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房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现有的叠墅一般为四层带阁楼的住宅建筑,由复式住宅上下叠加在一起组合而成,一般下叠建筑赠送花园和地下活动空间,中叠建筑赠送阳台,上叠建筑赠送露台,这样的上叠叠墅与洋房的品质相差无几,但是达不到真正墅质要求。
3.现有的叠墅大多以上下叠的垂直组合形态为主,下叠出入方便,一般会有花园,但会受上层住户的影响,如果楼距小的话一楼阳光不太好;上叠视野开阔,光线好,一般会送阁楼或露台,比较实惠。如今,五花八门的叠加形式,也让市场频现更多创新叠墅形态。而关于入户问题,也在不断的变化中迭代更新。
4.早期叠墅以户外独立楼梯考量独立入户,但随着更多户主体验之后,叠墅太独立而导致上下叠邻居之间近乎无交流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而催生出新的入户形式,如在以多层呈现的叠墅的内部设计入户电梯,保证社区公共区域的存在,以适应居者对社会性、圈层的需求。
5.另外,叠墅之所以被诟病是伪别墅,其中一个原因是入户私密性和仪式感做的不到位,这也是叠墅跟其他别墅产品最大的差距,且房间内的剪力墙也无法移动,从而无法灵活调节房间大小。
6.目前,针对现有的叠墅上层叠墅没有花园、叠墅太独立而使叠墅内邻居之间无交流、叠墅私密性不好以及无法灵活调节房间大小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叠墅上层叠墅没有花园、叠墅太独立而使叠墅内邻居之间无交流、叠墅私密性不好以及无法灵活调节房间大小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包括:
9.下叠建筑,所述下叠建筑包括下叠庭院、下叠一层建筑和二层建筑,所述下叠庭院设置于所述下叠一层建筑的外侧,所述下叠一层建筑通过第一楼梯单元连接所述二层建筑;
10.上叠建筑,所述上叠建筑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下叠建筑的外侧,所述上叠建筑的上端位于所述下叠建筑的上侧,所述上叠建筑包括上叠庭院、上叠一层建筑、三层建筑以及四层建筑,所述上叠庭院设置于所述上叠一层建筑的外侧,所述三层建筑通过第二楼梯单元连接所述四层建筑,所述上叠一层建筑包括:
11.第一居住单元,所述第一居住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叠一层建筑的外侧端;
12.电梯单元,所述电梯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叠一层建筑的外侧端,并与所述第一居住单元相对布置,且所述电梯单元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四层建筑的内部;
13.第三楼梯单元,所述第三楼梯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梯单元的外侧端,并与所述第一居住单元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三楼梯单元的上端向上铺设至所述三层建筑的内部,且所述第三楼梯单元连通所述电梯单元;
14.可移动剪力墙,所述可移动剪力墙设置于所述下叠建筑和/或所述上叠建筑内,用于调节所述下叠建筑和/或所述上叠建筑内房间空间大小。
15.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上叠建筑还包括:
16.五层建筑,所述五层建筑设置于所述四层建筑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楼梯单元的上端连接,所述五层建筑包括第一露台单元和第二居住单元。
1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上叠一层建筑还包括:
18.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上叠一层建筑的远离所述下叠一层建筑的一端的中部,用于连通所述上叠一层建筑的两侧。
1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下叠一层建筑的占地面积大于所述上叠一层建筑的占地面积。
2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二层建筑位于所述下叠一层建筑和所述上叠一层建筑的上方。
2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三层建筑包括:
22.第三居住单元;
23.第二露台单元,所述第二露台单元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三居住单元的外侧,并位于所述二层建筑的上端。
2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可移动剪力墙包括:
25.两滑动结构,两所述滑动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叠建筑和/或所述上叠建筑内的吊顶结构上端的两侧;
26.移动墙板,所述移动墙板上端的两连接件穿过所述吊顶结构的移动轨道套设于对应的所述滑动结构上,用于在所述滑动结构的带动下进行移动;
27.若干滚动结构,若干所述滚动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墙板的底部。
2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滑动结构包括:
29.两滑动齿条,两所述滑动齿条设置于所述吊顶结构的上端,并位于对应的所述移动轨道的两侧;
30.两滑动齿轮,两所述滑动齿轮对应设置于两所述滑动齿条的上端,且所述滑动齿轮与对应的所述滑动齿条啮合连接;
31.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两所述滑动齿轮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滑动齿轮固定连接,并转动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的内部。
