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扶手吊环及有轨电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扶手吊环及有轨电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扶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扶手吊环及设有上述扶手吊环的有轨电车。


背景技术:

2.随着轨道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乘坐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吊环拉手是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安装于地铁的纵向扶手杆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扶手吊环以手拉握的方式,为身体提供支撑,保持身体平衡,为乘客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扶手吊环作为内饰设计的一部分,需满足乘客生理、心理层面的需要。
3.现有常用的吊环材质采用塑料注塑而成,一般利用锁紧扣安装于扶手杆上,吊环尺寸固定,注塑采用两部分对接的形式,对接位置容易造成手部划伤,同时对于手型较大的男士,握持空间较小,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吊环及有轨电车,能够方便的安装在扶手杆上,保证了安装强度,提高了握持舒适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扶手吊环,包括压块、柔性吊带环以及拉手块,柔性吊带环套设于扶手杆的外部;压块连接于柔性吊带环内,并分隔柔性吊带环的内部空间为容置腔和分隔腔,容置腔用于容纳扶手杆;拉手块连接于柔性吊带环的内壁上、且位于分隔腔内,拉手块、柔性吊带环和压块围合成供手部穿过的握持空间。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吊带环包括位于拉手块下方、且贴合于拉手块的底面上的底边带,拉手块与底边带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
7.一些实施例中,拉手块的底面为弧形内凹面,底边带的顶面为贴合于弧形内凹面上的弧形外凸面,弧形内凹面和弧形外凸面分别沿底边带的走向延伸。
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螺钉,柔性吊带环的外壁上设有供第一螺钉的螺钉头沉入的第一沉头孔。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吊带环和压块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螺钉,柔性吊带环的外壁上设有供第二螺钉的螺钉头沉入的第二沉头孔。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拉手块具有自下而上向相邻一侧倾斜至相接的两侧壁,拉手块的两侧壁的上边缘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车体的走向上,柔性吊带环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块上还设有用于与扶手杆接触配合的的柔性垫层。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拉手块和压块分别为不锈钢材质构件,柔性吊带环为尼龙材质构件。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该有轨电车设有上述扶手吊环。
15.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柔性吊带环的内壁与压块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扶手杆的容置腔,以便将柔性吊带环固定在扶手杆上,位于分隔腔内的拉手块与柔性吊带环连接,在柔性吊带环内形成供人手伸入的握持空间,拉手块为手部的握持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强度,柔性吊带环具有一定的可变形量,避免了握持空间对手部大小的限制,提高了抓握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吊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吊环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1.1、柔性吊带环;11、容置腔;12、握持空间;13、底边带;2、压块;21、第二沉头孔;3、拉手块;31、第一沉头孔;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5、扶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吊环及有轨电车进行说明。扶手吊环,包括柔性吊带环1、压块2以及拉手块3,柔性吊带环1套设于扶手杆5的外部;压块2连接于柔性吊带环1内,并分隔柔性吊带环1的内部空间为容置腔11和分隔腔,容置腔11用于容纳扶手杆5;拉手块3连接于柔性吊带环1的内壁上、且位于分隔腔内,拉手块3、柔性吊带环1和压块2围合成供手部穿过的握持空间12。
25.本实施例提供的扶手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扶手吊环,柔性吊带环1的内壁与压块2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扶手杆5的容置腔11,使柔性吊带环1能够固定在扶
手杆5上,位于分隔腔内的拉手块3与柔性吊带环1连接,在柔性吊带环1内形成供人手伸入的握持空间12,拉手块3为手部的握持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强度,柔性吊带环1具有一定的可变形量,避免了握持空间12对手部大小的限制,提高了抓握的舒适度。
2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柔性吊带环1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柔性吊带环1包括位于拉手块3下方、且贴合于拉手块3的底面上的底边带13,拉手块3与底边带13通过第一连接件41相连。
