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底座和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底座和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底座和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2.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和底座,当容器体放置在底座上时,底座能够对容器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通常情况下,底座存在缝隙,当容器体放置在底座上时,容器体底壁的残留液体和/或容器体溢出的液体会经底座上的缝隙进入底座内部,导致电路板等零件的损坏而引发安全问题,降低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底座和液体加热容器,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4.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底座,该底座包括:
5.壳体,壳体具有内腔;
6.加热部件,加热部件安装于壳体;
7.其中,壳体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内腔的液体引流至内腔外侧的引流装置,和/或,加热部件能够将进入内腔的液体烘干。
8.在本技术中,壳体设置引流装置将进入内腔的液体引流至内腔外侧,和/或,通过加热部件将进入内腔的液体烘干,能够防止进入内腔的液体影响壳体内各个零部件的工作,从而提升底座的内腔内各个零部件的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升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安全性。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包括电路板和与电路板连接的开关组件,开关组件位于内腔,并用于控制加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10.底座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隔开开关组件与底座的进水缝隙。
11.在本技术中,通过密封件封堵开关组件与底座的进水缝隙,能够防止经进水缝隙进入的液体损坏开关组件,从而提高开关组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提高底座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控制开关组件的导通或断开来控制加热部件的加热或停止加热,防止加热部件一直处于加热状态,能够节约能源。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还包括控制组件和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安装于壳体,控制组件安装于第一支架,并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架沿高度方向运动,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出内腔;
13.密封件隔开开关组件与第一支架和控制组件之间的进水缝隙。
14.在本技术中,设置控制组件,使得容器体放置在底座上时加热部件开始加热,容器体未放置在底座上时加热部件自动停止加热,防止加热部件干烧而引发安全问题,能够提升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安全性。密封件直接封堵进水缝隙,能够防止密封件对进水缝隙封堵不严密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增加密封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封件和第一支架围成接水腔,接水腔用于承接经进水缝隙进入的液体;
16.引流装置设置于密封件,并与接水腔连通。
17.在本技术中,设置接水腔,能够便于密封件对液体的收集,使得液体汇聚成股,从而便于液体经引流装置排出,提升密封件的工作性能。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封件位于控制组件与开关组件之间,并位于控制组件的下方。
19.在本技术中,控制组件和开关组件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隔开该进水缝隙与开关组件,从而提高开关组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防止液体进入开关组件导致开关组件损坏而影响加热部件的工作,提升加热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封件的至少部分具有弹性;
21.控制组件朝向开关组件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密封件变形,以开启开关组件。
22.在本技术中,密封件具有弹性,使得控制组件与开关组件无需直接接触即可控制开关组件导通或断开,简化了控制组件和开关组件的控制方式,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同时,防止密封件在使用过程中损坏而影响开关组件的导通或断开,从而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提升开关组件的工作稳定性。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封件具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具有第一底壁,第一底壁朝向控制组件的方向凸起;
24.开关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内,控制组件朝向开关组件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第一底壁变形,以开启开关组件。
25.在本技术中,开关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内,能够减小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底壁与开关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开关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密封件所占用的底座内腔的空间。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组件包括本体件和限位件,限位件相对于本体件向外延伸,第一支架具有限位部;
27.控制组件相对于壳体沿远离开关组件的方向运动时,限位件能够与限位部抵接,以限制控制组件脱离第一支架。
28.在本技术中,限位件与限位部抵接,防止控制组件向上运动距离过大而脱离第一支架甚至底座,从而增加控制组件安装的稳固性,提高控制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还设置有第二支架,电路板安装于第二支架;
