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自加墨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自加墨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加墨打印头,属于工业打印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工业用打码机在较大的混凝土制品、粗糙金属构件、编织物等较为粗糙表面的字符印刷,因此需要特制的印刷设备。印刷设备在印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油墨减少的情况,需要不断进行按时加墨,工作效率会更降低,差错率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一种自带墨盒且能自动加墨的打印头,满足高效的印刷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加墨打印头。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加墨打印头,包括自动加墨机构,及打印头,其中:
5.自动加墨机构,由蠕动泵与其驱动用电机和依次连接的一个分流器、n个二通电磁阀和 n个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组成;蠕动泵一端通过墨管伸入墨盒,另一端通过墨管连接至分流器;分流器一份为n,分别通过墨管与若干条支路相连;
6.打印头,由电磁推杆、放置于电磁推杆末端的水平延长线的打印笔芯,以及贯穿安装有电磁推杆和打印笔芯的多个非导体端板组成;每条支路均通过二通电磁阀连接有一个打印笔芯,并且在打印笔芯还安装有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
7.优选地,所述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打印笔芯的墨量低于低限警戒值时,打开对应的二通电磁阀,再启动蠕动泵加墨;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笔芯墨盒的墨量高于高限警戒值时,关闭蠕动泵,关闭对应的二通电磁阀,完成加墨。
8.优选地,所述墨盒安装有用于检测缺墨情况的上下液位报警传感器,提醒人工通过墨盒加墨孔及时加墨或停止加墨。
9.优选地,所述笔芯包括打印笔头、笔头架、笔芯墨盒、笔芯加墨孔、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打印头的打印笔芯,放置于电磁推杆末端的水平延长线上,并包括笔芯和笔芯推杆,其中,缓冲部件耦接于笔芯推杆和电磁推杆之间,打印头的电磁推杆架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并包括点阵设置的槽孔,其中,槽孔贯穿安装有电磁推杆、打印笔芯,笔芯加墨孔位于笔芯末端顶部,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夹持于笔芯外侧并朝向笔芯的液位设置。
10.优选地,所述笔头架由一侧可包紧笔头的方形槽、两头带圆孔的长方体组成;不带方形槽的一侧四边带有长条孔,用于进墨水,内部装有孔径与笔头尾部直径相同的方形海绵,用于吸墨水后,再将墨水通过其包裹的笔头尾部传递给笔头;笔头架的外径略小于笔芯墨盒的内径,且其外层套有软性密封材料。
11.优选地,所述打印头电控板接收打印信息,即k位数字或字母,甚至其它字符,一个方向,逐个打印;且每个字符打印时,根据字模需要,由打印头电控板控制打印笔芯对应的电磁推杆通电。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加墨打印头,通过在特制的打印
头基础上,增加自动加墨机构,保证打印头在打印过程中能不间断印刷,提高打印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笔芯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蠕动泵;2、分流器;3、二通电磁阀;4、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5、打印笔芯; 6、墨盒;7、墨盒加墨孔;8、驱动用电机;9、电磁推杆;10、笔芯墨盒;11、笔芯加墨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实施例1:
18.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加墨打印头,包括自动加墨机构,及打印头,其中:自动加墨机构,由蠕动泵1与其驱动用电机8和依次连接的一个分流器2、n个二通电磁阀3和n个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4组成;蠕动泵1一端通过墨管伸入墨盒6,另一端通过墨管连接至分流器2;分流器2一份为n,分别通过墨管与若干条支路相连;打印头,由电磁推杆9、放置于电磁推杆9末端的水平延长线的打印笔芯5,以及贯穿安装有电磁推杆9 和打印笔芯5的多个非导体端板组成;每条支路均通过二通电磁阀3连接有一个打印笔芯5,并且在打印笔芯5还安装有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4。
19.打印头可以一次打印一个数字,也可以逐行逐列打印,主要取决于电源功率和打印效率要求。整个打印头由m
×
n个(不限制)方头方身(或圆身)的打印笔芯5、笔芯架、m
×
n个电磁推杆9、电磁推杆9架和打印头电控板组成。打印笔芯5用于打印字模的一个点。笔芯由打印笔头、笔头架、墨盒6、墨盒加墨孔7、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4。打印笔芯5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打印笔芯5是在全点阵打印笔芯5的基础上增加了笔芯加墨孔11与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4。
