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可拆卸梯子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拆卸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梯子。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爬到高处进行作业,进而会经常使用到梯子,现有的梯子存在诸多的不足:第一,现有的梯子不方便移动,进而无法将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第二,现有的梯子往往是一体的,拆卸不便,影响日常的保管及运输;第三,现有梯子的结构不够稳固,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可拆卸梯子。
4.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可拆卸梯子,包括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一支撑结构相对的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上端的护栏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对的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的第一万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第一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方的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杆相对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支撑杆一侧的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二支撑杆下端的第二万向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连接件之间的第三加强件及第四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不平行,所述第三加强件与所述第四加强件不平行。
6.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设置。
8.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相互平行设置。
9.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护栏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件及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护栏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护栏,所述护栏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护栏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两侧,所述护栏结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所述护栏之间的第五加强件及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护栏上的第六加强件。
13.优选地,所述可拆卸梯子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及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把手的上端与所述护栏可拆卸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可拆卸梯子还包括若干依次相互平行排列的踏板,所述踏板处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踏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梯子通过在第一支撑结构上设置不平行的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且在第二支撑结构上设置不平行的第三加强件及第四加强件,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变形,保证施工的安全;同时将第一支撑杆、第一万向轮设置成可拆卸连接,且第二支撑杆与第二万向轮设置成可拆卸,从而可以方便万向轮的更换、维修、存储及运输等;并且,第三加强件与第四加强件可以实现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的连接,且其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亦不仅保证其结构强度,还可以便于拆卸,便于后期的使用维护等;同时,将把手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杆及把手的上端与护栏设置成可拆卸,从而方便把手的更换维修等,便于易损件的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梯子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梯子实施例提供的仰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梯子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梯子专利提供清楚完整的说明。
2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梯子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一侧的第二支撑结构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上的把手3、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上的若干踏板4、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 及第二支撑结构2上端的护栏结构5。
2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包括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杆 1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下端的第一万向轮12、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1之间的第一加强件13及第二加强件14。所述第一支撑杆11设有至少两个,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1设有两个,更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1竖直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万向轮1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万向轮12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比如第一万向轮12通过螺栓或者卡扣固定的方式与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进而不仅可以方便本实用新型整个装置的移动,亦可以方便的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后期的存储及运输,且方便更换维修,所述万向轮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加强件13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件 13处于两个第一支撑杆11下端之间,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件13与第一支撑杆11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件13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 可拆卸连接,比如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等,进而不仅可以使得第一加强件13与第一支撑杆11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方便后期拆卸维修,或者存储、运输等,结构简单,使用便利。所述第二加强件1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件1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可拆卸连接,比如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等,不仅可以加强第一支撑杆11 与第二加强件14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方便后期的维修拆卸,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件14与所述第一加强件13不平行设置,即所述第二加强件14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加强件13的延长线橡胶,从而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杆11、第一
加强件 13及第二加强件14整体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变形,进而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强度,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安全性好。
23.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相对的第二支撑杆2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之间的连接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1下端的第二万向轮23、固定于所述连接件22上的第三加强件24、位于所述第三加强件24上方的第四加强件25。所述第二支撑杆 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前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1呈倾斜状,即所述第二支撑杆21上端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杆 21下端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处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杆21设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件2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件22呈l型,所述连接件2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2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万向轮23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万向轮23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下端,比如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等,不仅在与第一万向轮12配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以便将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并且可以保证结构的强度,保证施工的安全。所述第三加强件 24的数量与所述连接件2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加强件24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强件24处于所述连接件2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之间,所述第三加强件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加强件2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22可拆卸连接,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以采用卡扣固定连接的方式,或者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所述第三加强件2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垂直设置。所述第四加强件25的数量与所述连接件 2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四加强件25处于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之间,所述第四加强件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加强件25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22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上述两者的稳固连接,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以为通过卡扣固定连接的方式,亦或者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加强件25与所述第三加强件24不平行,即所述第四加强件25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三加强件24的延长线相交设置,从而可以加强第一支撑结构1与第二支撑结构2的连接强度,防止其变形,安全性高。
24.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把手3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把手3呈弯折状,所述把手3的下端与所述连接件22及第二支撑杆21可拆卸固定连接,比如通过卡扣固定或者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把手3的上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相互平行设置,方便使用者上下梯子时可以手部握住,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优选的,所述把手33的顶端呈水平状。所述踏板4设有若干个且上下依次排列设置,进一步的,若干所述踏板4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二支撑杆21之间,亦处于两个所述连接件22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踏板4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及连接件22可拆卸连接,比如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等,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踏板4的设置方便使用者逐渐的爬到高处,便于施工操作,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踏板4之间
相互平行。
25.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护栏结构5包括支撑板5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51两侧的护栏52、设置于两个护栏52之间的第五加强件53及固定于所述护栏52上的第六加强件54。所述支撑板5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21及连接件22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5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 21及连接件22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从而不仅可以保证其连接强度,亦可以方便拆卸,便于后期的维修及存储、运输等,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5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51为长方体,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51亦可以为圆盘状,或者其他几何体,更优选的,所述支撑板51 与所述踏板4平行设置。所述护栏52可以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51 上方的两侧,所述护栏52亦可以设置一个后者多个,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护栏52呈倒置的“u”字形,所述护栏52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板51可拆卸连接,比如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等,方便后期拆卸维修、更换、运输、存储等。所述第五加强件53可以设置一个,亦可以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加强件53设有两个,优选的,所述第五加强件53与所述支撑板51平行设置,所述第五加强件53处于两个所述护栏52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加强件53的端部与所述护栏52可拆卸连接,比如通过卡扣固定连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等,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六加强件54的数量与所述护栏5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六加强件54处于所述护栏52的内部,所述第六加强件54的端部与所述护栏52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拆卸维修、运输及存储等,并且可以保证护栏52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变形,对使用者的安全具有保证,优选的,所述第六加强件54与所述支撑板51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把手3的上端与所述护栏52固定连接,所述把手3与所述第五加强件53分别处于所述护栏52的两端,优选的,所述第五加强件53处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方。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