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艺制品 专利正文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方法、驱动基板及显示面板与流程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方法、驱动基板及显示面板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方法、驱动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显示面板中的像素是由驱动晶体管在饱和状态下所产生的电流进行驱动发光的,但目前的制造工艺难以保证显示面板中各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的一致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漂移,这就会导致各个驱动晶体管在将输入电压转换为电流时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显示面板中各像素亮度不均匀,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3.因此,如何解决显示面板中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一致性差而导致的显示面板中各像素亮度不均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相关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方法、驱动基板及显示面板,旨在解决显示面板中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一致性差而导致的显示面板中各像素亮度不均匀,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5.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该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周期依次包括复位阶段、阈值抓取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6.阈值抓取开关电路,被配置在复位阶段、阈值抓取阶段导通;
7.输入控制开关电路,被配置在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导通;
8.发光控制开关电路,被配置在复位阶段、发光阶段导通;
9.驱动晶体管;以及
10.包括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的电容电路;
11.其中,发光控制开关电路、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及阈值抓取开关电路三者的控制端分别与钳位控制信号源、第一扫描信号源、第二扫描信号源连接,三者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电压源、输入源、参考电压源连接,三者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栅极、漏极连接;第一电容连接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第二电容连接在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阈值抓取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之间;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还被配置为驱动发光元件。
12.上述像素驱动电路中,在复位阶段导通阈值抓取开关电路、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对电容电路进行充电;在阈值抓取阶段,截断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与发光控制开关电路,让设置在驱动晶体管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第一电容放电直至其两端的电压差等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以利用第一电容实现阈值电压的存储;随后,在数据写入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将针对发光元件的数据电压写入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最后,在发光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发光控制开关电路,以将驱动晶体管源极在数据写入阶段
结束时的电压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驱动晶体管vgs中抵消掉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让vgs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进而保证驱动晶体管源极与漏极间的电流(也即对驱动晶体管对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减少了像素间的电流差异,提升了显示画面的均匀程度与效果。同时,因为上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是在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之前就已经抓取并存储了阈值电压,数据写入时不需要再进行阈值抓取,这提升了数据电压的写入速度,有利于高分辨率的实现。而且,因为上述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可以减小驱动基板中元件布局对驱动基板透明度的影响,有利于透明显示的实现。
13.可选地,发光控制开关电路、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与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分别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与第三开关管,三者的栅极分别为发光控制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输入控制开关电路的控制端、阈值抓取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14.可选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以及驱动晶体管的类型相同。
15.可选地,输入源包括基准电压源与数据电压源,基准电压源被配置为通过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在复位阶段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基准电压,数据电压源被配置为通过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在数据写入阶段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数据电压。
16.可选地,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包括两个开关管,两个开关管的输出端均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两个开关管的输入端分别与基准电压源、数据电压源连接,两个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源中的第一子信号源、第二子信号源连接。
17.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驱动基板,该驱动基板中包括:基板本体以及设置在基板本体上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为上述任一项的像素驱动电路。
