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辊、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辊、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卫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现代人们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没有很多时间能够用于家庭环境的清洁。为了将人们从繁重的清洁工作中解放出来,于是,出现了许多清洁设备,常用的有吸尘器和洗地机等。
3.清洁设备上设有用于待清洁表面清洁的地刷组件,地刷组件上设有用于将灰尘扬起以及将脏物聚集至地刷组件进风口处的滚刷。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传动及限位需要,滚刷的两端部被地刷组件的外壳遮挡住,在沿边清洁时,滚刷的端部不能贴合着边沿进行清洁,边沿处始终存在有未被清洁到的区域。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辊、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能够实现沿边清洁,有效消除待清洁边沿和边角处不能被清洁到的区域,具有清洁效果好、清洁效率高、安装方便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清洁辊,包括:第一滚刷体;第二滚刷体;以及驱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以驱使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同步转动。
7.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同轴设置。
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9.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基座;以及至少一清洁辊,可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清洁辊包括第一滚刷体、第二滚刷体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以驱使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同步转动;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上还设有与所述基座连接的安装部,用于支撑所述清洁辊,以使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远离所述驱动单元侧的端部能够从所述基座内暴露出来。
1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滚刷体靠近所述驱动单元侧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滚刷体靠近所述驱动单元侧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空腔。
11.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刷体靠近所述驱动单元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滚刷体靠近所述驱动单元侧的端部在所述第一滚刷体或是所述第二滚刷体的轴向方向上存在预设间隙;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对应于所述预设间隙处设有所述安装部。
12.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位于所述驱动电机两侧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一对减速器,其中,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分别收容有所述减速器。
13.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对称分布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相对两侧。
14.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器具有输出端,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1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用于清洁待清洁表面的清洁件,其中,所述清洁件由靠近所述驱动单元侧的端部排布至远离所述驱动单元侧的端部。
16.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刷体和所述第二滚刷体远离所述驱动单元侧的端部与所述基座的外壳齐平或是延伸至所述基座外壳的外侧。
1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
18.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地刷组件。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辊、地刷组件、清洁设备及地刷组件的清洁辊的安装方法,其清洁辊的驱动单元位于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之间,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均具有靠近驱动单元的第一端部和远离驱动单元的第二端部,第一滚刷体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滚刷体的第二端部为自由端部,由此,可实现沿边清洁;
21.进一步地,清洁辊通过安装部设于地刷组件的基座上,安装部位于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之间,由此,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的第二端部能够从基座内暴露出来,从而实现沿边清洁;
22.进一步地,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分别从驱动单元的相对两侧安装至驱动单元上,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辊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2中驱动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图2中第一滚刷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图2中第二滚刷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图2中第一滚刷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图5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图6中z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辊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7.请参阅图2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辊100,所述的清洁辊100包括:第一滚刷体110;第二滚刷体120;以及驱动单元130,设于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之间,用于连接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以驱使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同步转动。
