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盒及使用其的床垫。
背景技术:2.现有床垫包括内设气囊的垫体以及向气囊输送高压空气的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带泵体的气泵盒,气泵盒通过向气囊输送高压空气来提升气囊的硬度,使得垫体具有较好的支撑性能。所述气泵盒设有包裹泵体的盒体,泵体的出气口通过充气管与气囊通连,使得高压空气能被有效输送。由于充气管由柔性材质制成,且充气管的内连端与泵体的出气口通连,中部穿越盒体,外延端与气垫通连,使得充气管不是直线铺设,需要通过弯曲进行转向。在弯曲的过程中,充气管会因局部弯曲半径过小而变成弯折,导致充气管弯曲区段的小径侧发生径向过度凹陷的情况,进而导致该弯曲区段的截面面积变小甚至堵塞的情况,影响气路通畅性。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盒及使用其的床垫,在充气管内设置弹簧,有效防止充气管侧壁因弯曲半径过小而发生凹陷的情况,确保气路通畅。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气泵盒,所述气泵盒包括内设容纳腔的盒体以及设置在容纳腔内的泵体,所述泵体通过减振橡胶圈卡置固接在容纳腔内,所述泵体通过充气管向外输送压缩形成的高压空气,所述充气管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充气管弯曲时,弹簧受力压缩并产生驱使充气管复位的预紧力,以使充气管保持通畅。在充气管内设置弹簧,弹簧具有驱使充气管回复的作用,有效防止充气管局部出现弯折和堵塞的情况,确保充气管内气路保持通畅,进而提升高压空气输送效率,保证控制盒稳定运行。
5.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外周缘直径大于所述充气管的内侧壁直径,以使充气管弯折时通过径向压缩形成驱使充气管径向复位的径向预紧力。弹簧通过径向预紧力驱使充气管上对应区段的壁面复位,防止充气管因局部凹陷形变而发生阻碍高压空气流通的情况,确保气路通畅。
6.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外周缘直径小于所述充气管的内侧壁直径,以使弹簧随充气管弯曲并形成驱使充气管轴线回复直线状态的复直预紧力。弹簧通过复直预紧力驱使充气管轴线回复至直线状态,通过增加充气管弯曲半径来避免局部发生弯折的情况,确保气路通畅。
7.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包括穿越减振橡胶圈的直线段,所述直线段的轴线与减振橡胶圈的轴线互为平行设置。减震橡胶圈内设有供充气管穿置的穿孔,穿孔内侧壁与直线端外侧壁抵触,既为铺设直线段提供空间,还能利用穿孔内侧壁对直线段外侧壁起到定型的作用,有效防止直线段发生凹陷形变的情况。
8.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包括弯曲段,所述充气管通过弯曲段转向后通过直线段穿
越减振橡胶圈。充气管通过设置弯曲段实现转向,方便充气管沿预设路径铺设并与外界空间通连。
9.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充气管的轴向长度匹配,以使弹簧完整贯穿所述充气管。弹簧的长度与充气管长度匹配,使得弹簧能对充气管各区段均施加径向预紧力和复直预紧力,确保充气管各区段均具有较好的抗形变性能,进而保证气路通畅。
10.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弯曲段的轴向长度,以使弹簧完整贯穿所述弯曲段。弹簧完整覆盖弯曲段,对弯曲段施加径向预紧力和复直预紧力,既确保充气管的弯曲段具有较好的抗形变性能,进而保证气路通畅,还通过减少弹簧使用长度来降低成本。
11.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包括前壁开设杯口的杯体以及盖合在杯口上的杯盖,所述泵体包括前后分置的电机和泵体,安装时,所述泵体以泵体后置姿态向后插入杯体,以减少泵体通过杯口向外传递的噪音。杯体和盖体分体加工并配合装配,既方便加工,还方便装配,提升生产效率。泵体插入杯体并远离杯口,使得噪音被留置在杯体内,有效减小通过杯口向外传递的噪音。
12.作为优选,所述泵体的后端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泵体插入杯体并通过排气口与充气管的进气端通连,所述充气管通过弯曲段转向并通过直线段依次穿越减振橡胶圈和杯盖后向外界输送高压空气。充气管的进气端与泵体通连,用于接收泵体产生的高压空气,充气管侧出气端沿预设路径转向后向外延伸并在穿越减振橡胶圈和杯盖后与目标部件通连,确保高压空气被顺利向外输送。
13.一种使用所述控制盒的床垫,包括内设气囊的垫体以及向气囊输送高压空气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缓冲储气盒和气泵盒,泵体抽取外界空气并通过充气管输送至缓冲储气盒内,以在缓冲储气盒内存储可向气囊集中输送的高压空气。运转的泵体抽取外界空气并加压形成高压空气,气泵盒内形成的高压空气通过充气管输送至缓冲储气盒内,确保控制盒可根据使用需要将缓冲储气盒内高压空气集中输送至气囊内,用于提升气囊内气压。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充气管内设置弹簧,弹簧具有驱使充气管回复的作用,有效防止充气管局部出现弯折和堵塞的情况,确保充气管内气路保持通畅,进而提升高压空气输送效率,保证控制盒稳定运行。此外,运转的泵体抽取外界空气并加压形成高压空气,气泵盒内形成的高压空气通过充气管输送至缓冲储气盒内,确保控制盒可根据使用需要将缓冲储气盒内高压空气集中输送至气囊内,用于提升气囊内气压。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控制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控制盒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充气管与弹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从气管与弹簧的另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一所述气泵盒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实施例二所述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气泵盒,4、泵体,5、充气管,6、弹簧,7、减振橡胶圈,