18.上述驱动基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在复位阶段导通阈值抓取开关电路、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对电容电路进行充电;在阈值抓取阶段,截断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与发光控制开关电路,让设置在驱动晶体管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第一电容放电直至其两端的电压差等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以利用第一电容实现阈值电压的存储;随后,在数据写入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将针对发光元件的数据电压写入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最后,在发光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发光控制开关电路,以将驱动晶体管源极在数据写入阶段结束时的电压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驱动晶体管vgs中抵消掉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让vgs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进而保证驱动晶体管源极与漏极间的电流(也即对驱动晶体管对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减少了像素间的电流差异,提升了显示画面的均匀程度与效果。同时,因为上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是在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之前就已经抓取并存储了阈值电压,数据写入时不需要再进行阈值抓取,这提升了数据电压的写入速度,有利于高分辨率的实现。而且,因为上述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可以减小驱动基板中元件布局对驱动基板透明度的影响,有利于透明显示的实现。
19.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元件以及上述任一项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
20.上述显示面板中,像素驱动电路在复位阶段导通阈值抓取开关电路、输入控制开
关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对电容电路进行充电;在阈值抓取阶段,截断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与发光控制开关电路,让设置在驱动晶体管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第一电容放电直至其两端的电压差等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以利用第一电容实现阈值电压的存储;随后,在数据写入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将针对发光元件的数据电压写入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最后,在发光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发光控制开关电路,以将驱动晶体管源极在数据写入阶段结束时的电压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驱动晶体管vgs中抵消掉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让vgs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进而保证驱动晶体管源极与漏极间的电流(也即对驱动晶体管对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减少了像素间的电流差异,提升了显示画面的均匀程度与效果。同时,因为上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是在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之前就已经抓取并存储了阈值电压,数据写入时不需要再进行阈值抓取,这提升了数据电压的写入速度,有利于高分辨率的实现。而且,因为上述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可以减小驱动基板中元件布局对驱动基板透明度的影响,有利于透明显示。
21.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像素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像素驱动方法包括:
22.在复位阶段导通阈值抓取开关电路、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以对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栅极、漏极的电压进行复位;
23.在阈值抓取阶段截断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阈值抓取开关电路,以将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第一电容;
24.在数据写入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当前针对发光元件的数据电压;
25.在发光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将时驱动晶体管源极在数据写入阶段结束的电压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实现对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控制。
26.上述像素驱动方法,在复位阶段导通阈值抓取开关电路、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对电容电路进行充电;在阈值抓取阶段,截断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与发光控制开关电路,让设置在驱动晶体管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第一电容放电直至其两端的电压差等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以利用第一电容实现阈值电压的存储;随后,在数据写入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将针对发光元件的数据电压写入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最后,在发光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发光控制开关电路,以将驱动晶体管源极在数据写入阶段结束时的电压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驱动晶体管vgs中抵消掉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让vgs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进而保证驱动晶体管源极与漏极间的电流(也即对驱动晶体管对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减少了像素间的电流差异,提升了显示画面的均匀程度与效果。同时,因为上述像素驱动电路中是在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之前就已经抓取并存储了阈值电压,数据写入时不需要再进行阈值抓取,这提升了数据电压的写入速度,有利于高分辨率的实现。而且,因为上述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可以减小驱动基板中元件布局对驱动基板透明度的影响,有利于透明显示。
27.可选地,输入源包括基准电压源与数据电压源,在复位阶段通过基准电压源提供
的基准电压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进行复位;在数据写入阶段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源提供的数据电压。
28.可选地,在数据写入阶段中,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当前针对发光元件的数据电压包括:采用过充的方式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写入当前针对发光元件的数据电压。
