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空调冷凝器系统、底盘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空调冷凝器系统、底盘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空调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空调冷凝器系统、底盘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辆上一般采用两种前后布置结构,包括前低温散热器、中冷凝器和后主散热器,和前冷凝器、中低温散热器和后主散热器。
3.当冷凝器工作时,会影响低温散热器或主散热器,造成低温散热器和主散热器制冷效果不均衡,差异明显,导致制冷效果不好,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空调冷凝器系统、底盘及车辆,旨在解决制冷效果不均衡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包括:保护罩和至少一个安装管,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管分别与所述保护罩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冷凝器的容纳空间;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管用于安装到位于车辆底盘的部件上。
6.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管中的每个安装管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车辆底盘上的部件进行安装的第一连接板。
7.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管分别适配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每个安装管与所述保护罩之间。
8.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管固定连接的第一板、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保护罩连接的第二板。
9.可选地,所述保护罩包括主板和边板,所述边板设置在所述主板边缘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板和所述边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11.可选地,所述安装管为空心圆管。
12.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系统,包括冷凝器本体,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风扇与冷凝管,所述风扇与所述冷凝管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冷凝管,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冷凝器本体安装于所述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中的容纳空间。
13.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包括车身下横梁以及副车架,还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车身下横梁与所述副车架之间。
14.本技术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
15.有益效果:
1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空调冷凝器系统及汽车,通过保护罩和至少一根安装管形成空调冷凝器的安装结构,保护罩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冷凝器的容纳空间,通过将冷凝器安装在容纳空间内,然后将安装管连接在底盘的车身下横梁与所述副车架之间,从而实现将冷凝器主体安装在车辆底部,避免低温散热器前置影响冷凝器工作效果,从而保证整车降温效果的同时控制整车热平衡效果,提高客户体验感,并且有效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保护罩保护冷凝器,避免冷凝器被碰撞挤压变形。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冷凝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底盘结构的侧视图;
2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底盘结构的仰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管;11、第一连接板;2、保护罩;21、主板;22、边板;23、通风孔;24、安装板;25、容纳空间;3、第二连接板;31、主连接板;32、第一板;33、第二板;34、接线件;4、冷凝器主体;41、风扇;42、冷凝管;43、泵体;5、车身下横梁;6、副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相关技术中,目前车辆上一般采用两种前后布置结构,一种是前低温散热器、中冷凝器和后主散热器的安装结构,一种是前冷凝器、中低温散热器和后主散热器的安装结构。这两种结构要么因为低温散热器布置在冷凝器前方,工作时冷凝器将自身散出的热量以及主散热器的热量送至低温散热器处,热平衡效果满足,却影响冷凝器效果,导致空调降温性能变差;要么因为冷凝器布置在低温散热器前方,工作时冷凝器将自身散出的热量以及低温散热器的热量送至主散热器处,空调降温性能满足却导致整车热平衡失效。
25.在某些高温工况下,车辆采用前低温散热器、中冷凝器和后主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时,因为低温散热器布置在冷凝器前方,从而牺牲空调制冷效果保证在极高温地区整车热平衡满足要求,导致空调降温性能变差。但采用前冷凝器、中低温散热器和后主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时,因为因为冷凝器布置在低温散热器前方,空调降温性能满足,却导致整车热平衡失效,因此无法满足整车热平衡和降温需求之间的平衡,影响低温散热器和主散热器的制冷效果。
26.实施例一:
27.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
例提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保护罩2和至少一个安装管1,至少一个安装管1分别与保护罩2固定连接,保护罩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冷凝器的容纳空间25;至少一个安装管1用于安装到位于车辆底盘的部件上。
28.安装管1的长度大于保护罩2的宽度,使安装管1伸出保护罩2,使用时将冷凝器安装在保护罩2上的容纳空间25内,然后将整个结构安装在车辆底盘上,将安装管1与车辆底盘上的部件固定连接,将冷凝器固定在车辆的底部,从而避免冷凝器对低温散热器和主散热器产生影响,进而满足了整车热平衡和降温需求之间的平衡。
29.同时,由于车辆底部工况复杂,通过保护罩2对冷凝器进行保护,避免冷凝器发生磕碰,或被碰撞挤压变形,提高了冷凝器的使用寿命。
3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管1可以为两根,两根安装管1分别设置在保护罩2的两侧,从而形成四点安装结构,提高了整个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管1可以多于两根,用于适应不同的车辆类型,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31.其中,安装管1为空心圆管,其中空心圆管的材料可以为空心钢管,从而即减轻自身重量,降低了后车辆的耗能,又使安装管1满足强度需求,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32.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管1也可以为实心钢杆等其他材料。
33.另外,至少一个安装管1中的每个安装管1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车辆底盘上的部件进行安装的第一连接板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可以为金属板,金属板与安装管1焊接或一体成型,金属板上开设有螺栓孔,使用时通过将螺栓穿过螺栓孔并与车辆底盘上的部件连接,即可将安装管1进行固定,使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还可以为由安装管1两端冲压而成的连接片,与安装管1一体成型,有效提高第一连接板11与安装管1之间的结构强度。
