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车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2.传统形态车轮只适用于平缓地面,遇到坑洼起伏、高低不平的地形结构时缺少一定的越障能力,且容易发生陷车事故;而异形车轮虽然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可却不适合在平缓底面高速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轮,以可改变形态,以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地形。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轮板和驱动机构,其中:
6.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中心板,以设于所述中心板上的多个辐板,各所述辐板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板连接,另一端位于同一圆上;
7.所述轮板转动设于所述辐板上,并于各所述辐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轮板,各所述轮板的转动中心设于所述辐板上远离所述中心板的一端;因所述轮板相对于所述辐板转动,多个所述轮板具有组合呈圆形的第一状态,以及组合呈正多边形的第二状态;
8.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转动驱动部,以及由所述转动驱动部驱动而可于所述辐板上转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数量与所述辐板的数量一一对应,与所述螺杆啮合相连有滑动件,并于所述滑动件和该所述辐板上的所述轮板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轮板枢转连接;所述螺杆可因承接于所述转动驱动部的驱动而转动,并带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螺杆的轴向滑动,以使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轮板转动。
9.进一步的,于各所述辐板上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辐板的远离所述中心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设于所述辐板的靠近所述中心板的一端,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经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并向所述中心板的中心延伸。
10.进一步的,所述轮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的部位成型有凹槽,部分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嵌置于所述凹槽中,并于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轮板的枢转轴。
11.进一步的,所述轮板包括第一轮板和第二轮板,各所述第一轮板设于其所在的所述辐板的相同侧,各所述第二轮板设于其所在的所述辐板的相同侧。
12.进一步的,设于相邻所述辐板间的所述第一轮板和所述第二轮板中,于所述第一轮板的与所述第二轮板相邻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插槽,于所述第二轮板的与所述第一轮板相
邻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的数量一致,所述插板部分插设于对应的所述插槽内,以在多个所述轮板呈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轮板和所述第二轮板组合呈弧形,以及在多个所述轮板呈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轮板和所述第二轮板交错设置。
13.进一步的,各所述螺杆由同一所述转动驱动部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包括变形电机,并于所述变形电机的转动动力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螺杆上设有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相连。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的外侧固连有驱动轴。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扣合相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轮通过设置轮板可相对辐板转动,使得多个轮板可组合成呈圆形和呈正多边形的两种状态,以可使得前述车轮可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地形。
18.(2)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可便于螺杆于辐板上的设置。
19.(3)通过设置凹槽,可便于轮板于辐板上的转动。
20.(4)通过设置第一轮板设于辐板的相同侧,以及第二轮板设置于辐板的相同侧,可将第一轮板和第二轮板交替设置,以便于轮板组合成不同的形态。
21.(5)通过于第一轮板的一侧设置插槽,于第二轮板的一侧设置插板,可便于轮板组合成不同的形态。
22.(6)通过设置主动轮和从动齿轮,可便于螺杆被同一变形电机驱动,从而便于车轮的变形。
23.(7)通过设置驱动轴,可便于车轮的转动。
24.(8)通过设置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便于对驱动机构的保护。
2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可在不同结构的地形上行驶,用以进行抢险救灾等活动。
2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27.一种车辆,于所述车辆上配备有前述的车轮。
28.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的车身顶部的前端设有机械臂,于所述车身的顶部的后端设有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向所述机械臂发送控制信号。
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30.(1)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辆的通过设置前述的车轮结构,使得车辆可在不同结构的地形上自由行驶。
3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设置机械臂和信号接收装置,可便于对车辆移动的遥控和便于远程救援。
附图说明