29.上述像素驱动方法中,在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时可以采用过充的方式写入,这样可以避免充电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降低对之前所抓取到的阈值电压的影响。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示出的相关技术中7t1c像素电路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像素驱动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34.图5为图3中像素驱动电路在复位阶段的一种示意图;
35.图6为图3中像素驱动电路在阈值抓取阶段的一种示意图;
36.图7为图3中像素驱动电路在数据写入阶段的一种示意图;
37.图8为图3中像素驱动电路在发光阶段的一种示意图;
38.图9为本技术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图9中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40.图11为图9中像素驱动电路在复位阶段的一种示意图;
41.图12为图9中像素驱动电路在阈值抓取阶段的一种示意图;
42.图13为图9中像素驱动电路在数据写入阶段的一种示意图;
43.图14为图9中像素驱动电路在发光阶段的一种示意图;
44.图15为本技术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45.图16为图15中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46.附图标记说明:
47.30-像素驱动电路;301-供电电压源;302-输入源;3021-基准电压源;3022-数据电压源;303-参考电压源;31-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2-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3-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4-驱动晶体管;35-电容电路;50-发光元件;90-像素驱动电路;15-像素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4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50.为了解决显示面板中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一致性差而导致的显示亮度不均
的问题,在相关技术中也提出了在显示面板中布局具有阈值补偿能力的驱动电路,如7t1c像素电路,请参见图1示出的7t1c像素电路的一种电路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的该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7t1c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复杂,在layout(布局)过程中由于其器件数量过多会占用比较多的空间,因而势必牺牲透明显示所需要的透光率。而且该7t1c像素电路在数据写入时需要进行阈值电压的抓取,这严重影响了数据电压写入的速度,限制了高分辨率显示的实现,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51.基于此,本技术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52.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
53.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请参见图3示出的该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像素驱动电路30包括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驱动晶体管34以及电容电路35。
54.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这三个开关电路各自包括控制端、输入端与输出端,其中,三个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不同的电压信号源连接,输出端分别与驱动晶体管34的三个电极连接,控制端则与不同的控制信号源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开关电路是处于导通还是截止状态:当基于控制端的控制使得对应的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该开关电路就可以将输入端的电压信号通过输出端输出给驱动晶体管34;当基于控制端的控制使得对应的开关电路处于截断状态时,该开关电路输入端的电压信号就无法输入到驱动晶体管34上。
55.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的输入端与供电电压源301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34的源极连接,控制端则与钳位控制信号源e连接。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的输入端与输入源302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连接,控制端则与第一扫描信号源s1连接。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的输入端与参考电压源303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34的漏极连接,控制端则与第二扫描信号源s2连接。驱动晶体管34的漏极可以与发光元件的阳极连接,向发光元件输送电流,点亮发光元件,因此驱动晶体管34的漏极即为发光元件的驱动端。
56.电容电路35包括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晶体管34的源极与栅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34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的输入端连接。
57.在本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30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工作周期可以包括四个阶段,从前至后依次是:复位阶段、阈值抓取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发光阶段。下面结合图4示出的像素驱动方法继续对像素驱动电路及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58.s402:在复位阶段导通阈值抓取开关电路、输入控制开关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以对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栅极、漏极的电压进行复位。
59.在复位阶段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均导通,请结合图5,这样,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可以将参考电压源303提供的参考电压vref写入到驱动晶体管34的漏极,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可以将输入源302提供的输入电压写入到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例如一些示例中,输入源302在复位阶段向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所写入的电压是基准电压vint,而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则可以将供电电压源301提供的供电电压vdd写入到驱动晶体管34的源极。由于第一电容c1连接在驱动晶体管34的源极与栅极
之间,因此,在复位阶段中会对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
60.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位阶段中,虽然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处于导通状态,但供电电压源301与参考电压源303之间处于短路状态,在图5中以带箭头的粗虚线示意了复位阶段中电流的流动情况,电流不会流向发光元件50,因此可以防止与驱动晶体管34漏极连接的发光元件50被点亮。