30.密封件安装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31.在本技术中,将密封件安装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能够便于密封件分隔控制组件和电路板,防止在底座使用的过程中液体经控制组件滴落至电路板上,从而提升了电路板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便于密封件的安装。
3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支架将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开关组件位于下腔体;
33.第一支架设置有与上腔体连通的进液口,经第一支架与控制组件之间的进水缝隙进入的液体能够经进液口进入上腔体,加热部件能够将上腔体的液体烘干;
34.密封件密封上腔体和下腔体,且密封件位于进液口的下方。
35.在本技术中,利用加热部件将液体烘干,无需另外设置烘干液体的部件,能够简化底座内部的结构。同时,将开关组件安装在与上腔体密封的下腔体,能够避免液体经进水缝隙进入上腔体后影响开关组件的工作而损坏开关组件,从而提高开关组件的工作稳定性。另外,密封件位于进液口的下方,防止密封件封堵进液口,能够便于液体经进液口进入上腔体。
3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封件具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具有第二底壁,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槽内,并能够相对于密封件沿高度方向运动;
37.控制组件朝向开关组件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第二底壁变形,以开启开关组件。
38.在本技术中,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槽内,能够减小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底壁与控制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控制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3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组件包括本体件和限位件,限位件相对于本体件向外延伸,第二安装槽具有与第二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
40.控制组件相对于壳体沿远离开关组件的方向运动时,限位件能够与顶壁抵接,以限制控制组件脱离密封件。
41.在本技术中,限位件能够与顶壁抵接,防止控制组件向上运动距离过大而脱离密封件甚至底座,从而增加控制组件安装的稳固性,提高控制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4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支架和密封件中,一者设置有卡接部,另一者设置有卡接配合部,卡接部与卡接配合部卡接。
43.在本技术中,卡接部与卡接配合部卡接,简化了密封件的结构,减少了密封件安装于第一支架所需要的零件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
45.底座,底座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底座;
46.容器体,容器体能够放置于底座。
47.在本技术中,将容器体与底座分体设置,当用户取用容器体内的液体时,能够将容器体从底座上取下,防止电源随容器体移动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提升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4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49.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液体加热容器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图1的剖视图;
51.图3为图1的爆炸图;
52.图4为图3中底座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3.图5为图4拆除底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54.图6为图4的剖视图;
55.图7为图6中i部分的放大图;
56.图8为图4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57.图9为图8中ii部分的放大图;
58.图10为图8中拆除底盖和第二支架后的剖视图;
59.图11为图10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2为图3中底座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3为图12拆除底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4为图12的剖视图;
63.图15为图14中iii部分的放大图。
64.附图标记:
65.1-底座;
66.11-壳体;
67.111-内腔;
68.111a-上腔体;
69.111b-下腔体;
70.112-控制面板;
71.113-底盖;
72.114-进水缝隙;
73.12-加热部件;
74.13-电路板;
75.131-开关组件;
76.132-电源组件;
77.14-密封件;
78.141-引流装置;
79.142-接水腔;
80.143-第一安装槽;
81.143a-第一底壁;
82.144-第二安装槽;
83.144a-第二底壁;
84.144b-顶壁;
85.145-安装孔;
86.146-卡接配合部;
87.15-控制组件;
88.151-本体件;
89.152-限位件;
90.153-弹性件;
91.16-第一支架;
92.161-进液口;
93.162-卡接部;
94.163-限位部;
95.17-第二支架;
96.18-隔热件;
97.19-温控器;
98.2-容器体;
99.21-容器盖。
10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10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102.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0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104.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05.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106.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底座1,如图8、图9、图14和图15所示,该底座1包括:壳体11,壳体11具有内腔111;加热部件12,加热部件12安装于壳体11;其中,壳体11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内腔111的液体引流至内腔111外侧的引流装置141,和/或,加热部件12能够将进入内腔111的液体烘干。
