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隐形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隐形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形无人机。


背景技术:

2.观瞻全球,无人机在军事科研及民用领域都已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隐身布局设计的长航时无人机以其雷达发射面小隐身好的优点,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多数长航时无人机为常规布局,不具备对地空雷达及机载雷达的隐身能力。
3.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隐身性能更佳的隐形无人机。
4.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收放机构,该隐形无人机隐身性能更加。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形无人机包括:机身、主翼、后襟翼、中副翼、外副翼和扰流板;
7.其中,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主翼背离于所述机身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主翼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机身的一端形成有第三容纳槽;
8.其中,所述扰流板连接于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外副翼连接于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中副翼连接于所述主翼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后襟翼连接于所述主翼,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外副翼和所述中副翼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中副翼与所述后襟翼未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9.优选地,所述机身为船形,所述机身的截面为钻石形,锥面外倾为25
°
至29
°

10.优选地,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10%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后掠角为30
°
至35
°
,安装角为0
°
至4
°

11.优选地,所述后襟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单侧展长的30%至35%。
12.优选地,所述中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单侧展长的20%至30%,所述外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单侧展长的20%至30%。
13.优选地,所述扰流板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单侧展长的10%至20%。
14.优选地,隐形无人机还包括:v尾,所述v尾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尾部,所述v尾为相对厚度8%至12%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后掠角为30
°
至5
°
,外倾角45
°
;方向舵,连接于所述v尾,所述方向舵的展长为v尾展长的85%至90%。
15.优选地,隐形无人机还包括:进气道,开设在所述机身的背部,所述进气道为中央双进气道。
16.优选地,隐形无人机还包括:涡喷发动机,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尾部。
1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形无人机,在机身上开设了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外副翼连接于主翼设置在第一容纳槽内,中副翼连接于主翼文娱第二容纳槽内,后襟翼连接于主翼,位于第三容纳槽内,外副翼和中副翼处于一条直线上,中副翼与后襟翼未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使得主翼背离于机头的一侧呈锯齿状,能够降低隐形无人机被地面雷达和机载雷达捕捉的可能性,提高隐形无人机的隐身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后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侧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主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俯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仰视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机身、2主翼、3后襟翼、4中副翼、5外副翼、6扰流板、7v尾、8方向舵、9进气道、10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后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仰视图。
28.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隐形无人机包括:机身1、主翼2、后襟翼3、中副翼4、外副翼5和扰流板6;
29.其中,所述主翼2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两侧,所述主翼2背离于所述机身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主翼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主翼2靠近于所述机身1的一端形成有第三容纳槽;
30.其中,所述扰流板6连接于所述主翼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外副翼5连接于所述主翼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中副翼4连接于所述主翼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后襟翼3连接于所述主翼2,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外副翼5和所述中副翼4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中副翼4与所述后襟翼3未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形无人机,在机身1上开设了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外副翼5连接于主翼2设置在第一容纳槽内,中副翼4连接于主翼2文娱第二容纳槽内,后襟翼3连接于主翼2,位于第三容纳槽内,外副翼5和中副翼4处于一条直线上,中副翼4与后襟翼3未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使得主翼2背离于机头的一侧呈锯齿状,能够降低隐形无人机被地面雷达和机载雷达捕捉的可能性,提高隐形无人机的隐身性能。
3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身1为船形,所述机身1的截面为钻石形,锥面外倾为
25
°
至29
°

33.机身1为船型,且横截面为钻石形,锥面外倾为25
°
至29
°
,钻石形截面能够破坏机头不利的抬头升力,即提高了机动性,又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船型机身1宽大的内部空间提高了机身1搭载利用率。
3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翼2为相对厚度10%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后掠角为30
°
至35
°
,安装角为0
°
至4
°

35.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主翼2的具体样式,通过这种设计方式能够进一步提供隐形无人机的隐身能力。
3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襟翼3的展长为所述主翼2的单侧展长的30%至35%。
3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副翼4的展长为所述主翼2的单侧展长的20%至30%,所述外副翼5的展长为所述主翼2的单侧展长的20%至30%。
3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扰流板6的展长为所述主翼2的单侧展长的10%至20%。
39.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后襟翼3、中副翼4、外副翼5和扰流板6与主翼2展长之间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隐身能力。
4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隐形无人机还包括: v尾7,所述v尾7连接于所述机身1的尾部,所述v尾7为相对厚度8%至12%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后掠角为30
°
至5
°
,外倾角45
°
;方向舵8,连接于所述v尾7,所述方向舵8的展长为v尾7展长的85%至90%。
41.在该技术方案中,隐形无人机进一步包括了v尾7和方向舵8,能够进一步提高隐形无人机的可操控性。
4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隐形无人机还包括:进气道9,开设在所述机身1的背部,所述进气道9为中央双进气道9。
43.进气道9开设在机身1的背部,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隐形无人机的隐身性能。
4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隐形无人机还包括:涡喷发动机10,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尾部。
45.实施例1
4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后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隐形无人机的仰视图。
47.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1、主翼2、v尾7、后缘襟翼、中副翼4、外副翼5、扰流板6。机身1采用船型机身1设计,机腹及两侧锥面为27
°
外倾设计,兼具隐身及坡外机头不利升力特性。机翼采用中单翼设计;主翼2为相对厚度10%~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1,后掠角30
°
~35
°
,安装角0
°
~4
°
;v尾7为相对厚度8%~12%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1,后掠角30
°
~35
°
,外倾角45
°
;后襟翼3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30%~35%,副翼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20%~30%,扰流板6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10%~20%;进气道9采用机背中央双进气,发动机10为机身1后部双涡喷发动机10。
48.本实用新型采用船型机身1等弦长大展长后掠翼气动布局,机头钻石形截面能够破坏机头不利的抬头升力,即提高了机动性,又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船型机身1宽大的内部空间能够装载足够的燃油。机翼后缘锯齿状平行边条设计及v尾7外倾设计,减少雷达反射具备隐身性能。机背中央双s弯进气道9避免正面雷达直接探测发动机10叶轮,保证足够
进气量的同时却不增加额外的雷达反射面,进一步提升无人机具有隐身性能。船型机身1空间利用率高便于搭载布置任务载荷,大展长的机翼提升了飞机长航时性能,因此此型无人机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