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车身连接结构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车身连接结构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各个车企对汽车车身的疲劳耐久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发明人发现减少车身的框口变形量可以解决钣金变形及焊点开裂等问题,以提升车身疲劳耐久性能。
3.但是,目前车身连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全景天窗框架及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焊接边搭接,未形成顺畅的传力结构,框口变形量偏大;为了防止后侧围内板在扭转工况下变形太大,采用后侧围内板料厚增加的方法应对,重量增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和汽车,以解决车身连接结构未形成顺畅的传力结构,框口变形量偏大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包括天窗框架、后侧围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内板;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与所述天窗框架的后部相连;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天窗框架的后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连接结构还包括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
6.所述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装配在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之间,且与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相连;
7.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装配在所述后侧围内板内侧,与所述天窗框架的后部相连;
8.所述天窗框架的后部、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所述后侧围内板、所述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和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配合,形成贯通传力通道。
9.优选地,所述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包括连接加强部、从所述连接加强部两侧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10.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加强部、从所述安装加强部两侧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11.所述连接加强部装配在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内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和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的第一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和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的第二安装部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内侧设有与所述连接加强部形状相匹配的容置凹槽;
13.所述连接加强部装配在所述容置凹槽内,与所述容置凹槽内壁抵接。
14.优选地,所述连接加强部为截面呈c形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装配在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容置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同。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沿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反方向凸起形成第一加
强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沿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反方向凸起形成第二加强凸起。
1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同方向凸起形成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同方向凸起形成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第二端相连。
17.优选地,所述安装加强部为截面呈c形的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开口的方向与所述容置凹槽开口的方向相向。
18.优选地,所述连接加强部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上设加强减重孔。
19.优选地,所述连接加强部包括加强本体、设置在所述加强本体两侧的第一加强侧翼和第二加强侧翼,第一加强侧翼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侧翼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强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一加强侧翼上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二加强侧翼上设有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和所述第二减重孔相对设置。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和汽车,所述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装配在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之间,且与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相连,以提升扭转刚度,解决了后侧围上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之间封闭腔体焊点不可达的问题。且所述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装配在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内侧,并与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相连;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与所述天窗框架的后部相连,又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天窗框架的后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的内侧;因此,所述天窗框架的后部、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所述后侧围内板、所述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和所述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组装,形成贯通传力通道,为天窗框架和车身其他部件的连接提供稳定支撑,提升扭转刚度和车身疲劳耐久性能,显著减少车身框口变形量;贯通传力通道具有简单、稳定和可靠的优点,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身连接结构的一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身连接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1中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说明:
27.10、天窗框架;20、后侧围上加强板;30、后侧围内板;40、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1、连接加强部;411、加强减重孔;42、第一连接部;421、第一加强凸起;422、第一安装位;423、第一加强孔;43、第二连接部;50、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1、安装加强部;52、第一安装部;521、第一上安装孔;522、第一下安装孔;53、第二安装部;531、第二上安装孔;532、第二下安装孔;60、第一紧固组件;70、第二紧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如图1-4所示,车身连接结构包括天窗框架10、后侧围上加强板20和后侧围内板30;后侧围上加强板20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后侧围内板30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且位于后侧围上加强板20的内侧,车身连接结构还包括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装配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和后侧围内板30之间,且与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相连;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装配在后侧围内板30内侧,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天窗框架10的后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后侧围内板30、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配合,形成贯通传力通道。
32.本实施例中,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装配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和后侧围内板30之间,且与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相连,以提升扭转刚度,解决了后侧围上加强板20和后侧围内板30之间封闭腔体焊点不可达的问题。
