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目前,为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烹饪器具。根据有无压力分类,能够分为压力锅和无压烹饪锅。根据加热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明火锅和电器锅。
3.在相关技术中,锅体安装在底座上,锅体的部分表面会裸露出底座,这样,用户在使用该烹饪器具时,容易被锅体烫伤。
4.针对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在锅体的外壁上套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两侧对称设有提手。隔热层的外直径大于锅体的外直径,隔热层的上下都需遮挡。隔热层为满足生产工艺和总装工序要求需要拆开成多个部件,一般为上下两个部件。隔热层装配后会在把手的侧部处有间隙,间隙不均匀,注塑分型后该间隙处留有披锋、毛刺,容易伤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把手的侧部处有间隙,容易伤手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体组件,包括:锅体;隔热结构,套设于锅体的外侧并遮挡至少部分锅体的侧壁,隔热结构包括插接配合的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其中,第一隔热件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以及连接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第一把手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设置有位于第一把手部下方的缺口;第二隔热件包括插入至缺口内的凸出部以及设置在凸出部顶部的第二把手部,第二把手部与第一把手部连接。
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插接配合,且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的对接位置位于第一把手部的下方并沿锅体的纵向方向延伸。上述结构便于第一隔热件加工成型,使得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的对接位置不在第一把手部的侧部,第一把手部的侧部处没有间隙,使得隔热结构注塑后在第一把手部侧部处没有披锋、毛刺,能够避免伤到用户的手。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把手的侧部处有间隙,容易伤手的问题。
8.进一步地,第二隔热件还包括隔热圈,凸出部设置在隔热圈的上方,隔热圈连接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下方。上述的隔热圈能够支撑并连接凸出部,以使凸出部保持竖直状态,便于将凸出部插入至缺口内。
9.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第一弧形部的底部与隔热圈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和/或,第二弧形部的底部与隔热圈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包括第一卡接结构或者第一粘接结构或者第一紧固件。
10.进一步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扣以及与第一卡扣相互配合的卡口,其中,第一卡扣设置在第一弧形部和/或第二弧形部上,卡口设置于隔热圈的顶部;或者,卡口设置在第一弧形部和/或第二弧形部上,第一卡扣设置于隔热圈的顶部。上述的第一卡扣与卡口的相互配合,配合简单、可靠,便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能够快速地、可靠地卡接在隔热圈的顶部。
11.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提高安装的准确度,第一弧形部的底部与隔热圈之间和/或第二弧形部的底部与隔热圈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上述的定位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弧形部的底部与隔热圈之间和第二弧形部的底部之间安装的准确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12.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以及与定位柱相互配合的定位套,其中,定位柱设置在第一弧形部的内侧壁和/或第二弧形部的内侧壁上,定位套设置于隔热圈的顶部;或者,定位套设置在第一弧形部的内侧壁和/或第二弧形部的内侧壁上,定位柱设置于隔热圈的顶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套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能够快速地找到并准确地安装至隔热圈的顶部的安装位置。
13.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第一把手部与第二把手部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第三连接结构包括第二卡接结构或者第二粘接结构或者第二紧固件。
14.进一步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卡钩以及与卡钩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卡钩和第二卡扣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把手部底部,另一个设置于第二把手部顶部。上述的卡钩与第二卡扣的相互配合,配合简单、可靠,便第一把手部能够快速地、可靠地卡接在第二把手部顶部。
15.进一步地,凸出部的外表面与第一弧形部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弧形部的外表面共面设置。这样,锅体组件的整体外观性更好,手触摸到的部位处理的更圆滑,手感更佳。
