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施工用缓冲围栏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道路施工用缓冲围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道路施工用防护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道路施工用缓冲围栏。


背景技术:

2.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将施工区域和未施工区域分隔开来,在道路的施工区域外侧一般都会放置护栏;目前的护栏一般包括立柱和与立柱连接的栏杆、以及底座,但是目前护栏大多为一体式结构,在施工时不能根据需求改变其整体高度,且在运输过程中护栏的不规则的形状会导致其占用空间增加,不方便护栏的摆放,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用缓冲围栏,本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将底座与第一横板拆卸下来进行运输,使本装置能够整齐的摆放,降低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道路施工用缓冲围栏,包括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拆式底座,所述第一横板顶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方管的一端,所述方管内分别活动套接竖杆,所述方管的前面分别设有能够调节相应的竖杆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竖杆的顶面共同固定连接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顶面的中部和第二横板底面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挡板,所述挡板的前面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分别滑动配合安装滑块,所述第一横板的上方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拉簧的一端,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滑块固定连接。
6.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杆,所述方管前面的上部分别开设螺孔,所述螺孔内分别螺纹配合安装限位螺杆,所述竖杆的前面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孔,所述螺杆的后端能够插入相应的限位孔内。
7.所述第一横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插杆,所述插杆外周的上部分别开设通孔,所述底座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一侧分别开设安装孔,所述插杆能够分别贯穿相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横板的底面与底座的顶面接触配合。
8.所述挡板的前面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透槽。
9.所述挡板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反光警示贴。
10.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解锁限位机构后能够使用者能够手动调节竖杆在方管内的伸出长度,调节完成后再次将限位机构锁定即可,从而改变本装置的整体高度,方便使用者使用,在运输时可将底座进行拆卸,方便使用者的运输。
附图说明
12.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4.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15.附图中所示标号:1、第一横板;2、底座;3、方管;4、竖杆;5、第二横板;6、挡板;7、滑槽;8、滑块;9、活动板;10、拉簧;11、限位螺杆;12、螺孔;13、限位孔;14、插杆;15、通孔;16、矩形块;17、安装孔;18、透槽;19、反光警示贴。
具体实施方式
16.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17.实施例:一种道路施工用缓冲围栏
18.如图1-3所示,本示例在使用时第一横板1与底座2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使用者的拆卸和安装,其具体结构包括:
19.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板1,所述第一横板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拆式底座2,所述第一横板1顶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方管3的一端,所述方管3内分别活动套接竖杆4,所述方管3的前面分别设有能够调节相应的竖杆4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竖杆4的顶面共同固定连接第二横板5,所述第一横板1顶面的中部和第二横板5底面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挡板6,两个所述挡板6相对设置,所述挡板6的前面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滑槽7,所述滑槽7内分别滑动配合安装滑块8,所述第一横板1的上方设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拉簧10的一端,所述拉簧10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滑块8固定连接。
20.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杆11,所述方管3前面的上部分别开设螺孔12,所述螺孔12内分别螺纹配合安装限位螺杆11,所述限位螺杆11的前端均安装有把手,所述竖杆4的前面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孔13,位于同一竖杆4上的所述限位孔13竖向排列,所述螺杆11的后端能够插入相应的限位孔13内。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转动限位螺杆11使其脱离相应的限位孔13后,使用者能够向上或向下移动相应的竖杆4,从而改变本装置的整体高度,方便使用者自主调节,当调节高本装置的整体高度后,将相应的限位孔13与螺孔12对齐,反向转动限位螺杆11,使限位螺杆11的后端差插入相应的限位孔13内即可再次实现竖杆4的固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1.所述第一横板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插杆14,所述插杆14外周的上部分别开设通孔15,所述底座2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矩形块16,所述矩形块16的一侧分别开设安装孔17,所述插杆14能够分别贯穿相应的安装孔17,所述第一横板1的底面与底座2的顶面接触配合。本装置在使用时将插杆14插入相应的安装孔17即可完成底座2与第一横板1的连接,安装完成后可在通孔15内插入销轴进行限位,防止本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插杆14在安装孔17内脱落,提高本装置的可靠性,在运输时使用者可将底座2拆卸下来进行运输,降低本装置所占用的空间,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22.所述挡板6的前面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透槽18。此结构设计能够便于使用者
透过透槽18观察来往车辆,方便使用者及时发现危险,避免本装置在使用时遮挡使用者的视线,提高本装置的安全性。
23.所述挡板6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反光警示贴19。反光警示贴能够提高本装置的辨识度,在夜间使用时能够利用反光警示贴19的逆反射特性,让来往车辆的司机及时发现本装置并提前采取措施刹车减速,提高本装置夜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24.本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可根据需求调节本装置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解锁限位机构后,竖杆可在相应的方管内竖向移动,使用者可将竖杆向上移动以增加本装置的整体高度,当竖杆向上移动时,竖杆通过与之连接的第二横板带动位于上方的挡板同步移动,活动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滑块、拉簧与相应的挡板连接,当发生碰撞时,活动板能够产生相应的振动,从而拉动拉簧进行晃动减缓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起到相应的缓冲效果,且拉簧在挡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自身长度以适应挡板位置的改变,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在运输时使用者可将底座拆卸后进行运输,使本装置能够整齐的摆放,降低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