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腿部支撑机构及设有该机构的沙发伸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腿部支撑机构及设有该机构的沙发伸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功能沙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腿部支撑机构及设有该机构的沙发伸展装置。


背景技术:

2.功能性沙发是指多功能沙发。最常见的是功能沙发:分两种,一种:是手动功能伸展的,手动还可以配摇动和旋转功能沙发,还有一种:是电动功能伸展的,电动的也可以带摇动和旋转这两个功能。
3.现功能铁架搁腿部位结构多为多边形连杆机构,零件与零件之间存在间隙,运行过程中间隙会变大或变小,如果实用者的手指不慎进入,则存在夹伤的风险。
4.申请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腿部支撑机构,减少夹伤使用者的风险。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腿部支撑机构,包括用于将腿部支撑机构安装到座框上的折叠部,折叠部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杆、沿第一折叠杆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折叠杆的第二折叠杆和转动连接于座框的传力组件,所述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相互抵接且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固定,传力组件用于将其转动力转化为驱使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相对运动的驱动力;用于给传力组件提供驱使传力组件相对座框转动的驱动力的施力件;用于安装沙发腿部靠垫的安装部,安装部设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折叠组件,第一折叠杆转动连接于安装部,第二折叠杆转动连接于安装部且沿滑动连接于安装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力组件在施力件的作用下转动,通过传力组件带动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只会沿其本身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来驱动安装部运动。从而实现了腿部支撑机构的展开。
7.当腿部支撑机构需要折叠时同理,通过施力件驱动传力组件,通过传力组件带动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相对滑动,来驱动安装部运动,从而实现了腿部支撑机构的折叠。使安装在安装部上的沙发腿部靠垫翻转到座框一侧。在此过程中,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之间不会出现缝隙,故使用者不会出现将手指伸入缝隙中的现象,在腿部支撑机构折叠时就不会出现问题。减小了由于上述原因而夹手的概率。
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力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座框的第一传动杆和转动连接于座框的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平行于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均转动连接于第二折叠杆。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座框、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二折叠杆之间
形成平行四边形,使运动结构更加稳定。使第二折叠杆可稳定的相对座框相对座框转动。
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座框上的限位轴,所述第一传动杆朝向第二传动杆一侧侧壁开设有限位槽;当所述腿部支撑机构完全伸展时,所述限位轴抵接于限位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轴的配合可起到一个限位作用,从而使腿部支撑机构完全展开时,限位轴能抵接于限位槽,防止腿部支撑机构继续进行运动,破坏其展开状态。
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施力件包括联动杆和用于给予联动杆驱动力的驱动缸,所述联动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杆,所述驱动缸给予联动杆的驱动力垂直于联动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传动杆起到很好的联动作用,确保两个折叠组件可同步的展开和折叠,操作稳定。
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折叠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柱,第一折叠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沿第一折叠杆长度方向开设,一个第一导向槽至少对应一个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嵌设于第一导向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和第一导向柱之间的配合可起到限位的作用,确保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之间只能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运动,从而使两者之间不会出现缝隙,从而减小将手伸入缝隙而夹手的概率。
