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扶手拉环和车辆。
背景技术:2.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公共交通车辆在作用日益突出。
3.现有的公交车上一般都设置有供站立乘客使用的固定在公交车扶手杆上的扶手拉环,但是目前公交车上的扶手拉环离地高度大多在1.6米以上且高度无法调节。当乘客身高较矮或乘客多为小学生时,乘车高峰期间车内较为拥堵时,乘客往往够不到扶手拉环或者刚能够抓到扶手拉环却抓握吃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扶手拉环,旨在实现扶手拉环的高度调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扶手拉环,包括:
6.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扶手拉环固定于车辆;
7.外壳,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8.悬吊组件,包括:
9.卷收器,安装于所述外壳;
10.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外壳;
11.拉绳,一端连接所述卷收器,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件并由所述外壳伸出;以及
12.锁止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并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控制所述锁止结构与所述导向件配合以夹紧或释放所述拉绳;以及
13.吊环,连接于所述拉绳伸出所述外壳的一端。
14.可选地,所述锁止结构包括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的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具有锁止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锁止件连接并驱动所述锁止部在靠近和远离所述导向件的状态切换,以与所述导向件配合以夹紧或释放所述拉绳。
15.可选地,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锁止件还具有安装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外壳设有支撑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抵接,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锁止部具有绕所述固定部转动并朝向所述导向件运动的趋势。
16.可选地,所述导向件为导向轮,所述锁止部为表面形成有锯齿状凸起的锁止轮。
17.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为与所述锁止件连接的调节绳,所述调节绳由所述外壳伸出。
18.可选地,所述悬吊组件于所述外壳内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悬吊组件中的所述拉绳分别连接于所述吊环的相对两侧。
19.可选地,两组所述悬吊组件中的所述调节绳伸出所述外壳的部分合并在一起。
20.可选地,所述调节绳伸出所述外壳的一端还连接有拉环。
21.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带和扶手夹头,所述扶手夹头用于将所述扶手拉环固定于车辆,所述连接带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2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扶手杆和所述的扶手拉环,所述扶手拉环固定于所述扶手杆。
2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卷收器、导向件以及锁止结构的配合以夹紧或释放拉绳,当锁止结构上的驱动部控制锁止结构处于锁紧位置时,锁止结构与导向件配合夹紧拉绳,使拉绳处于长度锁止固定状态,以供乘客抓握。当锁止结构上的驱动部控制锁止结构处于开启位置时,锁止结构与导向件配合释放拉绳,此时,在拉绳处于长度可以调节的状态下,当拉绳受到下拉力时,导向件引导拉绳从卷收器中拉出,并拉伸至合适的长度,从而使扶手拉环处于合适的高度;当拉绳没有受到下拉力,导向件引导拉绳在卷收器的带动下自由上升以使拉绳卷至卷收器上,使拉绳处于拉伸长度最短的状态,即扶手拉环处于高度最高的状态。如此,实现了扶手拉环的高度可调节,方便了不同身高的乘客通过调整拉绳的长度,将扶手拉环调整到自己适合的高度,从而扩大了扶手拉环的适用范围,也保证了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本方案通过设置悬吊组件,保证拉绳在特定的长度位置能可靠的锁止固定,提高了扶手拉环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本方案采用纯机械结构设计,保证了产品的强度。另一方面,本方案的扶手拉环与现有普通车辆扶手拉环尺寸接近,不额外占用车内空间。再一方面,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拉环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26.图2为图1扶手拉环中扶手夹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扶手拉环中第一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1扶手拉环中第二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1扶手拉环中锁止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1扶手拉环中驱动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0033][003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公共交通车辆在作用日益突出。
[0039]
现有的公交车上一般都设置有供站立乘客使用的固定在公交车扶手杆上的扶手
