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校正机构及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校正机构及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校正机构及印刷机。


背景技术:

2.在锡膏印刷设备中,为对印刷设备中的工作平台的位置进行校准,以使工作平台上的pcb模板能够和漏印模板精确对准,通常在工作平台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校正组件,但是,由于铰链销由机加工得到存在制造误差,且套合的轴承本身也有公差,所以带公差的铰链销和轴承在装配在一起时,除去过盈的情况,两者的接触面就存在空隙,因此当通过校正组件对工作平台进行校正时,校正距离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存在偏差,工作平台的移动距离无法精确控制,从而导致印刷精度的下降。
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校正机构及印刷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印刷机的校正组件中存在间隙无法精确对工作平台进行校正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校正机构,其包括:
7.支承板;
8.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上;
9.至少一个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上,并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所述校正组件用于校正所述工作平台在所述支承板上的位置;以及
10.预紧组件,所述预紧组件设置在所述校正组件的一侧,所述预紧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承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
11.所述校正机构,其中,所述预紧组件包括:
12.第一拉簧柱,所述第一拉簧柱与所述支承板连接;
13.第二拉簧柱,所述第二拉簧柱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以及
14.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拉簧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簧柱连接。
15.所述校正机构,其中,所述校正组件包括:
16.第一校正组件,所述第一校正组件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
17.第二校正组件,所述第二校正组件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校正组件垂直于所述第一校正组件。
18.所述校正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组件包括:
19.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上;
20.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以及
21.铰链座,所述铰链座与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铰链座与所述支承板滑动连
接;
22.铰链臂,所述铰链臂一端与所述铰链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滑动连接。
23.所述校正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校正组件还包括:
24.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上,并且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丝杆平行;
25.第一导向座,所述第一导向座与所述铰链座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相适配的导槽。
26.所述校正机构,其中,所述铰链座包括:
27.丝杆连接部,所述丝杆连接部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具有与所述丝杆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28.铰链连接部,所述铰链连接部与所述丝杆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铰链连接部与所述铰链臂铰接。
29.所述校正机构,其中,所述铰链连接部包括:
30.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丝杆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丝杆连接部背向所述支承板一侧;
31.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连接块背向所述驱动装置一侧连接;
32.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连接块背向所述驱动装置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一连接臂间隔设置;以及
33.铰链销,所述铰链销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转动连接;
34.所述铰链臂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铰链臂与所述铰链销转动连接。
35.所述校正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36.所述铰链连接部还包括:
37.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套设于所述铰链销上;
38.第一紧固螺帽,所述第一紧固螺帽套设在所述铰链销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以及
39.第一调节环,所述第一调节环套设于所述铰链销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一紧固螺帽之间;
40.所述校正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41.所述铰链连接部还包括:
42.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并套设于所述铰链销上;
43.第二紧固螺帽,所述第二紧固螺帽套设在所述铰链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以及
44.第二调节环,所述第二调节环套设于所述铰链销上,所述第二调节环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二紧固螺帽之间。
45.一种印刷机,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校正机构。
4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支承板上设置与若干个所述校正组件一一对应的预紧组件,以消除所述校正组件中存在的间隙,使所述校正组件对所述工作平台的校正更
