功能配件200包括连接壳体201,连接壳体201包括与第一楔
形部521配合的第二楔形部202,第二楔形部202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二抵持面2022和位于第二抵持面2022下方的第二斜面2021,用户既可以直接用力向下按压功能配件200,连接机构5和连接壳体201经第一斜面5211与第二斜面2021之间的导引,即可在第一抵持面5212和第二抵持面2022之间达成稳定扣合,若是先朝着压缩弹性元件6的方向移动操作件7,使得第二楔形部202让位给第一楔形部521,则用户无需用力按压功能配件200即可完成手柄100和功能配件200之间的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功能配件200带动连接机构5的移动,不是通过第一楔形部521和第二楔形部202之间的配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功能配件200上设有钩部,连接机构5设有沟槽,钩部伸入沟槽后,用户再手动旋转功能配件200,以达成带动连接机构5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效果。
34.所述连接部4与所述连接机构5可活动地设置。具体的,所述连接机构5受驱动力相对于所述连接部4运动,以在所述连接部4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此处所述的“驱动力”包括以下两种形态:功能配件200与所述手柄100配接时,所述功能配件200提供给所述连接机构5的第一驱动力;功能配件200与所述手柄100解除配接时,所述操作件7提供给所述连接机构5的第二驱动力。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机构5上的第一配合部适于与所述功能配件200的第二配合部锁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机构5上的第一配合部适于与所述功能配件200的第二配合部分离;所述连接机构5受所述弹性元件6的偏压力而趋于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机构5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连接部4的内腔中,所述连接部4上设有位于所述连接机构4的转动圆周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连接机构5受驱动力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机构5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机构5抵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
35.关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楔形部521,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楔形部202。所述第一楔形部521具有第一抵持面521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持面5212一方的第一斜面5211,所述第二楔形部202具有第二抵持面2022和连接于第二抵持面2022一方的第二斜面2021。所述连接机构5和所述连接壳体201经所述第一斜面5211与所述第二斜面2021之间的导引,在所述第一抵持面5212和所述第二抵持面2022之间达成稳定扣合。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5和所述连接壳体201之间的配合,也可以由其他形式的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实现,例如:第一配合部是凸肋,第二配合部是l形的限位槽,凸肋从限位槽的竖直部滑入限位槽的横向部实现定位而达成所述连接机构5和所述连接壳体201之间的配合。
36.关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孔44的内壁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即,由于所述操作件7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机构5连接(即所述操作件7与所述连接机构5是连动的)且另一端自所述限位孔44伸出于所述连接部4外(所述操作件7在所述限位孔44内活动,所述操作件7的活动受所述限位孔44的限制),也即,所述连接机构5在周向上的转动被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5在周向上的转动,也可以由其他形式(例如凸部)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定。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柄100一端设置连接机构5和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6被夹持于连接部4和连接机构5之间,连接机构5相对于连接部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将弹性元件6压缩,且,弹性元件6的弹力释放使连接机构5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后,将功能配
件200稳定保持在装配状态,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便捷快换配件的优点,避免了功能配件相对于手柄产生相对旋转的问题。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