107.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与其他零部件安装时会存在进水缝隙114,外界的液体会通过缝隙进入底座1内部,导致底座1内的零件损坏甚至短路而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壳体11设置引流装置141将进入内腔111的液体引流至内腔111外侧,和/或,通过加热部件12将进入内腔111的液体烘干,能够防止进入内腔111的液体影响壳体11内各个零部件的工作,从而提升底座1的内腔111内各个零部件的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升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安全性。
108.如图4和图12所示,底座1还包括底盖113,底盖113与壳体11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底座1内部各个零部件的安装和更换,进而延长底座1的使用寿命。底座1还设置有控制面板112,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12控制底座1的工作或停止工作,从而便于用户操作。
109.具体地,如图9和图15所示,底座1包括电路板13和与电路板13连接的开关组件131,开关组件131位于内腔111,并用于控制加热部件12的工作状态;底座1还包括密封件14,密封件14隔开开关组件131与底座1的进水缝隙114。
11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件14封堵开关组件131与底座1的进水缝隙114,能够通过
密封件14对开关组件13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经进水缝隙114进入的液体损坏开关组件131,提高开关组件131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提高底座1的防水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底座1内各个零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在底座1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开关组件131的导通或断开来控制加热部件12的加热或停止加热,防止加热部件12一直处于加热状态,从而节约能源,提升底座1的使用性能。
111.其中,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加热部件12可以为加热盘,此时,该加热部件12安装于壳体11,且加热部件12与壳体11围成底座1的内腔111,容器体能够放置于该加热部件12。该进水缝隙114可以位于底座1的任意位置,例如加热部件12与壳体11连接的位置,因此,本技术对进水缝隙114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
112.如图5和图13所示,电路板13上安装有电源组件132,以便于电路板13与电源之间的连接。
113.具体地,如图6、图7图14和图15所示,底座1还包括控制组件15和第一支架16,第一支架16安装于壳体11,控制组件15安装于第一支架16,并能够相对于壳体11沿高度方向运动,控制组件15的至少部分伸出内腔111;密封件14封堵第一支架16与控制组件15之间的进水间隙。
114.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5能够控制开关组件131的导通或断开,当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控制组件15在容器体2的驱动下相对于壳体11沿高度方向向下运动(朝向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使得开关组件131被按压导通,加热部件12在开关组件131的控制下接通电源开始加热;当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体2未放置在底座1上时,控制组件15相对于壳体11沿高度方向向上运动(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解除对开关组件131的按压,使得开关组件131断开,加热部件12在开关组件131的控制下停止加热。因此,设置控制组件15,使得容器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加热部件12开始加热,容器体2未放置在底座1上时加热部件12自动停止加热,防止加热部件12干烧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提升了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节约能源,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15.如图7和图15所示,由于控制组件15能够相对于壳体11沿高度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支架16与控制组件15之间存在进水缝隙114,当容器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容器体2底壁的残留液体或容器体2溢出的液体会通过控制组件15与壳体11之间的进水缝隙114进入底座1的内腔111。此时,设置密封件14封堵进水缝隙114,能够密封第一支架16与控制组件15之间的进水缝隙114,从而提高底座的使用安全性。密封件14直接封堵进水缝隙114,能够防止密封件14对进水缝隙114封堵不严密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增加密封件14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16.本实施例中,该进水缝隙114除了包括壳体11与控制组件15之间的缝隙之外,还可以包括底座1的其他缝隙。
11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密封件14和第一支架16围成接水腔142,接水腔142用于承接经进水缝隙114进入的液体;引流装置141设置于密封件14,并与接水腔142连通。其中,引流装置141可以延伸至内腔111外侧。
118.在本实施例中,液体经底座1的接水缝隙进入内腔111后在接水腔142内累积,并能够经与接水腔142连通的引流装置141引流到内腔111外侧。因此,设置接水腔142,能够便于密封件14对液体的收集,使得液体汇聚成股,从而便于液体经引流装置141排出,该引流装
置141能够防止液体在接水腔142内不断堆积导致液体溢出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提升了密封件14的工作性能,进一步提升了底座1的使用安全性。密封件14和第一支架16围成接水腔142,能够简化接水腔142的结构,减少内腔111内安装的零件数量,从而减小壳体11的尺寸,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119.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密封件14位于控制组件15与开关组件131之间,并位于控制组件15的下方。