3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轮第一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轮第二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第一支撑件;101、第二支撑件;102、中心板;2、辐板;201、第一固定板;202、第二固定板;3、第一轮板;301、插槽;4、第二轮板;401、插板; 5、螺杆;501、滑动件;502、连接件;503、从动齿轮;504、主动轮;6、驱动轴;7、车身;701、防滑槽;702、信号接收装置;8、机械臂;9、探照灯。
具体实施方式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2.实施例一
4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轮,包括支撑结构、轮板和驱动机构,通过设置轮板可相对支撑架构中的辐板转动,使得多个轮板可组合成呈圆形和呈正多边形的两种状态,以可使得前述车轮可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地形。
44.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车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101。第一支撑件1包括中心板102,和均匀的成型于中心板102上的三个辐板2,辐板2沿中心板102的直径方向向外延伸。第二支撑件101的形状与第一支撑件1相同,且第二支撑件101设于第一支撑件1的外侧。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101中的辐板2的数量不限于三个,也可以是四个、五个、六个等其他适用数量。相对于与第二支撑件 101相对的一侧,于支撑件的另一侧固定有驱动轴6。
45.优选的,于第一支撑件1的各辐板2上成型有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第一固定板201成型于辐板2的远离中心板102的一端,第二固定板 202成型于辐板2的靠近中心板102的一端。于第一固定板201上开设有枢转孔,于第二固定板202上开设有过孔。
46.螺杆5和第一支撑件1的辐板2一一对应,且各螺杆5沿中心板102的直径方向设置。螺杆5由过孔穿经第二固定板202,写螺杆5的远离中心板102 的一端可枢转插设于枢转孔内。螺杆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202深入到靠近中心板102的中心位置,于螺杆5的该端焊接有从动齿轮503。
47.进一步的,于中心板102的中心处开设有变形槽,于变形槽内插设有枢转杆,枢转杆可于变形槽内枢转,于枢转杆的顶端焊接有主动齿轮504,主动齿轮504和各从动齿轮503啮合。第二支撑件101的中心板102处向外突出形成外突部,于外突部内固定有变形电机,于变形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变形杆,相对于连接在变形电机上的一端,变形杆的另一端焊接在主动齿轮504上,使得变形电机可带动主动齿轮504枢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503枢转,也即是带动螺杆5枢转。
48.优选的,轮板转动设于辐板2上,并于各辐板2的两侧均设有轮板,各轮板的转动中心设于辐板2上远离中心板102的一端。于第一固定板201上沿第一支撑件1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左右对称设置。于第二支撑件101的各辐板2的远离其中心板102的一端成型有第三固定板,于第三固定板上沿第二支撑件101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二通孔左右对称设置。当第二支撑件101该设在第一支撑件1外侧时,第一固定板 201和第三固定板抵接,且两个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并导通形成连接孔。
49.于轮板一侧成型有凹槽,部分的第一固定板201嵌置于所述凹槽中,并于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01和所述轮板的枢转轴,设于辐板 2左侧的轮板的枢转轴插设于左侧的连接孔内,设于辐板2右侧的轮板的枢转轴插设于右侧的连接孔内,使得轮板可相对于辐板2转动。
50.于螺杆5上啮合连接有滑动件501,且滑动件501的一个端面与第一支撑件1的辐板2的顶面抵接,使得当螺杆5枢转时,滑动件501不会随螺杆5枢转,而是沿螺杆5的设置方向向外或者向内移动。
51.于滑动件5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于连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于轮板的靠近内侧中部的位置处成型有两个安装块,两个安装块之间沿轮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安装块的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502包括两根横杆和垂直于两根横杆并连接于两根横杆之间的竖杆,连接件502的一根横杆插设于第一安装孔内,连接件502的另一跟横杆插设于第二安装孔内,使得因滑块于螺杆5上的移动而可带动轮板的转动。
52.而,为了便于轮板于辐板2上的转动,使得轮板因转动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轮板包括第一轮板3和第二轮板4。沿顺时针方向,第一轮板3均设置于其所在辐板2的右侧,第二轮板4均设置于其所在辐板2的左侧。相对于设于辐板2上的一侧,于第一辐板2的另一侧均匀的开设有六个插槽301,于第二辐板2的另一侧均匀的开设有六个插槽301,设于相邻的辐板2上的相邻的第一轮板3和第二轮板4,其插板401部分插设在插槽301内,使得当车轮呈第一形态时设于相邻的辐板2上的相邻的第一轮板3和第二轮板4组合成弧形;当车轮呈第二形态时,设于相邻辐板2上的相邻的第一轮板3和第二轮板4交错设置。
53.实施例二
5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配备有前述的车轮。具体的,驱动电机股灾在车辆的车身7的底部,前述的车轮的驱动轴6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安装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轮,可使得本实施例的车轮除了能够在平坦的地形上行驶,还可以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
55.另外,本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7上的前端配备有机械臂8,而于车身7顶部的后端设
置有信号接收装置702,可用来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向机械臂8发送信号,使得机械臂8可被远程操控。同时信号接收装置702也可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向车轮的驱动电机发送信号,使得车辆的移动可被远程操控。
56.最后,为了便于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中使用,于车身7的前端设置有探照灯9。同时,车身7的顶部呈平面设置,便于放置物品或者待救援的人,为了防止物品或者待救援的人员从车身7的顶部滑落,于车身7的顶部成型有交错布置的防滑槽701。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