拉环,但是目前公交车上的扶手拉环离地高度大多在1.6米以上且高度无法调节。当乘客身高较矮或乘客多为小学生时,乘车高峰期间车内较为拥堵时,乘客往往够不到扶手拉环或者刚能够抓到扶手拉环却抓握吃力。这严重影响了乘客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不满足公交产品日益增涨的人性化、安全性的需求。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扶手拉环10。
[0040]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扶手拉环10包括连接组件100、外壳200、悬吊组件300以及吊环500。
[0041]
请参照图2,具体地,连接组件100用于将扶手拉环10固定于车辆。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包括相连接的连接带120和扶手夹头110,扶手夹头110用于将扶手拉环10固定于车辆,连接带120与外壳200固定连接。在本技术图中示出的方案,连接组件100包括两个扶手夹头110,两个扶手夹头110对应固定,在夹持车辆上的扶手杆的同时夹持连接带120以连接外壳200。扶手夹头110上形成有容纳凹槽111,用于容纳车辆上的扶手杆,容纳凹槽111的大小可以根据扶手杆的粗细进行调整。为提高扶手拉环10与车辆的连接稳定性,在扶手夹头110上形成有穿心钉安装孔112,以供穿心钉通过穿心钉安装孔112安装到扶手夹头110上,从而防止扶手夹头110相对于扶手杆转动,提高了扶手夹头110与车辆的连接稳定性。扶手夹头110上还形成有固定孔113,螺栓穿过固定孔113以将两个扶手夹头110固定在扶手杆上,从而实现扶手拉环10与车辆的固定连接。当然,扶手夹头110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其容纳凹槽111处可拆卸打开以容纳扶手杆,在此,不对扶手夹头110的具体数量做限制,只要其能够实现扶手拉环10与车辆的固定即可。扶手夹头110的材质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其可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后期的二次加工成型,在此不对扶手夹头110的具体材质和成型工艺做限制。连接带120的一端与扶手夹头110固定,连接带120的另一端与外壳200固定,如此将外壳200和扶手夹头110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图中示出的方案,连接带120的一端被夹持在两个扶手夹头110之间,另一端穿过外壳200以实现扶手夹头110与外壳200的连接。当然,连接带120也可以是其一端穿过扶手夹头110,另一端被夹持在外壳200内。连接带120的材质可以是尼龙、合成纤维或塑料等等,在此不对连接带120的具体材质做限制。
[0042]
外壳200与连接组件100连接。具体地,外壳2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形成有容纳空腔,用于容纳悬吊组件300,从而将悬吊组件300固定于外壳200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0的边缘设有沿其周向的凹槽,第二壳体220的边缘设有沿其周向的凸起,通过凸起与凹槽的卡合以实现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的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上均设有安装孔,将螺栓穿过安装孔以将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对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做限制。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将悬吊组件300安装于外壳200内,同时也方便了悬吊组件300的检修和维护。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外壁还可以设置有展示图文,展示图文可以是广告宣传、公益宣传、常识知识等,具体也通过粘贴或喷绘等方式设置,在此不对展示图文的具体内容和设置方式做限制。如此,通过在外壳200的外壁设有展示图文,扩大和加快了的展示图文内容的传播,提高了扶手拉环10的美观性,同时也增加了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趣味性,另外也增加了车辆运营的收益。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材质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其可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也
可以通过后期的二次加工成型,在此不对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具体材质和成型工艺做限制。
[0043]
请参照图1、图3及图4,悬吊组件300包括卷收器310、导向件320、拉绳330以及锁止结构340。卷收器310安装于外壳200,用于将拉绳330卷起来。具体地,第一壳体210上设置有卷收第一固定部212,第二壳体220上设置有卷收第二固定部222,卷收器310的一端固定于卷收第一固定部212,然后将第二壳体220与第一壳体210固定,从而使卷收器310的另一端固定于卷收第二固定部222,以实现卷收器310的固定。如此,将卷收器310安装于外壳200内,实现了卷收器310的稳定的安装,避免了卷收器310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外力而造成的脱落情况,保证了卷收器310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避免了因卷收器310脱落而给乘客造成的伤害。卷收器310的材质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在此不对卷收器310的具体材质做限制。卷收器310具体可以是阻尼卷收器、紧急锁止式卷收器或者预紧式卷收器,当选用紧急锁止式卷收器或者预紧式卷收器时,车辆发生急刹车,卷收器310便会锁死,避免拉绳330被拉出,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采用卷收器310可以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通过调整拉绳330的长度,将扶手拉环10调整到自己适合的高度,从而扩大了扶手拉环10的适用范围,也保证了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另外,在扶手拉环10使用结束后,可以调节拉绳330,使拉绳330回缩至卷收器310,使扶手拉环10恢复至最高高度,避免了扶手拉环10高度太低造成的乘客碰头等安全问题,提高了扶手拉环10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0044]