16.进一步地,第一弧形部包括第一弧形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弧形板的顶部的第一内翻边,第二弧形部包括第二弧形板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板的顶部的第二内翻边,第一把手部连接在第一内翻边和第二内翻边之间;第一弧形板与锅体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内翻边从上方遮盖第一间隙,第二弧形板与锅体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内翻边从上方遮盖第二间隙,隔热圈从下方遮盖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上述的结构使得锅体的外侧壁和隔热结构之间能够形成隔热夹层,这样,减少了隔热结构与锅体的外侧壁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了锅体的热量传递至隔热结构上,使得隔热结构具有较好隔热的作用。
17.进一步地,第二把手部与第一把手部的连接缝位于第二把手部的顶部;缺口、凸出部、第一把手部、第二把手部均为两个,两个缺口相对于锅体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凸出部与两个缺口一一对应的设置,两个第一把手部相对于锅体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把手部与两个第二把手部一一对应的设置;第二把手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筋;第一弧形部的内部对应于缺口处设置有第二限位筋,第二弧形部的内部对应于缺口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筋;为了提高隔热圈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降低隔热圈的变形量,隔热圈包括圈本体以及设置于圈本体上方的加强筋。上述的一个第二限位筋能够限制一个凸出部的变形量,另一个第二限位筋能够限制另一个凸出部的变形量,提高了第一弧形部分别与一个凸出部和另一个凸出部在连接处的外表面的平整度。上述的一个第三限位筋能够限制一个凸出部的变形
量,另一个第三限位筋能够限制另一个凸出部的变形量,提高了第二弧形部分别与一个凸出部和另一个凸出部在连接处的外表面的平整度。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锅体组件为上述的锅体组件。由于上述的锅体组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把手的侧部处有间隙,容易伤手的问题,使得包括该锅体组件的烹饪器具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图1的锅体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图1的锅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示出了图3的锅体组件的d处放大示意图;
24.图5示出了图1的锅体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25.图6示出了图5的锅体组件的e处放大示意图;
26.图7示出了图5的锅体组件的a-a向剖视示意图;
27.图8示出了图7的锅体组件的f处放大示意图;
28.图9示出了图5的锅体组件的b-b向剖视示意图;
29.图10示出了图9的锅体组件的g处放大示意图;
30.图11示出了图9的锅体组件的h处放大示意图;
31.图12示出了图1的锅体组件的第一隔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3示出了图1的锅体组件的第二隔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33.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5.10、锅体;21、盖体;22、底座;30、第一隔热件;31、第一弧形部;311、第一弧形板;312、第一内翻边;32、第二弧形部;321、缺口;322、定位柱;323、第二限位筋;324、第一卡扣;325、第三限位筋;326、第二弧形板;327、第二内翻边;40、第二隔热件;41、隔热圈;411、卡口;412、定位套;413、圈本体;414、加强筋;42、凸出部;421、第一限位筋;43、第二把手部;431、第二卡扣;50、第一把手部;51、卡钩;61、隔热罩固定架;62、铆钉固定架;63、螺钉;64、铆钉;65、刀座组件;66、螺母;67、螺钉套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8.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锅体组件包括:锅体10和隔热结构。隔热结构套设于锅体10的外侧并遮挡至少部分锅体10的侧壁,隔热结构包括插接配合的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40。其中,第一隔热件30包括第一弧形部31、第二弧形部32以及连接在第一弧形部31和第二弧形部32之间的第一把手部50,第一弧形部31和第二弧形部32之间设置有位于第一把手部50下方的缺口321。第二隔热件40包括插入至缺口321内的凸出部42以及设置在凸出部42顶部的第二把手部43,第二把手部43与第一把手部50连接。
40.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40插接配合,且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40的对接位置位于第一把手部50的下方并沿锅体10的纵向方向延伸。上述结构便于第一隔热件30加工成型,使得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40的对接位置不在第一把手部50的侧部,第一把手部50的侧部处没有间隙,使得隔热结构注塑后在第一把手部50的侧部处没有披锋、毛刺,能够避免伤到用户的手。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隔热层的上顶面有间隙,容易伤手的问题。并且,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40的对接位置不在第一把手部50的侧部,第一把手部50的侧部处没有间隙,使得锅体组件的整体外观性更好,手触摸到的部位处理的更圆滑,手感更佳。