120.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组件15和开关组件131之间设置密封件14,能够隔开该进水缝隙114与开关组件131,从而提高开关组件131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防止液体进入开关组件131导致开关组件131损坏而影响加热部件12的工作,从而提升加热部件12的工作稳定性。密封件14安装于控制组件15的下方,使得液体经控制组件14与第一支架16之间的进水缝隙114进入底座1的内腔111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滴落至密封件14的接水腔142,从而便于密封件14对液体的收集和引流,从而增加了密封件14的排水性能,同时,简化了密封件14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121.更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密封件14的至少部分具有弹性;控制组件15朝向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密封件14变形,以开启开关组件131。
12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组件15与开关组件131之间安装有密封件14,因此,当控制组件15朝向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密封件14在控制组件15的驱动下向靠近开关组件131的方向发生变形并产生回弹力,使得密封件14与开关组件131接触并按压开关组件131,从而控制开关组件131导通;当控制组件15朝向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密封件14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使得密封件14解除对开关组件131的按压,从而控制开关组件131断开。因此,密封件14具有弹性时,使得控制组件15与开关组件131无需直接接触即可控制开关组件131导通或断开,从而在隔开控制组件15与壳体11之间的进水缝隙114与开关组件131的同时,简化了控制组件15和开关组件131的控制方式,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且密封件14具有弹性时能够便于密封件14的变形,防止密封件14在使用过程中损坏而影响开关组件131的导通或断开,从而延长密封件14的使用寿命,提升开关组件131工作的稳定性。
123.更具体地,如图7、图10和图11所示,密封件14具有第一安装槽143,第一安装槽143具有第一底壁143a,第一底壁143a朝向控制组件15的方向凸起;开关组件13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143内,控制组件15朝向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第一底壁143a变形,以开启开关组件131。
124.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3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143内,能够减小第一安装槽143的第一底壁143a与开关组件131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控制组件15驱动第一底壁143a变形从而控制开关组件131开启的灵敏度,从而提升了开关组件131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密封件14所占用的底座1内腔111的空间,节约成本。
125.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控制组件15包括本体件151和限位件152,限位件152相对于本体件151向外延伸,第一支架16具有限位部163;控制组件15相对于壳体11沿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限位件152能够与限位部163抵接,以限制控制组件15脱离第一支架16。
126.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组件15相对于壳体11沿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限
位件152能够与限位部163抵接,防止控制组件15向上运动距离过大而脱离第一支架16甚至底座1,从而增加控制组件15安装的稳固性,提高控制组件15工作的稳定性。限位件152相对于本体件151向外延伸,能够便于限位件152与限位部163抵接,从而简化控制组件15和第一支架16的结构。
127.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壳体11还设置有第二支架17,电路板13安装于第二支架17;密封件14安装于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之间。
128.在本实施例中,将控制组件15安装在第一支架16,便于实现控制组件15相对于第一支架16沿高度方向的运动,将电路板13安装在第二支架17,防止电路板13发生位移导致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将密封件14安装于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之间,能够便于密封件14分隔控制组件15和电路板13,防止在底座1使用的过程中液体经控制组件15滴落至电路板13上,进一步提升了电路板13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密封件14能够固定在第一支架16和/或第二支架17上,从而便于密封件14的安装。
129.具体地,如图11所示,密封件14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45,密封件14通过安装孔145安装于第一支架16和/或第二支架17。同时,密封件14与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过盈配合,防止液体经密封件14与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之间的缝隙溢出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提升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之间的密闭性。
13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密封件14的安装位置远离加热部件12,因此,密封件14的材质不需要耐高温,以降低生产成本。
13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支架16将内腔111分隔为上腔体111a和下腔体111b,开关组件131位于下腔体111b;第一支架16设置有与上腔体111a连通的进液口161,经第一支架16与控制组件15之间的进水缝隙114进入的液体能够经进液口161进入上腔体111a,加热部件12能够将上腔体111a的液体烘干;密封件14密封上腔体111a和下腔体111b,且密封件14位于进液口161的下方。
