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越来越规范,劳动者的地位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生产事关人命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高处坠落是易发生的重大事故之一,施工人员大多需要站在高处进行施工建设工作,因此一般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建设防护装置,以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但是现有的大部分防护装置只是通过防护网进行防护,当施工人员坠落时,由于防护装置没有减震结构,施工人员往往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旨在改善现有的大部分防护装置只是通过防护网进行防护,当施工人员坠落时,由于防护装置没有减震结构,施工人员往往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包括安装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实现设备的安装和固定功能,所述减震组件实现防护装置的减震功能,减少施工人员坠落时受到的伤害强度。
5.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安装板和防护网,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6.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减震柱和第二减震柱,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减震柱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减震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减震柱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所述第二减震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端。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撑座、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一传动杆、第一支撑臂、第二传动杆和第二支撑臂,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一端,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杆传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上,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杆上,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传动杆传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杆上,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杆上,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
反。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能够容置于所述滑槽。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手轮,所述手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柱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减震柱呈周向均匀分布。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防护网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罩。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设置为弧形板。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使用时,将整体设备放置在建筑施工的支架上,将固定板固定在支架上,旋转手轮,进而手轮带动第一螺纹杆旋转,进而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螺纹方向相反,进而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传动杆向左移动,进而第一传动杆带动第一支撑臂的下端向左移动,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二传动杆向右移动,进而第二传动杆带动第二支撑臂的下端向右移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交汇处转动,进而第一支撑臂的上端向右移动,第二支撑臂的上端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通过上述装置调整装置的高度;
17.当施工人员发生坠落状况下,施工人员坠落在防护网上,防护网向下移动,安装板成弧形状设置,可以首先对施工人员身体进行缓冲,安装板向下移动,进而安装板带动第二固定座向下移动,进而第二固定座带动第一减震柱与第二减震柱同时向下移动,进而实现防护网的二次减震效果,进而减少施工人员在坠落时,防护网对人身体的伤害。
18.通过上述装置实现施工人员坠落时,防护网的减震效果,进而减少坠落人员受到防护网反弹力和自身重力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升降组件可以手动调节垂直高度,进一步减少防护网与施工人员的距离,增加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减震组件立体结
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升降组件立体示意图。
24.图中:100-安装组件;110-固定板;111-加强板;1111-滑槽;120-支撑板;130-安装板;131-连接柱;140-防护网;141-防护罩;200-减震组件;210-第一固定座;220-第二固定座;230-第一减震柱;240-第二减震柱;300-升降组件;310-支撑座;311-手轮;320-第一螺纹杆;330-第二螺纹杆;340-第一传动杆;350-第一支撑臂;360-第二传动杆;370-第二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实施例
3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包括安装组件100和减震组件200,安装组件100实现设备的安装和固定功能,减震组件200实现防护装置的减震功能,减少施工人员坠落时受到的伤害强度。
34.请参阅图1和图2,安装组件100包括固定板110、支撑板120、安装板130和防护网140,支撑板120设置于固定板110上,安装板130设置于支撑板120上,安装板130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31,连接柱131远离安装板130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防护网140的边侧,安装板130的上方设置为弧形板,当坠落人员坠落在防护网140上时,安装板130的弧形板设置可以首先对防护网140进行缓冲,进而减少坠落人员受到的伤害,在具体设置时,防护网140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罩141,起到保护坠落人员的作用。
35.请参阅图2和图3,减震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座210、第二固定座220、第一减震柱230和第二减震柱240,第一固定座21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支撑板120上表面,第二固定座22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30的下表面,第一减震柱230的下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座210上,第一减震柱230的上端固定安装于第二固定座220上,第二减震柱240的下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座210的边侧,第二减震柱240的上端固定安装于第二固定座220的边侧,第二减震柱24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沿第一减震柱230呈周向均匀分布,减震组件20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支撑板120与安装板130之间,通过上述装置一方面增加减震效果,另一方面增加减震组件200的稳定性。
36.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组件300,升降组件300包括支撑座310、第一螺纹杆320、第二螺纹杆330、第一传动杆340、第一支撑臂350、第二传动杆360和第二支撑臂370,支撑座31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固定板110上,且支撑座310转动安装有手轮311,手轮311通过键固定安装于第一螺纹杆320的右端,第一螺纹杆320的右端转动安装于支撑座310的右端,第二螺纹杆330的右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于第一螺纹杆320的左端,第二螺纹杆330的左端转动安装于支撑座310的左端,且第一螺纹杆320与第二螺纹杆330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传动杆340传动安装于第一螺纹杆320上,第一支撑臂350的下端转动安装于第一传动杆340上,第一支撑臂350的上端滑动安装于支撑板120下表面,第二传动杆360传动安装于第二螺纹杆330上,第二支撑臂370的下端转动安装于第二传动杆360上,第二支撑臂370的上端滑动安装于支撑板120上,且第一支撑臂350与第二支撑臂370相交,并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固定板110上固定安装有加强板111,加强板111上开设有滑槽1111,第一传动杆340与第二传动杆360的一端能够容置于滑槽1111,通过上述装置可以改变防护网140与施工人员的垂直高度,进而减少施工人员坠落时受到的伤害。
37.具体的,该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将整体设备放置在建筑施工的支架上,将固定板110固定在支架上,旋转手轮311,进而手轮311带动第一螺纹杆320旋转,进而第一螺纹杆320带动第二螺纹杆330旋转,第一螺纹杆320与第二螺纹杆330螺纹方向相反,进而第一螺纹杆320带动第一传动杆340向左移动,进而第一传动杆340带动第一支撑臂350的下端向左移动,第二螺纹杆330带动第二传动杆360向右移动,进而第二传动杆360带动第二支撑臂370的下端向右移动,第一支撑臂350与第二支撑臂370的交汇处转动,进而第
一支撑臂350的上端向右移动,第二支撑臂370的上端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120向上移动,通过上述装置调整装置的高度;
38.当施工人员发生坠落状况下,施工人员坠落在防护网140上,防护网140向下移动,安装板130成弧形状设置,可以首先对施工人员身体进行缓冲,安装板130向下移动,进而安装板130带动第二固定座220向下移动,进而第二固定座220带动第一减震柱230与第二减震柱240同时向下移动,进而实现防护网140的二次减震效果,进而减少施工人员在坠落时,防护网140对人身体的伤害。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