61.s404:在阈值抓取阶段截断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阈值抓取开关电路,以将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第一电容。
62.在阈值抓取阶段中,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与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处于截断状态,而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处于导通状态,请结合图6,因此,第一电容c1将会对外放电,直至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等于驱动晶体管34的阈值电压vth时,第一电容c1将自动停止放电,此时,驱动晶体管34栅极的电压为vint,而其源极的电压为vint-vth。
63.此时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就等于阈值电压vth,所以相当于将阈值电压vth写入了第一电容c1中。
64.s406:在数据写入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当前针对发光元件的数据电压。
65.在数据写入阶段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与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将会被截断,而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则会导通,输入源302通过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向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vdata,如图7所示,输入驱动晶体管34栅极的vdata可以控制发光元件50的显示亮度。此时,在驱动晶体管34栅极电压为vdata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电容c1的自举效应(即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以及第二电容c2的分压,驱动晶体管34源极的电压将变为vint-vth+(vdata-vint)c2/(c1+c2)。
6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写入数据电压之前,已经在阈值抓取阶段中将驱动晶体管34的阈值电压vth存储在了第一电容c1上,因此,在数据写入阶段中并不需要再临时抓取阈值电压,这样数据电压vdata可以更迅速地写入到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有利于显示面板高分辨率的实现。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在充电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过充的方式向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vdata,保证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迅速达到需要的电位。
67.s408:在发光阶段截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及输入控制开关电路,并导通发光控制开关电路,将驱动晶体管源极在数据写入阶段结束时的电压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实现对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控制。
68.请参见图8,在发光阶段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及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将会被截断,而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将会被导通,这样驱动晶体管34源极的电压将由vint-vth+(vdata-vint)c2/(c1+c2)变为vdd,即第一电容c1一端的电压由vint-vth+(vdata-vint)c2/(c1+c2)变为vdd,由于第一电容c1自举效应的作用,第一电容c1另一端的电压将由原本的vdata变为vdata+vdd-vint+vth-(vdata-vint)c2/(c1+c2),也即通过第一电容c1的自举效应,将数据写入阶段结束时驱动晶体管34源极的电压vint-vth+(vdata-vint)c2/(c1+c2)耦合到了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发光阶段中实现源栅电压的耦合之后,驱动晶体管34的栅源电压vgs为:
69.vgs=[vdata+vdd-vint+vth-(vdata-vint)c2/(c1+c2)]-vdd
[0070]
=vdata-vint+vth-(vdata-vint)c2/(c1+c2)
[0071]
=(vdata-vint)c1/(c1+c2)+vth。
[0072]
由于驱动晶体管34在饱和区的电流为:
[0073]
ids=k*(vgs-vth)2[0074]
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34在饱和区的电流为:
[0075]
ids=k*(vdata-vint)c1/(c1+c2)+vth-vth)2[0076]
=k[(data-vint)c1/(c1+c2)]2[0077]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34在饱和区的电流ids与驱动晶体管34本身阈值电压的大小没有关系,所以基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与像素驱动方法,消除了驱动晶体管34间阈值电压差异的影响,减小了像素间电流的差异,使得显示画面各像素亮度更均匀,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78]
本技术另一可选实施例:
[0079]
本实施例将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对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方法进行阐述:
[008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以及驱动晶体管34均可以通过开关管实现,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阈值抓取开关电路31、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发光控制开关电路33各自包括一个开关管,分别是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请结合图9示出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9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9中每一个开关电路中仅包括一个开关管,但在其他一些示例中,一个开关电路中也可以包括两个甚至更多的开关管。本实施例中所谓的开关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开关器件。晶体管一般包括三个极:栅极、源极和漏极,晶体管中的源极和漏极在结构上是对称的,根据需要两者是可以互换的。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即是对应开关管的栅极,开关管的源极与漏极中的一个可以作为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另一个作为其输出端。
