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涡螺杆升降电梯井爬模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旋涡螺杆升降电梯井爬模系统。
背景技术:2.在当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电梯井筒常是采用浇注混凝土的筒体结构,而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从下往上搭建脚手架的方法。但电梯井内部面积小,如果采用散的钢模或木模作为筒模,那么在支模和拆模过程中都会很困难,尤其在进行拆模操作时,内模被混凝土的侧压力挤压,因此拆的时候很费力,经常会导致模板出现变形、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涡轮螺杆升降电梯井爬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4.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旋涡螺杆升降电梯井爬模系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上爬升架、下爬升架和设置在上爬升架和下爬升架之间的联动平台,所述联动平台上设有驱动上爬升架或下爬升架与联动平台同步移动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驱动上爬升架和下爬升架沿电梯井方向直线来回运动。
6.优选地,所述联动平台包括第一增高架和第二增高架,所述第一增高架和第二增高架之间架设有多根加强柱,所述第二增高架与下爬升架连接,所述第一增高架上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驱动上爬升架沿电梯井方向直线来回运动。
7.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转向器、旋涡螺杆和套设在旋涡螺杆上的旋涡螺杆提升机,所述旋涡螺杆的上端设有上爬升架连接件,所述上爬升架连接件与上爬升架活动连接,所述转向器与旋涡螺杆提升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旋涡螺杆提升机套设在旋涡螺杆上并通过螺纹啮合驱动旋涡螺杆带动上爬升架连接件做相对上下移动。
8.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第一转向器、第二转向器、第三转向器、4根旋涡螺杆和对应套设在4根旋涡螺杆上的旋涡螺杆提升机,所述旋涡螺杆的上端设有上爬升架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向器、第二转向器和第三转向器依次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器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向器和第三转向器的两侧均通过联轴器与旋涡螺杆提升机连接,所述旋涡螺杆提升机均套设在各自的旋涡螺杆上,并通过螺纹啮合使各自的旋涡螺杆带动上爬升架连接件做相对上下移动。
9.优选地,所述旋涡螺杆提升机通过顶升板固设在第一增高架上,所述旋涡螺杆提升机一侧设有竖直穿过顶升板并与上爬升架连接件固定连接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旋涡螺杆平行设置。
10.优选地,所述上爬升架连接件与旋涡螺杆和导向柱之间设有承重板,所述上爬升架连接件与上爬升架之间至少设有一组限位器组,所述限位器组固设在上爬升架连接件内,所述限位器组与上爬升架螺栓连接。
11.优选地,所述限位器组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上爬升架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螺栓连接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一主梁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与第二主梁螺栓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设有第一横杆和中杆,上爬升架连接件与第一横杆之间和第一横杆与中杆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之间设有夹固第一主梁或第二主梁的夹固组。
13.优选地,所述夹固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螺栓连接夹持在第一主梁或第二主梁上,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长度等于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之间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设有向外延伸的附耳,所述附耳均与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的底部抵触从而限制上爬升架移动。
14.本实用新型一种旋涡螺杆升降电梯井爬模系统的操作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一种涡轮螺杆升降电梯井爬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通过设置上爬升架、下爬升架和设置在上爬升架和下爬升架之间的联动平台,采用三段式结构,主要构件可灵活拆分和拼装,使用方便且维护费用低,重量大大减轻。而且采用驱动电机、转向器、旋涡螺杆和旋涡螺杆提升机的方式进行提升,提升过程平稳,误差小,减少提升后的调整时间,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联动平台和提升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18.图2为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上爬升架连接件和上爬升架的爆炸图;