27.柔性吊带环1在成型时,下部成型为沿水平方向延伸、并能够为拉手块3提供良好支撑基础的底边带13,底边带13能够增大柔性吊带环1在垂直于扶手杆5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便于进行拉手块3的安装和布设,同时为人手提供足够的握持空间12,保证人手握持的舒适度。
28.拉手块3与底边带13通过第一连接件41相连,第一连接件41可以是螺栓或螺钉,可将拉手块3可靠的固定在柔性吊带环1内侧的分隔腔内,以配合柔性吊带环1和压块2形成握持空间12。第一连接件41可设置在靠近底边带13下部的位置,形成对人手握持部位的避让,避免与人手接触造成相互干涉,提高舒适性。
2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第一连接件41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第一连接件41为第一螺钉,柔性吊带环1的外壁上设有供第一螺钉的螺钉头沉入的第一沉头孔31。
30.柔性吊带环1与拉手块3之间通过第一螺钉相连,拉手块3上预留有螺纹孔,便于第一螺钉的连接。为了避免第一螺钉的螺钉头凸出于柔性吊带环1的外壁,在柔性吊带环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螺钉的螺钉头的第一沉头孔31,第一螺钉的螺钉头可向内沉入第一沉头孔31内,保证拉手块3于柔性吊带环1可靠连接的同时,避免对人手握持的影响。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吊带环1和压块2通过第二连接件42相连,第二连接件42为第二螺钉,柔性吊带环1的外壁上设有供第二螺钉的螺钉头沉入的第二沉头孔21。
32.压块2与柔性吊带环1通过第二连接件42相连,压块2的顶面贴合在扶手杆5的下周壁上,在第二连接件42的作用下,压块2和柔性吊带环1抱紧在扶手杆5的外周,将扶手杆5可靠的夹持住,实现柔性吊带环1在扶手杆5上的有效固定。
33.柔性吊带环1上的第二沉头孔21可容纳第二螺钉的螺钉头,一方面避免螺钉头向外凸起划伤人的手部,另一方面螺钉头的内沉式结构也体现了连接结构的美观性。
3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拉手块3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拉手块3的底面为弧形内凹面,底边带13的顶面为贴合于弧形内凹面上的弧形外凸面,弧形内凹面和弧形外凸面分别沿底边带13的走向延伸。
35.拉手块3是与人手部接触的主要部件,为了提高拉手块3于柔性吊带环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保证二者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在底边带13上设置了弧形外凸面,对应的在拉手块3上设置了弧形内凹面,通过弧形内凹面和弧形外凸面的接触配合实现拉手块3于柔性吊带环1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结合第一连接件41的连接作用,保证了拉手块3于柔性吊带环1之间的可靠连接,便于承受乘客手部较大的拉力。
3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拉手块3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拉手块3具有自下而上向相邻一侧倾斜至相接的两侧壁,拉手块3的两侧壁的上边缘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37.拉手块3的两个侧壁用于和人的手部相接触,保证人手抓握的舒适性。两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化,上部间距较小,便于人手能够有效的握持,保持抓握的稳定。两侧侧壁之间的圆弧过渡能够与人手的手指部位相贴合,提高握持的舒适度。
3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柔性吊带环1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在车体的走向上,柔性吊带环1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大。
39.柔性吊带环1在沿车体的长度方向(也就是沿扶手杆5的长度方向)具有宽度上的变化。柔性吊带环1靠近扶手杆5的位置宽度较小,为20-30mm,在向下延伸的过程中宽度逐渐变大,增大为40-50mm,不仅可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还便于和拉手块3进行连接,提高人手握持的舒适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4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块2上还设有与扶手杆5接触配合的柔性垫层。压块2的顶面(也就是与扶手杆5相贴合的面)上设有柔性垫层,该柔性垫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在第二连接件42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在扶手杆5的下周壁上,实现柔性吊带环1在扶手杆5上的可靠固定。另外,柔性垫层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可避免与扶手杆5之间出现相对滑动,避免柔性吊带环1绕扶手杆5发生周向旋转,保证柔性吊带环1的位置稳定。
4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拉手块3和压块2分别为不锈钢材质构件,柔性吊带环1为尼龙材质构件。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便于通过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实现于柔性吊带环1的有效连接。柔性吊带环1为尼龙注塑成型,整体为近似三角形的结构,尼龙材质具有良好的柔性,便于提高人手抓握的舒适性。
4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有轨电车,该有轨电车设有上述扶手吊环。设有上述扶手吊环的有轨电车,便于提高乘客使用扶手吊环的舒适度,有助于扶手吊环的快速安装,提升了车体的整体美观度,具有可靠的安装质量。
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