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睡姿矫正监测枕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睡姿矫正监测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康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能够改善及辅助矫正睡姿,且能够监测使用者睡姿状态的一种睡姿矫正监测枕。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及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因而给低头族带来颈椎的疾病越发严重。目前市场上的枕头多为普通型枕头,对睡姿辅助矫正或颈椎异常辅助矫正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使用者睡眠时其睡姿状态是不定的,时而平躺,时而侧卧,现有普通型枕头其结构设计大多只能适用于使用者平躺,在侧卧或偏头时,受限于枕头结构设计,使用者颈部与肩部之间的距离明显大于平躺时的距离,因此极易造成使用者颈部过度弯曲,或者造成使用者肩部过度受力,从而导致使用者落枕等颈部不适或者引发肩周炎等肩部疾病,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使用者的颈部及肩部健康。
3.而且,现有普通型枕头并不具备监测使用者睡姿状态的功能,深度睡眠过程中使用者并不知晓自己的头部是以何种姿态枕在枕头上,也不知晓自己此时是平躺还是侧躺的睡姿。由于不知道自己的睡姿状态,使用者很难从主观意识上刻意去调整或改变自己的睡姿,极易养成不良的睡姿习惯,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其颈部及肩部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因此,需要对现有普通型枕头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供一种能够辅助矫正使用者睡姿,从而改善其颈部、肩部健康状况,并且能够自动监测使用者睡姿状态以指导其自主修正、调整睡姿以培养正确、健康的睡姿的睡姿矫正监测枕。


技术实现要素:

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枕头的结构设计不能满足改善及辅助矫正睡姿、不能自动监测使用者睡姿状态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采用凹”型结构设计、具有睡姿监测功能的睡姿矫正监测枕。
6.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睡姿矫正监测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枕主体,所述枕主体的两端上部对应设有两辅助体,两个所述的辅助体与枕主体构成“凹”型结构;在枕主体和辅助体接触使用者头部的一面均布有若干感应区,每个所述的感应区内皆设有至少一个的压力传感器,枕主体或辅助体内还设有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测数据并计算得出使用者睡姿状态的监测控制装置,所述的监测控制装置与使用者的智能终端无线连接,用于向所述的智能终端报送使用者的睡姿状态数据。
8.优选的,两个所述的辅助体分别对应活动连接在所述枕主体的两端,可对应向枕主体两端上部或外侧活动翻折以构成“凹”型结构或“一”型结构。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辅助体的自由端分别通过若干第二连接附件固定连接在枕主体两端的上部以维持“凹”型状态。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的辅助体与枕主体之间为分离式结构,可以叠加的姿态非固定
式的放置在枕主体的两端以构成“凹”型结构。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的辅助体分别通过若干第三连接附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枕主体上以维持“凹”型状态。
12.优选的,所述的枕主体和辅助体由外向内皆依次包括有表层、里衬和内芯。
13.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的填充厚度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要设置,所述里衬和表层的尺寸根据内芯的填充厚度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的监测控制装置内设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的无线通讯模块包括有蓝牙通讯模块、nfc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或者nb-iot通讯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的枕主体和两辅助体共同构成了“凹”型结构,使用者平躺时其头部处于“凹”型结构的内凹部分内,当其头部向两侧偏转时,辅助体的部分侧面起到了承托、限位其头部的作用,有效限制了使用者头部偏转的角度,防止其颈部长时间、大角度转动而对颈、肩部造成的压力,有效避免了使用者偏头睡眠时造成的颈、肩部不适。使用者侧卧时,由于肩部呈竖向状态,颈部与肩部间的距离变大,此时由两侧凸起的、高度相较于枕主体更高的辅助体来承托使用者的头部。由于枕头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因此受力时可以适当凹陷形成合适的枕睡高度以适应不同肩宽的人,而且合适的高度可减少使用者头部与肩部所形成的夹角,从而降低因颈部过度弯曲而造成的颈部不适或疾病(如落枕、颈椎病等),也可减轻因头部的重力而对肩部造成的压力,对肩周炎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继而起到辅助矫正睡姿、改善颈肩部健康状况的功能。