34.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2包括主板21和边板22,边板22设置在主板21边缘以形成容纳空间25,其中主板21为对冷凝器进行保护的板面,边板22设置在主板21的边缘用于与安装管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边板22设置有两条,两条边板22分别设置在主板21相对的两侧边缘,且与主板21垂直,边板22与主板21之间形成的空间即为用于安装冷凝器的容纳空间25,安装冷凝器时,将冷凝器与边板22固定连接,从而将冷凝器固定在容纳空间25内,起到冷凝器的保护作用。
35.其中,保护罩2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23,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孔23开设在主板21上,多个通风孔23均匀分布在主板21板面上,通过通风孔23使冷凝器工作时产生的气流流通,降低了对冷凝器工作效果的影响。
36.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结构还包括:与安装管1分别适配的第二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3连接在每个安装管1与保护罩2之间,第二连接板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安装管1固定连接的第一板32、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保护罩2连接的第二板33。
37.具体的,第二连接板3包括主连接板31,主连接板31的长度与保护罩2主板21的宽度相适配。第一板32和第二板33分别沿主连接板3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主连接板31的两侧,第一板32和第二板33分别与主连接板31焊接或一体成型,并且第一板32和第二板33分别向主连接板31的两侧弯曲。
38.第一板32的板面为与安装管1表面相适配的曲面,连接时将第一板32的凹面与安
装管1的外壁贴合,然后将第一板32与安装管1焊接,从而将第二连接板3与安装管1固定连接。
39.第二板33和边板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板33和边板22上均开设有相互适配的螺栓孔,当第二板33与边板22贴合时,螺栓孔一一对应,从而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件与保护罩2固定连接。第二板33的板面与主连接板31相互垂直,当第二板33与边板22贴合时,主连接板31与主板21相互平行,提高了整个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40.通过第二连接板3将保护管与保护罩2固定连接,将冷凝器安装在容纳空间25内,通过保护罩2保护冷凝器,避免冷凝器被碰撞挤压变形,提高了冷凝器的使用寿命。将安装管1通过第一连接板11连接在位于车辆底盘的部件上,有效提高了整个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将冷凝器安装在车辆底部后,冷凝器工作时不会对低温散热器以及主散热器产生影响,使低温散热器和主散热器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整车降温效果的同时控制整车热平衡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并且有效避免冷凝器影响低温散热器和主散热器的制冷效果,提高客户体验感。
41.实施例二:
4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空调冷凝器系统,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冷凝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包括冷凝器本体,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风扇41与冷凝管42,所述风扇41与所述冷凝管42固定连接,所述风扇41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冷凝管42,还包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冷凝器本体安装于所述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中的容纳空间25。
43.具体的,将保护罩2与安装管1固定连接后,将冷凝器主体4安装在容纳空间25内,使风扇41与保护罩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同时使冷凝管42位于靠近保护罩2的一侧,风扇41位于冷凝管42与车辆之间,使风扇41将气流向远离车辆的一侧吹,提高了冷凝器主体4的散热效果。
44.冷凝管42与保护罩2之间留有间隙,提高冷凝器主体4的散热效果,从而有效避免保护罩2对冷凝器主体4产生磕碰,从而使保护罩2起到保护作用。
45.参照图1和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凝器本体还包括泵体43,泵体43与冷凝器本体连接用于驱使冷凝器本体正常工作,因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结构还包括:
46.安装板24,安装板24固定设置在保护罩2上,安装板24与一侧边板22固定连接,且朝向主板21的内侧,安装板24与主板21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4与保护罩2焊接或一体成型。泵体43安装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板24上;
47.接线件34,接线件34用于对冷凝器的供电线路以及控制线路等接线进行连接和固定,接线件34安装在远离安装板24一侧的第二连接件上,具体的,接线件34通过螺栓与远离安装板24一侧的第二连接件的主连接板31固定连接,安装冷凝器时通过接线件34将冷凝器与车辆的线路进行连接,并通过接线件将线路固定在远离泵体43的一侧,避免行驶过程中对线路造成擦碰,并且有效避免冷凝器的线路对泵体43产生阻碍。
48.实施例三:
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底盘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底盘结构的仰视图,参照图3和图4,包括车身下横梁5以及副车架6,还包括如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空调冷凝器
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车身下横梁5与所述副车架6之间。
50.其中,安装冷凝器时,将冷凝器安装在容纳空间25内,使冷凝器与保护罩2固定连接,然后将安装管1的一端与车身下横梁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副车架6连接,使冷凝器位于车辆底盘的中间位置,且冷凝器的出风管朝向远离车辆一侧。
51.在本实施例中,车身下横梁5与副车架6的底面与车身纵梁之间的距离相近,安装管1的两端与车身下横梁5和副车架6连接后,整个安装结构以及冷凝器相对于地面平行,同时通过保护罩2对冷凝器进行保护,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冷凝器被路面碰撞挤压变形;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整个安装结构以及冷凝器相对于地面可以成一定角度,如冷凝器与地面成10
°
或其他角度,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提高行驶过程中风对冷凝器的散热效果。
52.通过将冷凝器安装在容纳空间25内,然后将安装管1连接在底盘的车身下横梁5与所述副车架6之间,从而实现将冷凝器主体4安装在车辆底部,同时将冷凝器安装在车辆底部后,冷凝器工作时不会对低温散热器以及主散热器产生影响,使低温散热器和主散热器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整车降温效果的同时控制整车热平衡效果,有效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并且有效避免冷凝器影响低温散热器和主散热器的制冷效果,提高客户体验感。
53.实施例四:
5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如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冷凝器安装结构。
5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7.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