20.笔芯架除了用于安装、固定打印笔芯5外,还要安装蠕动泵1、分流器2和二通阀。笔芯架由前端板、后端板组成。前端板厚度为hf毫米(hf=1mm),在最下端一排带有n个方孔 (当笔芯为圆形时,为圆孔),用于笔芯的支撑和行进导向。方孔长宽略大于笔芯的长宽,孔两端的八个边都要倒圆角,以防笔芯行进时,卡住笔芯。前端板除了用于n支笔芯的支撑和行进导向外,还用于固定自动加墨用的1个蠕动泵1和n个二通阀。后端板厚度为hr毫米(hr=1mm),也是用于笔芯的支撑和行进导向,在最下端一排带有n个圆孔,圆孔直径略大于笔芯尾端圆柱的直径,圆孔两端的圆边都要倒圆角,以防笔芯行进时,卡住笔芯;在圆孔的左、右、下侧直接冲压三个卡爪,用于卡住笔芯恢复弹簧;弹簧的另一端用弹性弹簧卡片卡在笔芯尾端的凹槽内,使弹簧和笔芯连成弹性移动体。后端板除了用于n支笔芯的支撑和行进导向外,还用于固定自动加墨用的1个n路分流器2。
21.自动加墨系统实现每支打印笔芯5的墨量自动检测和自动加墨。自动加墨系统由墨盒6、蠕动泵1、1个一分n分流器2、n个二通电磁阀3和n个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4组成,这些
部件之间全部通过合适尺寸的硅胶管连接。当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4检测到打印笔芯5的笔芯墨盒10的墨量低于低限警戒值时,首先打开对应的二通电磁阀3,再启动蠕动泵1加墨;当笔芯墨量检测传感器4检测到笔芯墨盒10的墨量高于高限警戒值时,首先关闭蠕动泵1,最后关闭对应的二通电磁阀3,完成加墨。如果打印机使用频繁,会造成易缺墨的问题,可以给墨盒6安装上下液位报警传感器;墨盒6的长度由存储一个班次或一天的墨水量决定。笔芯墨盒10用于储存墨水,设计为方形是为了在相同的打印头体积下,笔芯储存更多的墨水,但当方形墨盒难以密封时,可采用圆形笔芯,同时要改变笔芯架孔的形状。
22.笔芯架用于安装、固定打印笔芯5。笔芯架由前端板、后端板、弹簧和弹簧卡片组成。
23.电磁推杆9架用于安装固定电磁推杆9。电磁推杆9架由前端板和后端板组成。电磁推杆9架的前端板和笔芯架的前端板结构相同,也是用于电磁推杆9的支撑和行进导向。其后端板固定电磁推杆9,其厚度为hr毫米(hr=1mm),对着电磁推杆9的尾部圆周处,冲压出u 形卡槽,用于卡住电磁推杆9的尾部,使电磁推杆9固定在后端板上。另外,在u形槽的一侧冲压一方孔,用于穿越电磁推杆9的电线。
24.实际安装时,笔芯架的前后端板、电磁推杆9的前后端板和电控板的长宽相同,可利用两侧与底部的卡槽进行固定,安装方便。为便于安装维护,电磁推杆9与电控板之间采用插针连接。通过在每一个电磁推杆9驱动回路上增加检测点,实现自检功能。运行使用时,打印头电控板接收打印信息,即k位数字或字母,甚至其它字符,一个方向,逐个打印。每个字符打印时,根据字模需要,由电控板控制打印笔芯5对应的电磁推杆9通电。如果电源功率足够大,可以一次打印,效率高;如果电源功率设计较小,且不需高效率,可以分m次(行打印)或n次(列打印),逐行或逐列打印。电控板记录每支笔芯打印的次数,再依据经验,提出笔芯缺墨报警。
25.需要说明的是:缓冲部件包括安装于电磁推杆9末端的缓冲弹簧、安装于打印笔芯5末端的笔芯弹簧,以及形成于缓冲弹簧和笔芯弹簧之间的橡胶块。
26.电磁推杆9用于推动一支打印笔芯5的移动,从而实现笔芯的打印。电磁推杆9由线圈、内弹簧和衔铁组成。加电时,电磁推杆9的圆柱体(衔铁)向前直线移动,由此推动笔芯带动打印笔头进行打印。推杆的顶端加上缓冲弹簧和带铁皮外壳的橡胶块,目的是起弹性缓冲作用,以防将打印笔头或笔芯损坏。实际使用时,橡胶块和笔芯的尾端紧密相连。
27.需要说明的是:自加墨打印头还包括打印头电控板。打印头电控板用于控制通信和打印。打印头电控板由控制器(cpu)、光耦、电磁推杆9驱动、wifi(或5g、lora甚至485等)通信模块组成。打印头电控板通过通信方式接收来自打印装置电控板的规格编码(3为十进制数字),然后形成打印字模,当打印机控制好打印位置后,最后驱动电磁推杆9实施打印。另外,打印头电控板可以实现电磁推杆9的自检、笔芯的打印次数统计、维护预警、墨量估测预警等。
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加墨打印头,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差错率以外,还有利于产品的深度跟踪和服务,为产品的精准信息反馈奠定了良好基础;鉴于打码机的自动化甚至智能化,非常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有效采集,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得erp等软件平台的应用更加有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有利于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
2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加墨打印头,社会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减轻了人身损害:人工刷标或刷码都要使用油漆,而绝大多数油漆都对人体有伤害;二是提高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由自动打码(刷标)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了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得打码(刷标)工序实现了数字化与信息化。
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加墨打印头,通过在特制的打印头基础上,增加自动加墨机构,保证打印头在打印过程中能不间断印刷,提高打印效率。
31.本实用新型可广泛运用于工业打印机场合。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