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器件领域,具体涉及驱动电路、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2.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嫁(ga)、砷((a 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嫁二极管发红光,磷化嫁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嫁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3.先进的可携设备要求显示技术必须满足低功耗和高性能,在过去几年内行动显示技术获得快速进展,显示屏幕的尺寸越大及分辨率越高,耗能也相对的提升,从而延长了行动显示装置的使用时间,这变化使得行动显示装置必须要更省电以因应其有限的电池容量,因此必须降低显示模块的功率消耗,对于需要连续显示数据的行动显示装置更是如此。
4.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提升led显示屏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驱动电路、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提升节能效果。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包括:
7.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第一子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控制模块和第一电容,第一输入控制模块用以为第一发光器件提供输入电压,第一电容电连接第一输入控制模块;第二子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输入控制模块,第二输入控制模块用于为第二发光器件提供输入电压;
8.开关,接入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之间,并被配置为在第一子驱动电路对第一发光器件驱动时断开,对第一电容进行储能;在第二子驱动电路对第二发光器件驱动之后导通,以通过第一电容对第二子驱动电路提供输入电流。
9.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开关为双极性二极管。
10.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子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电连接第二输入控制模块。
11.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入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第一极的第一三级管,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电源电压,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一电容。
12.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输入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第二极的第二三级管,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电源电压,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电容。
13.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电连接第一电容。
1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电连接第二电容。
15.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光器件非电连接第一输入控制模块的一端同第二发光器件非电连接第二输入控制模块的一端用以接入同一电源电压,以形成矩阵结构。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配置有如上述的驱动电路。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具有上述驱动装置。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第一子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控制模块和与第一电容,第一输入控制模块用以为第一发光器件提供输入电压,第一电容电连接第一输入控制模块;第二子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输入控制模块,第二输入控制模块用以为第二发光器件提供输入电压;开关,接入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之间,并被配置为在第一子驱动电路对第一发光器件驱动时断开,对第一电容进行储能;在第二子驱动电路对第二发光器件驱动之后导通,以通过第一电容对第二子驱动电路提供输入电流。由于其中第一子驱动电路对第一发光器件执行完驱动之后,其对应的电容存储有电荷,此时保持开关导通,第一电容的电荷便向第二子驱动电路转移,由此向第二子驱动电路提供电压,从而降低第二子驱动电路所需要的输入电压,最终达到了提升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驱动电路的结构框架图。
21.图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2.其中,图中:
23.11-第一发光器件;12-第二发光器件;21-第一子驱动电路;211-第一输入控制模块;212-第一电容;22-第二子驱动电路;221-第二输入控制模块;222-第二电容;23-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9.如未与通常理解造成抵触的情况下,本技术以下术语适用于以下的理解:
30.术语“驱动”是指输入控制模块产生一是适配发光器件参数(例如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被传输至发光器件后,发光器件即可发光。
31.术语“第一子驱动电路”、“第二子驱动电路”所包含“子驱动电路”是指基于表述需要而对驱动电路划分的结构,并无特别的含义。
32.本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和由发光器件构成的发光阵列以及本领域公知的其它组件。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源和驱动电路,电源外接驱动电路。
33.应当知晓的是,此处显示装置的具体事例包括但不限于公知任何类型的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led)显示装置、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装置或曲面显示装置等。
34.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驱动电路,适于对第一发光器件11、第二发光器件12的驱动,此处第一发光器件11、第二发光器件1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等。
35.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发光器件不局限于第一发光器件11、第二发光器件12,还有第三发光器件,诸如第n发光器件,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36.该驱动电路包括:
37.第一子驱动电路21和第二子驱动电路22,第一子驱动电路21包括第一输入控制模块211和第一电容212,第一输入控制模块211用以为第一发光器件11提供输入电压,第一电容212电连接第一输入控制模块211;第二子驱动电路22包括第二输入控制模块221,第二输入控制模块221用于为第二发光器件12提供输入电压;