1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向柱远离第二折叠杆一端设有限位第一折叠杆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接于第一折叠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更好的抵接在一起,不会出现两者之间出现缝隙,而导致人将手伸入缝隙而夹手的情况。
1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向柱外套上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之间且抵接于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减小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之间的摩擦力,使两个可以更加稳定的相对滑动。
2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折叠杆沿其长度方向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耳片,耳片和第一折叠杆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连接于耳片。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使第二传动杆转动时也能对第一折叠杆有一个驱动力,而不是单纯的对第二折叠杆驱动。从而使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可更高效的进行相对运动,使腿部支撑机构可以更快的伸展开。
2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耳片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柱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槽和第一导向槽之间呈夹角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第一折叠杆在相对第二折叠杆运动的过程中有多点的导向和支撑,使其运动的更加稳定。
2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发伸展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沙发伸展装置,包括底架、靠背组件、座框、腿部支撑机构、联动机构、主动件;靠背组件转动连接于底架,所述靠背组件相对座框的转动点位于靠背组件一端;所述座框的一端与靠背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腿部支撑机构转动连接,座框均通过联动机构转动连接于底架;主动件用于给座框提供沿座框长度方向的直线推力,驱动件的一端连接在联动机构或座框上,另一端连接在底架上。
25.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腿部无剪刀手结构,不存在夹伤手指的风险;2、所占空间小;3、腿部支撑机构展开和折叠顺畅。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腿部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处于状态转化下的腿部支撑机构的爆炸图;图6为实施例处于状态转化下的腿部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处于中腿部支撑机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处于中腿部支撑机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底架;2、靠背支撑杆;3、座框;4、腿部支撑机构;5、联动机构;6、驱动机构;7、第三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限位凸起;11、限位面;12、主动件;13、施力件;14、第一传力杆;15、第二传力杆;16、折叠部;17、安装部;18、小腿支撑部;19、安装平台;20、第一折叠杆;21、第二折叠杆;22、第一导向柱;23、第一导向槽;24、垫片;25、耳片;26、第二导向槽;27、第二导向柱;28、第一传动杆;29、第二传动杆;30、联动杆;31、驱动缸;32、限位轴;33、限位槽;34、第三导向槽;35、第三导向柱;36、换力杆;37、挡块;3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沙发伸展装置,包括底架1、靠背组件、座框3、腿部支撑机构4、联动机构5、驱动机构6。靠背组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底架1,靠背组件相对座框3的转动点位于靠背组件一端;座框3的一端与靠背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腿部支撑机构4转动连接,座框3均通过联动机构5转动连接于底架1。
29.运用该伸展装置的沙发正常乘坐状态下,腿部支撑机构4折叠收缩于座框3下,靠背组件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13
°
,座框3和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9
°