132.在本实施例中,液体进入第一支架16和控制组件15之间的进水缝隙114后,经进液口161进入上腔体111a,上腔体111a内的液体在加热部件12的高温作用下被烘干,从而保证壳体11内腔111的干燥。利用加热部件12将液体烘干,无需另外设置烘干液体的部件,能够简化底座1内部的结构,降低成本,节省底座1内腔111的空间,便于布置内腔111内的各部件加热部件12。同时,将开关组件131安装在与上腔体111a密封的下腔体111b,能够避免液体经进水缝隙114进入上腔体111a后影响开关组件131的工作而损坏开关组件131,从而延长开关组件131的使用寿命,提高开关组件131的工作稳定性。另外,密封件14位于进液口161的下方,在密封上腔体111a和下腔体111b的同时,防止密封件14封堵进液口161,能够便于液体经进液口161进入上腔体111a。
133.其中,如图15所示,上腔体111a内设置有隔热件18,隔热件18安装于第一支架16,防止加热部件12的高温影响下腔体111b内零件的工作,从而提高各个零件的工作效率。隔热件18的材质具有吸水性能,当液体进入上腔体111a后,能够被隔热件18吸收,从而增加上腔体111a内能够容纳的液体量。
13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密封件14的安装位置靠近加热部件12,因此,密封件14的材质需耐高温,以延长密封件14的使用寿命。
135.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密封件14具有第二安装槽144,第二安装槽144具有第
二底壁144a,控制组件1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槽144内,并能够相对于密封件14沿高度方向运动;控制组件15朝向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第二底壁144a变形,以开启开关组件131。
136.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槽144内,能够减小第二安装槽144的第二底壁144a与控制组件15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控制组件15驱动第二底壁144a变形从而控制开关组件131开启的灵敏度,从而提升了控制组件15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密封件14所占用的底座1内腔111的空间,节约成本。同时,该第二安装槽144的第二底壁144a能够隔开控制组件15与开关组件131,防止经控制组件15与第一支架16之间的进水缝隙114进入的液体影响开关组件131的工作。
137.更具体地,如图15所示,控制组件15包括本体件151和限位件152,限位件152相对于本体件151向外延伸,第二安装槽144具有与第二底壁144a相对设置的顶壁144b;控制组件15相对于壳体11沿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限位件152能够与顶壁144b抵接,以限制控制组件15脱离密封件14。
138.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5安装于密封件14的第二安装槽144时,使得控制组件15相对于密封件14沿高度方向运动,降低控制组件15相对于第一支架16时的磨损。当控制组件15相对于壳体11沿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时,限位件152能够与顶壁144b抵接,防止控制组件15向上运动距离过大而脱离密封件14甚至底座1,从而增加控制组件15安装的稳固性,提高控制组件15工作的稳定性。
139.其中,本体件151与限位件152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本体件151与限位件152的更换,以便于提高控制组件15的使用性能。
140.此外,控制组件15还包括弹性件153,当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本体件151在容器体2的驱动下相对于壳体11沿靠近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此时,弹性件153产生回弹力;当容器体2未放置在底座1上时,弹性件153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回复,本体件151在弹性件153的驱动下相对于壳体11沿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因此,设置弹性件153,当容器体2未放置在底座1上时,控制组件15能够自动向远离开关组件131的方向运动,使得开关组件131断开,加热部件12停止加热,并便于下一次的工作,从而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141.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一支架16和密封件14中,一者设置有卡接部162,另一者设置有卡接配合部146,卡接部162与卡接配合部146卡接。
142.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162与卡接配合部146卡接,以实现第一支架16和密封件14安装,简化了密封件14的结构,减少了密封件14安装于第一支架16所需要的零件的数量,从而减少密封件14安装时所占用的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143.卡接部162与卡接配合部146的卡接,在保证密封件14安装稳固性的同时,能够增加密封件14与第一支架16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防止液体经密封件14和第一支架16之间的安装缝隙进入下腔体111b而引发安全问题。
144.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162设置于第一支架16,卡接配合部146设置于密封件14,防止在密封件14安装或运输过程中损坏卡接部162,从而提高卡接部162的强度。
14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如图1~图4所示,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底座1,底座1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底座1;容器体2,容器体2能够放
置于底座1。
146.在本实施例中,当底座1接通电源后,容器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底座1上的加热部件12能够对容器体2进行加热。将容器体2与底座1分体设置,当用户取用容器体2内的液体时,能够将容器体2从底座1上取下,防止电源随容器体2移动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提升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147.如图3所示,容器体2设置有容器盖21,能够便于用户向容器体2内加入液体或清洗容器体2,从而提升容器体2的使用性能。
148.如图5和图13所示,底座1上还设置有温控器19,温控器19用于控制加热部件12的加热温度,若加热部件12的温度过高,温控器19能够及时切断加热部件12与电源之间的连接,防止温控器19温度过高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延长加热部件12的使用寿命,提升加热部件12的使用安全性。
1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