加精确,提高了工作平台上的pcb板与漏印模板对准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了对pcb板进行锡膏印刷时的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4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所述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所述预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为本使用新型中提供的所述第一校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所述铰链连接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校正机构及印刷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2.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53.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5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正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支承板1和工作平台2,所述工作平台2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所述工作平台2平行于所述支承板1,且所述工作平台2可相对于所述支承板1移动,所述工作平台2上可放置待印刷的pcb板,通过移动所述工作平台2将pcb板送至印刷位。所述校正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校正组件,以及与所述校正组件对应的预紧组件3,每个所述校正组件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预紧组件3;所述校正组件用于校正所述工作平台2在所述支承板1上的位置,从而使工作平台2上的pcb能够精确地移动至印刷位,使pcb板与漏印模板精确对准。所述预紧组件3一端与所述支承板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2连接;由于所述校正组件中的铰接处存在间隙从而降低了校准精度,因此设置所述预紧组件来消除所述校正组件中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校正组件对工作平台2的校正精度。
56.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支承板1上设置与若干个所述校正组件一一对应的预紧组件,以消除所述校正组件中存在的间隙,使所述校正组件对所述工作平台2的校正更加精确,提高了工作平台2上的pcb 板与漏印模板对准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了对pcb板进行锡膏
印刷时的印刷质量。
57.如图2所示,所述预紧组件3包括第一拉簧柱31、弹性件33以及第二拉簧柱32,在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弹性件33为拉簧;所述第一拉簧柱31、所述弹性件33以及所述第二拉簧柱32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拉簧柱31、所述弹性件33以及所述第二拉簧柱32连接成z 字型,所述第一拉簧柱31未与所述弹性件33连接一端与所述支承板 1连接,所述第二拉簧柱32未与所述弹性件33连接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2连接;所述第一拉簧柱31垂直于所述支承板1,所述第二拉簧柱32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2,所述弹性件33平行于所述支承板1,且所述弹性件33处于拉伸的弹性形变状态。因此在所述弹性件33的作用力下,所述工作平台2相对于所述支承板1有一个向所述预紧组件3对应的校正组件运动的趋势,从而起到消除所述校正组件中的铰接间隙的作用。
58.若干个所述校正组件包括第一校正组件4和第二校正组件5,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位于所述工作平台2的一侧,所述第二校正组件5 位于所述工作平台2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校正组件5垂直于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工作平台2为矩形状,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位于所述工作平台2一侧,所述第二校正组件5位于所述工作平台2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校正组件5和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平台2相邻的两侧,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为两个,以保证校准的平衡性的精确度,所述第二校正组件 5为一个,所述第二校正组件5和两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均对应一个所述预紧组件3,两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预紧组件3,所述第二校正组件5对应一个所述预紧组件3。
59.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包括驱动装置5、丝杆6、铰链座7以及铰链臂8,所述驱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支承板1上,所述丝杆6与所述驱动装置5连接,所述丝杆6与对应的所述预紧组件3 的弹性件33平行;所述铰链座7与所述丝杆6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铰链座7与所述支承板1滑动连接;所述铰链臂8一端与所述铰链座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2滑动连接。例如,所述驱动装置5为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杆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铰链座 7沿所述丝杆6移动,所述铰链座7进一步带动所述铰链臂8转动,从而所述铰链臂8带动所述工作平台2进行位置调整。每个所述校正组件对应的弹性件33的伸缩方向均与所述校正组件中的丝杆6平行,即与所述铰链臂8移动的方向平行,从而对消除所述铰链座8中的铰接处的间隙,起到预紧作用。
60.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还包括第一导轨9和第一导向座10,所述第一导轨9设置在所述支承板1上,并且所述第一导轨9与所述丝杆 6平行;所述第一导向座10与所述铰链座7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座 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9相适配的导槽,所述铰链座7通过所述第一导轨9和所述导槽的配合与所述支承板1滑动连接;且所述导向座的长度短于所述导轨长度,以使所述导向座在所述导轨上具有足够的滑移行程。
61.所述铰链座7包括丝杆连接部71和铰链连接部72,所述丝杆连接部71上设置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内壁设置有与所述丝杆6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丝杆连接部71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的配合与所述丝杆6转动连接;所述铰链连接部72与所述丝杆连接部71连接,所述铰链连接部72位于所述丝杆连接部71背向所述支承板1一侧,并且所述铰链连接部72与所述铰链臂8铰接。
62.如图4所示,所述铰链连接部72包括连接块721、第一连接臂 722、第二连接臂723
以及铰链销724,所述连接块721与所述丝杆连接部71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块721位于所述丝杆连接部71背向所述支承板1一侧;所述第一连接臂722与所述连接块721背向所述驱动装置5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723与所述连接块721背向所述驱动装置5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723和所述第一连接臂722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块721上,且所述第一连接臂72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723背向所述支承板1一侧;所述铰链销724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7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723转动连接,所述铰链臂8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72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723之间,并且所述铰链臂8与所述铰链销724转动连接。
