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


背景技术:

2.棘轮铰链作为一种连接零件,其作用为将两个不相连接材料连接在一起并能使两种材料可以在一定角度内相对转动,由于铰链的这种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家具中,如沙发的靠背、头枕结构中。
3.现有技术中,用于家具中的棘轮铰链结构较为单一,导致其安装于沙发中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能够实现多种角度调节,且使用方便。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圆盘和转动连接于圆盘上的棘轮,所述棘轮相对于转盘具有左转极限位和右转极限位;
7.所述棘轮的圆周面上具有棘轮槽以及凸出于棘轮圆周面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所述圆盘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
8.所述圆盘与第一限位杆之间设置有拉动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卡入到棘轮槽内的第一拉簧,以限定棘轮相对于圆盘单向转动;所述圆盘与第二限位杆之间设置有拉动第二限位杆的第一端远离棘轮的第二拉簧;
9.当所述棘轮转动至左转极限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推动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远离棘轮,并且使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抵靠在第二限位杆的第一端上;当棘轮转动至右转极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部带动第二限位杆的第一端转向棘轮,以带动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卡入到棘轮槽内。
10.优选的,所述圆盘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当所述棘轮转动至左转极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部抵靠于第二限位件上,当所述棘轮转动至右转极限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靠于第一限位件上。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第二端铰接于圆盘上,所述第一拉簧的第一端钩持于圆盘上,第二端钩持于第一限位杆接近第一端的位置上;
12.当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卡于棘轮槽内时,第一限位杆与圆盘之间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拉簧背向棘轮圆心的一侧上,当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抵靠于第二限位杆的第一端上时,第一限位杆与圆盘之间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拉簧朝向棘轮圆心的一侧上。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成型于棘轮圆周侧面上的凸起部位。
14.优选的,所述圆盘上具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供第二限位杆的第一端远离棘轮时抵靠。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当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卡合在不同的棘轮槽内时,能够实现棘轮不同角度的转动、定位,实现多角度支撑;当棘轮转动至左转极限位时,第一限位部能够推动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远离棘轮,便于棘轮相对于圆盘的复位转动;当棘轮复位至右转极限位时,第二限位部能够带动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端重新卡入到棘轮槽内,实现棘轮的单向转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的特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处于单向转动状态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处于左转极限位状态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限位杆接触时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处于右转极限位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21.一种多角度调节棘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圆盘1和转动连接于圆盘1上的棘轮2,棘轮2通过铆钉3以转动式结构连接在圆盘1上,同时铆钉3上套装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定位插装在圆盘1上和棘轮2上,以为棘轮2提供一个转动的扭力。所述棘轮2在转动范围上,相对于转盘具有如图2所示的左转极限位和如图4所示的右转极限位。所述棘轮2的圆周面上具有棘轮槽23以及凸出于棘轮2圆周面的第一限位部21、第二限位部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22为成型于棘轮2圆周侧面上的凸起部位。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22在棘轮2的圆周面上限定出两个圆弧面,且分别为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棘轮槽23分布在第一弧面上。所述圆盘1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4,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4与第一弧面对应。所述圆盘1与第一限位杆5之间设置有拉动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卡入到棘轮槽23内的第一拉簧8,以限定棘轮2相对于圆盘1单向转动,即逆时针左转;所述圆盘1与第二限位杆4之间设置有拉动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远离棘轮2的第二拉簧7。当所述棘轮2转动至左转极限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21推动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远离棘轮2,并且使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抵靠在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上,该状态下,棘轮2即可进行顺时针转动即右转;当棘轮2移动至右转极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部22带动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转向棘轮2,以带动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卡入最接近第二限位部22的棘轮槽23内。
22.具体的,所述圆盘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1和第二限位件12,该第一限位件11和第二限位件12为插装在圆盘1上的限位销。当所述棘轮2转动至左转极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部22抵靠于第二限位件12上,限制棘轮2继续左转;当所述棘轮2转动至右转极限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21抵靠于第一限位件11上,限制棘轮2继续右转。
23.所述第一限位杆5的第二端通过销杆铰接于圆盘1上,所述第一拉簧8的第一端钩持于插装在圆盘1上的定位销上,第二端钩持于插装在第一限位杆5接近第一端51位置上的定位销上;当所述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卡于棘轮槽23内时,第一限位杆5与圆盘1之间的铰接点9位于第一拉簧8背向棘轮圆心的一侧上,当所述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抵靠于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上时,第一限位杆5与圆盘1之间的铰接点9位于第一拉簧8朝向棘轮圆
心的一侧上。
24.第二限位杆4的中间位置通过销杆铰接于圆盘1上,第二拉簧7的第一端钩持于插装在圆盘1上的定位销上,第二端钩持于插装在第二限位杆4第一端41上的定位销上,以此拉动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远离棘轮2。所述圆盘1上具有限位销6,所述限位销6供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远离棘轮2时抵靠,以限定第二限位杆4的转动范围;当第二限位杆4不受到第二限位部22的挤压时,第二拉簧7拉动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抵靠在该限位销6上。
2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原理为:第一拉簧8拉动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卡合在棘轮槽23内,实现棘轮2的单向转动,即如图所示的逆时针左转;棘轮2在左转时,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能够卡合在不同的棘轮槽23内,实现棘轮2不同角度的转动以及转动后的定位;当棘轮2转动至左转极限位时,第一限位部21抵靠在第一限位杆5的侧面上,并且将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推离棘轮2,使圆盘1与第一限位杆5的铰接点9位于第一拉簧8朝向棘轮圆心的一侧上,该状态下,第一拉簧8能够拉动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稳定贴合在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上,便于棘轮2的右转复位,扭簧提供的扭转力与该右转复位的转向相同。
26.当棘轮2右转复位至右转极限位时,第二限位部22抵靠在第二限位杆4接近第二端的侧面上,使第二限位杆4的第一端41朝向棘轮2摆动,从而带动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重新卡入最接近第二限位部22的棘轮槽23内,实现棘轮2的单向转动。
27.当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卡合在棘轮槽23内时,第一限位杆5与圆盘1之间的铰接点9位于第一拉簧8背向棘轮圆心的一侧上,该状态下,第一拉簧8提供一个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转向棘轮槽23的拉力,便于第一限位杆5的第一端51在各个棘轮槽23内的跳动。
28.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9.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