,座框3和靠背组件之间的形成的角度为99
°
,从而使人处于一个舒服的坐姿状态。
30.若人需要支撑腿部,驱动机构6给腿部支撑机构4一个沿座框3长度方向的驱动力,使腿部支撑机构4向外伸展,直至整体平行于座框3,从而可支撑使用者的腿部。
31.当人需要仰躺时,通过驱动机构6给座框3沿其长度方向的驱动力,使座框3相对底架1转动且有轻微的向前移动,直至其和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到20
°
。此时由于联动机构5的
传力,使靠背机构相对座框3和底架1转动,使靠背组件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到达150
°
。从而使人处于一个后躺的零重力状态,让使用者更加舒适。此时腿部支撑机构4至少抬高15cm。
32.如图2所示,具体的,底架1为一个通过杆体连接围成的匚型架。底架1两侧均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三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7用于连接靠背组件。靠背组件包括两根沿座框3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靠背支撑杆2,靠背支撑杆2呈z字型,且靠背支撑杆2下端转动连接于座框3。靠背支撑杆2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杆7上端,且靠背支撑杆2和第三连接杆7的转动点位于靠背支撑杆2从上至下第二个转弯点。从而通过第三连接杆7将靠背组件稳定的转动安装于底架1上。
33.联动机构5设有两个且一个联动机构5对于一个靠背支撑杆2。联动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杆8和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杆8的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8一端转动连接于底架1开口端一端。第一连接杆8远离底架1一端转动连接于座框3中部。第二连接杆9呈z字型。第二连接杆9和第一连接杆8之间的转动点位于第一连接杆8相对座框3的转动点和第一连接杆8相对底架1的转动点之间。第二连接杆9远离第一连接杆8一端转动连接于靠背支撑杆2,且第二连接杆9与靠背支撑杆2的连接点位于靠背支撑杆2相对底架1的转动点和靠背支撑杆2相对第三连接杆7的转动点之间。
34.此时,对座框3施加沿其长度方向的力,可带动座框3和靠背支撑杆2同步转动,且座框3可在转动过程中轻微向前移动,来实现对靠背支撑杆2的让位,使本伸展装置可更好的到达零重力状态。
35.如图3所示,为了使伸展装置更好的保持在零重力状态,靠背支撑杆2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凸起10。第三连接杆7上端倾斜形成限位面11;当伸展装置处于零重力坐感状态时,限位凸起10抵接于第三连接杆7上的限位面11。
36.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6包括用于给座框3提供沿座框3长度方向的直线推力的主动件12和用于给腿部支撑机构4提供沿座框3长度方向的直线推力的施力件13。座框3包括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力杆14,主动件12为电缸,主动件12沿座框3长度方向设置,且主动件12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传力杆14和底架1。
37.如图4所示,腿部支撑机构4包括:用于将腿部支撑机构4安装到座框3上的折叠部16,用于安装沙发腿部靠垫的安装部17,安装部17安装于折叠部16一端;用于支撑沙发腿部靠垫的小腿支撑部18,小腿支撑部18转动连接于折叠部16,小腿支撑部18上设有安装平台19;安装时,可以在安装平台19和安装部17上均安装上沙发腿部靠垫,当折叠部16处于展开的极限状态时,安装平台19上端面与安装部17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两个靠垫拼成一个完整的靠垫,可更好地对人体腿部进行支撑。当折叠部16折叠时,安装平台19垂直于安装部17,小腿支撑部18折叠于折叠部16下方。
38.如图5和图6所示,折叠部16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杆20、沿第一折叠杆20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折叠杆20的第二折叠杆21和转动连接于座框3的传力组件。第一折叠杆20和第二折叠杆21相互抵接且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固定。具体的,第二折叠杆2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柱22,第一折叠杆20上沿其长度方
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23,第一导向槽23沿第一折叠杆20长度方向开设。一个第一导向槽23对应一个第一导向柱22,第一导向柱22滑动嵌设于第一导向槽23内。
39.如图5所示,第一导向柱22外套上有垫片24,垫片24位于第一折叠杆20和第二折叠杆21之间且抵接于第一折叠杆20和第二折叠杆21。第一导向柱22远离第二折叠杆21一端设有限位第一折叠杆20的限位块38,限位块38抵接于第一折叠杆20。
40.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折叠杆20沿其长度方向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耳片25,耳片25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6。耳片25和第一折叠杆20位于同一平面,第二传动杆29上设有第二导向柱27,第二导向柱27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槽26。