63.所述第一连接臂72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5,所述第二连接臂723 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6,所述铰链连接部72还包括第一轴承725、第一紧固螺帽726、第一调节环727以及第一轴承压盖728;所述第一轴承725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5内,并套设于所述铰链销724上,较佳地,所述第一轴承725为角接触型轴承,角接触型轴承可同时承受较大的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避免了轴承损坏导致铰接间隙过大而使得校正精度下降;所述第一紧固螺帽726套设在所述铰链销72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723一端,以将所述第一轴承725限位在所述第一通孔15内;所述第一调节环727套设于所述铰链销724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725和所述第一紧固螺帽726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调节环727,使得所述第一轴承725与所述第一紧固螺帽726的抵接更紧密;所述第一轴压承压盖728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722背向所述第二连接臂723一侧,所述第一轴承压盖728与所述第一紧固螺帽 72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722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轴承压盖728上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紧固螺帽726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中,所述第一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5的直径,因此所述第一轴承压盖 728能够将所述第一轴承725限位在所述第一通孔15内。
64.所述铰链连接部72还包括第二轴承729、第二紧固螺帽730、第二调节环731以及第二轴承压盖732,所述第二轴承729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6内,并套设于所述铰链销724上,较佳地,所述第二轴承 729角接触型轴承;所述第二紧固螺帽730套设在所述铰链销72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722一端,以将所述第二轴承729限位在所述第二通孔16内;所述第二调节环731套设于所述铰链销724上,所述第二调节环731位于所述第二轴承729和第二紧固螺帽730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调节环731,使得所述第二轴承729与所述第二紧固螺帽730的抵接更紧密;所述第二轴压承盖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臂723 背向所述第一连接臂722一侧,所述第二轴承729压块与所述第二紧固螺帽730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723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轴承压盖 732上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紧固螺帽730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中,所述第二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16的直径,因此所述第二轴承压盖732能够将所述第二轴承729限位在所述第二通孔16内。其中,所述第一轴承725和所述第二轴承729的形状以及大小相同,所述第一紧固螺帽726和所述第二紧固螺帽730的形状以及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调节环727和所述第二调节环731的形状以及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轴承725压盖和所述第二轴承压盖73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65.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还包括第二导向座12和第二导轨11,所述第二导向座12设置在所述铰链臂8远离所述铰链座7一端,所述第二导轨11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2的侧边,所述导轨垂直于所述丝杆 6,所述第二导向座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座12相适配的导槽,所述第二导向座12通过所述导槽与所述第二导轨11的配合与所述工作平台2滑动连接。
66.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还包括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与所述支承板1固定连接,且
所述固定块13位于所述丝杆6远离所述驱动装置5一端,所述固定块13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丝杆6远离所述驱动装置5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并与所述固定块13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块13,使所述丝杆6远离所述驱动装置5一端得到支撑。
67.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校正组件4和所述第二校正组件5仅设置在所述支承板1上的位置不同,但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对于所述第二校正组件5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68.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印刷机,所述印刷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校正机构。
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校正机构及印刷机,其包括:支承板;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上;至少一个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上,并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所述校正组件用于校正所述工作平台在所述支承板上的位置;以及预紧组件,所述预紧组件设置在所述校正组件的一侧,所述预紧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承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支承板上设置与若干个所述校正组件一一对应的预紧组件,以消除所述校正组件中存在的间隙,使所述校正组件对所述工作平台的校正更加精确,提高了工作平台上的pcb板与漏印模板对准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了对pcb板进行锡膏印刷时的印刷质量。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