17.2、本实用新型枕主体与辅助体接触使用者头部的一面上均布有若干感应区,且每个感应区内都设有至少一个的压力传感器,枕睡时可通过各感应区内的压力传感器自动检测使用者头部的着力位置并将检测数据发送给枕内的监测控制装置,而后由监测控制装置对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及处理,最后计算得出使用者当前的睡姿状态。监测控制装置与使用者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 无线连接以向其发送睡姿监测数据,最后由智能终端上预先下载的对应的app软件进行睡姿状态监测数据的显示、比对及存储,并可将睡姿数据提供给医生或治疗师作为病理数据参考,使得使用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睡姿状态,掌握不良睡姿时段、时长,从而利于其从主观意识上积极调整、改善睡姿,避免养成不良的睡姿习惯而造成颈、肩部的健康损害。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为透视效果;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辅助体活动连接时翻折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辅助体活动连接时侧翻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辅助体通过第一连接附件和第二连接附件活动连接时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辅助体通过第三连接附件可拆卸的分离式连接时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枕主体,2.辅助体,3.感应区,31.压力传感器,4.检测控制装置,50.表层,
51.里衬,52.内芯,6.第一连接附件,7.第二连接附件,8.第三连接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27.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
28.一种睡姿矫正监测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枕主体1,在枕主体1的两端上部对应设有两个辅助体2,两个辅助体2与枕主体1共同构成“凹”型结构。在枕主体1和辅助体2接触使用者头部的一面上均布有六个感应区3,每个感应区3内皆均布有至少一个的压力传感器31,枕主体1或辅助体2内还设有用于接收各压力传感器31的感测数据并计算得出使用者睡姿状态的监测控制装置4,该监测控制装置4与使用者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终端设备无线连接,用于向所述的智能终端报送使用者的睡姿状态数据。
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首先,本实用新型的枕主体1和两辅助体2共同构成了“凹”型结构,使用者平躺时其头部处于“凹”型结构的内凹部分内,当其头部向两侧偏转时,辅助体2的部分侧面起到了承托、限位其头部的作用,有效限制了使用者头部偏转的角度,防止其颈部长时间、大角度转动而对颈、肩部造成的压力,有效避免了使用者偏头睡眠时造成的颈、肩部不适。使用者侧卧时,由于肩部呈竖向状态,颈部与肩部间的距离变大,此时由两侧凸起的、高度相较于枕主体1更高的辅助体2来承托使用者的头部。由于枕头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因此受力时可以适当凹陷形成合适的枕睡高度以适应不同肩宽的人,而且合适的高度可减少使用者头部与肩部所形成的夹角,从而降低因颈部过度弯曲而造成的颈部不适或疾病(如落枕、颈椎病等),也可减轻因头部的重力而对肩部造成的压力,对肩周炎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继而起到辅助矫正睡姿、改善颈肩部健康状况的功能。
31.另外,本实用新型枕主体1与辅助体2接触使用者头部的一面上均布有若干感应区3,且每个感应区3内都设有至少一个的压力传感器31,枕睡时可通过各感应区3内的压力传感器31自动检测使用者头部的着力位置并将检测数据发送给枕内的监测控制装置4,而后由监测控制装置4对各压力传感器31的检测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及处理,最后计算得出使用者当前的睡姿状态。监测控制装置4与使用者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 无线连接以向其发送睡姿监测数据,最后由智能终端上预先下载的对应的app软件进行睡姿状态监测数据的显示、比对及存储,并可将睡姿数据提供给医生或治疗师作为病理数据参考,使得使用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睡姿状态,掌握不良睡姿时段、时长,从而利于其从主观意识上积极调整、改善睡姿,避免养成不良的睡姿习惯而造成颈、肩部的健康损害。
32.作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还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33.参照图3所示,枕主体1与辅助体2从外向内皆依次包括有表层50、里衬51和内芯52。
34.表层50面料其材质优选的可采用棉布、麻布、棉麻布、丝绸、涤纶、塑胶、牛仔布、纤维布、无纺布、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昆虫纤维、毛皮、皮革、植物编织物等织物或皮革制作,从而适应不同使用者对枕头面料不同触感、质感的需求。
35.里衬51面料其材质优选的可采用棉布、麻布、棉麻布、丝绸、涤纶、塑胶、牛仔布、纤
维布、无纺布、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昆虫纤维、毛皮、皮革、植物编织物等织物或皮革制作,从而适应不同使用者对枕头里衬51不同质感的需求。
36.内芯52的填充材质优选的可采用海绵、乳胶海绵、棉花、化纤纤维、布料、棉线、植物叶子、植物种子、植物根茎、植物碎末、木屑、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昆虫纤维、羽毛、毛发、塑胶、石头、气体等具有一定蓬松、舒适、柔软、保健等功效的材质制作,从而适应不同使用者对枕头柔软程度、舒适程度及保健功能的需求。
37.实际生产制造时,内芯52的填充厚度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进行设置,同样的,里衬51及表层50的尺寸需配合内芯52的填充厚度做适当的调整,从而适应不同人对枕头高度的不同需求,以满足所有用户的使用需要,且适当的内芯52填充厚度能够更好的起到辅助矫正使用者睡姿的作用,使用者能够以最佳的头部姿态枕睡,舒适度及颈肩部的保健效果更好。
38.进一步的,参照图4至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辅助体2分别对应活动连接在枕主体1的两端,可对应向枕主体1两端上部或外侧活动翻折以构成“凹”型结构或“一”型结构。