请继续参照图1、图3及图4,导向件320安装于外壳200,位于卷收器310的远离连接组件100的方向,用于导向拉绳330的拉伸。具体地,第一壳体210上设置有导向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壳体220上设置有导向第二固定部221,导向件320的一端固定于导向第一固定部211,然后将第二壳体220与第一壳体210固定,从而使导向件320的另一端固定于导向第二固定部221,以实现导向件320的固定。如此,将导向件320安装于外壳200内,实现了导向件320的稳定的安装,避免了导向件320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外力而造成的脱落情况,保证了导向件320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避免了因导向件320脱落而给乘客造成的伤害。导向件320的材质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在此不对导向件320的具体材质做限制。
[0045]
拉绳330的一端连接卷收器310,另一端绕过导向件320并由外壳200伸出。拉绳330具有一定的长度,当拉绳330仅拉伸出部分长度时,剩余的未拉伸部分的拉绳330卷在卷收器310上。在卷收器310、导向件320和锁止结构340的配合下,拉绳330可以在下拉力的作用下拉伸至合适的长度,以使扶手拉环10处于合适的高度,从而方便身高不同的乘客使用扶手拉环10,扩大了扶手拉环10的适用范围,保证了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拉绳330的材质可以是尼龙、合成纤维或塑料等等,在此不对拉绳330的具体材质做限制。拉绳330的总长度可以根据扶手拉环10的高度、车辆的目标人群等因素进行调整,在此不对拉绳330的总长度做限制。
[0046]
锁止结构340安装于外壳200并设置有驱动部420,驱动部420控制锁止结构340与导向件320配合以夹紧或释放拉绳330。具体地,驱动部420可以控制锁止结构340的处于锁紧位置或开启位置,当驱动部420控制锁止结构340处于锁紧位置时,锁止结构340与导向件
320配合以夹紧拉绳330,使拉绳330处于长度不可以调节的状态,即拉绳330处于长度固定状态。当驱动部420控制锁止结构340处于开启位置时,锁止结构340与导向件320配合以释放拉绳330,使拉绳330处于长度可以调节的状态。此时,在拉绳330处于长度可以调节的状态下,当拉绳330受到下拉力时,导向件320引导拉绳330从卷收器310中拉出,并拉伸至合适的长度,从而使扶手拉环10处于合适的高度;当拉绳330没有受到下拉力,导向件320引导拉绳330在卷收器310的带动下自由上升以使拉绳330卷至卷收器310上,使拉绳330处于拉伸长度最短的状态,即扶手拉环10处于高度最高的状态。
[0047]
吊环500连接于拉绳330伸出外壳200的一端,为乘客提供抓握空间。具体地,可在吊环500上设置有波浪型的凸起和凹陷,以使吊环500更符合手抓握吊环500时的形态,一方面提高了乘客乘车过程中抓握的舒适性,提高了车辆的人性化;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手与吊环500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乘客乘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乘客可以通过抓握吊环500将拉绳330拉伸至合适的长度,从而将扶手拉环10拉至合适的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车需求。
[0048]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卷收器310、导向件320以及锁止结构340的配合以夹紧或释放拉绳330,当锁止结构340上的驱动部420控制锁止结构340处于锁紧位置时,锁止结构340与导向件320配合夹紧拉绳330,使拉绳330处于长度锁止固定状态,以供乘客抓握。当锁止结构340上的驱动部420控制锁止结构340处于开启位置时,锁止结构340与导向件320配合释放拉绳330,此时,在拉绳330处于长度可以调节的状态下,当拉绳330受到下拉力时,导向件320引导拉绳330从卷收器310中拉出,并拉伸至合适的长度,从而使扶手拉环10处于合适的高度;当拉绳330没有受到下拉力,导向件320引导拉绳330在卷收器310的带动下自由上升以使拉绳330卷至卷收器310上,使拉绳330处于拉伸长度最短的状态,即扶手拉环10处于高度最高的状态。如此,实现了扶手拉环10的高度可调节,方便了不同身高的乘客通过调整拉绳330的长度,将扶手拉环10调整到自己适合的高度,从而扩大了扶手拉环10的适用范围,也保证了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本方案通过设置悬吊组件300,保证拉绳330在特定的长度位置能可靠的锁止固定,提高了扶手拉环10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本方案采用纯机械结构设计,保证了产品的强度。另一方面,本方案的扶手拉环10与现有普通车辆扶手拉环10尺寸接近,不额外占用车内空间。再一方面,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49]
请参照图1和图5,进一步地,为实现拉绳330的夹紧和释放,锁止结构340包括与外壳200活动连接的锁止件410,锁止件410具有锁止部411,驱动部420与锁止件410连接并驱动锁止部411在靠近和远离导向件320的状态切换,以与导向件320配合以夹紧或释放拉绳330。
[0050]
