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蔽光式前照灯。
背景技术:2.前照灯是指装于汽车头部两侧,用于夜间行车道路的照明装置。有两灯制和四灯制之分。前照灯的照明效果直接影响夜间行车驾驶的操作和交通安全,属于车用部件结构,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前照灯,在光照较弱路段,一般需通过人为进行灯体的自行开关,不具备智能性,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4.2、现有前照灯,一般通过采用螺纹的连接方式,进行灯源与其外框架间的连接,拧紧或拧开需花费较长时间,影响使用效果。
5.因此,现有的智能蔽光式前照灯,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蔽光式前照灯,通过设置蔽光机构和紧固机构,解决了现有前照灯,在光照较弱路段,一般需通过人为进行灯体的自行开关,不具备智能性,满足不了使用需求,同时,其一般通过采用螺纹的连接方式,进行灯源与其外框架间的连接,拧紧或拧开需花费较长时间,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蔽光式前照灯,包括前照灯体、紧固机构和蔽光机构,所述前照灯体后两侧中部连接有紧固机构,且紧固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一组中空紧固架,所述中空紧固架下端部的支板内侧前中部通过轴杆套接有弹性紧固块。
9.所述前照灯体内前端上中部连接有蔽光机构,且蔽光机构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光敏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模块。
10.进一步地,所述前照灯体包括外框架、灯源和透明防护罩,且灯源贯穿连接于外框架两侧中部,透明防护罩卡接于外框架前端,由外框架对灯源进行结构承接,以及周侧的外防护,而由透明防护罩对其进行前部防护,以及通过灯源进行照明作业。
11.进一步地,所述透明防护罩内边缘呈对外的凸块设置,且外框架前边缘呈相对的凹槽设置,透明防护罩内上中部的凸起内端部呈向内的凹陷设置,由凸块与凹槽间结构的阻尼连接,进行透明防护罩与外框架间的连接,而通过凹陷的设置,用于对蔽光机构进行定位固定。
12.进一步地,所述灯源后端中部呈贯穿的螺孔设置,且灯源后端一侧呈贯穿的线孔设置,螺孔通过内前端的螺杆螺纹连接有散热机构,由螺孔对螺杆一端进行承接,并通过螺杆另一端与散热机构间的连接,对其进行连接固定,而通过散热机构进行该前照灯体使用的散热处理。
13.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的安装架内中部通过马达转动连接有叶片,且安装架前中部套接有端盖,端盖表面呈等距的开口结构设置,在车内控制端的作用下,由马达带动叶片进行转动,以进行前照灯体内的散热,而端盖则对安装架进行外密封防护,以及通过开口设置进行风的导向。
14.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后端部两侧焊接有后开口框架,且支板内端阻尼连接于其内部,所述后开口框架外端中部螺纹贯穿连接有螺柱,且支板外侧前中部贯穿连接有轴座,由后开口框架进行支板结构的初步连接,并通过螺柱对其进行二次连接,而设置的轴座则对轴杆进行承接作业。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蔽光机构,通过对蔽光环境下的灯源进行自动化开启作业,以提升车辆使用的智能性,具体的,蔽光机构包括的光敏传感器用于进行外环境光线的检测,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数据的外输送,以在光纤较暗的环境下,在车辆内控制端的作用下,进行灯源的自开启即可。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紧固机构,通过采用阻尼以及限位的连接方式,代替原有的紧固连接方式,易于其结构的拆装,具体的,紧固机构包括的中空紧固架,在阻尼的作用下,进行灯源结构的初步连接,并对弹性紧固块施加推动的力,使其抵触连接于中空紧固架内,对灯源后端进行结构的限位固定即可。
18.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左侧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观右侧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紧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前照灯体;101、外框架;102、灯源;103、透明防护罩;2、紧固机构;201、中空紧固架;202、支板;203、轴杆;204、弹性紧固块;205、后开口框架;206、螺柱;207、轴座;3、蔽光机构;301、光敏传感器;302、无线传输模块;4、散热机构;401、安装架;402、马达;403、叶片;404、端盖;405、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蔽光式前照灯,包括前照灯体1、紧固机构2和蔽光机构3,前照灯体1后两侧中部连接有紧固机构2,且紧固机构2包括呈中心对称的
一组中空紧固架201,中空紧固架201下端部的支板202内侧前中部通过轴杆203套接有弹性紧固块204。
28.前照灯体1内前端上中部连接有蔽光机构3,且蔽光机构3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光敏传感器301和无线传输模块302,进行该前照灯体1的使用时;
29.首先将灯源102后端贯穿外框架101两侧中部并延伸进中空紧固架201内,此时,对弹性紧固块204施加向上的力,使其外端延伸进中空紧固架201内,并与其内侧壁间抵触连接;
30.接着对螺杆405端部依次施加转动的力,使其端部分别螺纹延伸进螺孔以及端盖404一端的内部,以对散热机构4进行连接;
31.然后将透明防护罩103放置于外框架101前端,并对其施加向内的力;
32.最后,在前照灯体1使用的过程中,在车内控制端的作用下,由马达402驱动叶片403进行转动,以在端盖404表面开口的作用下,对使用中的前照灯体1进行内散热处理,同时,光敏传感器301进行外环境光线的检测,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302进行数据的外输送,以在光纤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灯源102的自开启即可。
33.其中如图1-4所示,前照灯体1包括外框架101、灯源102和透明防护罩103,且灯源102贯穿连接于外框架101两侧中部,透明防护罩103卡接于外框架101前端,具体的,进行前照灯体1的组装时,通过紧固机构2进行灯源102在外框架101两侧中部的连接,并将透明防护罩103放置于外框架101前端,同时对其施加向内的力。
34.透明防护罩103内边缘呈对外的凸块设置,且外框架101前边缘呈相对的凹槽设置,透明防护罩103内上中部的凸起内端部呈向内的凹陷设置,具体的,透明防护罩103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其施加向内的力,以促使凸块与凹槽间连接,以对透明防护罩103进行与外框架101间的连接,并通过凹陷进行蔽光机构3的承接即可。
35.灯源102后端中部呈贯穿的螺孔设置,且灯源102后端一侧呈贯穿的线孔设置,螺孔通过内前端的螺杆405螺纹连接有散热机构4,具体的,进行散热机构4的连接时,对螺杆405端部依次施加转动的力,使其端部分别螺纹延伸进螺孔以及端盖404一端的内部。
36.散热机构4包括的安装架401内中部通过马达402转动连接有叶片403,且安装架401前中部套接有端盖404,端盖404表面呈等距的开口结构设置,具体的,进行散热机构4的使用时,在车内控制端的作用下,由马达402驱动叶片403进行转动,以在端盖404表面开口的作用下,对使用中的前照灯体1进行内散热处理。
37.外框架101后端部两侧焊接有后开口框架205,且支板202内端阻尼连接于其内部,后开口框架205外端中部螺纹贯穿连接有螺柱206,且支板202外侧前中部贯穿连接有轴座207,具体的,进行支板202结构的使用时,对其施加向内的力,使其后端阻尼连接于后开口框架205内,并对螺柱206施加拧紧的力,同时,将轴座207的内侧中部与轴杆203的端部进行转动连接即可。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