3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
33.若干传动齿轮,若干所述传动齿轮对应设置于两所述滑动齿条的两端,且与所述吊顶结构固定连接;
34.两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套设于对应的若干所述传动齿轮上,且其下端与对应的所述滑动齿轮啮合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齿轮在所述滑动齿条上转动;
35.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若干所述传动齿轮,另一端与驱动结构传动连接。
3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所述移动墙板包括:
37.隔音板,所述隔音板覆设于所述移动墙板的侧部。
3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9.(1)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通过设置上叠一层建筑以及上叠庭院,解决了现有的上叠建筑没有庭院和底层卧室空间的问题,并实现了独立入户,提高了叠墅住宅的品质;
40.(2)通过在上叠建筑或下叠建筑内设置可移动剪力墙,从而能够灵活调节上叠建筑或下叠建筑内的房间大小,解决了现有的剪力墙无法移动的问题;
41.(3)本实用新型的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上叠建筑通过楼梯单元和电梯单元能够从上叠一层建筑直达三层建筑或四层建筑,实现了上叠建筑不仅赠送露台,而且赠送花园和底层卧室的愿望。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下叠一层建筑和上叠一层建筑的平面图;
4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二层建筑的平面图;
4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三层建筑的平面图;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四层建筑的平面图;
4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五层建筑的平面图;
4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可移动剪力墙的安装示意图;
4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可移动剪力墙安装剖面图;
50.图9为图8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层户型叠拼结构中移动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1为图10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53.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54.100、下叠建筑;101、下叠庭院;102、下叠一层建筑;103、二层建筑;104、第一楼梯单元;
55.200、上叠建筑;201、上叠庭院;202、上叠一层建筑;203、三层建筑;204、四层建筑;205、第二楼梯单元;206、第一居住单元;207、电梯单元;208、第三楼梯单元;209、五层建筑;210、第一露台单元;211、第二居住单元;212、连接单元;214、第三居住单元;215、第二露台单元;216、可移动剪力墙;217、滑动结构;218、移动墙板;219、连接件;220、移动轨道;221、滚动结构;222、滑动齿条;223、滑动齿轮;224、连接轴;225、传动齿轮;226、传动链条;227、传动轴;228、吊顶结构;229、隔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5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下叠建筑100和上叠建筑200。
58.如图2~6所示,下叠建筑100包括下叠庭院101、下叠一层建筑102和二层建筑103,下叠庭院101设置于下叠一层建筑102的外侧,下叠一层建筑102通过第一楼梯单元104连接二层建筑103;上叠建筑200的下端设置于下叠建筑100的外侧,上叠建筑200的上端位于下叠建筑100的上侧,上叠建筑200包括上叠庭院201、上叠一层建筑202、三层建筑203以及四层建筑204,上叠庭院201设置于上叠一层建筑202的外侧,三层建筑203通过第二楼梯单元205连接四层建筑204。
59.其中,下叠庭院101围绕下叠一层建筑102布置。
60.其中,下叠一层建筑102包括但不限于卫生间、卧室、客厅、玄关、餐厅以及厨房。
61.二层建筑103包括但不限于卧室、衣帽间、卫生间、卧室、书房。
62.其中,二层建筑103设置于上叠一层建筑202和下叠一层建筑102的上方,以增加下叠建筑100的居住面积,避免下叠建筑100居住面积过小。
63.其中,第一楼梯单元104可以设置于下叠一层建筑102的角落位置,并与二层建筑103的内部连接。
64.其中,户主可以从下叠一层建筑102通过第一楼梯单元104通往二层建筑103。
65.其中,上叠庭院201设置于上叠一层建筑202的两侧。
66.上叠一层建筑202包括但不限于卧室、卫生间、玄关等。
6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叠建筑200和下叠建筑100均设置有至少一门单元。
68.优选地,上叠建筑200设置两个门单元,且均连通上叠庭院201,下叠建筑100设置两个门单元,且均连通下叠庭院101。
69.其中,第二楼梯单元205可以设置于三层建筑203的中部,也可以设置于三层建筑203的边缘位置。
70.优选地,第二楼梯单元205设置于三层建筑203边缘位置的中部。