41.需要说明的是,隔热结构遮挡至少部分锅体10的侧壁是指隔热结构可以遮挡锅体10的侧壁的一部分,隔热结构也可以遮挡锅体10的侧壁的全部部分。在锅体10的周向上,上述的“插接配合”是指第二隔热件40的凸出部42插入至第一隔热件30的缺口321内,并进行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部31、第二弧形部32以及第一把手部50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弧形部31、第二弧形部32以及第一把手部50能够一起实现出模加工,手触摸到第一隔热件30的外周圈更圆滑,手感更佳。
43.如图3和图13所示,第二隔热件40还包括隔热圈41。凸出部42设置在隔热圈41的上方,隔热圈41连接在第一弧形部31和第二弧形部32的下方。隔热圈41能够支撑并连接凸出部42,以使凸出部42保持竖直状态,便于将凸出部42插入至缺口321内。
44.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42和隔热圈41为一体成型结构,凸出部42和隔热圈41能够一起实现出模加工。
45.如图3、图7、图8和图13所示,为了便于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第一弧形部31的底部与隔热圈4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二弧形部32的底部与隔热圈41之间通过
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包括第一卡接结构。
46.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部的底部与隔热圈之间通过第一卡接结构连接,或者第二弧形部的底部与隔热圈之间通过第二卡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还可以均包括第一粘接结构或者第一紧固件。
47.如图3、图7、图8和图13所示,第一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扣324以及与第一卡扣324相互配合的卡口411。其中,第一卡扣324设置在第一弧形部31和第二弧形部32上,卡口411设置于隔热圈41的顶部。这样,第一卡扣324与卡口411的相互配合,配合简单、可靠,便于第一弧形部31和第二弧形部32能够快速地、可靠地卡接在隔热圈41的顶部。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卡口可以设置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上,第一卡扣可以设置于隔热圈的顶部。这样,通过第一卡扣324与卡口411的相互配合,能够将第一弧形部31和第二弧形部32均连接在隔热圈41的顶部。
48.如图3、图9至图13所示,为了便于安装,提高安装的准确度,第一弧形部31的底部与隔热圈41之间和第二弧形部32的底部与隔热圈41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这样,定位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弧形部31的底部与隔热圈41之间和第二弧形部32的底部之间安装的准确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部31的底部与隔热圈41之间或者第二弧形部32的底部与隔热圈41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
49.如图3、图9至图13所示,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322以及与定位柱322相互配合的定位套412。定位柱322与定位套412相互配合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定位柱322设置在第一弧形部31的内侧壁和第二弧形部32的内侧壁上,定位套412设置于隔热圈41的顶部。这样,通过定位柱322与定位套412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弧形部31和第二弧形部32能够快速地找到并准确地安装至隔热圈41的顶部的安装位置。
50.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定位套设置在第一弧形部的内侧壁和第二弧形部的内侧壁上,定位柱设置于隔热圈的顶部。
51.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为了便于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第一把手部50与第二把手部43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第三连接结构包括第二卡接结构。
52.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粘接结构或者第二紧固件。
53.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卡钩51以及与卡钩51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431。卡钩51设置于第一把手部50底部,第二卡扣431设置于第二把手部43顶部。这样,卡钩51与第二卡扣431的相互配合,配合简单、可靠,便第一把手部50能够快速地、可靠地卡接在第二把手部43顶部。
54.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卡扣可以设置于第一把手部底部,卡钩可以设置于第二把手部顶部。
55.如图1和图2所示,凸出部42的外表面与第一弧形部31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弧形部32的外表面共面设置。这样,锅体组件的整体外观性更好,手触摸到的部位处理的更圆滑,手感更佳。