8、杯体,9、杯盖,10、排气口,11、垫体,12、控制盒,13、直线段,14、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实施例一:
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盒。
25.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控制盒,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气泵盒3,所述气泵盒3包括内设容纳腔的盒体以及设置在容纳腔内的泵体4,所述泵体4通过减振橡胶圈7卡置固接在容纳腔内,所述泵体4通过充气管5向外输送压缩形成的高压空气,所述充气管5中设置有弹簧6,所述充气管5弯曲时,弹簧6受力压缩并产生驱使充气管5复位的预紧力,以使充气管5保持通畅。通过在充气管5内设置弹簧6来提升抗形变性能,通过减小充气管5的截面面积变化来确保高压空气输送通畅,并满足控制盒12向外输送高压空气的要求。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6具有弹性复位性能,包括径向复位性能和复直复位性能。具体地,所述弹簧6既可以在受到径向压缩时形成径向预紧力,用于驱使弹簧6径向复位,还能在沿其轴线弯曲时形成复直预紧力,用于驱使弹簧6轴线回复至直线状态,通过有效利用径向预紧力和复直预紧力来确保充气管5各区段的截面面积满足高压空气输送要求。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6呈圆形螺旋盘绕形成,充气管5的截面轮廓呈圆形,通过调节所述弹簧6的外周缘直径与充气管5内侧壁直径间关系来获得差异化的复位效果。具体地,当所述弹簧6的外周缘直径大于所述充气管5的内侧壁直径时,弹簧6以径向收缩的状态插置在充气管5内,此时,弹簧6径向压缩变细并积蓄形成径向向外扩张的径向预紧力,确保充气管5内侧壁各区域通过接收自内向外的径向预紧力来防止压缩形变,进而确保充气管5各截面始终维持圆形;当所述弹簧6的外周缘直径小于所述充气管5的内侧壁直径时,弹簧6沿充气管5轴线插入并在充气管5局部弯曲时形成驱使充气管5轴线回复至直线状态的复直预紧力,通过增大充气管5的弯曲半径来防止充气管5局部区段发生弯折凹陷的情况,有效减小充气管5截面面积因弯曲而产生的变化,确保充气管5的输气通畅性。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管5可以沿预设路径铺设,有效缩短高压空气的输送距离,通过减少输送沿途损耗来提升控制盒12的输气效率。为了确保充气管5能沿预设路径铺设,所述充气管5可以设置直线段13和弯曲段14,确保高压空气能通过充气管5输送至预设目标内。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前壁开设杯口的杯体8以及盖合在杯口上的杯盖9,所述泵体4包括前后分置的电机和泵体4,所述泵体4以泵体4后置姿态向后插入杯体8,以减少泵体4通过杯口向外传递的噪音。
30.在安装时,套置有减振橡胶圈7的泵体4以进气口朝后的姿态自前向后插置在杯体8内,以使减振橡胶圈7填充在容纳腔壁面和泵体4外侧壁间。在铺设充气管5时,所述充气管5包括穿越减振橡胶圈7的直线段13以及用于转向的弯曲段14(如图5所示),所述直线段13的轴线与减振橡胶圈7的轴线互为平行设置,所述充气管5通过弯曲段14转向后通过直线段
13穿越减振橡胶圈7,具体地,充气管5的进气端与泵体4的出气口插接通连,出气端先弯折形成弯曲段14进行转向,再向前延伸形成穿越减振橡胶圈7的直线段13来脱离杯体8,确保高压空气通过充气管5输送至盒体外。
31.安装到位后,所述泵体4的后端上设有排气口10,所述泵体4插入杯体8并通过排气口10与充气管5的进气端通连,所述充气管5通过弯曲段14转向并通过直线段13依次穿越减振橡胶圈7和杯盖9后向外界输送高压空气。充气管5被卡置定位在特定形状,所述弹簧6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充气管5的轴向长度匹配,以使弹簧6完整贯穿所述充气管5(如图3所示)。此时,所述弹簧6完整穿管充气管5的直线段13和弯曲段14,充气管5通过设于其内的弹簧6来确保各区段的截面轮廓保持圆形,确保充气管5内气路通畅。
32.可以理解地,所述弹簧6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弯曲段14的轴向长度,以使弹簧6完整贯穿所述弯曲段14(如图4所示),通过对弯曲段14进行支撑定型来减少弹簧6用量,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二:
34.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所述控制盒的床垫。
35.如图6所示的床垫,由内设气囊的垫体11以及向气囊输送高压空气的控制盒12组成,所述控制盒12内设有缓冲储气盒和气泵盒3,泵体4抽取外界空气并通过充气管5输送至缓冲储气盒内,以在缓冲储气盒内存储可向气囊集中输送的高压空气。控制盒12与气囊间通过输气管通连,使得控制盒12能通过输气管实现充放气操作,进而使得气囊的气压可被控制盒12控制调节,以满足使用者对垫体11的软硬度要求。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缓冲储气盒的出气口通连,另一端气囊通连,控制盒12通过阀体控制缓冲储气盒与气囊间的通断状态,使得缓冲储气盒能在阀体开启时向气囊输送高压空气,以使气囊内气压上升并提升垫体11硬度。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12内的气泵盒3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当气泵盒3为多个时,各气泵盒3内形成的高压空气通过充气管5汇聚至气管连接件后统一输送至缓冲储气盒内,确保控制盒12可根据使用需要将缓冲储气盒内高压空气集中输送至气囊内,用于提升气囊内气压。
38.本实施例所述控制盒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