39.本实用新型将两侧的辅助体2活动连接在枕主体1上,以上翻及侧翻的方式与枕主体1构成“凹”型结构状态或者“一”型结构状态,使得本实用新型枕可以进行多种构型组合的切换以适用不同人的不同使用需求,灵活性更高,使用更舒适、方便,适用性强。而且,两侧的辅助体2以活动式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枕主体1上还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辅助体2因受力不均导致的偏移、掉落或移位,保证了其对使用者头部姿态的保持及辅助矫正作用,可靠性更高。另外,两侧的辅助体2侧翻后与枕主体1呈“一”型结构,有效降低了本实用新型枕的整体高度,便于收纳,且两侧的辅助体2是活动式连接在枕主体1上的,有效防止了辅助体2丢失、散轶等问题。
40.参照图6所示,作为对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辅助体2与所述枕主体1之间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若干的第一连接附件6活动连接,利用第一连接附件6的翻折或反转特性实现两辅助体2的上翻及侧翻。也可以是两辅助体2的表层50通过线绳、系带等缝制在枕主体1的两端,或者是两辅助体2的表层50与枕主题的表层50直接一体式连接设计,从而利用面料的可折叠性实现辅助体2的上翻或侧翻。
41.优选的,第一连接附件6可以是拉链、铰链、系绳、系带、纽扣等连接件,只要保证两辅助体2可自由上翻及侧翻即可。
42.作为对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两个辅助体2的自由端分别通过若干第二连接附件7固定连接在枕主体1两端的上部以维持“凹”型状态。
43.具体的,第二连接附件7是相对于辅助体2的活动连接处设置的,当两辅助体2以活动连接处或者以第一连接附件6为翻转轴对应向上翻折到枕主体1两端的上部时,可通过第二连接附件7将两辅助体2进一步固定,从而防止两辅助体2被外力驱动而再次翻折回去或者受力时发生扭转及偏移,保证了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枕整体能够维持“凹”型结构,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对使用者睡姿的辅助矫正效果,可靠性更高。
44.优选的,第二连接附件7可以是拉链、系绳、系带、锁扣、纽扣、魔术贴等连接件,只要保证将两辅助体2的自由端固定在枕主体1上防止其移动即可。
45.进一步的,参照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的
辅助体2与枕主体1之间也可以采用分离式结构设计,实际使用时两辅助体2可以叠加的姿态非固定式的放置在枕主体1的两端以构成“凹”型结构。
46.采用分离式结构设计有利于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随时调整辅助体2在枕主体1上的具体位置,方便其以最舒适的头部姿态枕睡,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舒适度高,使用更加方便。而且,分离式结构设计也能实现枕主体1、辅助体2的单独使用,方便家里枕头数量不足时应急使用。
47.作为对上述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的辅助体2分别通过若干第三连接附件8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枕主体1上以维持“凹”型状态。
48.具体的,第三连接附件8可将两个与枕主体1分离式结构设计的辅助体2固定在枕主体1的两端上部,使得活动叠放在枕主体1上的两个辅助体2能够与枕主体1共同维持“凹”型结构,从而防止使用过程中辅助体2受力发生偏移、掉落等异常问题,保证本实用新型辅助矫正使用者睡姿、自动监测其睡姿状态的作用,可靠性更高。
49.优选的,第三连接附件8可以是拉链、系绳、系带、锁扣、纽扣、魔术贴等连接件,同样的也可以是插销、卡槽、定位销、导轨等可将辅助体2以拼插、拼装、滑动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枕主体1上的连接件,只要保证将两辅助体2可拆卸的固定在枕主体1上防止其移动即可。
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是在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可以将辅助体2从枕主体1上拆卸下来,从而便于收纳或清洁、清洗。在实际使用时或者不需要拆卸、清洗时,辅助体2可以通过第三连接附件8以固定连接的非拆卸方式限位固定在枕主体1上,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监测枕的“凹”型结构状态。
5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监测控制装置4优选的可拆卸的设置在枕主体1内,其内设有用于同使用者的智能终端无线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画出),所述的无线通讯模块包括有蓝牙通讯模块、nfc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或者nb-iot通讯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52.本实用新型的监测控制装置4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使用者的智能终端无线通讯连接,可将监测到的使用者睡姿状态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的app上进行展示、比对或存储,便于用户掌握自己睡眠过程中的头部状态及睡姿状态,利于其从主观意识上规避错误的、不正确的睡姿,有利于养成健康的睡姿习惯,从而改善其颈肩部健康状况。
53.上述实施例仅仅为了表述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一种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推导总结出其他一些对枕主体1、辅助体2、感应区3、压力传感器31、监测控制装置4、连接附件、表层50、里衬51、内芯52及无线通讯模块的调整或改动,在此就不进行一一列举。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出的任何修改、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