56.为了使凸出部42与第一弧形部31和第二弧形部32的形状相适配,凸出部42优选为弧形立板。
57.如图5至图9以及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弧形部31包括第一弧形板311以及设置在
第一弧形板311的顶部的第一内翻边312。第二弧形部32包括第二弧形板326以及设置在第二弧形板326的顶部的第二内翻边327。第一把手部50连接在第一内翻边312和第二内翻边327之间。第一弧形板311与锅体1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内翻边312从上方遮盖第一间隙,第二弧形板326与锅体1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内翻边327从上方遮盖第二间隙,隔热圈41从下方遮盖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这样,使得锅体10的外侧壁和隔热结构之间能够形成隔热夹层,这样,减少了隔热结构与锅体10的外侧壁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了锅体10的热量传递至隔热结构上,使得隔热结构具有较好隔热的作用。隔热结构的材质为塑胶材质,这样使得隔热结构不但具有隔热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保温的作用。
58.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缺口321、凸出部42、第一把手部50、第二把手部43均为两个。为了方便拿取锅体组件,两个第一把手部50相对于锅体10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把手部50与两个第二把手部43一一对应的设置。为了适应两个第一把手部50与两个第二把手部43进行配合设置,两个缺口321相对于锅体10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凸出部42与两个缺口321一一对应的设置。
59.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限制第一把手部50与第二把手部43连接后,产生的挤压变形,第二把手部4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筋421。这样,第一限位筋421能够限制第一把手部50的变形量,提高了第一把手部50与第二把手部43连接处的外表面的平整度。
60.如图2、图9、图11至图13所示,为了限制第一弧形部31分别与一个凸出部42和另一个凸出部42连接后,产生的挤压变形,第一弧形部31的内部对应于缺口321处设置有第二限位筋323。上述的第二限位筋323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筋323位于第一弧形部31的两侧。这样,一个第二限位筋323能够限制一个凸出部42的变形量,另一个第二限位筋323能够限制另一个凸出部42的变形量,提高了第一弧形部31分别与一个凸出部42和另一个凸出部42在连接处的外表面的平整度。为了限制第二弧形部32分别与一个凸出部42和另一个凸出部42连接后,产生的挤压变形,第二弧形部32的内部对应于缺口321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筋325。上述的第三限位筋325为两个,两个第三限位筋325位于第二弧形部32的两侧。这样,一个第三限位筋325能够限制一个凸出部42的变形量,另一个第三限位筋325能够限制另一个凸出部42的变形量,提高了第二弧形部32分别与一个凸出部42和另一个凸出部42在连接处的外表面的平整度。
61.如图2、图8、图12和图13所示,为了提高隔热圈41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降低隔热圈41的变形量,隔热圈41包括圈本体413以及设置于圈本体413上方的加强筋414。
62.如图3、图5和图12所示,锅体组件还包括隔热罩固定架61、铆钉固定架62、螺钉63、铆钉64、刀座组件65、螺母66以及螺钉套接部67。第一把手部50的内侧设置与安装口,隔热罩固定架61安装在安装口处并抵接在锅体10的外边沿的下方,安装口处设置有螺钉套接部67,隔热罩固定架61的底部的一部分穿设在螺钉套接部67内,锅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铆钉方孔,铆钉64穿过铆钉方孔和铆钉固定架62,以将铆钉固定架62固定在锅体10的侧壁上。通过螺钉63穿设于铆钉固定架62的一部分、隔热罩固定架61的底部的一部分以及螺钉套接部67,将隔热罩固定架61固定在第一把手部50和铆钉固定架62上。锅体10的底部通过螺母66将刀座组件65的搅拌座固定在锅体10上。
63.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锅体组件具有良好的外观,第二把手部43与第一把手部50的连接缝位于第二把手部43的顶部。
6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锅体组件为上述的锅体组件。由于上述的锅体组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把手的侧部处有间隙,容易伤手的问题,使得包括该锅体组件的烹饪器具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21和底座22。锅体组件放置在底座22上,盖体21盖设在锅体组件上。
65.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为多功能料理机。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饭煲、低压饭煲、豆浆机、电压力锅、电炖锅、多功能锅等产品。本实施例中的锅体为内锅,当然还可以杯体或者内胆。
6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67.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6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