33.本实施例,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装配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内侧,并与后侧围内板30与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相连;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而后侧围内板30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且位于后侧围上加强板20的内侧;使得天窗框架10的后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后侧围内板30、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配合,形成贯通传力通道,为天窗框架10和车身其他部件的连接提供稳定支撑,提升扭转刚度和车身疲劳耐久性能,显著减少车身框口变形量;且贯通传力通道具有简单、稳定和可靠的优点,实用性较强。
34.本实施例中,贯通传力通道为y型传力通道,保证可以顺畅地进行传力,保证车身连接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包括连接加强部41、从连接加强部41两侧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包括安装加强部51、从安装加强部51两侧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52和第二安装部53;连接加强部41装配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内侧,第一连接部42与后侧围内板30和第一安
装部52相连,第二连接部43与后侧围内板30和第二安装部53连接。
36.本实施例中,连接加强部41装配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内侧,第一连接部42与后侧围内板30和第一安装部52相连,第二连接部43与后侧围内板30和第二安装部53连接,以提升扭转刚度,解决了后侧围上加强板20和后侧围内板30之间封闭腔体焊点不可达的问题;同时连接加强部41和安装加强部51可以保证车身连接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以提升扭转刚度。
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部52的第一端和第二安装部53的第一端,分别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所述第一安装部52的第二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30和所述第一连接部42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53的第二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3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相连。
38.本实施例中,车身连接结构通过第一安装部52和第二安装部连接天53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和天窗框架10的后部,保证车身连接结构稳固。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后侧围上加强板20内侧设有与连接加强部41形状相匹配的容置凹槽(图中未示);连接加强部41装配在容置凹槽内,与容置凹槽内壁抵接。
40.本实施例中,连接加强部41和容置凹槽形状相匹配,且连接加强部41装配在容置凹槽内并与容置凹槽内壁抵接,以保证组装形成的车身连接结构具有稳定和可靠的优点,提升扭转刚度和车身疲劳耐久性能,减少车身框口变形量,解决封闭腔体焊点不可达的问题。
4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加强部41为截面呈c形的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装配在容置凹槽内,第一加强部的开口方向与容置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同。
42.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起到加强的作用,提升扭转刚度和车身疲劳耐久性能,减少车身框口变形量;连接加强部41内壁和容置凹槽内壁焊接,提升扭转刚度和车身疲劳耐久性能,解决封闭腔体焊点不可达的问题。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42上沿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反方向凸起形成第一加强凸起421;所述第二连接部43上沿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反方向凸起形成第二加强凸起(图中未示)。
4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上设置的第一加强凸起421和第二加强凸起可以保证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具有更好的加强作用,以保证组装形成的车身连接结构具有稳定和可靠的优点,提升扭转刚度和车身疲劳耐久性能。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42沿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同方向凸起形成第一安装位422,所述第一安装位422与所述后侧围内板30和所述第一安装部52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43沿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同方向凸起形成第二安装位(图中未示),所述第二安装位与所述后侧围内板30和所述第二安装部53的第二端相连。
46.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沿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同方向凸起形成第一安装位4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沿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开口相同方向凸起形成第二安装位,可以便于连接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后侧围内板30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
47.具体地,车身连接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一紧固组件60,第一安装部52包括第一上安装孔521和第一下安装孔522;第二安装部53包括第二上安装孔531和第二下安装孔532;所述第一安装位422上设有第一加强孔423;所述第二安装位上设有第二加强孔(图中未示);
后侧围内板30上设有与第一上安装孔521相对的第一过孔(图中未示)和与第二上安装孔531相对的第二过孔(图中未示)。其中一个第一紧固组件60依次穿过第一加强孔423、第一过孔和第一上安装孔521;另一个第一紧固组件60依次穿过第二加强孔、第二过孔和第二上安装孔531,以连接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后侧围内板30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车身连接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二紧固组件70,其中一个第二紧固组件70穿过第一下安装孔522,另一个第二紧固组件70穿过第二下安装孔532,以连接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和天窗框架10的后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组件60为紧固螺丝,包括螺杆和螺母。或者,第一紧固组件60为紧固锁扣组件,只要能够实现连接后侧围上加强板20、后侧围内板30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紧固组件60和第二紧固组件70实现连接天窗框架10的后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后侧围内板30、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保证可形成贯通传力通道,提升扭转刚度和车身疲劳耐久性能,显著减少车身框口变形量;且贯通传力通道具有简单、稳定和可靠的优点,实用性较强。
4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加强部51为截面呈c形的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的开口方向与容置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向。
50.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部的开口方向与容置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向,以保障进行更好地传力。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加强部41于靠近第一连接部42和/或第二连接部43的一侧上设加强减重孔。
52.本实施例中,连接加强部41上设加强减重孔,可以保证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具有更好的加强作用,同时,还可以确保车身连接结构质量较少,实现车辆轻量化。
5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加强部41包括加强本体、设置在加强本体两侧的第一加强侧翼和第二加强侧翼,第一加强侧翼与第一连接部42连接,第二加强侧翼与第二连接部43连接;加强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411和第二减重孔;第一加强侧翼上设有第一减重孔411,第二加强侧翼上设有第二减重孔,第一减重孔411和第二减重孔相对设置。
54.本实施例中,连接加强部41上设置的第一减重孔411和第二减重孔以确保车身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重效果和加强作用,实现车辆轻量化。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图中未示),包括如上的车身连接结构。
56.如图1-4所示,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装配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和后侧围内板30之间,且与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相连,以提升扭转刚度,解决了后侧围上加强板20和后侧围内板30之间封闭腔体焊点不可达的问题。
57.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装配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和后侧围内板30之间,且与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相连;又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以及后侧围上加强板20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后侧围内板30与天窗框架10的后部相连,且位于后侧围上加强板20的内侧;因此,天窗框架10的后部、后侧围上加强板20、后侧围内板30、天窗后连接板加强支架40和天窗框架后安装支架50配合,形成贯通传力通道,为天窗框架10和车身其他部件的连接提供稳定支撑,提升扭转刚度,显著减少车身框口变形量及提升扭转刚度性能;且贯通传力通道具有简单、稳定和可靠的优点,实用性较强。
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