38.开关23,接入第一子驱动电路21和第二子驱动电路22之间,并被配置为在第一子驱动电路21对第一发光器件11驱动时断开,对第一电容212进行储能;在第二子驱动电路22对第二发光器件12驱动之后导通,以通过第一电容212对第二子驱动电路22提供输入电流。
39.习知技术中,为了实现节能的目的,所采取的手段通常致力于发光器件功耗本身,而这必然会一定程度上损害整体驱动电路的性能。尽管在先技术人员已经探索出电容具有储存电能的属性的应用。
40.然而,应当明了的是,习知技术中,适于对发光器件的驱动电路,电容的配置并不是必须,即便配置电容,也是以寄存电容的形式出现。
41.而本发明人意外地发现了储存电荷的电容在特定条件下放电能够有效降低发光器件驱动所需要的驱动电压,而该种方式对节能的降低有效。因而,本技术特意配置在功能上存在彼此相互支持的第一电容212和开关23。由于第一子驱动电路21对第一发光器件11执行完驱动之后,第一电容212存储有电荷,该电荷的产生实质系来源于第一输入控制模块211的电压输入产生的第一电容212充电。此时若保持开关23导通,第一电容212的电荷便向第二子驱动电路22转移,由此形成的电流会为第二子驱动电路22提供瞬间电压,从而降低第二子驱动电路22所需要的输入电压,最终达到了提升节能的目的。
42.需要澄清的是,前文提及“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子驱动电路21和第二子驱动电路22”并不表明本技术驱动电路所含有的子驱动电路的数量只能是偶数个。事实上,本技术驱动电路可以由大于等于2的任意自然数。所示出的第一子驱动电路21和第二子驱动电路22仅仅基于说明方便之所需。
43.开关23在其中第一子驱动电路21完成驱动之后以及在第二子驱动电路22未产生驱动之前,此控制节点可以是可以通过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采用存储有执行该功能程序的芯片,或者单片机等硬件。
44.可对控制节点的具体方法作一种示范,当然不局限于此。自第一子驱动电路21输出驱动电压起,作为计时起点时刻t0,第二子驱动电路22在时刻t0+t1产生驱动,t1为第一子驱动电路21、第二子驱动电路22相继产生驱动的间隔周期,通常情况下,会配置一公知的控制单元来实现第一子驱动电路21、第二子驱动电路22相继产生驱动。预置一时间t2,t2﹤t1,t2根据第一电容212在开关23导通时产生的瞬间电压大小需要设置,具体地根据第一电容212的参数和预设对应关系设置。在时刻t0+t2,开关23导通,第一电容212放电而产生电流的持续时间便为t
1-t2。因而,可以配置计时器在时刻t0+t2控制开关23导通动作。
45.上述开关23可以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双极性二极管或一传输闸等。为方便示范说明,本文以双极性二极管为例,但是这并不代表双极性二极管的实施效果。
46.此处,双极性二极管的型号,可以为双极性二极管为npn型,或者其它形式。
47.对于开关23为双极性二极管的情况而言,双极性二极管(如图1编号为q5)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一子驱动电路21,双极性二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子驱动电路22。
48.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双极性二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如图1编号为r5、r6)连接第二子驱动电路22。
49.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电容212、第二电容222可以为任何形式的液晶电容,如寄生电容。
50.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输入控制模块211包括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11第一极的第一三级管(即编号为q1的器件),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电源电压,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一电容212。应当容易想到的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的是外接电压。
51.同理地,第二输入控制模块221包括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12第二极的第二三级管(即编号为q2的器件),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电源电压,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电容222。
52.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可以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容212。
电阻可以是一个电阻,也可以是多个电阻串联,例如图1编号为r、r1的元件。
53.同理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还可以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一电容212。电阻可以是一个电阻,也可以是多个电阻串联,例如图1编号为r、r2的元件。
5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光器件11非电连接第一输入控制模块211的一端同第二发光器件12非电连接第二输入控制模块221的一端用以接入同一电源电压,以形成第一子驱动电路21和第二子驱动电路22构成矩阵结构,以形成矩阵结构,即行列式电路结构。
55.为了清楚地介绍矩阵结构的电路,请参阅2,以3*3矩阵为示范。a1、a2、a3构成行驱动电路,每行驱动电路由多路列驱动电路构成,即c1、c2、c3。每一路行驱动电路和每一路列驱动电路的交叉位置或交汇连接位置即为一个led显示单元(即发光器件,编号为d1-d9)。
56.应当明了的是,基于矩阵结构的电路,本文“第一子驱动电路21”、“第二子驱动电路22”即指代的是行驱动电路或者列驱动电路。
57.对于某一发光器件而言,其所在的列驱动电路可以输出列驱动信号至相应位置的发光器件,同时,该发光器件所在的行驱动电路可以输出行驱动信号至该发光器件,那么此时发光器件方可被点亮。即某一发光器件同时接收列驱动电路、行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才能被点亮。以此,通过矩阵结构的驱动电路,可以节省发光器件10的数量。
58.应当注意的是,行驱动信号、列驱动信号在电压等参数方面通常是不同的,例如一者为高电平,另一者为低电平,此时发光器件被点亮。
59.请参阅图2,下面针对矩阵结构的实现方式再次介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当列输入为低电平且行输入为高电平,处于该行列交错点的led器件发光。当在工作时,扫描第一行时a1输入高电平时,当某一列需要被点亮则那一列输入低平否则就维持在高电平。在第一行扫描完后行输入改为低电平,此时因为电路有寄生电容导致有电荷储存在第一行寄生电容中,即在c1中。当第二行准备开始扫描时,根据第一行的寄生电容储存的电荷在b2输入对应的高电平,使q5导通从第一行往第二行输入电荷(电流),则可以让第二行输入电压根据实际电路情况进行一定降低。
60.应当知晓的是,针对矩阵结构的驱动电路,对于行驱动电路而言,不同的行驱动电路可以间隔一定时间相继产生行驱动信号,可按照行驱动电路的排布次序。对于列驱动电路而言,可按照列驱动电路的排布次序,不同的列驱动电路可以间隔一定时间相继产生列驱动信号,由此实现发光器件10相继被点亮。当然,此处的间隔周期被控制在人眼觉察不到的范围,例如毫秒级。
61.已为公知的是,实现行驱动电路相继产生行驱动信号,用以实现列驱动电路相继产生列驱动信号的方式,可以是公知的芯片来控制。
62.需要声明的是,本技术的实施效果不依赖于电路的构型,即前文所列举的矩阵结构,这并不意味着非矩阵结构的实现方式会损害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前文所列举的矩阵结构仅仅是基于发光器件配置数量降低之需求。
6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
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