[0081]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管根据其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所以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驱动晶体管34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为n型晶体管或p型晶体管,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驱动晶体管34四者中部分的结构类型相同,还有一些示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驱动晶体管34四者的结构类型均相同,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驱动晶体管34均为n型晶体管,导通电压为高电平电压,截止电压为低电平电压;在另外一些示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驱动晶体管34为p型晶体管,导通电压为低电平电压,截止电压为高电平电压,例如,当图9中各开关管以及驱动晶体管34均为p型晶体管时,像素驱动电路90中各控制端的控制源在复位阶段step1、阈值抓取阶段step2、数据写入阶段step3、发光阶段step4的驱动时序状态如图10所示。从图10中可以看出,相邻两个阶段在时间上并不紧挨的,而是存在之间有一定的缓冲期。
[0082]
在复位阶段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均导通,请结合图11,这样,第一开关管q1可以将参考电压源303提供的参考电压vref写入到驱动晶体管34的漏极,第二开关管q2可以将输入源302提供的基准电压vint写入到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而第
三开关管q3则可以将供电电压源301提供的供电电压vdd写入到驱动晶体管34的源极,在复位阶段中会对连接在驱动晶体管34的源极与栅极之间的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在复位阶段中,供电电压源301与参考电压源303之间处于短路状态,在图11中以带箭头的粗虚线示意了复位阶段中电流的流动情况,电流不会流向发光元件50,因此可以防止与驱动晶体管34漏极连接的发光元件50被点亮。
[0083]
在阈值抓取阶段中,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处于截断状态,而第一开关管q1处于导通状态,请结合图12,因此,第一电容c1将会对外放电,直至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等于驱动晶体管34的阈值电压vth时,第一电容c1将自动停止放电,此时,驱动晶体管34栅极的电压为vint,而其源极的电压为vint-vth。此时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就等于阈值电压vth,所以相当于将阈值电压vth写入了第一电容c1中。
[0084]
在数据写入阶段中,第一开关管q1与第三开关管q3将会被截断,而第二开关管q2导通,输入源302通过第二开关管q2向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写入数据电压vdata,如图13所示,输入驱动晶体管34栅极的vdata可以控制发光元件50的显示亮度。此时,在驱动晶体管34栅极电压为vdata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电容c1的自举效应以及第二电容c2的分压,驱动晶体管34源极的电压将变为vint-vth+(vdata-vint)c2/(c1+c2)。
[0085]
请参见图14,在发光阶段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会被截断,而第三开关管q3将会被导通,这样驱动晶体管34源极的电压将由vint-vth+(vdata-vint)c2/(c1+c2)变为vdd,电极电压将由原本的vdata变为vdata+vdd-vint+vth-(vdata-vint)c2/(c1+c2),也即通过第一电容c1的自举效应,将数据写入阶段结束时驱动晶体管34源极的电压vint-vth+(vdata-vint)c2/(c1+c2)耦合到了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从而在驱动晶体管34的栅源电压中消除了阈值电压的影响。
[0086]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源302在复位阶段与数据写入阶段需要分别向驱动晶体管34输入基准电压与数据电压,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输入源302可以仅包括一个源,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示例中,输入源包括基准电压源3021与数据电压源3022,其中,基准电压源3021用于通过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在复位阶段向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提供基准电压vint,而数据电压源3022则用于通过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在数据写入阶段向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提供数据电压vdata。
[0087]
在一些示例中,当输入源302包括基准电压源3021与数据电压源3022时,输入控制开关电路32中包括两个开关管,分别是第四开关管q4与第五开关管q5,同时,第一扫描信号源s1包括第一子信号源s11与第二子信号源s12,请参见图15示出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15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88]
第四开关管q4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源3021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连接,其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源s1中的第一子信号源s11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输入端与数据电压源3022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34的栅极连接,其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源s1中的第二子信号源s12连接。所以,第四开关管q4的状态受到第一子信号源s11的控制,第五开关管q5的状态则受到第二子信号源s12的控制。继续假定像素驱动电路110这能够各晶体管均为p型结构,图16中示出了该像素驱动电路110中各控制源在工作周期的复位阶段step1、阈值抓取阶段step2、数据写入阶段step3、发光阶段step4中的驱动时序状态。
[0089]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基板,该驱动基板包括基板本体,以及设置在该基板本
体上的像素驱动电路,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为前述任意一种示例中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基板本体可以是透明基板,例如蓝宝石基板、玻璃基板等。
[009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像素驱动电路,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为前述任意一种示例中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
[0091]
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及像素驱动方法,在阈值抓取阶段通过第一电容抓取并存储了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且在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电压数据后,于发光阶段将可以体现阈值电压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压耦合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从而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中消除阈值电压的影响,提升了显示面板中各像素亮度的均匀程度,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而且,因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所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少,因此可以减小驱动基板中元件布局对驱动基板透明度的影响。
[0092]
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