20.图4为上爬升架连接件和上爬升架的安装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上爬升架连接件俯视图;
23.图7-1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24.上爬升架3;下爬升架2;第一增高架110;第二增高架120;加强柱130;驱动电机105;第一转向器1061;第二转向器1062;第三转向器1063;旋涡螺杆103;旋涡螺杆提升机102;上爬升架连接件107;联轴器108;顶升板1021;导向柱104;承重板1041;第一主梁301;第二主梁302;第一横杆501;中杆502;第一加强杆503;第二加强杆504;第一限位块601;第二限位块602;长度h;宽度w;附耳603;上爬升架摆腿309;下爬升架摆腿209;定位小盒5。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请参见图1-11,图1-11揭示的一种涡轮螺杆升降电梯井爬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28.一种旋涡螺杆升降电梯井爬模系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上爬升架3、下爬升架2和设置在上爬升架3和下爬升架2之间的联动平台,所述联动平台上设有驱动上爬升架3或下爬升架2与联动平台同步移动的提升机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平台包括第一增高架110和第二增高架120,所述第一增高架110和第二增高架120之间架设有多根加强柱130,所述第二增高架120与下爬升架2连接,所述第一增高架110上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驱动上爬升架3沿电梯井方向直线来回运动。通过设置第一增高架110和第二增高架120,可增高整体高度,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设置多根加强柱130,提高联动平台的刚度,提高使用时的平稳性。
29.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105、第一转向器1061、第二转向器1062、第三转向器1063、4根旋涡螺杆103和对应套设在4根旋涡螺杆103上的旋涡螺杆提升机102,所述旋涡螺杆103的上端设有上爬升架连接件107,所述第一转向器1061、第二转向器1062和第三转向器1063依次通过联轴器108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器1062与驱动电机105连接,所述第一转向器1061和第三转向器1063的两侧均通过联轴器108与旋涡螺杆提升机102连接,所述旋涡螺杆提升机102均套设在各自的旋涡螺杆103上,并通过螺纹啮合使各自的旋涡螺杆103带动上爬升架连接件107做相对上下移动。使用时,驱动电机105转动,驱动电机10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08与第二转向器1062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器1062两端的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转向器1061和第三转向器1063通过联轴器108连接,第一转向器1061和第三转向器1063两端的输出轴分别与旋涡螺杆提升机102连接,从而使得4个旋涡螺杆提升机102同步运动,从而使各自的旋涡螺杆103同步运动。
30.更具体地,所述旋涡螺杆提升机102通过顶升板1021固设在第一增高架110上,所述旋涡螺杆提升机102一侧设有竖直穿过顶升板1021并与上爬升架连接件107固定连接的导向柱104,所述导向柱104与旋涡螺杆103平行设置。通过设置导向柱104,防止在提升过程中上爬升架3发生偏位的问题。
31.更具体地,所述上爬升架连接件107与旋涡螺杆103和导向柱104之间设有承重板1041,所述上爬升架连接件107与上爬升架3之间至少设有一组限位器组,所述限位器组固设在上爬升架连接件107内,所述限位器组与上爬升架3螺栓连接。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所述限位器组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上爬升架3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螺栓连接的第一主梁301和第二主梁30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设有第一横杆501和中杆502,上爬升架连接件107与第一横杆501之间和第一横杆501与中杆502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杆503和第二加强杆504,所述第一加强杆503与第二加强杆504之间设有夹固第一主梁301或第二主梁302的夹固组。
32.更加具体地,所述夹固组包括第一限位块601和第二限位块602,所述第一限位块
601和第二限位块602通过螺栓连接夹持在第一主梁301或第二主梁302上,所述第一限位块601和第二限位块602的长度h等于第一加强杆503和第二加强杆504之间的宽度w,所述第一限位块601和第二限位块602均设有向外延伸的附耳603,所述附耳603均与第一加强杆503和第二加强杆504的底部抵触从而限制上爬升架3移动。安装时,首先将第一主梁301和第二主梁302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并与中杆502对齐,然后将第一限位块601和第二限位块602设置在第一加强杆503和第二加强杆504之间,使得第一限位块601和第二限位块602的附耳603与第一加强杆503和第二加强杆504的底部抵触,同时通过螺栓连接夹持在第一主梁301和第二主梁302上,从而使得上爬升架3固定在上爬升架连接件107上。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