71.其中,户主可以从三层建筑203通过第二楼梯单元205通往四层建筑204。
7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下叠建筑100的居住面积过小,下叠一层建筑102的占地面积大于上叠一层建筑202的占地面积。
73.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该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还包括可移动剪力墙216。
74.可移动剪力墙216设置于下叠建筑100和/或上叠建筑200内,用于调节下叠建筑100和/或上叠建筑200内空间大小。
75.其中,可移动剪力墙216的可以设置于下叠一层建筑102、上叠一层建筑202、二层建筑103、三层建筑203以及四层建筑204。
76.例如,可移动剪力墙216可以设置于三层建筑203的卧室内。
77.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上下空间可调式中层户型叠拼结构还包括五层建筑209,五层建筑209设置于四层建筑204的上方,且与第二楼梯单元205的上端连接,五层建筑209包括第一露台单元210和第二居住单元211,五层建筑209用于使户主居住于高层,且能够在第一露台单元210上玩耍或欣赏风景。
7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叠一层建筑202包括第一居住单元206、电梯单元207以及第三楼梯单元208。
79.第一居住单元206设置于下叠一层建筑102的侧端;电梯单元207设置于下叠一层建筑102的侧端,并与第一居住单元206相对布置,且电梯单元207的上端延伸至四层建筑204的内部;第三楼梯单元208设置于电梯单元207的侧端,并与第一居住单元206相对布置,且第三楼梯单元208的上端向上铺设至三层建筑203的内部,且第三楼梯单元208连通电梯单元207。
80.其中,第一居住单元206包括但不限于卫生间、卧室。第一居住单元206用于使户主能够在上叠一层建筑202居住。
81.电梯单元207用于使户主能够从上叠一层建筑202直达三层建筑203和四层建筑204;楼梯单元用于使户主能够从上叠一层建筑202直达三层建筑203。
82.其中,在每一层建筑内,电梯单元207均连通第三楼梯单元208。
83.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户主在上叠一层建筑202内通行,上叠一层建筑202还包括连接单元212,连接单元212设置于上叠一层建筑202的远离下叠一层建筑102的一端的中部,且分别连通第一居住单元206、电梯单元207、第三楼梯单元208以及上叠庭院201,用于便于户主通往上叠庭院201。
84.具体地,连接单元212连通电梯单元207、第三楼梯单元208以及第一居住单元206,从而户主可以从电梯单元207、第三楼梯单元208或第一居住单元206通过连接单元212进入到上叠庭院201的内部。
85.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三层建筑203包括第三居住单元214和第二露台单元215。
86.第三居住单元214用于使户主居住于三层建筑203;第二露台单元215连通设置于第三居住单元214的外侧,并位于二层建筑103的上端。
87.其中,第三居住单元214包括但不限于卧室、卫生间、厨房、餐厅以及客厅。
88.进一步地,如图7~11所示,可移动剪力墙216包括两滑动结构217、移动墙板218以及若干滚动结构221。
89.两滑动结构217设置于下叠建筑100和/或上叠建筑200内的吊顶结构228上端的两
侧;移动墙板218上端的两连接件219穿过吊顶结构228的移动轨道220套设于对应的滑动结构217上,用于在滑动结构217的带动下进行移动;若干滚动结构221间隔设置于移动墙板218的底部。
90.其中,两滑动结构217用于带动移动墙板218进行移动,滚动结构221用于便于移动墙板218在地面上进行滑动,避免移动墙板218直接与地面接触,损坏自身或移动墙板218。
91.进一步地,如图8~9所示,滑动结构217包括两滑动齿条222和两滑动齿轮223。
92.两滑动齿条222设置于吊顶结构228的上端,并位于对应的移动轨道220的两侧;两滑动齿轮223对应设置于两滑动齿条222的上端,且滑动齿轮223与对应的滑动齿条222啮合连接;连接轴224设置于两滑动齿轮223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两滑动齿轮223固定连接,并转动套设于对应的连接件219的内部。
93.具体地,户主推动移动墙板218,移动墙板218能够通过连接轴224带动滑动齿轮223在两滑动齿条222上进行移动。
94.其中,移动墙板218包括但不限于木板、石膏板。
95.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滑动结构217还包括若干传动齿轮225、两传动链条226以及传动轴227。
96.若干传动齿轮225对应设置于两滑动齿条222的两端,且与吊顶结构228固定连接;传动链条226套设于对应的若干传动齿轮225上,且其下端与对应的滑动齿轮223啮合连接,用于带动滑动齿轮223在滑动齿条222上转动;传动轴227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若干传动齿轮225,另一端与驱动结构传动连接。
97.其中,驱动结构用于带动传动轴227进行转动,传动轴227用于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225进行转动,继而传动齿轮225带动传动链条226进行转动,传动链条226带动滑动齿轮223在滑动齿条222上进行移动,滑动齿轮223带动连接轴224和连接件219进行移动,继而连接件219带动移动墙板218进行移动。
98.其中,驱动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正反转电机。
99.进一步地,为了增强移动墙板218的隔音能力,如图11所示,该移动墙板218还包括隔音板229,隔音板229覆设于移动墙板218的侧部。
10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