38.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30位于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之间,第一滚刷体110具有靠近驱动单元130的第一端部和远离驱动单元130的第二端部,同理,第二滚刷体120具有靠近驱动单元130的第一端部和远离驱动单元130的第二端部,第一滚刷体110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滚刷体120的第二端部为自由端部,由此,可实现沿边清洁。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30包括罩壳134、驱动电机131和减速器132,驱动电机131和减速器132被收容于罩壳134内。减速器132的输出轴延伸至罩壳134外侧,罩壳134的相对两侧端部上具有供减速器132的输出轴穿设的贯穿孔a。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31的数量为一个,驱动电机131为双输出轴电机,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分别连接有减速器132,一对减速器132分布于驱动电机131的相对两侧,其中,驱动电机131和一对减速器132连接形成一整体。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31的数量为两个,一对驱动电机131背对背设置,每一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连接有一减速器132。无论上述驱动电机131的数量为一个、还是两个,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都对称分布于驱动电机131的左右两侧,驱动电机131位于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的中间位置。
40.具体地,罩壳134包括主壳体1341和壳盖1342;主壳体1341呈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进而形成用于收容驱动电机131和一对减速器132的容置腔;壳盖1342设于主壳体1341相对两端部的开口处,用于将驱动电机131和一对减速器132封闭在容置腔内。为了便于将驱动电机131和减速器132安装至罩壳134内,主壳体1341和壳盖1342之间可拆卸连接。主壳体1341和壳盖134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扣连接,也可以为螺钉连接,还可以为螺纹连接。
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均呈圆柱状,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的结构相同,为了简化论述过程,以下只对第一滚刷体110的结构进行展开论述。第一滚刷体110包括外套筒1101、设于外套筒1101外圆周面上的清洁件1102和端盖1103,其中,外套筒1101呈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外套筒1101的中空腔内设有内套筒1104。外套筒1101和内套筒1104均具有靠近驱动单元130侧的第一端部和远离驱动单元130侧的第二端部。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内套筒1104的第一端部与外套筒1101的第一端部之间存在间距d,以形成用于收容驱动单元130的第一空腔111,具体地,第一空腔111内收容有减速器132和部分驱动电机131。同理,第二滚刷体120的第一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收容驱动单元130的第二空腔121。第一空腔111的腔壁与罩壳134的主壳体1341的外壁之间在外套筒1101的径向方向上存在间隙,以保证外套筒1101顺利转动。内套筒1104的第一端部上还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插槽112,减速器132的输出端1321插设于第一插槽112内,以使驱动单元130和第一滚刷体110连接形成一整体,由此,当减速器132的输出端1321旋转时能够带动内套筒1104一起旋转。同理,第二滚刷体120上也设有与减速器132的输出端1321连接的第二插槽122。外套筒1101和内套筒1104之间通过端盖1103连接,内套筒1104的第二端部和外套筒1101的第二端部大致齐平,端盖1103卡设于外套筒1101和内套筒1104的第二端部处,由此,当内套筒1104旋转时能够带动外套筒1101旋转。
42.考虑到输出端1321的轴径较小,与第一插槽112连接较为不便,由此,在输出端1321固连连接轴133,输出端1321通过连接轴133与第一插槽112连接,具有连接方便的优点。为了改善输出端1321和内套筒1104之间的传动效果,连接轴13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螺旋分布的螺旋槽1331,第一插槽112的内壁上设有与上述螺旋槽1331配合的螺旋凸筋1121,通过螺旋槽1331和螺旋凸筋1121的配合能够使得连接轴133上的转矩顺利地传递至内套筒1104上,具有传动效果好的优点。
43.考虑到内套筒1104在外套筒1101轴向方向上的安装限位问题,请参阅图10所示,外套筒110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b,内套筒1104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b配合的第二限位部c,其中,第一限位部b为设于外套筒1101内壁上的环状凸沿,第二限位部c为设于内套筒1104的外壁上的环状凸沿。内套筒1104在沿第一滚刷体110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方向插入外套筒1101中空腔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c可与第一限位部b相抵接,从而实现内套筒1104在外套筒1101的轴向方向上的限位。可以理解地,用户在将第一滚刷体110安装至驱动单元130的过程中,会在第一滚刷体110上施加一沿其轴向方向的推力,迫使减速器132的输出端1321与第一插槽112插接。上述涉及的第一限位部b和第二限位部c能够避免用户施加的轴向作用力作用于端盖1103,而影响外套筒1101、内套筒1104以及端盖110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44.为了防止内套筒1104转动而外套筒1101不转动的情况发生,内套筒1104呈棱柱状,外套筒1101的内壁在第一限位部b至第二端部的区域段的纵向截面为与内套筒1104外壁相匹配的多边形,其中,在上述区域段,内套筒1104的外壁与外套筒1101的内壁之间存在纵向截面呈多边形状的环形间隙,端盖1103上设有与上述环形间隙配合的环形凸筋1105,环形凸筋1105也呈多边形状,由此,能够驱使外套筒1101跟随内套筒1104一起转动。进一步地,环形凸筋1105与环形间隙之间采用过盈连接,由此,能够有效提高外套筒1101、内套筒1104以及端盖110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内套筒1104的第二端部开口设置,端盖
