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日用品 专利正文
牙刷的植毛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牙刷的植毛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植毛结构,尤指一种用于牙刷刷头处的植毛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毛刷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生活中常见的有扫把、各式大小清洁刷,而在专门技术的行业中,如机械制造、面板制造、晶圆厂等产业中也会用到例如滚轮刷、弹簧刷、板刷、铁片刷等不同用途与款式的专用毛刷制品,而牙刷通常会与上述毛刷产品区分开来,因为牙刷用途是个人卫生的清洁,并会直接与口腔接触,也是基于上述原因使得牙刷是每个人每天都会使用到且需要定时更换,造成牙刷的市场需求量远大于其他毛刷用品,通过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来制造高需求量的牙刷也就成为行业常见的生产制造主流。
3.通过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来制造牙刷有一大重点就是如何在牙刷刷面上的固定刷毛,通常是以植毛式方式来固定刷毛,植毛式毛刷的制作重点,是要将刷毛毛料固定植入于植毛孔中,同参图5、图6中所示的现有的植毛结构,配合牙刷9在其刷头91表面设有多数个植毛孔92,植毛孔92具有一毛孔槽920,以供植毛作业。毛孔槽920具有呈垂直的内壁面,其一端为上开孔 921,另一端为下槽面922,刷毛93与扁线件94一起被植入植毛孔92。
4.由于现有的牙刷通常采用可一体成型植毛孔于刷毛面上的材质,但在环保意识越来越抬头的现在,以可分解或天然材质来取代现有常见的不易被分解的材质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也有其市场价值,但于无法一体成型植毛孔的材料上进行植毛作业就必需要经过钻孔的流程,如上述现有的植毛结构进行植毛,常会因为植毛孔中的刷毛拉拔力(pull-off adhesion)不足,造成刷毛可能相对松散或从植毛孔中脱落,除了会降低牙刷清洁的功效外,也降低消费者接受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提高牙刷刷毛拉拔力(pull-off adhesion)的植毛结构,以减少刷毛脱落或刷毛松散的不良情况。
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实行牙刷的植毛结构包括多数个植毛槽,由该刷头表面往下延伸形成有一非圆柱形的斜槽道,该斜槽道一端为位在该刷头表面的一顶槽孔,另一端为一位在该刷头内部的底槽面,且该底槽面的面积小于该顶槽孔的开口面积;多数个刷毛束,各该刷毛束弯折夹设有一金属片,并利用该金属片对应该刷头上各该顶槽孔的位置植入该植毛槽中,以借该金属片将该刷毛束固定在该底槽面。
7.所述的斜槽道的内壁面呈连续的倾斜面并连接于该顶槽孔与该底槽面之间。
8.所述的斜槽道的内壁面与垂直线的夹角范围在1到20度之间。
9.所述的顶槽孔到该底槽面的距离在1.5到6公厘之间。
10.所述的顶槽孔的直径在1到3公厘之间。
11.所述的顶槽孔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矩形、六角形、椭圆形、长斜方型其中一种。
12.所述的该刷毛束的直径范围在0.0254到0.30公厘之间。
13.所述的刷头的材质为木头或竹子的其中一种。
14.所述的植毛槽是以机械或激光方式钻孔成型于该刷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16.图1a为图1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植毛步骤示意图(一);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植毛步骤示意图(二);
19.图4a到图4e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植毛槽的结构外型示意图;
20.图5为现有的植毛结构的植毛步骤示意图(一);
21.图6为现有的植毛结构的植毛步骤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植毛结构应用于牙刷1的分解示意图,牙刷1包括有一刷柄10及一相接于刷柄10的刷头11,并借本实用新型的植毛结构对刷头11进行植毛。
23.于刷头11上设有多数个植毛槽12,以供刷毛束13对应植入固定。植毛槽12由刷头11表面往下延伸形成有一连续的斜槽道120,并如图1a所示,斜槽道120一端为位在刷头11表面的一顶槽孔121,另一端为一位在刷头11内部的底槽面122。
24.同参图2所示,顶槽孔121的开口与底槽面122之间是以斜槽道120呈连续的倾斜内壁面相接,且斜槽道120的底槽面122面积小于顶槽孔121的开口面积,使斜槽道120呈上方开口大、下方底面小的槽道结构形状。
25.于植毛作业时,各刷毛束13分别如图1a所示弯折夹设有一金属片14,并利用金属片14对应刷头11表面处的顶槽孔121位置如图2所示植入植毛槽12中,以借金属片14将刷毛束13如图3 所示固定在植毛槽12的底槽面122。
26.本实用新型中的植毛结构适合用在木头或竹子等天然材质的牙刷1,通过利用机械、激光或其他方式在牙刷1的刷头11表面处加工出上大下小的非圆柱形的植毛槽道,如较佳实施例中的斜槽道120,其上方位在表面的开孔直径较大,越往斜槽道120深处的直径越小,所以最深处的底槽面122的直径小于位在刷头11表面的顶槽孔121直径。
27.于植毛过程中,金属片14受力带着弯折于其上的刷毛束13一起被植入植毛槽12,于经过刷头11表面的顶槽孔121时,金属片14如图3中所示往斜槽道120深处方向切开,并嵌入顶槽孔 121附近的刷头11表面,随着金属片14受力而形成一切入孔隙141,以将金属片14连同刷毛束 13一起固定在植毛槽12中。
28.金属片14受力向下切入斜槽道120深处,直到刷毛束13接触到植毛槽12的底槽面122,下切过程中由于斜槽道120越往深处直径越小,用以将刷毛束13逐渐收束并固定在底槽面122,且由于斜槽道120在底槽面122的直径相对较小,使得金属片14能够相对切入并接触到较多的刷头11内部面积,让金属片14可以更稳定地固定在刷头11内部,以增加刷毛束13的拉拔力 (pull-off adhesion)。
29.顶槽孔121于图中为圆形,且因斜槽道120的连续内壁面呈倾斜,所以斜槽道的内
部形状非呈圆柱形。但顶槽孔121并不以圆形为限,也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六角形、椭圆形、长斜方型等形状,参第4a到4e图中。
30.同参图3、图4所示,植毛槽12的斜槽道120内壁面与垂直线的夹角θ范围在1到20度之间,斜槽道120的顶槽孔121到底槽面122之间的距离d在1.5到6公厘之间。
31.位在刷头11表面处的顶槽孔121其直径在1到3公厘之间,各刷毛束13的直径范围在0.0254 到0.30公厘之间。
32.经植毛作业实测,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圆柱状植毛槽,配合直径0.1778公厘的刷毛、深度 3.5公厘、表面孔径1.7公厘,所测出的拉拔力介于10-25牛顿(n)之间,而采用本实用新型中呈非圆柱形的植毛槽12,所测得的拉拔力介于15-30牛顿(n)之间,可提高刷毛的拉拔力,减少刷毛松散或从牙刷刷面上脱落的问题。
33.以上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为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及可能实施的方式,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依实用新型作的技术手段所进行简易替换或构成组件、手段的均等置换者,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