41.如图5和图6所示,传力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座框3的第一传动杆28和转动连接于座框3的第二传动杆29,第一传动杆28平行于第二传动杆29,第一传动杆28和第二传动杆29均转动连接于第二折叠杆21。施力件13包括联动杆30和用于给予联动杆30驱动力的驱动缸31,联动杆3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杆29,驱动缸31给予联动杆30的驱动力垂直于联动杆30。
42.如图5所示,座框3上设有限位轴32,第一传动杆28朝向第二传动杆29一侧侧壁开设有限位槽33;当腿部支撑机构4完全伸展时,限位轴32抵接于限位槽33。
43.如图5和图7所示,安装部17设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折叠组件,第一折叠杆20转动连接于安装部17,第二折叠杆21转动连接于安装部17且沿滑动连接于安装部17。具体的,安装部17上开设有第三导向槽34,第三折叠部16上设有第三导向柱35,第三导向柱35嵌设于第三导向槽34内且滑动连接与第三导向槽34。
44.如图4和图5所示,小腿支撑部18和第一折叠杆20之间设有换力杆36,换力杆36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小腿支撑部18和第一折叠杆20。小腿支撑部18上设有挡块37。如图4所示,当折叠部16处于折叠的极限状态时,挡块37抵接于换力杆36,限位块38抵接于换力杆36。
45.在折叠状态时,如图4所示,腿部支撑机构4中的折叠组件和传力组件均处于相互折叠的状态,安装部17的安装端面垂直于地面,小腿支撑部18的安装平台19平行于地面,从而使其处于占地面积小的状态。
46.在小腿支撑组件4从折叠状态转化为展开状态时,驱动缸31的活塞杆延长,给予联动杆30沿座框3长度方向的驱动力,从而使第一传动杆28和第二传动杆29转动。此时第一传动杆28和第二传动杆29直接带动第二折叠杆21转动,第一导向柱22在第一导向槽23内滑动,第二导向柱27在第二导向槽26内滑动,从而使第一折叠杆20和第二折叠杆21相对滑动。
47.第一折叠杆20和第二折叠杆21相对滑动时,第一折叠杆20和第二折叠杆21之间的运动差对安装台17形成了一个驱动力,使安装台17转动,直至安装台17转动到其上端面平行于地面的程度。与此同时,第一折叠杆20转动,带动换力杆36转动,换力杆26带动小腿支撑部18相对安装部17转动。当安装台17转动到其上端面平行于地面的程度时,小腿支撑部18相对安装台17旋转9
°
,使小腿支撑部18上的安装平台19与安装部17的安装平面位于同一平面。此时小腿支撑组件4完全展开,可以很好的支撑人体腿部。此时限位轴3抵接于限位槽33。
48.在小腿支撑组件4从展开状态转化为折叠状态时,同理,驱动缸31的活塞杆缩短,给予联动杆30沿座框3长度方向的驱动力,从而使第一传动杆28和第二传动杆29转动,使第
一折叠杆20和第二折叠杆21相对滑动,此时小腿支撑部18往回收,如图6所示。此直至复位到挡块37抵接于换力杆36,限位块38抵接于换力杆36的状态。此时小腿支撑组件4完成折叠,恢复到折叠状态。
49.在上述过程中,小腿支撑组件4的折叠组件之间不会出现缝隙,从而减小将手伸入缝隙而夹手的概率。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50.本技术的原理如下:包括三个状态,坐姿状态、休闲状态和零重力状态;在坐姿状态时,腿部支撑机构4折叠收缩于座框3下,靠背组件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13
°
,座框3和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9
°
,座框3和靠背组件之间的形成的角度为99
°
,从而使人处于一个舒服的坐姿状态。
51.在休闲状态时,即上半身半躺下半身被支撑起来的状态,靠背组件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13
°
,座框3和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9
°
,座框3和靠背组件之间的形成的角度为99
°
。腿部支撑机构4向外伸展,直至整体平行于座框3,从而可支撑使用者的腿部。使人处于舒服的半躺状态。可在该状态下进行看书,看电视等操作。
52.如图1所示,在零重力状态时,靠背组件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0
°
,座框3和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20
°
,座框3和靠背组件之间的形成的角度为130
°
,腿部支撑机构4向外伸展,直至整体平行于座框3,从而支撑使用者的腿部。从而使人处于一个零重力的完全仰躺状态,用于休息小憩。
53.当伸展装置在坐姿状态和休闲状态之间转换时,施力件13活塞杆伸长,施力件13给予第二传力杆15沿座框3长度方向向外的驱动力,第一腿杆16和第二腿杆17转动,从而驱使第三腿杆18和第四腿杆19转动,膝部支撑块20和脚部支撑杆22向外展开至于和座框3位于一直线,此时腿部支撑机构4整个被向外延展打开,实现对脚部的支撑。当施力件13的活塞杆缩短时,运动轨迹相反,腿部支撑机构4整个收缩折叠回到座框3下方,完成状态的转换。
54.当伸展装置在零重力状态和休闲状态之间转换时,主动件12活塞杆伸长,给以第一传力杆14沿座框3长度方向向外的驱动力,座框3相对底架1转动,同时会相对底架1向远离靠背组件一侧移动,在联动机构5的带动下,靠背组件会相对座框3转动,从而完成座框3的前翘和靠背组件的后仰,完整状态的转化。当施力件13的活塞杆缩短时,运动轨迹相反,座框3复位,靠背组件前倾,从而恢复到休闲状态。
5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