1103上设有凸部1106,在端盖1103盖设于外套筒1101的第二端部后,凸部1106延伸至内套筒1104第二端部的开口内,上述凸部1106用于安装定位,具有安装效果好的优点。
45.为了增大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的有效清洁宽度,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上的清洁件1102由第一端部排布至第二端部,以使清洁件1102与第二端部齐平,由此,能够较好的清洁待清洁边沿及边角。
4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同轴设置,且第一滚刷体110的外径尺寸和第二滚刷体120的外径尺寸大小相等。由此,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的底部边沿在同一直线的延长线上,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能够同时与待清洁表面接触,这里的待清洁表面可以为地面,也可以为墙面,还可以为玻璃等。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示,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不同轴设置,且第一滚刷体110的外径尺寸和第二滚刷体120的外径尺寸大小不等。
47.可以理解地,本技术中的清洁辊100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48.本技术中的清洁辊100可以应用于地刷组件。请参阅图1所示,该地刷组件包括:基座200和至少一清洁辊100,清洁辊100可转动设于基座200上,上述清洁辊100为如前所述的清洁辊100。为了将清洁辊100安装至基座200上,驱动单元130上设有用于与基座200连接的安装部135,安装部135用于支撑清洁辊100,以使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的第二端部能够从基座200内暴露出来,从而实现沿边清洁。
4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滚刷体110的第一端部与第二滚刷体120的第一端部在第一滚刷体110或是第二滚刷体120的轴向方向上存在预设间隙m,其中,驱动单元130对应于预设间隙m处设有安装部135,安装部135形成于主壳体1341上。上述预设间隙m的取值范围为5~30mm,具体地,预设间隙m可以取6mm、8mm、10mm、12mm、15mm、16mm、20mm、22mm、25mm等,若预设间隙m的值过小则不便于设置安装部135,若设间隙m的值过大,则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之间的留白区过大,上述留白区是指:清洁辊100由一点向另一点单向运行时,待清洁表面上不能被清洁到的区域。若留白区过大,则在清洁一点至另一点这片区域时,用户需反复多次的折返才能实现整片区域的清洁。
50.进一步地,安装部135包括第一连接部1351和第二连接部1352,第一连接部1351与主壳体1341固连,第二连接部1352与基座200固连,从而实现驱动单元130和基座200的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351和第二连接部1352可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形成一整体。
5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的第二端部与基座200的外壳齐平或是延伸至基座200外壳的外侧,上述涉及的外壳是指勾勒出基座200外形轮廓的壳体,即从外部直接能够看到的壳体。由此,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的第二端部处没有遮挡,能够更好的与待清洁边沿和边角贴合,避免存在有未被清洁到位的区域,具有清洁效果好,清洁效率高的优点。
52.本技术中的地刷组件可以应用于清洁设备(图未示)。该清洁设备包括连接杆、手柄和如前所述的地刷组件,其中,连接杆的顶端设有手柄,连接杆的底端设有地刷组件。
5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的清洁辊的安装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地刷组件,地刷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54.s1,通过安装部135将驱动单元130设于基座200上,安装部135可通过螺钉、焊接、卡接等方式设于基座200上;
55.s2,将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分别从驱动单元130的相对两侧安装至驱动单元130上,上述涉及的相对两侧是指:基座200的左右两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30具有旋转轴线,上述旋转轴线为减速器132的输出端1321的旋转轴线,第一滚刷体110和第二滚刷体120沿平行于上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安装至驱动单元130上。具体地,第一滚刷体110从基座200的左侧沿输出端1321的旋转轴线与驱动单元130的输出端1321卡接,第二滚刷体120从基座200的右侧沿输出端1321的旋转轴线与驱动单元130的输出端1321卡接。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辊的驱动单元位于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之间,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均具有靠近驱动单元的第一端部和远离驱动单元的第二端部,第一滚刷体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滚刷体的第二端部为自由端部,由此,可实现沿边清洁;进一步地,清洁辊通过安装部设于地刷组件的基座上,安装部位于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之间,由此,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的第二端部能够从基座内暴露出来,从而实现沿边清洁;进一步地,第一滚刷体和第二滚刷体分别从驱动单元的相对两侧安装至驱动单元上,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57.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