具体地,锁止件410与外壳200活动连接,以使锁止件410可以相对于导向件320做靠近和远离的运动,从而使锁止部411与导向件320抵接或远离,以夹紧或释放拉绳330。当锁止件410相对于导向件320做靠近运动,直至锁止部411与导向件320抵接,从而将拉绳330夹紧在锁止部411与导向件320之间,使拉绳330处于长度固定状态,使扶手拉环10处于高度固定状态。当锁止件410相对于导向件320做远离运动时,锁止部411与导向件320分离,从而使拉绳330处于释放状态,此时,如果拉绳330受到向下的拉力,则拉绳330会在导向件320的引导下,从卷收器310中拉出并拉伸至合适的长度,从而使扶手拉环10处于合适的高度;如
果拉绳330没有受到向下的拉力,则拉绳330会在导向件320的引导和卷收器310的带动下自由上升,以使拉绳330回缩至卷收器310上,使拉绳330处于拉伸长度最短的状态,即扶手拉环10处于高度最高的状态。锁止件410与外壳200的活动连接,方便了锁止结构340与导向件320的配合,使锁止部411靠近或远离导向件320,从而实现对拉绳330的夹紧或释放。
[0051]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5,更进一步地,为实现拉绳330的夹紧和释放,锁止结构340还包括弹性件430,锁止件410还具有安装部412和固定部413,固定部413与外壳200转动连接,外壳200设有支撑部214,弹性件430的一端与支撑部214抵接,另一端与安装部412抵接,弹性件430驱使锁止部411具有绕固定部413转动并朝向导向件320运动的趋势。
[0052]
具体地,第一壳体210上设置有锁止第一固定部213,第二壳体220上设置有锁止第二固定部223,锁止件410的固定部413的一端固定于锁止第一固定部213,然后通过第二壳体220与第二壳体220的连接使固定部413的另一端固定于锁止第二固定部223,从而实现锁止件410的固定部413的固定安装。如此,实现了锁止件410的稳定的安装,避免了锁止件410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外力而造成的脱落情况,保证了锁止件410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避免了因锁止件410脱落而给乘客造成的伤害。同时,固定部413与外壳200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了锁止部411相对于导向件320的靠近和远离,从而实现了拉绳330的夹紧和释放状态,进而实现了扶手拉环10的高度可调节,以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车需求。支撑部214设置在第一壳体210上,锁止件410的安装部412处于固定部413和锁止部411之间,弹性件430的一端与支撑部214抵接固定,另一端与安装部412抵接固定,从而通过弹性体的自身预紧力将锁止部411压向导向件320,从而将拉绳330夹紧在锁止部411与导向件320之间,实现拉绳330的长度固定状态,使扶手拉环10处于高度固定状态,以使乘客可以安全的抓握扶手拉环10。更具体地,弹性件430可以是片簧、螺旋弹簧、膜片、膜盒、波纹管等等,在此不对弹性体的具体种类做限制。
[0053]
请参照图1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导向件320为导向轮,锁止部411为表面形成有锯齿状凸起的锁止轮。驱动部420为与锁止件410连接的调节绳,调节绳由外壳200伸出。
[0054]
具体地,导向轮可以实现自由转动,从而带动拉绳330上升或下拉,方便了拉绳330的上下运动,减少了摩擦力。当然,导向件320也可以是导向块,在导向块与拉绳330接触的一侧面设置有拉绳330的移动槽,同时提高移动槽的表面光滑度以降低与拉绳330相对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导向轮的材质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在此不对导向轮的具体材质做限制。
[0055]
锁止轮的表面形成有锯齿状凸起,以加大锁止轮与拉绳330之间的摩擦力。当锁止轮处于锁紧位置时,保证拉绳330不会发生滑动,以确保锁止状态的锁止强度。在本技术图中示出的方案,锁止轮沿其外周的一部分设置有锯齿状凸起,当然锁止轮也可以是沿其外周全部设置锯齿状凸起。锁止轮的材质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在此不对锁止轮的具体材质做限制。
[0056]
调节绳可采用金属丝绞合绳、棕榈绳等材质,优选地采用2mm钢丝绳,在保证调节绳对锁止部411的调节功能的同时,也保证了调节绳自身的强度,保证了扶手拉环10的使用寿命。调节绳的一端与锁止件410的锁止部411相连接,从而通过拉动调节绳,调整锁止部411与导向件320的配合关系,以实现对拉绳330的夹紧和释放。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当
下拉调节绳时,锁止轮与导向轮分离,拉绳330处于释放状态;当松开调节绳时,锁止轮在弹性件430的预紧力的作用下压向导向轮,使拉绳330处于夹紧状态,固定于锁止轮和导向轮之间。
[0057]
当然,锁止结构340还可以是电机、推杆以及滑块的配合结构。具体地,在电机的带动下,推杆推动滑块移动,从而通过滑块与导向件320的配合以夹紧或释放拉绳330,从而实现扶手拉环10的高度可调节。
[0058]
在一实施例中,悬吊组件300于外壳200内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悬吊组件300中的拉绳330分别连接于吊环500的相对两侧。两组悬吊组件300的设置使拉绳330的调节更顺畅省力,方便了对扶手拉环10的高度调节。两组悬吊组件300中的调节绳伸出外壳200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如此,在外壳200的外部,可以仅通过调节合并在一起的调节绳,控制两组悬吊组件300以实现扶手拉环10的高度调节,方便了对扶手拉环10高度的控制调节。调节绳伸出外壳200的一端还连接有拉环421。拉环421的材质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在此不对拉环421的具体材质做限制。拉环421的设置,为调节绳的拉伸提供了操作位,方便了调节绳的使用,进而方便了对扶手拉环10高度的调节。
[0059]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扶手杆和扶手拉环10,该扶手拉环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扶手拉环10固定于扶手杆。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